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尔等是以为咱气不死吗?
听着太祖爷冷冽的训斥,
朱慈烺粗喘着气,藏在袖袍内的手,抓了一抓袖袋,
太祖爷把祖宗们都问询了一遍,竟然却直接略过了朕!
虽然朕的辈分最小,
但好歹也是大明皇帝,
岂能这般被无视?
朕又不是没有找到后世记录,只不过内容有问题而已,
没敢拿出而已。
说朕等子孙帮不上忙,没有用?!
朕不服!
死马当活马医,拼了!
朱慈烺鼓起勇气,拱手一拜道,
“回太祖爷,臣孙找到一份林豪的新记录,只是有些出格的。”
朱元璋失望至极之时,听到有发现,心绪当即得到一丝舒缓,“什么出格不出格的?有记录总比没记录好,”
“速速拿来。”
朱棣等先辈皇帝,脸上浮现出不满,
这小混账什么意思?
刚刚朕等齐聚,太祖爷不在的时候,
不先拿新记录,相互出来参详,
现在太祖爷训斥了一通,才拿出来?
他是不当朕等祖宗一回事么?
朱由检看着已经涨红了脸的儿子,眼眸中透出担忧,
这小子满脸的不甘和局促,
分明是急脾气上来,
他说新记录,很出格?
该不会拿什么内容,来糊弄太祖爷吧?
可别惹恼了太祖爷!
朱慈烺在其他几位皇帝的注视下,
从袖中拿出一份稿纸,躬身奉上。
朱元璋接过来一看,发现文字内容不多,便决定先一口气看完,
“《洪武新语之权臣的飞升》?”
“...林豪者,洪武二十六年最有权势的大臣也,”
“其人因未知原因,得宠于太祖皇帝。”
“短时间内兼掌了多重职务,在财税、内务、军务、教务、礼法、人事等各方面均有一定主导权,其势堪比李善长、胡惟庸。”
“但林豪始终心系百姓,以为民谋福祉为行事准则,”
“也因此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宗室亲王、朝堂官员、士绅大户。”
“在处置了几名作恶的武勋之后,”
“在朝堂上,遭到了百官的参劾,”
“林豪奋起反击,舌战群臣,大获全胜。”
“其时,”
“只见一道金光照在林豪身上,”
“随着一声爽朗的大笑声,”
“林豪飞升成仙。。。”
看完所有文字之后,
朱元璋只觉思绪一阵错乱,脸部肌肉不停地抽搐着,
这写的是什么鬼玩意?!
前面看着还是正常的记录,
后面居然就成仙了?
这还真是《权臣的飞升》啊!
欺君!
数典忘祖!
子孙不孝!
这挨千刀的小杀才!
他将稿纸往桌案上一放,瞪大着双眼审视着朱慈烺,胸口不停地起伏着,
没有说话,
是因为他暂时没有想到,更能贴切形容他此刻的心境的词语。
朱慈烺感受到了老祖宗如冰山一般沉重的凝视,
心底弥漫而出的惧意,
已经驱散了刚刚被无视产生的不服气,
他不自觉地跪倒在地。
朱棣见状,很是好奇,
朱慈烺到底发现了什么新记录,
竟然引得父皇如此重视,
他伸手从桌案拿起稿纸,开始翻看,
朱见深等四位皇帝也立刻凑到他的身边,一起阅览。
数息之后,
几位皇帝也沉默了,
难怪这小子刚才不拿出这份稿纸,
这里面的内容,何止出格?
根本就是杜撰的修仙故事,
连最基本的史料记录都不算,
朱慈烺是忍受不住太祖爷的威压,
想自我结果么?!
众人石化片刻之后,
朱元璋终于开口了,“说说吧,”
“你自己说说,”
“这份记录内容,你觉得能信?”
朱慈烺咽了咽喉咙道,“这《洪武新语》是从档案馆里找到的,据传是洪武朝的翰林们,根据史料改编成修仙故事的,”
“其实臣孙本不想拿出来的,”
“但见太祖爷急切地想要新记录,去扭转局面,臣孙干脆就拿出来了。。。”
朱元璋微眯着眼,冷笑着道,“咱想要什么样的新记录,你不知道?”
“你拿这等小故事来糊弄咱,”
“是以为咱气不死吗?”
朱慈烺磕头道,“太祖爷恕罪!”
“臣孙不敢。”
朱由检心疼儿子,也跟着跪倒说道,“太祖爷消消气,”
“慈烺他也是想帮您的忙,”
“所以才带上这份修仙。。。额,这份出格的记录。”
说着,他的目光还投向朱棣等其他皇帝,希望他们能帮忙说说情,
朱见深、朱载垕立刻偏过头去,
死一个,总比死一片好。
朱棣身为他们这一脉的老祖宗,不好见死不救,
只得硬着头皮劝解道,
“父皇,慈烺,他还是个孩子,”
“虽有心帮忙,却办歪了事,”
“应当还是以认可为主。”
话音刚落,
朱棣就后悔了,
只见父皇扭头,眸带幽光地看向自己,
“他是个孩子?”
“这等推脱的话,你居然有脸说得出口?”
“能来这太庙偏殿的,皆是我大明皇帝,哪有孩童、成人之分?”
“是!是!儿臣说错了,父皇恕罪!”朱棣拱手拜道,心中暗暗叫苦,
老爷子又把矛头对准朕了,
朕就不该多这个嘴,
应该让由检和慈烺,顶着,
他们年轻力壮,更能扛得住训。
朱元璋目光森然,声量不高,但语气依旧冷冽,“就因为尔等不孝子孙的存在,”
“咱不仅要操持洪武朝的政务,还要为了尔等后世朝代操心。”
“可为了守住江山社稷,咱忍了。”
“咱只要求尔等,能提供可靠的后世记录,可尔等是怎么做的?”
“提供过来的国史,正史记录,只有一少部分,”
“什么野史、怪谈、杂记、风俗志、外番消息等一抓一大把,”
“现在连修仙话本,都拿出来搪塞咱了,”
“尔等就不怕,咱受了尔等误导,把大明给毁了吗?”
朱见深、朱载垕吓得赶忙跪地告饶,“臣孙有罪,太祖爷息怒。”
朱棣额头渗出细汗,跪地拜道,“儿臣惭愧!父皇恕罪!”
朕大错特错了,
父皇收敛怒意说教,比暴怒扯嗓子撒邪火,还要令人难受,
他老人家今日一定受了什么刺激,
才会这般反常。
朱由校大声拜道,“太祖爷明鉴!大明不会被误导而亡,”
“慈烺提供的记录有参详价值,”
“只需去伪存真地分析一番。”
太祖爷从来是自信好强之人,
今日明显是心绪不佳,
就由朕这个好子孙,来让他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