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东方一号前辈,我们看您来了

  马斯克在将spacex工程师预测的情况上报以后,短短三分钟内,中止撞击行动的指令就下发到了spacex指挥中心
  无他,风险太高,很容易酿成国际纠纷
  要是撞红星的卫星,那还可以打打嘴炮
  要是不小心撞了东方一号,那绝对是大事故,华夏不会轻易放过的
  于是詹瀚海他们就发现,这几颗星网的卫星,虚晃一枪,直接又给走了
  让红星这边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也是止不住的愤怒
  妈的,你老马给我等着,等我们的护卫者卫星成编队后,有你们好果子吃
  现在红星的卫星数量相比于星网那6000多颗卫星,数量还是太少
  暂时损失不起
  必须要等防御网络建设完成,就是到了反击的时候
  红星刚进入这个行业没多久,卫星出现故障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万一不小心撞了点东西,也是再正常不过
  毕竟你spacex都玩那么多年了,卫星还时不时的失控呢
  我们偶尔出问题,很合理的对吧?
  被老马吓了一跳后,在第二天,也就是11月18日上午,红星的两颗护卫者卫星完成前期的所有准备工作
  三颗卫星的速度都为7172.4米/秒,也就是每秒7.1724公里的速度,由于三颗卫星速度一致,轨道一致,所以这时候如果从太空看去,这三个卫星是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的场景
  通过卫星上面带的摄像头可以看到,尾部仍然拖着一个白色气球(形容)的东方一号,在孤单的绕着蓝星运行
  这样的时间,它已经度过了53个年头
  但此时此刻,它不再孤单
  这颗华夏航天的先驱者,在见到自己后辈过来看望自己,或许也会欣慰的笑一笑,感叹一声——后辈们真的很争气
  上午8时31分,红星航天直播间,央妈的一个频道,同时转播了这次的维修升级行动
  很多早就在红星直播间等着的观众,发现原本黑色的屏幕,突然出现了画面
  而且是一颗卫星的画面
  我是蠢蠢的:“这,这,这,这是东方一号?卧槽,这真的是东方一号?你们看尾部那个气球,红星这是要干什么?对东方一号进行维修吗?”
  不养鱼塘没有鱼:“这就是东方一号,尾部的那个气球是当年我们的工程师,为了能让大家在地面也能看到它,特意设计上去的,就是为了增加反光面积”
  半只簪子:“53年,东方一号已经在太空运行了19576天,我不知道以前它孤单不孤单,但现在的它一定不孤单,东方一号前辈,我们来看您来了”
  喜欢桑葚的曾小贤:“去年带我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我家孩子指着博物馆里的东方一号问我,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接回家,我告诉孩子,东方一号的使命就是继续在太空,它是一个标志,一个象征着华夏航天事业的标志,它也会一直在那里,看着我们华夏航天继续迈向深空”
  星穹ix:“是啊,这是一个标志,一个华夏航天事业的标志,我等会给我爷爷打电话,让他去看央妈频道,老一辈的人,对这颗卫星有着不一样的情愫”
  k国哥k:“我爷爷把收音机都准备好了,他说当年他就是用这个收音机收听的《东方》乐曲,他说他也没想到这53年过去了,竟然还有可能再次用这个收音机听到那熟悉的旋律,红星加油啊!”
  注:直接收听东方一号家用收音机是做不到的,当年是通过地面接收信号,重新解码后再次进行转播的,才能够被家用收音机收到
  明熹山人:“就是不知道这是升级还是维修,可不管怎样,我都想说一句,加油啊红星!传承的意义在此刻展示的淋漓尽致”
  彼阳的杠精:“细思极恐啊兄弟们!这特么红星要是真有维修卫星的能力,那岂不是说他们能轻松的在太空中给其他卫星开盒?”
  ling灵药:“卧槽,你这么一说好像有点意思啊,我看以后老马的卫星要是再敢来,红星能直接给他来个外科手术!”
  在画面出现后的几分钟,直播间里的弹幕就已经来到了一个能将全部画面遮挡住的地步,数据洪流不断轰击着服务器
  这时红星的直播间里传来了陈尘的画外音,“大家上午好啊,今天我们极有可能会见证一个历史时刻,我们红星航天和华夏航天将会联合队东方一号,这颗华夏航天先驱者进行一次升级工作”
  “由于部分内容可能不可以展示,所以在接下来的直播中,大家看到马赛克的时候不要紧张”
  而央妈这边,在真正的维修工作还没开始的时候,画外音是在回顾着这颗卫星当年的艰苦岁月,讲述着这颗卫星在当年那个岁月中的艰难
  半个小时的时间,画面里只有来自护卫者号拍摄的东方一号卫星画面,很多老先生,很多老人,也都聚集在电视机前,第一次真正的看到这颗卫星的真实面貌
  不少的人此刻都眼含热泪
  这颗卫星让他们想起了一个人
  一个无比怀念的人
  一个高呼人民万岁的人!
  9点整,随着冯天齐,詹瀚海表示准备完成,这次的维修工作也正式开始
  或许在上亿人,数亿人的注视下,来自护卫者2号卫星缓缓的伸出一个机械臂,稳稳当当的停放在东方一号上面
  而后又有一颗机械臂伸出来,开始通过上面特殊的工具,对东方一号的外壳进行拆卸
  “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没有专用的铆枪与固定工件的桁架,工人们就用锤子将铆钉一个个敲上去,完成了外壳的组装”
  “上面这一颗颗的铆钉,就是我们时代的见证,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工具正在一颗颗的拆除指定区域的铆钉,这个工作可能会持续很久”
  陈尘在画面外解释的不错,拆除铆钉是维修行动中最困难的一步,因为当时在设计这个卫星的时候,谁都没有想过要进行二次的维修,也没有想过要进行外壳的拆除
  所以这些铆接都是一次性的
  当时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有好几套不同方案,经过地面实验模拟,还是最简单,最粗暴的那种最好用
  那就是直接用热力法+钻除法,强行破坏掉制定区域的铆钉,取下外壳
  当第一颗铆钉历时7分钟被成功拆除的时候,卫星上面的摄像头忠实的记录了这一幕,地面上的观众也随着第一颗铆钉被拆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有第一颗就有第二颗,机械手灵活在太空中,在以蓝星为背景的太空轨道上,更换不同的工具,收集拆除的碎片
  这一幕华夏人看的激动不已,老马也看的激动不已
  这特么知道你红星机械臂和机器人技术牛
  没想到在太空中也这么牛
  在近地轨道上给卫星做外科手术,还特么敢直播出来
  马斯克自问,spacex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
  不过此时他也有点庆幸,幸好没有一头给撞上去,这你们要是撞上去了,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