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黑山飞燕

  中平二年二月末
  刘备再次安置了三万多黄巾
  这是白绕这三个月来从冀州各处寻回来的,老弱妇孺皆有,其实也算是流民
  此事后,白绕在东武城外当众“自刎”
  刘备在东武城找了个首级发往雒阳,宣称已领军解东武城之围,阵斩黄巾两千八百人,黄巾张梁部右校白绕被诛杀,甘陵国平定
  这两千八百人,其实就是城内各家内讧死的人数
  随后,甘陵西部军司马,被授予了一个名为白垚的人
  白垚带回来的黄巾战兵有两千五百多,被刘备重新分到了各部,挑出仍愿意从军的一千二百人接受正规训练,其余皆分发土地安置于清河东岸
  这一年,甘陵没有耽误农耕,清河东部、广武城南的大片良田连在了一起,八万人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两年来的第一茬新粟
  崔家的土地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增加了不少,仆役也增加了不少——那些逃离广武城的豪族留下的奴仆大多都被崔林接收了
  但崔琰崔林兄弟二人的名声已经无可挽回,逃亡的豪族将他们描述成了无恶不作的大反派
  比如‘屠杀广武城百姓’、‘谋害长辈忤逆不孝’、‘残杀士族侵占民田’等等,以‘崔氏宗贼’、‘广武恶徒’称之
  但他俩也并不是只有恶名,刘备言而有信,将击退黄巾的功劳加在了崔琰身上,崔林也成了变卖家财赈济饥民的慷慨豪绅,并正式以功劳辟两人为甘陵东部司马和户曹掾
  两人现在是于国有功的忠臣,但士林名声极差
  以经学传家的名门甘陵崔氏,如今被各家豪族说成了冀州恶霸,无数描述崔家欺世盗名的段子飞快的传到了河北四州,名门已经成了土豪劣绅
  崔家有不少族人接受不了这种名声落差,去投奔了安平崔氏
  还有不少族人离家改姓,带自家门客迁居别处,与崔家断了关系
  崔琰崔林二人让这些族人自行离去了,崔林甚至给他们改办了户籍,但没让他们带走族内仆从
  广武城崔氏族人从上千人减少到了几百,门客和学徒也大多离散,仆从倒是仍有上万
  从这一刻起,甘陵崔家从经学门阀变成了土豪军阀,现在的名声大体上和乘氏李家差不多
  当然,刘备在士族们口中名声也很差,只是刘备确实没参与过“残害士族”之类的事,冀州士族也不能瞎编乱造诬陷朝廷官员,所以将刘备说成了“放任宗贼为祸的庸才”以及“或有养寇自重之意”
  ——虽然出发点和论据有点偏,但得出的结果倒是很公允,一点没说错……
  但在八万黄巾余众眼里,就大不一样了
  刘备腾出了世家大族的土地,用来安置了他们这些有罪的黄巾余众,给他们分发口粮,重新编民落户,且并没有将他们落为贱民或奴役
  或许这事对旁人而言只是安置了八万流民,但对于黄巾余部而言,这是天地人齐备的厚恩,甚至远远超过了再生之德
  所谓天地人,上有公道为天,下有田食为地,有了这天地,中间的生民才能做人
  若是没这天地,即便活命再生,也只是继续蒙受苦难折磨,根本算不上人
  也是在此时,刘虞从雒阳返回,和刘备一起重建甘陵
  在得知崔家的事情后,刘虞飞快的补足了各项手续,并且立刻举荐崔琰为郎,并辟崔林为甘陵上计吏——通常被辟为上计的,在官场混了个脸熟之后,都能举为孝廉
  刘虞没有和甘陵王一起回来,刘宏让甘陵王刘忠留在了雒阳
  此外,刘虞告诉刘备,安平王刘续因“大逆不道”之罪被鸩杀于雒阳狱
  去年底黄巾主力平定,宣布改元之后,天子将黄巾造反之事栽到了安平王刘续头上,称已查明是刘续意图自立为帝,因此指使其爪牙张角等人聚众谋反
  随后,天子令骠骑将军董重、河南尹何苗、黄门令蹇硕,以及新任宗正刘焉一同彻查各地郡王与宗室侯爵,查宗室是否还有谋逆之人
  刘虞也在雒阳走了个被查的过场,所以回来得晚了些
  “天子此令恐使各宗室人人自危,但此事虞没想明白……天子为何如此?还嫌天下不够乱吗?”
