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落地

  既然谈到这里,耿煊趁机又对“黑风军”的现有高层,做了一次调整分工。
  军事方面,全权交由刘牧主导。
  后勤,以及接下来必将涉及到的繁重庶务,包括与“根据地”内所有部族子民,沙民聚落的接触,沟通,协调等等,都交由宋明烛负责。
  而以董观数十年积攒起来的威望,深扎的根须,“黑风军”迄今都还没有触及。
  这所谓的接受,不可能是平和的,一蹴而就的。
  更不可能传一句话,就能够搞定。
  明处的对抗,暗里的纠缠,持续的反复,人心的动荡和摇摆……
  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
  与董观之间的角力,是堂堂正正的,是摆在明处的,敌我分明的战争。
  而这却又是另一种形态完全不同的战场。
  凡是被他划定为“根据地”的区域,方圆数千里之内,便都是战场。
  凡是该区域内生民,数量规模超过千万,都是潜在的敌人,随时都有可能给他们来上一刀。
  却也都是潜在的朋友,成为对抗董观的坚实底蕴。
  发生在每一处的争端,或许都不会太大,远不如与董观的数十万大军相抗来得激烈。
  却波谲云诡,充满了变数与反复。
  若要与之相抗,便如行走在黑夜中,被困在泥潭内。
  若以强硬决绝之态,强行推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固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以耿煊的经验,用这种手段取得的效果,是暂时的,表面的。
  而且,会有太多本可以争取为朋友,变成底蕴的生民,为之丧命。
  这都不是耿煊想要看到的。
  是以,几经斟酌之后,耿煊决定将这事交给铁狼与杨骞来负责。
  有趣的是,曾经在暗夜司的时候,杨骞是上司,铁狼是下属。
  可现在双方却掉了个位置,铁狼为主,杨骞为辅。
  之所以特意将杨骞加上,还是看重他曾经暗夜司长的身份。
  在这即将被“黑风军”纳为“根据地”的数千里疆域内,那一处处沙民聚落之中,埋藏着许多暗夜司的眼前。
  若能借杨骞之手将他们激活,并巧妙的为己所用,对整个计划的推行,必会助益良多。
  这些都是大方向上的安排。
  至于刘牧具体应该如何调兵遣将,运用什么样的战法与董观周旋。
  转移重心之后的宋明烛,具体工作如何展开。
  铁狼与杨骞之间如何配合,如何用自己的手段快速而高效的梳理好“根据地”之内的情况。
  这些就都要他们自己去劳心费力了。
  当然,耿煊也不会真个袖手旁观,万事不管。
  该听的要听,该说的还是要说。
  做好这些分工后,刘牧、铁狼二人都没有话说,倒是宋明烛在稍作思量之后,问了一个问题。
  “那些信奉‘苍狼天’的部落,我该如何应对?”
  “不偏不倚,一视同仁。”耿煊直接道。
  他对此,早有思量,而这就是他思量之后给出的答案。
  看似没有任何倾斜性的扶持,可这对饱受欺压的“苍狼子民”来说,这已经是他们以往连做梦都得不到的奢望!
  宋明烛闻言,怔了一下之后,轻轻点头。
  旁边的刘牧也反应了过来,忙道:
  “现在,‘黑风军’有兵力超过十一万。
  其中,信奉‘苍狼天’的就占了一半。
  虽然,他们的修为普遍偏低,现在大多处于‘黑风军’的中下层之列。
  可此前一战,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特别是悍不畏死、甚至是积极赴死的气概!
  可我也观察到,他们基本自成一个圈子,普遍排外。
  他们誓死效忠的对象,是您,而不是‘黑风军’,更不是我们这些人。
  此前的行动,有您亲自带队,他们自然能够言听计从,视死如归。
  可若由我来指挥他们的行动,我担心他们会心生抵触,军心士气也会因此下跌。”
  耿煊轻轻点头,道:“这个问题,我会解决。”
  说着,他又看向几人,问:“还有其他问题吗?”
