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港湾

  商业规划和经济发展是一方面,此处如今引来了众多迁移人口,粮食的产出不能耽误,至少在各地铁路建设规划完成,能从中原,辽东诸地引进粮食之前,这个鱼米之乡仍要继续承担他们产粮的责任
  松江府的改造如火如荼
  陈铁唳每天只睡三个时辰,黎明时分必定出现在工地上
  他亲自参与设计的工厂区已经打下地基,从山东运来的水泥正被浇筑成宽阔的道路
  “总长,船坞的木料不够了”
  陈铁唳正忙着和人一同运输,闻言点头,又亲自带着人开始调配
  许多从辽东各地迁移而来的百姓看着这位红袍军总长,神色复杂
  他们很少见到朝廷官兵老爷们和他们一样下地干活的,但这些红袍军的将士,却总是出现在每一处区域,农田,工地,工厂,似乎到处都有他们的影子
  尤其是这位皮肤晒出古铜色的总长大人
  “红炮军,真跟那些大明朝廷的官兵不一样啊”
  从北方迁移而来的张老汉擦了一把汗,咧嘴笑着,又挥舞起斧子,开始做枕木
  “往后的日子,有盼头呢”
  港口雏形初现那天,海上突然来了十二艘大船
  张老汉带着孙子躲在礁石后,却见船上卸下的不是刀枪,而是成堆的粮种、农具和药材
  “老伯别怕”
  穿上下来的红袍军士兵笑着递来油纸包
  “登州府产的咸鱼,尝尝?”
  张老汉捧着吃的,神色复杂
  红炮军如今发了许多东西,从粮食到布匹,再到水泥
  老汉捏着油纸包,低声嘟囔着,心底温暖
  “这得是积了几辈子德啊”
  他孙子却盯着船上卸下的奇怪机器
  “爷爷,那铁家伙会冒烟!”
  “那是蒸汽机”
  陈铁唳不知何时站在身后,伸手扶住准备行礼的张老汉,眼中闪着光
  “以后咱们的船不用帆也能日行千里”
  松江府,物资分配正在有序进行
  来自山东的二十车粮食堆满官仓,陈铁唳却坚持亲自监督发放
  “按手印!每家每户都要登记!”
  他的声音已经嘶哑
  西南土司带来的山货、北方难民编织的草鞋、本地渔民晒的虾皮,全部纳入统一分配
  老农张老汉分到两斤山东来的红薯,土豆粮种,手抖得几乎捧不住
  “这......这真给我们种?”
  尽管对红炮军的好感与日俱增,可说到底这种替人种粮的事,总让这名老汉心底有些忐忑
  那不是之前帮大明那些地主老爷种地的佃户吗?
  最后种出来的粮食,又有多少能是咱自己的?
  “当然”
  赵勇帮他扎紧口袋的时候,张老汉忍不住紧张开口
  “那官府......官府收多少粮食啊,能留下五成吗?”
  他知道自己这个提议很过分,可他仍是想多留下些粮食
  “秋收时官府只收三成,其余都是您的”
  张老汉甚至都做好了被拒绝的打算,听到这,不由瞪大眼睛
  “啥?三成!”
  这位北方逃难迁移来的老农家汉吞了口唾沫
  “好,好啊!”
  另一边,孟琏土司的少女阿兰正惊喜地抚摸分到的铁犁
  “比我们寨子的铜犁轻多了!”
  “这是登州钢厂的新物件”
  一名红炮军汉子笑着示范用法,神色骄傲
  “翻地能省一半力气”
  黄昏时分,来自保定的铁匠李师傅在临时工棚里点燃炉火,如今松江府的铁匠铺子刚刚稳下来
  红袍军送来的焦炭燃烧出蓝色火焰,他亢奋的捶打第一块松江府产的铁器
  夜幕降临,陈铁唳独自巡视新建的居民区
  草屋虽然简陋,但每户门前都堆着分到的物资
  他听见屋内传来婴儿啼哭,年轻母亲哼着陌生的西南山歌哄睡,隔壁北方汉子正用山东口音讲述海上见闻
  墙角突然闪出个黑影
  陈铁唳本能按剑,却发现是个抱着陶罐的佝偻老人,不是张老汉又是谁
  “总长......”
  张老汉跪下
  “远亲酿的酒,从南方送过来,咱又从北方背回来,已有六年了,别嫌弃”
  陈铁唳扶起老人,就着罐口喝了一大口
  劣质的酒液烧灼喉咙,他却笑得开怀
  “好酒!等船坞建好,请您老喝南洋来的酒!”
  同一轮明月下,登州船厂的灯火彻夜不熄
  魏昶琅趴在图纸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计算尺
  窗外,潮水轻拍着新筑的防波堤,仿佛在应和松江府方向传来的夯歌
  到次日天明,魏昶琅正站在新建的船台上
  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地,良田也都在地主缙绅手中,如今巨大的干船坞里,钢铁骨架已初具规模
  “齿轮组还要加强”
  魏昶琅敲着图纸对工匠说
  昔日那个少年眼下已经长大了,他长得与兄长魏昶君有七分相似,只是眉宇间少了杀伐气,多了几分书卷味
  此刻他卷着袖子,手上全是机油,活像个老匠人
  港口工地上,三百名工匠正在浇筑混凝土堤坝
  来自天工院的学徒们操作着蒸汽机,正在准备船坞中测试新式战船
  远处海面上,三艘试验用的铁壳船正在进行转向测试
  “魏工!”
  这是昔日兄长魏昶君来的时候对自己的称呼,意思是工程师,魏昶琅很喜欢,于是大家便都这般称呼了
  满身铁锈的匠人跑来
  “主轴铸造又失败了,不够直,但计算出来的没问题”
  魏昶琅二话不说跳进铸造坑
  三小时后,他顶着被灼伤的脸颊爬出来
  “是砂模湿度问题,改用桐油浸泡的麻布衬里”
  当晚,通红的铁水终于浇铸出完美的曲轴
  魏昶琅看着眼前逐渐有了雏形的船坞,还有造船厂中缓慢成型的新式铁甲船,神色欣慰
  红炮军出山东的时候,天工院正式划分为民用和军用两项器械研究方向
  自从天工院分出来之后,他便一直在负责红炮军的铁甲船建造,而天工院的院长刘方,则负责民生等各类方向研究
  海浪声中,魏昶琅笑着,眼眸灼灼
  “快要成了,咱中國的第一个钢铁战船正式港湾”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