  甘陵馆舍,刘虞与刘备私下说着此事
  “天子是不得不如此做啊……北军、三河骑、羽林军、虎贲、三辅……”
  刘备沉思着,掰着指头数着京畿兵马:“现在京畿三辅之地,哪只兵马还能听完全听天子调动?若是有人在此时行废立之事,天子也无可奈何啊,所以只能先下手,让每个宗室王侯都有谋逆的嫌疑……这样反而没人敢行废立之事”
  北军五营现在和天子已经没啥关系了
  长水校尉袁术就不用说了……
  射声校尉马日磾(念di,滴)是马融的族孙,是袁隗的夫人马伦的侄子
  越骑校尉张温,也是现任司空张温最初做官的举主是曹腾,前年曹嵩因漕运中断之事暂时去了职,当时张温顶替了其大司农职务随后征粮税入京引发冀州大乱,当时就是张温任职大司农而黄巾主力刚平定,张温便立刻迁了司空,还分到了北军越骑营兵权
  屯骑校尉鲍鸿是皇甫嵩门下,皇甫嵩担任北地太守时,鲍鸿是其门下督——门下督是执掌亲军的最受信任的部将
  步兵校尉毌丘毅之前是何进门下的大将军掾,但却是袁绍向何进举荐的……
  北军五营只是个典型例子,最初的三河骑兵也大多战死在南阳,朱儁带回雒阳领赏的部队,其构成也和北军五营差不多
  羽林军属何进统领,但基本是废的,属于养老院加幼儿园
  虎贲左右两校,左校相对正常,掌兵的是董太后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大概有一千人编制这支部队勉强还算是忠于天子,但他们要分守各皇家陵苑,又要担任宫廷禁卫,区区千人,连轮班巡逻都不够
  右校在虎贲中郎将袁术手里,但右校精锐已被抽调,目前全是老弱
  黄门令蹇硕以虎贲补缺名义新建的西园别部,目前不到千人,而且全是新兵蛋子,虽说从虎贲中抽调了不少擅武之人做教练,但目前还无法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有一些虎贲郎因不愿听命于太监而离职了,比如著名剑客王越
  整个雒阳周边,合计数万兵马
  但实际上天子现在真正能调用的部队,仅仅只有董重那一千虎贲,以及蹇硕手里那些新兵蛋子
  不到两千人,兵力甚至不如刘备
  如果现在各家豪门齐心协力发动兵变,废了刘宏,另外选秀,选出个未成年宗室另立新君,那刘宏还真就没办法
  所以,刘宏在此时彻查宗室谋反,其实是在以名自保——把张角谋反栽到安平王头上,这就是个宣告,谁若是现在有废立之心,那谁就是张角二代,天下可共讨之
  好歹刘宏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虽说目前没了兵力,但诏令还是有点分量的
  现在各家豪门分领雒阳军权,自然全都有点私心,谁都不想脏了手,也谁都不想污了名,刘宏才能在夹缝中求存
  刘宏其实很了解这些豪门的心态
  再加上刘虞花了大力气传播的那些箴言和奇花异草之类的异像——若是刘宏现在出了事,袁隗立刻就得变成王莽二号
  而天子彻查各王侯的诏令刚下,司徒袁隗也突然请求去职,理由是妻子死后悲伤过度不能理事,生病了,暂时不方便回雒阳
  很显然,袁隗是理解了刘宏的意图,赶紧弃官避嫌
  反正官位在不在他身上无所谓,即便他什么官都不当,依然是汝南袁氏宗主,依然是天下士人领袖
  只是袁隗人不在雒阳,终究会给刘宏更多的挣扎空间
  为了尽快筹集组建新军的资金,也为了尽快弄到些可用的人来抵挡豪门,刘宏又开始卖官了
  由于天下疲困,市场不景气,外加急于筹钱,刘宏实施了极为先进的‘先用后付’以及分期付款政策
  也就是可以先做官后给钱,而且按月、季、年分期付款,分多少期也可以谈……
  这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筹集资金……
  这年头又不能直接从银行卡扣款,要分期付款,就得经常与宫内保持联系,而且能让‘催收团队’出京收钱
  同时,这个政策很符合党人和名士们的口味——清流是要名声的,一次性拿太多钱出来买官岂不是败坏了好不容易攒下来的清流名声?