  铁狼也赶紧趁机提了一嘴,和宋明烛,刘牧他们谈及的问题差不多,都与那些“苍狼子民”有关。
  毕竟,在耿煊交与他的任务中,这同样是无法回避的一环。
  这个问题处理得如何,将直接决定整个任务的推进速度,甚至是成败。
  耿煊同样给与了明确的回应,表示会解决这个问题。
  ……
  短暂休整之后,队伍继续上路。
  因为确定只有不多的“尾巴”远远跟随,董观的大军不会立刻就杀奔过来。
  “黑风军”行进的速度,略有降低,保持在二十公里每小时左右。
  即便如此,当队伍再次上路之时,依然有七百余匹苍岚马变成了新鲜马肉。
  ——“黑风军”登录玄青海西岸后的一战,不仅收获了不少完好的玄幽马,还有数量更多的苍岚马。
  这也让“黑风军”的苍岚马保有量,增长到七万七千余匹。
  当然,死掉的玄幽马和苍岚马数量还更多,都被如蚁群般的“黑风军”迅速分解成可食用的马肉储备起来。
  大约五个小时之后,又向前行进了两百里,总行程达五百里的“黑风军”,再次停了下来。
  直到足足四个时辰之后,“黑风军”才再度起程,继续向西迁移。
  此刻,视线若往东移,便会看见,缀在“黑风军”身后的“苍蝇”,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每一个“苍蝇”,都是一个骑在玄幽马背上,快速往来奔走的身影。
  而在这些“苍蝇群”的更后方,已将玄青海周边的兵力,全部集结到西岸的董观,也率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循着那些“苍蝇”探明的方向,径直朝“黑风军”所在位置移动而来。
  这支队伍的规模,更加恐怖。
  玄幽马超十万匹,苍岚马超十万匹,攒动的人头,超二十万。
  随行的,现用大车驮运,通过玄青海水运调集过来的物资规模,比之“黑风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整体行进的速度,比速度将至二十公里每小时的“黑风军”还要更低、更慢。
  本来都可以轻骑疾行的双方,在这事关重大的“逃亡”与“追逐”中,却都以近乎“龟速”的移动持续向西。
  在通过斥候与玄青海沙雕,确认了身后追兵的具体情形之后,耿煊也再次调低了西迁的速度,只要确保不被董观的大军拉近距离即可。
  当队伍再次休整之时,二十一日这天西行的总里程变得更低,休整的时间也更长。
  当然,队伍停下休整,也并不是真个无所事事,闷头睡觉。
  耿煊趁机将“驭马投掷术”的运劲技巧度入一个个“黑风军”成员体内,让他们悉心感悟。
  考虑到后面可能的更替与扩招,这项技能的传授,并不局限在“玄幽轻骑”身上——为了从各方面与“玄幽铁骑”区别开,以“驭马投掷术”为核心战法整编出来的玄幽骑队,名为“玄幽轻骑”。
  那些只有苍岚马为坐骑的,实力普遍位于“黑风军”中、下层的骑手们,同样得到了感悟“驭马投掷术”的机会。
  若能有幸感悟入门,他们同样可以使用“投掷术”增强远程攻击能力。
  与玄幽骑手最大的不同,不过是因坐骑限制,这门“投掷术”的威能加成会更小罢了。
  可若是用来针对敌骑中那些低品质甲胄的穿戴者,还是有效果的,特别是距离较近的情况下。
  不穿戴甲胄,骑乘苍岚马,只靠几根廉价的投枪,就能对骑乘玄幽马,浑身甲胄俱全的骑手,造成巨大威胁。
  从某种角度来说,玄幽马已被半拉下了神坛。
  普通马于玄幽马之间的鸿沟,缩小了些许。
  如果董观知道了这一切,会骇得立刻放弃追逐。
  可现在,对这暗处无声酝酿的惊雷毫无所觉的他,还在衔尾追击。
  二十三日,中午前后。
  连续行进了近五个小时的“黑风军”,再次停了下来。
  很快,此起彼伏的欢欣高呼,便在军中迅速传开,如浪潮般迅速扩散。
  只因持续三四天的赶路,终于结束。
  此刻,“黑风军”与玄青海西岸之间,也就拉开了一千二百里的距离而已。
