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灰暗中的喜讯

  既然答应了校长们的请求,春节过后,竹下雅人立马将去年制作好的扩招内容发给公司高层
  其中主要目标是星海科技、星海高科、星海生活,以及还未集团化的操作系统、通讯设备、软件工程等方面负责人
  至于星海娱乐,以及星海资本只是凑热闹的两家公司扩招的人数加在一起,才勉强超过200人
  单单是发给大家还不行,青年又将大家叫到一起开会
  “一家公司,单单是赚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当下日本大学生就业困难,我们集团就要展现出奉献精神所以我没做太多考虑,直接答应了各大学校的请求,扩招8000多大学毕业生,以及1万左右的社会岗位”
  “大家一定要发扬精神,尽可能在我规定基础上多招收人手”
  “当然,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更大规模招聘一定要事先设计好,尽可能补充进公司需要的岗位”
  “星海高科、星海科技不一直说人手不足吗?还有正跟在高通后面研发cdma技术通讯项目小组,不也一直喊缺人吗?”
  “这次公司给你们机会,全部给我补足人手,尽量将公司所有产品做到世界顶级”
  cdma技术才刚刚展开,高通也没多少核心专利星海集团现在大手笔进入,最少也能分得高通三分之一蛋糕
  如果真的搞出绕不开的基础性专利,甚至有机会分得更多
  竹下雅人可不希望,自家公司在cdma技术上面被高通卡脖子,成为高通的赚钱机器
  听到自家会长那严肃而威严的声音,大家知道青年是玩真的
  每个人都正襟危坐,不敢向平日里开会那样轻松惬意
  必须扩招,满足会长的最低需求
  实在不行,就将招来的新员工重新培训,改造成计算机、电子等工科方面员工
  是的,就是要改造后重新进行培训
  没办法,各大学失业的重灾区就是文理科学生尤其是文科方面学生,更是严重拖学校后腿
  扩招的部分,也主要针对文科方面学生,以及部分理科学生
  当然,这是1993年,日本科技行业整体还在进步
  等到1995年之后,什么科都不管用了
  学工科的同样大把失业,并且学历越高越惨
  很多博士生只能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学校当临时教师,渴望有一天能成功转正
  多微薄呢?
  每年200万出头薪水,日本贫困线附近徘徊,都不如那些打零工的高中毕业生
  要知道日本平均工资是在400万日元以上
  就算是最最普通的服务员,年工资至少也能达到250万
  博士生工资不如最底层的服务生,要不是后来真实发生,没人敢相信这一切
  简直魔幻
  更惨的是,后来日本经济持续不见好转,政府对高校的拨款进一步减少最后政策一刀切的直接规定,临时教师取消转正机会
  就这样高学历贫困,逐渐成为日本社会一个专有名词
  它和女性贫困,一起成为日本就业冰河期两大特殊现象
  只能说这个世界太疯狂,高学历也能成为贫困的原因
  会议结束后,郭士纳拿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名单找到舛冈富士雄
  “舛冈桑,日本大学生就业情况你应该有所耳闻吧?”
  “是的,我母校今年就有人求我多招几个研究生、博士生”
  舛冈富士雄想到老师的请求,最后也不得不跟招聘那边打招呼
  人只要还生活在俗世,就免不了各种圈子和人情往来
  “是这样的,咱们会长考虑到大学生就业困难,准备让集团再多接收8000以上大学毕业生”
  郭士纳露出委屈的表情,希望能借此表明自己的无奈
  “这么多?”
  “是的,就是这么多”
  “那我想想”
  舛冈富士雄很能体量别人,他没有想过埋怨会长和社长
  “这样不行,这样也不行嗯,还是不行?”
  舛冈富士雄左思右想,也感觉塞不下8000多新人
  太多了,根本管理不过来一口气都招募到实验室,简直是在坑人
  郭士纳这时注意到,自己的话貌似有歧义
  他连忙打断舛冈富士雄的思考
  “不是我们公司8000多人是整个集团一共扩招8000多人,其中我们星海科技4500多人”
  “这样啊,那应该没问题单单是星海电子和星海芯片,今年就可以再容纳3000人其余1500人,星海晶圆、星海制造、星海硬件等公司一分,很容易消化掉”
  “嗯,那就好”
  郭士纳长舒一口气,然后想起会长不久前说的话
  “会长说了,如果公司能增加人数就尽量增加,现在这只是保底名额”
  多招募一位学子,可能就是在挽救一个家庭竹下雅人希望星海集团以后被人提及就竖大拇指
  “嗯,没问题,我会尽量确定好科研方面人数的”
  “好,我们文职这边也会再扩招一些”
  星海科技也有文职岗,但数量不多并且很多文职,都是由理工男转变来的
  这也是星海科技的特色,由理工科毕业生主导
  当然,星海科技的最高层,文理的力量大致相当
  一方面是太过理工,风格很容易变得冷酷,失去人文关怀
  另一方面是容易形成只注重技术创新,忽视市场发展
  当然,公司由文科主导也有许多坏处
  最典型的就是公司不注重技术创新,以及太过追求利润
  两者合二为一,互相促进着发展才是最大的道理
  星海科技这边因竹下雅人的一道命令忙忙碌碌,星海生活同样如此
  松本制造这边大体确认,能扩招的比较少星海食品、星海服装两大子公司就不一样了
  星海食品旗下的脉动能量饮料在全球极速扩张,需要招募大量员工
  本来小林博明是保守进行,但现在会长有要求,他自然要按照比较乐观的规划招人
  星海服装也是,因为极简主义潮流的推动,公司旗下同名品牌获得最大程度曝光
  不仅在日本大受欢迎,在欧美地区同样如此
  公司今年同样要招募足够多的人手,用以经营发展
  至于星海建筑,则需要看公司可以抢到多少乡村订单抢的多就多招募,抢的少就少招募
  最后小林博明简单计算了一下人数,发现竟然还超标了1000多人员
  “很好,应该能获得会长的称赞”
  “哼,想跟我斗,怎么可能?”