  咱可是两袖清风不染铜臭的啊!
  而不花钱先做官,当了官以后再“被可恨的阉宦要挟逼迫行贿”,或是暗中交钱没人知道,那不就又有名声又有官位了么?
  还能以宦官逼贿的由头刮地皮,刮了还能落个美名……
  比如安平崔家的宗主,廷尉崔烈,就在积极的与宫内联系——或者说是宫内在和他联系
  刘宏曾经的保姆程夫人在雒阳和崔烈谈了笔生意——趁着袁隗自请去职,刘宏打算把司徒职位卖给崔烈
  而且刘虞也得到了个小任务,负责每个月从崔家收取分期付款的钱……也就是负责催收
  但刘虞和崔家不熟,而且他不擅长催账这种业务
  见刘备已经和崔家打了交道,而且还从崔家弄来了大笔粮食,刘虞便把这个活儿交给了刘备
  而刘备转手又把这活儿交给了崔琰——崔琰现在算是刘备的下属,郡内军司马当然是必须服从都尉命令的
  这倒不是为了薅崔琰,而是为了让已经变成军阀的甘陵崔家,去把安平崔家也彻底拉下水
  甘陵崔家是崔氏本宗,既然本宗已经“残害士族忤逆不孝”了,那安平分支最好也得是“满身铜臭攀附阉宦”,要不然两家怎么维持平衡呢?
  ……
  与此同时,高邑
  皇甫嵩已经被困在城内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他倒也没闲着——他挟持了高邑各家豪族家眷,强迫各家把族兵交到他手里统一指挥
  但即便如此,兵力依然不足以突围
  皇甫嵩自己的部下都是精锐,约有一千五百人,从城内各家合拢了杂牌军四千多人,高邑的全部兵力不足六千人
  若是往常,近六千人的兵力已经足以维护一州的安定了
  可现在,光是跟着褚燕一起围城的黑山军就有两万
  而高邑东边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张牛角攻打瘿陶的部队大概有三万
  中山那边还有左髭的大军,据说已经攻破了卢奴,正在南下,已经靠近下曲阳一带了,数量也超过两万
  虽说这些贼人的部队算不得什么强军,但这数量实在可怕……而且这些贼人不像黄河以南的那些黄巾——黑山和太行山出兵是不带老弱的,全是青壮
  七万青壮啊……
  能出动这么多人,就意味着还有更多人在为这些青壮提供后勤,即便贼人后勤人数比例比较低,但加在一起总数也肯定是超过十万人的
  十万大军,哪怕全都用锄头刨,也能把高邑给刨平了
  瘿陶有冀州各家豪族武装驻守,这本来是为了圈巨鹿的地——巨鹿现在大多数地方都是无人白地,这些地其实都是很肥沃的,黄巾主力被平定后,冀州各家都在瘿陶商议怎么分地皮
  为此,各家都带了很多人手和粮食来瘿陶——既有种粮,又有半年的食粮
  张牛角攻打瘿陶,是为了取粮食
  褚燕围攻高邑,既是为了为张牛角挡住身后,断绝瘿陶的支援,也是为了干掉皇甫嵩
  黑山收留了太多黄巾残部,个个都想把皇甫嵩干掉,这是既有公事又有私仇
  而对于皇甫嵩而言,如果不能赶紧突围,过几天北边的左髭过来了,与张牛角和褚燕合兵一处,那就完全没机会了
  下曲阳离高邑可不远,他必须在三天内突围而出,否则就最好自己抹了脖子……
  说起来,皇甫嵩确实是一代名将,虽说他领军总是损失很大,但也确实总是能达成目标
  他组织各豪族部队向南突围,诱使褚燕带兵阻截,自己却卖了各家豪族私兵,领本部家兵往瘿陶方向突击
  瘿陶方向有张牛角的三万大军,褚燕确实没想到皇甫嵩会带少数人马往部队最多的方向突围——北边有左髭来援,东边有张牛角大军,从高邑突围,难道不该往南边和西边吗?