  以玄幽马的速度,也就不到一天的脚程,算不上有多远。
  但在耿煊的要求下,“黑风军”将在此扎下根来,不会再继续西迁。
  而就在他们落脚的位置,也不是贫瘠荒原。
  而是位于两处生息之地之间。
  东面二十里之外,有一处人口规模近万的沙民聚落。
  而在后方十余里之外,原有一处异族部落存在。
  其生息之地的范围,较之沙民聚落小许多。
  但却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清潭,无论天有多旱,水位都不会有丝毫下降。
  其在供水方面,似乎有着无尽的潜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也是耿煊将扎营地点选在此处的原因。
  带着庞大的队伍进行了三日的急行军,让耿煊更加深刻的领悟到,在玄幽二州这样的地界,“水”就是“命”。
  若是用水紧张,再强的军队,也休谈什么战斗力——先搞水去吧。
  若是视野更进一步扩展放大,就会发现,在耿煊扎营之地的周围,方圆百里之内,便有着十余处大小不一的生息之地,随机分散在大地之上。
  越往南,生息之地的密度就越高。
  同理,人口密度也更高。
  持续向南八百里左右,便是沆河北岸。
  而若向北去,同样是大约七八百里的位置,便是耿煊一个多月前才匆匆光临过的故地——三垭口。
  就在“黑风军”停下之时,西面,那曾为异族部落所居,短暂空置了数日的生息之地内。
  一行数十道身影正潜伏在一栋屋舍之中。
  另有几名身影,从东面,也就“黑风军”所在方向,快速驰入其中,嘴里还发出奇异的“咕咕”鸟鸣。
  很快,同样的鸟鸣从数十道身影潜伏的屋舍内窜出。
  然后,双方便碰在了一起。
  各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意。
  而无论是潜伏在屋舍内的数十道身影,还是驰入进来的几道身影,都有着相似的肤色与面容。
  来自不同部落的他们,因为都信奉“苍狼天”,让他们可以五障碍的融合在一起。
  而现在,除了“苍狼天”,又新增了一个让他们“融合”的渠道。
  “你们都见到神子了吗?”都还来不及彼此问候寒暄,一个从屋中窜出之人,立刻如此问道。
  可以看出,他对此,真的有些迫不及待了!
  眼神中,带着探究和期待。
  好在,被他当面问及之人,没有让他失望。
  此人坚定的点头,一脸笃定的道:
  “见到了,我们不仅见到了神子,还都受过他的摩顶赐福……然后,本该死掉的人,立刻活了过来,完好得如同新人!
  实力也是蹭蹭的往上涨,就像是沆河泛滥一样,想挡都挡不住!”
  “真的?”那问话之人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敢相信。
  “骗你不成?……你爱信不信!”回话之人如此应了一句,便闭嘴不再多少。
  听了他们的对话,那些从屋舍中窜出的身影,一个个又是激动,又是好奇,又是心痒难耐。
  就差直接抓耳挠腮。
  另一名从“黑风军”领命过来之人接过话茬,没有继续刚才的话题,而是扫了从屋中窜出的几十人一眼,问:
  “蒙托呢?怎不见他本人过来?”
  蒙托,便是当初与哈克一起离开“黄苇岛”,离开玄青海之人。
  在继续北行了上千里之后,他们分成了两队。
  哈克领着一队人往东,去玄州。
  而蒙托领着另一队人往西走,去幽州。
  蒙托没有哈克那么幸运,加入“黑风军”的时间更靠后,没能成为“首批元老”之人。
  可这样的他却能与哈克一般,单独领兵行动。
  由此便可见他的能力,以及受耿煊的看重程度。
  按理说,这第一次“任务交接”如此重要,蒙托理应亲自出面才对。
  这不仅能让交接更顺利,更能在不动神色间展现出自身的功劳和价值。
  可偏偏,他真个缺席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