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投资策略
“咦,竟然同意了,还同意的这么快”
回到东京后,竹下雅人看着美国分公司发来的邮件大为惊讶
德州仪器前几年满世界建晶圆厂,然而经营的却很一般他以为就是有合作的心思,也会拖很久
没想到德州仪器这一次,如此的痛快干脆,还不到半个月就达成一致
是的,对于德州仪器这样的老牌上市公司来说半个月时间就决定大手笔投资,属于果决的不得了的行动
因为当下的德州仪器,市值才勉强超过90亿美元
这一次的合作建厂,最少也要拿出相当于公司市值3%的股份,也就是将近3个亿
“嗯,那就合作吧”
随后青年开始给小池淳义打电话,让他接手此事
“嗯,这个好,第二晶圆公司可以开始了”
查看第二封邮件的竹下雅人很开心,因为德州仪器很给面子的直接同意张汝京离开
不过他要先坐公司的私人飞机回中国一趟,安顿好父母的晚年住所
这都是应该的,青年自然很爽快的在回复邮件上写下同意
快速解决掉北美那边发来的邮件信息后,竹下雅人很快来到星海投资
他突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投资德州仪器
眼下德州仪器的市值才这么一点点,而未来巅峰期是1200亿
星海投资旗下基金就算提前撤出股市,也能在900亿美元高度安全离开
也就是说4年之后,星海基金就可以通过德州仪器赚取10倍左右收益,自然不能错过
他快速来到星海投资,接着一边翻着手中的投资资料一边抬起来问
“公司有投资德州仪器吗?”
青年并没有在这些投资中看到德州仪器的身影,也不知是自己漏看了还是公司没投资
“德州仪器最近四处扩张,但各项业务却经营的越来越差,我们没有选择投资”
德州仪器这几年的投资方向很混乱,支柱产业陷入瓶颈,他自然不会选择这样一支看起来就不太行的股票
不过听会长的语气,貌似德州仪器还有不错的前景
因此他连忙补充问:“会长是觉得德州仪器不会就此沉沦,反而很快就会重新焕发生机吗?”
“没错,德州仪器的手机芯片业务非常有前途,目前占据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
“随着手机的持续爆发,德州仪器也会水涨船高”
德州仪器研发的手机芯片在2g时代,地位类似于英特尔在pc端的cpu业务
不仅设计手机芯片架构,还负责生产相关芯片,地位远超移动时代的王者级手机芯片架构设计公司arm
有这么一个大杀器,德州仪器很快就会伴随手机行业的爆发式进步迅猛崛起
说完手机芯片,竹下雅人又讲起全球最关注的pc端芯片
“德州仪器存储芯片估计很快就会不行,但这只是边角料业务,电脑上的其余芯片,德州仪器都有不错的比例”
“再加上德州仪器有自己的晶圆厂,不会被晶圆代工卡住脖子,业绩很快就会迎来爆发”
当然,这些都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主要是想堵住嘉本隆正的嘴巴
竹下雅人真正相信的,是当下德州仪器执行副总裁,下一代德州仪器总裁安吉伯
他就职德州仪器后,开始专注于重点业务,乱七八糟的部门和子公司全都砍掉
再加上他对公司研发端的极度重视,以及不断追求最新技术的经营理念,直接将德州仪器带飞
世界就是这样,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人成事
星海集团前段时间投资的诺基亚公司如此,快破产了被奥利拉拯救回来;不久前的ibm如此,要被拆分前找到了郭士纳,公司走出挣扎
眼下的德州仪器同样如此,很快就会将真命天子安吉伯推上总裁宝座
当然,大多数公司衰落的时候都很难找到合适的经理人
日本就是一个泡沫破裂后,无数大公司都找不到合适管理者的典型国家
夏普、东芝、世嘉……
一个个公司相继破产或者是就此沉沦
就连自家的老底汽车产业,曾经是日本第一的日产也陷入经营困难,一不小心就会再次破产
是的,日产有过多次要破产倒闭的局面幸运的是,几次都被外部势力救了回来
当然,上面那些还不算是最倒霉的,起码公司还在
最倒霉的是,现在已经陷入疯狂的山一证券、长信银行等金融公司,很快就会自己把自己玩死
嘉本隆正自然不知道青年内心的真实想法,他真的以为自家会长在通过行业趋势讲述投资理由
随后他理解的大声回应,“是,明白!”
“就是不知道会长准备投入多少资金?”
“10亿美元吧,把节气基金、词牌基金和生肖基金都卖一点”
这种好事,自然要雨露均沾
如此一来,投入最多的竹下雅人和星海集团本身,就能赚到更多钱财
说起来,星海投资当初改革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换个名字公司内属于竹下雅人的基金,以及员工基金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节气基金和词牌基金,最后都变成了私募基金
星海集团员工每月交钱买入的公募基金,则以数字1234代称
这样的布局简单干脆,避免出现太多麻烦
除此之外,改革后的基金也方便了星海投资内部做事
当然,虽然都属于星海集团员工投资的基金,但节气基金和词牌基金还是略有些不同的
节气基金的资产,主要来自于星海集团本身、星海集团内部青年以外员工组成,竹下雅人的个人财富只占据20%
词牌基金就不一样了,绝大多数资金都来自于竹下雅人
如果不是想更隐蔽的隐藏自己的财富,他甚至想单独拥有,而不是三方皆有
“是,会长!”