  待褚燕解决了南边人数更多的豪族私兵,并趁势攻取高邑之时,皇甫嵩已经冲到了张牛角的大军背后
  皇甫嵩确实擅长突击,趁着张牛角攻城,他打出旗号大肆鼓噪,以‘援军’的方式突入了张牛角本阵
  张牛角兵多,原本是能挡住皇甫嵩突击的,但此时瘿陶县内各家部队见有“大军来援”,士气大振,全数出城夹击
  张牛角只好指挥部队东西两面分列军阵,等褚燕引军来一举破之,但黑山军的训练程度还没达到如臂使指的水平,各部之间有不少间隙
  皇甫嵩抓住了其中间隙,而瘿陶那边也有一个豪族领军者抓住了这瞬息之机
  不过,两人的选择很不一样……
  那个豪族名叫赵浮,常山人士,他见张牛角军阵不齐,并看到了张牛角本人所在,引军冲阵而入直取张牛角本部
  赵浮人少,仅数百兵力,但却冲破了张牛角的大军,且几乎冲到了张牛角身边
  仅隔着二三十步,赵浮一箭射中了张牛角胸口,且此箭力大,竟穿透了张牛角的胸甲
  黑山诸军为救援张牛角,乱了阵列,却反倒使得皇甫嵩有了脱逃之机
  趁着张牛角的部队军阵有些混乱,皇甫嵩从黑山各部之间迅速逃奔,他部队不多,逃得相当灵活
  再加上他一路弃车保帅,成功的带着仅剩的五百来人逃离了战场
  赵浮原本也和皇甫嵩一起奔逃,但在半路就被皇甫嵩故意舍弃,赵浮几乎拼光了族兵,单人独骑带伤逃离
  不久后褚燕赶到,将瘿陶县一并攻克,但此时皇甫嵩已经消失不见,张牛角也重伤将死
  临死前,张牛角让褚燕接管黑山军
  张牛角无子嗣,褚燕为了让张牛角不断香火,也为了表示继黄天之志,改名为张燕,以义子身份为张牛角办了葬礼
  随后,张燕带兵退出瘿陶,转向常山
  得知张牛角是被赵浮射杀,张燕身为义子当然必须为父报仇
  张燕把姿态做得很足,黑山的部队不仅没有因张牛角的死而离散,反而因复仇而变得更团结了
  只是张燕和刘备没什么交情,他只通知了左髭
  九尺死后,黑山与刘备之间的联系本就少了很多,张牛角本也和左髭不同,左髭等人的家属都在西河,但黑山诸军和刘备可没这么紧密的关系
  刘备得知张牛角的死讯,都是从左髭那里知道的
  左髭攻克卢奴后,本打算去和张牛角会和,却得知了张牛角死讯——褚燕起兵仅仅一年,左髭和褚燕不熟,只和张牛角相熟
  张牛角去世,左髭便让部队回了太行山,自己去参加了张牛角的丧事,并给刘备传了消息
  不久后,张燕引军攻破真定赵家,但并没有继续攻打真定,只杀了赵浮之后便带兵返回了黑山,并派人四处搜寻皇甫嵩的下落
  ……
  刘备收到消息时已是三月,冀州也已经不再有贼寇出没
  其实所有人,包括刘备在内,在年初出兵都是为了得到足够的粮食和种子
  如今粮和种都取到了,谁都不会再耽误农事,对任何人而言,粮食都是第一位的
  张牛角是给刘备提供过帮助的故友,当然是要去祭奠的,在收到消息后,刘备便带近卫去了黑山
  不仅要祭奠故友,还得见见张燕,黑山军这个盟友不能丢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