第488章 复审请求

  我对乙实施了援助,为什么还要判我为‘不援’呢?”
  “这样的判决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要请求复审!”
  室内充满了争论的声音
  大部分人都认为令史昌对自己判得不公,纷纷提出复审请求
  “复审”又称“覆讯”,相当于现代社会中的再次审判,即当认为判决不合理时,可以申请更高的司法部门重新审查自己的案件
  《法律问答》中有相关规定:‘请求复审及代他人请求复审者,案件已判定的才可以复审,尚未裁决者也可以请求案件判决后的复审是可以进行的’
  看到大家情绪激动,令史昌敲了敲桌面
  “请大家保持安静”
  “哪里有什么不公平可言?”
  “还记得我在课程开始时说的话吗?”
  “此次演练虽有许多问题,但这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通过此案件让你们理解一件核心的事情”
  “那就是大秦立国的根本原则!”
  “现在让我告诉你为何这样判定”
  令史昌面色严肃
  他低着头,眉头紧锁,似乎在回想什么,“老了,记性也不行了”
  “你是分对吧”
  “你说判罚存在问题”
  “你认为你也算见义勇为,为什么不获官府奖励?”
  “我来为你解释疑惑”
  “因为你的‘鞫’不在其中”
  “你的‘鞫’是这样的:甲伤害了乙与奋,事实确凿”
  “也就是说,你也遇害了!”
  “你是受害者,并不是见义勇为之人”
  “本次判罚本来就是为了给乙**并追责凶手古代从未有过对受害者的额外嘉奖的说法”
  令史昌的解释引发了四周的一阵哄笑
  奋的脸涨红得如同煮虾
  他简直恨不得立刻找个缝隙藏起来
  令史昌转向讲、赐等人,“对于那些直接因为害怕逃跑而接受判罚的人没有异议,而你们有意见,是因为尽管也逃跑但在事后报警,认为因此不算‘不援’,对吗?”
  讲、赐等数人站起身子
  辩护道:
  “我们清楚自己无力对抗歹徒,为了避免更大伤亡,所以选择先行离去并立即报警,史子不解,为何此举还受判罚?”
  “请求令史大人指点”
  令史昌轻轻点头
  他并未立刻回答疑问,而是转向了那两位儒家人士,“你们也认为这样的判决有失公正?”
  文昭、沈顺应答道:
  “请大人解答”
  “根据儒家之言:有的事该做、有的则不应为,有些是必须要做的”
  “我们对该案件双方都做了必要的劝诫如果对方接受了建议则罢了;倘若依然坚持恶行,一个普通的书生如何能阻止呢?”
  “我们已经尽力去做了该做的事情,怎能说我们不予以援手呢?”
  “这个判罚明显是错误的!”
  “我无法接受!”
  令史昌原本虚掩的眼中再次显露出锋利的目光
  他冷冷一笑:
  “不论是否接受,那就是法律!”
  “按照《奏谳书》,对你们的所有行为均有对应的判定,按《法律问答》中规定作出处罚,即贼人攻击时未能救援者应当罚二甲”
  “关于此惩罚的原由”
  “我来说明”
  “所谓的逃离报警或是直接受到劝诫其实本质上都是袖手旁观!”
  “并未真正为乙提供救助”
  “对于乙之身亡,你们负有责任!”
  “即使你们争辩道自己已经报警或加以批评,在大秦国法律面前,在看到他人危险而不救的状况下,仍然要受到处罚!”
  “大秦国中见义勇为从未被视为选项之一!”
  “这是一项义务!”
  “或许对此要求不明白之处,但从始设立律法则明确一点——爱护民众!”
  《商君书·更法》:律令用来保护民众,而礼仪在于方便管理;所以,明哲的领导如果能提升国家实力便不必拘泥旧制
  “因为我们有秦法”
  “正因为有了秦法,大秦不允许任何冤枉,也不能让任何一个罪犯逃脱惩罚”
  “所有的程序只是为了追寻公正的判决”
  “你们以后必须对法律心怀敬畏,对待未来的每个案件审判都要小心谨慎,绝对不可有一丝马虎和疏忽”
  “秦法光明磊落”
  “听懂了吗?”
  众人严肃地点点头,恭敬地向令史昌作揖
  “明白了”
  令史昌点了点头“好了,这一课到这里,好好想想这些话,老头子就不在这儿多待了”
  “年纪大喽”
  说完,令史昌缓缓走向门边刚走近门口,他忽然想起什么事,回头说道:“阆,你还觉得自己先前的裁决有问题吗?”
