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五入隆中,天数未成

  蔡瑁要被放出来了?
  伊藉听到这句话时半天没喘过来气
  他心知蔡瑁有投曹的意思,景升公这时候放出蔡瑁是什么意思?
  莫非景升公也有投曹的意思?
  不会吧
  经过一阵缜密的思索后,伊藉恍然明白其中的因果缘由
  他长叹了一口气,摇头叹息道:
  “唉,景升公欲求制衡,却妄用奸佞,乃自掘坟墓也!”
  当即告诫刘备:
  “使君,蔡瑁虽出世家,实乃卑鄙之士,恐于身后背刺,当小心防范”
  刘备抱拳:“多谢先生提醒,备自当妥善防范”
  单福却道:“景升公虽放蔡瑁,但绝不会允许其背刺樊城但他若不在,那就不一定了其实,最该防蔡瑁的不是别人,乃景升公也”
  说着,单福从袖中掏出一红色锦囊,交于伊藉:“此锦囊当与危急时打开,按囊中之计行事,可保景升公无虞,亦保襄阳无虞”
  伊藉大喜,接过锦囊相拜:“伊藉谢过单先生”
  然后,辞别刘备单福,拿着锦囊告辞回襄阳复命了
  待伊藉走后,刘备好奇问单福:“军师,可否透露,锦囊中是何计策?”
  单福苦笑摇头:“未到时机,主公请勿相问”
  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他也不知道
  为何?
  这锦囊就不是他的
  那是谁的?
  是诸葛亮的
  这是来新野前,诸葛亮前去拜访,亲手交给他的三个锦囊之一
  并嘱咐于他,新野大胜后伊藉必来犒军,此时刘景升必重用蔡瑁以制皇叔,到时便将此锦囊交于伊藉即可
  现在回想起来,事情每一步皆如孔明所料
  单福心中感慨,自己纵有运筹帷幄之才,但照比孔明真相去甚远
  既如此,要不要向主公举荐孔明呢?
  不,还不是时候!
  与孔明分别前,他曾特意交代,时机尚未成熟,不要向皇叔举荐自己
  水镜先生也说过,孔明逢主之事,全凭天数,不可强求
  贸然相荐,虽使其得其主,却不得其时,终难成圆满之事
  (原著: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在恰当的时候,卧龙自会和皇叔相见
  可是,令单福没想到的是,他未谈及孔明,刘备终究还是说到了他
  深秋之时,刘备与单福品茗赏月,刘备终于鼓起勇气和单福坦言
  “军师,你可听过一人?”
  “何人?”
  “此人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号卧龙先生”
  “哦?”单福心中一动:“主公你怎竟识得此人?”
  刘备自然不能说是阿斗所荐,只得说道:
  “哦,我数月前去襄阳,途径鹿门山,乃一隐士所荐,说其经天纬地之才,建议我求之”
  “哦?原来如此”
  单福心道,庞德公久居鹿门山,想来恐是他所荐
  却不知刘备纯粹误打误撞,此事和庞德公半点关系都没有
  遂问道:“既知孔明乃大才之人,主公可是要求之?”
  刘备喝了一口茶,叹气道:“不瞒军师,军师来前我已四去隆中,皆未见到孔明,本想再去,可现在,我已有先生为军师,贸然前去,怕惹先生不快……”
  “哦?啊哈哈哈……”单福爽快大笑
  刘备探身询问:“先生为何发笑?”
  单福说道:“这找军师不比娶妻纳妾,主公既想请孔明,何虑在下不快?莫非,主公以为单福为小肚鸡肠之辈?”
  “哎呀!”
  刘备调整了一下坐姿,凝重道:“我刘备飘零半世,一事无成,今得先生,方得此大胜非不知先生磊落,只是我……哎,实怕先生误会”
  单福想了想,又问道:“主公,单福请教一事”
  “军师请讲”
  单福微微凑近刘备:“主公之志在何啊?”
  闻听此言,刘备调整了一下情绪,坚定道:
  “我志在匡扶汉室,驱逐汉贼,救百姓于水火,还天下以太平,让汉室重归正统,使我大汉江山再现汉武之盛,文景之治,此乃吾毕生所求也”
  “好!”
  单福点点头,拱手道:“倘若主公之志,只在偏居一隅,单福之才足矣!然主公若有此雄心壮志,当得卧龙先生辅佐!”
  “哦?”刘备大喜:“先生识得卧龙先生?”
  “当然,我与孔明是同窗之友,主公可还记得,前番你提醒于我,说吾母恐在颖川被曹贼所获,建议我带母离乡?我说已托挚友带母离乡”
  “是有此事”
  “不瞒主公,我所托挚友便是诸葛孔明”
  “啊??”刘备大为惊喜,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当初的一句提醒,竟促成此事
  难怪啊!
  难怪四求而不得
  “军师既为孔明挚友,可愿相荐?”
  “这……”
  单福似乎有些为难,只因水镜先生曾言:“孔明便得其主,恐不得其时,若在不恰当的时候请孔明出山,恐怕会破其龙运”
  “军师,可有为难?”
  “呃,这……我是担心,孔明未曾归来,主公此去又扑个空啊!”
  “无妨,我已下定决心,若不得孔明,便在隆中扎营相侯,直到他回来军师,令堂不是也被孔明所救,正好,咱也看看令堂,若知令堂安妥而归,我亦安心也!”
  “这……”单福也是重孝之人,他也想知道母亲到底离没离开颖川,抵达隆中
  见刘备如此说,便拱手道:“全凭主公!”
  “好,今日咱们斋戒沐浴,明日一起去趟隆中,既接令堂,又请孔明”
  单福心想:既非自己主动所荐,想来也是天数,便说道:“也好!”
  翌日,刘备安排好新野樊城之事,亲带单福,赵云,糜芳五入隆中!
  行至卧龙岗,刘备第五次来到了草庐的门前
  刘备正欲叩响柴门,却忽闻一阵男子朗朗的读书声: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刘备的心激动了起来,看向旁边的单福:“这可是梁父吟?此必是孔明先生!”
  随即叩门
  门开了,开门的还是那小童,他今天,他的身后却站着一人
  此人和刘备年纪相仿,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丰姿俊爽,气宇轩昂,细髯飘飘,腰挎佩剑,手持竹简,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高士之风!
  刘备心知这必是孔明,惊喜之余,正要躬身下拜,却听身旁单福疑惑的声音:
  “哎?崔公,你怎么跑这里来了?”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