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八章 狐狸神一样的少年
他愣了一下
猪股新一郎家附近就有一家稻和神社,每年重要节日,全家人都会去那里参拜
四月份的时候,神社还有春日祭活动,在祭典的巡游活动中就能看到代表神明巡视人间的狐狸神
或许是心理作用,每当这个时候,看到那些戴着狐面,身穿白衣、襦袢和绯袴,足部穿白足袋和红纽草鞋的巫女坐在山车上时,总会有种神圣的感觉
猪股新一郎知道那是现场气氛引导,那些转成狐狸神的少女并不是真的神使
可刚刚一瞬间,他真的把电视上的人错认成了御前稻和
社会阅历足够多的猪股新一郎很奇怪,自己怎么会有这种荒谬的错觉
再仔细看电视中的人,随即有些明白过来
是他的眼镜是身上独特的气质,清朗,无垢,却又让人忍不住想靠近
“啊拉,啊拉,真是个好看的少年”
在他思考的这段时间,电视中的少年已经摘下了面具,露出的五官,让人生出“果然没有辜负期待”的好看
猪股的妻子比他要小很多,今年只有四十四岁,全职家庭主妇的樱子在儿子独立以后,大部分时间参加一下町内会,和其他夫人闲聊,然后就是读读杂志,追星
追那些脸蛋好看的爱豆
猪股对此嗤之以鼻,他连昭和那一代的艺人都不喜欢,更何况新时代的‘令和猛男’
自认为是文化的他,认为就算追星也应该喜欢那些创作出精彩小说的作家
“我吃饱了”
看不得妻子那副花痴样子,猪股新一郎草草吃完早饭,就起身去上班
临出门前,他又看了一眼电视画面,记者询问了少年的名字
日文字幕翻译出现在电视上,せいふう
日语在翻译汉语姓名时,一般是根据汉语发音来用片假名和平假名来代替,所以这个词汇在猪股新一郎看来没有任何意思
只记住了发音【清风】
他没有多想,来到玄关,穿鞋出门
乘着拥挤的电车,又搭乘了一段公交,来到杂志社
“主编早”
两位编辑已经来到公司,在他进门后,日常问候
猪股新一郎随意的点点头,正要进办公室,忽然想起来一件事
“山田君,华夏那边合作的小说原稿发过来了么?”
“嗨,主编,正要给你拿过去”
编辑山田熊太起身道
“哦,那你拿过来吧,顺便给我泡一杯咖啡”
“好的,主编”
嘱咐完这件事,猪股进了办公室处理自己的事情,会社内部邮件显示今天上午又有开高层会议
这让猪股感到头疼
马上就是年底了,要聊的事情无外乎还是最后一季度的业绩和营收的事情
可他负责的《小说宝石》这一季度发行量又下滑,如果再没有额外的增长点,他很担心自己还能不能继续担任主编的位置
他虽然是终身雇佣制员工,可公司没保证他的职位不变动
正头疼间,外面传来敲门声,然后山田熊太走了进来
“主编”
将一杯咖啡喝一叠稿纸放在他面前
“哦,你先放着吧,我一会看”
猪股新一郎忙着回复邮件
山田熊太欲言又止,想了想,还是道
“主编,拜托你一定要好好看一下这本小说,和之前活动的那些华夏小说都不一样”
“嗯嗯,我知道了,你出去吧”
猪股对手下的唠叨有些不耐烦了
山田还想再说,不过读懂空气的被动技能让她住了口,鞠躬离开
猪股新一郎瞄了一眼书稿,暗自摇了摇头
这个山田去了华夏一趟,也不知道收了那边什么好处,回来以后就不停地夸奖这次活动的大赏作品
说什么颠覆现有推理格局的一本小说,天才的想法,没人能够猜到诡计等等,等等
猪股不是小看华夏文学
扶桑也有很多华夏的文学作品出版,早期的鲁迅,老舍,李广田,现在的也有沈睿书等一些优秀的作家
但要谈起推理小说,这方面扶桑不管整体氛围,还是作家数量,作品的质量方面,都要比华夏强
和华夏合作的征稿活动,前几天产出的作品在扶桑出版后,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的现象
所以不是猪股轻视,实在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不想理这些糟心事,他起身去开会
一上午的会议结束,猪股如丧考妣
会议上,社长把坐在末尾的他当做典型,拿出来大批特批,并且直言,如果杂志还不能有起色,将会考虑撤裁现有的《小说宝石》整个编辑部
重新组建团队,将整本杂志彻底改版
猪股惶恐急了,他预想的最糟糕的情况好像要发生了
回到办公室的他,把自己扔在座位上,考虑着是不是去拜访几位畅销书作家,让他们把作品放到《小说宝石》来连载
以此来拉动杂志销量
只是这种等级的作家一般都是各家杂志社的台柱子,轻易拉不动的
有哪些作家是自由人来着
他心里思考着,外面又传来敲门声,山田熊太再次走了进来
“主编,稿子你看了么?”
猪股叹了一口气,都没力气去斥责了
“刚刚开完会,我等下会看的,你出去把”
山田走了,思来想去没有思路的猪股终于擦了擦脸,拿起了桌子上的书稿
《占星术杀人魔法》
作者:陆清风
作者名没有翻译,还是汉字,所以猪股只认出了一个风字,其他两个没看懂
他也不在意,抱着应付一下的想法,翻开第一页
【在我所知范围内,这是一起最不可思议的事件……】
开头的序说明这是一本以扶桑为背景的小说,猪股挑了一下眉
华夏的作家写的扶桑推理,很胆大啊,作为推理小说来说,确实更能引起扶桑读者的共鸣
关键是能写的好么,作者敢写,应该是过在扶桑留学或者居住的经历吧
猪股下意识的推断
继续往下看
第一章就神神叨叨的,很多星座,神话,宗教,还有扶桑地形的知识,特别的晦涩,几乎能立刻让他立刻给这本书下了死刑
这一章读下来,恐怕就有一半的读者会失去兴趣
但自己毕竟是审稿,他耐心的继续看下去
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整部小说的观感开始出现变化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