  阆连忙摇头,诚恳地说:
  “没有”
  “我对你所做的决定毫无异议,并且完全信服”
  “你的判决非常好”
  令史昌离开后
  今天的课也随之结束
  大家整理恢复学习的状态,各自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回家
  秦长青只需带着两卷书简
  他起身准备离开
  阆赶紧叫住了他:
  “秦兄,那份合同上注明的钱,恐怕还得请你再宽限两天,我父亲最近一直在外地抓强盗,一时无法回来还请秦兄多多理解”
  阆有点不好意思
  秦长青笑了笑,挥挥手中的契约说,“我不急着用钱,什么时候有就什么时候给我就好”
  “何况有合同作为依据,也不怕你会赖账”
  阆嘿嘿一笑,“我这个人可从来没想逃过账”
  “对了,明天的课程是算术,请记得带计算筹码”
  “你学起来肯定会很吃力”
  “我们这一直跟上课程进度的人都觉得有些困难,尤其是算筹的摆放方法让人头疼,更不用提令史前面所教导的口诀,如果你以前从未听说过的话,可能跟上课堂节奏比较吃力”
  “只能说,多加努力了”
  “算术方面帮不了忙了”
  “你如果真觉得有麻烦可以问问奋,他在还没上学之前常常跟着他的父亲在集市上做事,他的算术很快”
  “为什么我在外面跑这么多年都没学会算得那么迅速”
  “真是让人气恼!”
  阆嘀咕了一句然后就离开了
  秦长青不禁觉得好笑
  实际上他对自己的算数并没有担忧
  至少在基本的数学学习方面还是没有问题,这个时代的算术远没有后来复杂
  唯一不同之处是没有现代数字
  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学习使用算筹!
  以前老师给他解释过算筹是什么
  它是一种辅助记忆计算,列出公式来进行计算的设备
  中国自古使用十进位制
  那时候听到这一点,他颇为震撼,因为在后人的眼中十进位制似乎非常普通,但对于先秦时代而言这绝对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当华夏引入并熟悉十进制后,其他国家还在使用七进制、六十进制或是没有完整位制的十进制度
  位置价值系统指的是一个符号表示的数字随它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先秦古人就已经意识到零的概念,由于这种先进的认知,中国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一直是数学发展的领导者
  他也问过老师为何我们会采用十进位制的方法
  教师想了想伸出他的手,微笑地回答道:“你应该听说过一句俗语叫做屈指而数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每数满十就开始进一位的原因”
  因此对古人来说这是相当直观的方式
  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理所当然却是让后来的人们花了上千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理解的
  商代十进制体系就得到了全面的应用
  而数学的发展则是逐渐从早期简单的数字符号使用、以打结方式记录事物,到在木材上雕刻记载再到最后形成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工具
  经过了解后,他也明白了算筹的具体历史算筹在中国早已经有了,并出现在诸如《逸周书》这样的文本里然而那个时期的规则尚不固定,大多数使用材料为小树枝,竹枝或是草
  到了秦统一的时期,包括度量标准以及计算工具都得到了规范化,从而使得算筹标准化
  按照秦律,算术必须使用直径大约一分
  “世上能学好数学的人都是天才”
  “这真是至理名言啊!”
  秦长青收回思绪,不再考虑第二天的算术课,拿起整理好的物品,转身离开学室
  此时,天色已微微昏暗
  他背负行囊,步行回家
  待回到家时,夜色已完全降临
  薄姝早已等候在门口,迎接他的归来
  “公子今日学业可顺利?”
  “听闻学室里的课程较之儒家六艺更为深奥,非普通人能理解,不过,以公子的才学,想必定不会有太大困扰”见到秦长青,薄姝连忙迎上前
  秦长青摇头道:
  “你误会了”
  “学室教授的内容与儒家教育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儒家更重视仁和礼,而学室则强调法和实用”
  “两者的理念殊途同归”
  “近日天寒地冻,你的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今后无需在外等待我,万一受寒生病,可非短时间内能治愈的”
  “我们先进屋吧”
  秦长青走进屋内,把行囊放在桌上,未作休憩,径直前往后厨
  上了一整天的课,他已是饥肠辘辘
  儒家认为君子应远离厨房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