  小林博明一想到铃木善介那不老实的双手,就想早日连根斩断
  除此之外,其余子公司也都想尽办法,尽可能招募生员
  最后提交给青年的名单,竟然足足有11650人
  “很好,那公司总部再招收350人,正好凑个整”
  竹下雅人突然犯了强迫症,直接凑成1.2万人
  至于社会招聘部分,那针对的是大牛和有经验者,来多少都不怕多
  此外工厂方面的招收,主要针对低学历者
  当然,如果高学历人才愿意打螺丝,星海集团也不排斥甚至相对来说,还更容易升值加薪
  确定好总数后,青年开始细品每家公司的招收人数
  “星海科技果然是大头,没想到星海生活也不差两家公司就贡献了将近9000人,厉害了”
  “星海娱乐也很不错,竟然能拿出400多岗位,应该是游戏那边发大力了”
  “果然,扩招主要集中在游戏部分”
  青年露出果然如此的小表情,然后得意的喝了口红茶
  “星海高科等公司也很好,招收了2000多人”
  至于星海投资,青年扫了一眼后直接忽视招募人数太少,只有规定的50人,没必要关心
  “潜力十足嘛”
  星海集团那些杂七杂八的业务看起来不起眼,暂时也赚不到钱,但需要的人数真挺多
  估计很快,星海高科等公司就会和星海科技形成抢人姿态
  “真不错,真不错,星海集团要永远处于饥渴状态”
  星海集团虽然已经是人数超过10万的大型集团,但依旧处于极速扩张时期,对于员工的需求非常之大
  此次扩招的2万多人(1.2万大学应届毕业生+工厂普工),加上原计划招募的2万多人,依旧可以轻松融入集团内部
  这也是处于增量时期的好处,大家不会产生太多龌龊
  等公司发展到达一个瓶颈,新员工再想轻易融入集体,就没现在这么简单了
  做的好自然要表扬,青年直接召开员工大会,通过电视向每一位员工宣传郭士纳、舛冈富士雄、小林博明等人的贡献
  同时,也要让大家知道,公司的再次扩招,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困难,而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人
  在员工心中树立起,公司是负责任公司,领导是负责任领导的形象
  正能量满满
  “我希望负责招聘的员工,能最大程度慧眼识珠,不放过任何一位可能的人才”
  “公司需要更多的人才推动发展,个人也需要公司这个大舞台实现梦想”
  “我们互相成就彼此,从而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说到最后,一直脱稿的竹下雅人话语有些凌乱
  不过大家也不在意,人们只记住了一定要重视此次招聘
  很快,仿佛是在不经意间,关于星海集团打算在大学生毕业后再进行一次招聘的事情,就传遍各大媒体
  “您好,我是朝日新闻的记者请问关于星海集团再招募1.2万大学毕业生的新闻,是真的吗?”
  “是的,公司确实有这份文件会议”
  “好的,谢谢那么招聘时间是什么时候,招聘地点在哪里?在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面对记者的一连串提问,早有准备的宣传部小姐姐耐心回应
  “时间是3月17日上午8点到晚上6点,地点是千叶幕张国际展览中心”
  “主要是需要注意安全,保护好随身物品这些常规事项”
  千叶幕张国际展览中心,是当下日本最大的展览中心至于更大的东京展览中心,需要等到1996年开业
  竹下雅人为了宣传自家集团,也算是不遗余力
  “好的,谢谢那个还有……”
  此时星海集团的对外宣传部,直接成为公司最忙碌部门
  不仅是媒体电视台,就连很多消息灵通的普通人,也通过各种方法找到星海集团电话,然后进行相关询问
  有家庭主妇,有正在工作的中年人,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连一些获得内定资格的家庭,都忍不住打电话询问
  星海集团在日本的美誉度,直线攀升
  “竹下学弟,真是放了个大烟花呀,解决了我们不少的问题”
  小渊惠三消息十分灵通,甚至比媒体都先知道此事
  “哪里,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国家一时之间有困难,效益好的公司自然要帮帮忙”
  效益好的公司帮效益差的公司忙,也算是日本公司的一个传统
  不过也正是这种帮忙模式,导致日本后来的僵尸企业横行
  当然,现在一切还未发生,大家也没发现其中的危害
  因此小渊惠三大声赞赏道:“没错,就应该这样”
  “大家互相帮忙,很快就可以扛过这波危机”
  青年乐呵呵的应和说:“嗯,我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才多招聘了些毕业生”
  “不愧是国民楷模,希望星海集团能永远壮大”
  “过奖了,过奖了,大家实在是抬爱”
  因为对中国捐款的事情,青年和星海集团的历年捐款曝光
  大家这才发现,星海集团已经捐了二十多亿美元,青年自己也捐了六七亿
  自此之后,竹下雅人就有了国家楷模这一称号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袁绍转世呢
  青年不想在这方面纠缠,快速转移话题问:“小渊学长突然给我打电话,是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
  原来是早大文学部今年内定成绩太差,有人求到他头上,希望帮忙多招收几位文学部学生
  “没问题,小事”
  “那就好,没办法,同学求到头上”
  “嗯,我明白,理解理解”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