“还有就是,基金进一步加大对通信、科技领域主要企业的投资”
“美股其余行业,资金全部安全撤走,然后投入到科技产业”
互联网产业马上就要爆发,将快速带动计算机相关产业
星海投资错过这次机会,要损失无数钱财
“明白,会长,我们主要投资的就是这个方向”
“不错,继续保持”
青年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又写下他在美国发现的几家比较好的科技公司
“这些都投入一点,不过公司所有基金投入的钱财不要太多,占比最多不能超过20%”
美国科技股的爆发,需要无数投资人主动介入推动如果星海投资拥有太多资源,大家就不愿意玩了
到时候赔是不会配,但积累的财富会大幅度缩水
“还有就是,公司要不断小规模的买入卖出,制造股票非常热门的情景,将我们拥有的股票超热”
股票的流通性,也是超热股票的重要一环
星海集团要保持这种姿态营造股票交易很频繁的假象,从而吸引到更多投资者
毕竟没有哪位从事股票交易的投资者,希望买到大股东绝对控股的股票
如果有,那绝对是有股票内幕消息,知道这家公司稳升值或者是稳贬值
“请会长放心,这些我们一直都有在做,不可能让股票一潭死水”
一潭死水的股票非常不利于大客户逃离,嘉本隆正自然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
“很好,不愧是做事稳重的嘉本桑”
“会长过奖了”
除了美股,竹下雅人又问了问港股的情况
“很顺利,公司已经按照会长的要求进行投资”
“不错,港股太容易受到国内国际形势影响,我们只能投资大企业和股票指数”
星海集团在港股的投资策略非常保守,只买华人地产大亨旗下股票,以及港岛央行汇丰
这样确实不会像美股那样一波暴富,但也不会受到大玩家操控
至于英资地产,虽然同样是好买卖,但有太多英资准备将财富转移出去
竹下雅人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哪家原本不准备走的英资,突然开始行动
而这些准备走的英资,大多数都不会有好的下场
毕竟一个国家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太多资产回归一时之间根本找不到好的项目
此外,在港英资已经习惯了政策偏向自己,企业经营能力较弱
回归本土或者前往澳洲可没有这份好的待遇,正常经营很难胜过地头蛇
星海集团自然不愿意投资
当然,如果能有机会控股一家英资,星海集团还是很愿意的
因为英资通常占据着最好的位置,基本上买到就是赚到
比如置地,在港岛最繁华最核心的地段拥有众多大厦,可以靠躺着赚租金发财
全部了解一遍后,竹下雅人看了下时间
“走吧,吃饭去”
“嗯,确实有点饿了”
可能是在家吃的太丰盛,青年每次在公司都会吃的简单一点
这一次也不例外,只要了个葱花鸡蛋+土豆牛肉+时令蔬菜+味增汤的简易套餐
“听说山一证券的情况有些不太妙,你有了解吗?”
“抱歉,会长,我和山一证券的高层没什么交情”
嘉本隆正、菊野晋次等人在山一证券的时候,在普通员工眼中属于身居高位,但在真正的核心圈眼中只属于边缘人物
大多数时候,他们的消息还没有记者灵通
如果自家会长想通过他了解山一证券情况,还不如走每日新闻的路线
“没事,我就是随便问问”
既然嘉本隆正不知道,青年也就不再聊这方面内容,而是问起接手菊野晋次职位的长泽正夫管理情况
没错,竹下雅人经过几次三番的考虑,最终还是决定让长泽正夫接手美股投资业务
一方面他是公司老人,菊野晋次离开后也该轮到他了
另一方面是信任问题,所以他准备再等等
至于星海投资新的监察方面负责人,自然是从外面调入,避免监察制度失灵
并且调入的监察人员还不是一位,而是三分之二的监察人员进行大换岗
这样,才会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司监察部门的正常运转,避免公司出现严重问题
至于换走的员工,则会打散编入各公司
总之,不能让公司的监察部门在一个地方长期监管,也不能让公司的监察人员轻易报团
他们的权利已经够大了,再大会出问题的
接着,竹下雅人没话找话的继续问
“公司准备扩大在金融行业的经验范围,你觉得先进入哪一个行业会比较好?”
“保险吧,这个最稳定”
嘉本隆正早想过这一问题,也多次和菊野晋次等人讨论
星海集团有这么多员工,还有更多的人靠星海集团生活,早就应该成立保险公司但他几次向会长提议,最后都是没下文
不过既然会长问了,他自然要老实说出自己的想法
做不做是会长的事,说不说却是他的事
这一次,竹下雅人没有再应付过去,而是认真思考片刻
“保险确实是非常好的业务,也很适合我们公司”
星海集团成立保险公司,不会被日本的金融集团针对
因为松下、索尼等公司,都有自己的保险业务
这也是日本的一个企业特色
只要公司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级别,企业都会成立属于自家的保险公司而公司员工,则会成为支撑自家保险业的基石
他之前没成立保险公司,主要是集团发展太快,没有充足的人手进行经营
现在不一样了,星海投资内部已经出现足够多的金融管理人才
再说了,保险行业只要不想着扩张,那就是星海集团内部业务最简单的公司
几个月时间,就足以管理的明明白白
当然,为了避免出现问题,竹下雅人还是准备外部挖角一位该行业资深人士
不要求外部扩张,只要将公司经营个大概框架就好
心里有了想法,那青年也不墨迹,直接将自己的想法简单说了一遍
“嘉本桑,事情就就给你了”
“是,会长!”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