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解决大明文人最好的办法

  “榜上有名”客栈堂屋内,魏昶君在看着现代回信
  他神情颇为肃然,凝重郑然——「昶君查阅,害你之人叫马柏烸,字波涛,号莒州散文人,岳父为莒州同知,从六品官,马柏烸虽为正九品学正,但关系网贯穿莒州,他表弟堂兄皆为文魁,身份等同知县
  莒州事录有言,此人不爱财,不爱官,唯独热爱文人之名,他最高考抵全省第十名,列为亚魁
  此人愿为了儿子年少成名,不惜一切
  此人极在意虚名」
  这是现代回信
  “原来是被学正所害,正九品官,岳父为从六品官,几乎是莒州的二把手,怪不得杀了我之后在历史中毫无记载”魏昶君自言自语,语气逐渐锐满杀意
  若不是现代不断搜寻资料,一次次查找资料,怕是自己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大明腐朽败落的官场,到处充满极度利己主义,一个个狠厉的官员
  “王旗!”
  魏昶君开口,旁屋便是通铺,王旗和四名南洛镇兵卒住在里面
  “里长!”王旗腰跨剑,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
  “点兵,易容化妆,拿一些钱财,寻找九品学正马柏烸,此人为贡院学正,背景颇大,其他人在考场出不来,他必然能出来”
  “寻他宅邸,伺机埋伏深夜,将其杀害,做出夺财匪患之兆”
  “之后外出几日,住宿十里外的和尚庙,等我考试结束自然派人和你联系,城外相见”
  “此人欲夺我试卷,将我功名给予他儿子”魏昶君一条一条说着
  王旗已然握紧了剑,他的父母和兄弟都在蒙阴县镇,如今有了田地住宅,陈良镇更是修了堡垒,好不容易大家日子好了,王旗断然不愿意被人破坏
  “吾以命也要守里长”王旗磕了个头
  而后点燃烛火,四名下属在堂屋外巡逻防止被人偷听,魏昶君和王旗商讨刺杀
  深夜凛冽
  王旗带领四人走出,二人放风,三人刺杀
  一路上通过问乞丐和打听找到了马宅,王旗悄然翻入后墙,躲在林中忍受着寒风袭来,默默等待午夜
  马宅为四进院子,四宅客厅,马柏烸正抚摸着儿子的头,若有所悟:“蒙阴一县民配不上那试卷,吾子可配”
  “明日我会见魏昶君,让他后日考场写上你的名字,你写他的名字,他代替你考”马柏烸下定了决心
  “父亲所言甚是”马家幼子自小被宠爱,嚣张跋扈,从未觉得这有什么
  深夜寒风,萧瑟疾袭
  马柏烸搂着侍妾酣睡着,他并未注意到门被缓缓跳开
  王旗先一拳打晕侍妾,而后提起浑身颤抖的马柏烸:“汝可是马学正?”
  马柏烸颤抖看着两米高,宛如铁塔,面目狰狞的王旗吓得哀鸣:“好汉饶命,吾家有财,愿意全部奉上”
  “你不该抢里长的功名!”王旗说完,单手挥刀,硬生生砍断马柏烸脖颈,而后进入旁屋,将睡的正香的马家幼子一刀砍死
  他必须确保没人知道此事
  而后,王旗和其他人假装窃贼,开始装走一些东西,掳走一些银两,悄无声息的翻墙离开,混入客栈等待天亮
  天刚蒙蒙亮,王旗随同买菜商贩出城
  一切悄然无息
  客栈内传出敲锣打鼓声,衙役拿着红纸兴高采烈的递给魏昶君:“公子大才,县考第一,莒州同知,判官,吏目,青州提学官均签字,公子可于后日直接参加岁试”
  说完又是一阵敲锣打鼓声,客栈内不少考生都被吵醒了,一个个看到童试榜单第一,还直接跳过了府试,全部目瞪口呆,艳羡至极
  有喝茶的学子羡慕的不断感叹:“这可是跳过府试,历年间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兄台大才”
  “怕是也是巧了,今年莒州来了提学官,主要看岁试和科试,选出一批生员参加明年八月的全省乡试,要不然他怎会有机会”有其他学子艳羡无比
  魏昶君思索片刻便知道了,自己类似跳级了,从初一直接跳到了高中考试
  因为今年提学官就是奉皇帝命令督察童试最后一项科试考试,科试可以理解各县选出最优秀的考生,参加全省乡试大考
  “谢诸君”魏昶君甚喜,他从怀中掏出一两银子分给衙役,其他几人也兴高采烈,敲锣打鼓前往下一客栈汇报喜讯
  “恭喜兄台,兄台能入提学官之眼,今年岁试必板上钉钉”一名白袍书生感叹作揖
  “多谢”魏昶君回礼
  后天的岁试很重要!
  因为岁试在州府各贡院考生举办,提学官亲自督察,一旦考生为一等前三名或二等前三名,那便会直接成为生员,也就是——秀才/相公
  老百姓碰到了要喊一声大老爷
  见到知县无需下跪,自家会免除部分田赋和徭役
  可谓是真正有了官身,尽管没任何实权,但能够通过岁试的都是十几个县学子彼此竞考,可谓独木舟,不知道熬殺了多少人,无数学子日夜苦读也未能成为秀才
  这两日魏昶君一直在反复和现代对话,应对接下来岁试考题,他比不出户,饭菜也让客栈小二送到房间,中途有一次衙役敲锣警告有贼患险情,据说学正马柏烸意外遭劫匪杀害,提学官为避免闹的考生人心惶惶,所以下令让衙役暗中调查
  崇祯二月七月二十三日,魏昶君排队背着大包小包进入岁试考场,通过衙役检查防止夹带小抄,之后领取考舍号牌,进入考场远远地魏昶君看到了提学官陈牧茗一眼,他颇为儒雅,身后跟着学正等人,他远远对着魏昶君点了点头,似是赞许
  而后敲锣声响起,岁考开始
  三名衙役举着牌匾,上有考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一道考题为提学官所出的典籍论考题
  此句来自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意思是任何官员想要了解政策和政事的得失和对错必须进行实践检验,这像是只有站在漏雨的屋子内才知道下雨,不然盲目推行就像是身处苍茫荒野,推行政事情要广大百姓进行评价检验
  “看来陈提学官不喜儒家,毕竟大明文臣张口闭口仁义道德,背后却是不断跋扈欺民”魏昶君感叹,这次考题非常有意思!
  以往各科举考题典籍多数四书五经等,但眼前提学官出现新的策论,那就是询问大明该推行什么样的思想,才能改变日暮西山贫瘠现状
  提学官以东汉思想家王充的态度进行询问,王充此人在东汉时期就对孔孟圣贤多次质疑,以至于清朝乾坤皇帝都批评王充刺孟而问孔”,“已有非圣无法之诛!”,而东汉之后各路文人更是批判他非圣无法,实三千之罪人”等罪
  自己要如何回答考题一鸣惊人呢?
  魏昶君思索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