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航空发动机,落后三十年?
砰砰砰~
礼花齐放,震耳欲聋
“开工大吉!”
赵瑞龙挥动铁锹,率先铲起一锹泥土
担任龙国商用航空发动机集团总经理的蔡晓桦,紧跟着也铲起泥土挥向基坑
随后,出席开工典礼的众多领导、工程院士,也纷纷铲土
象征着吕州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正式破土动工
片刻后
仪式结束,大批工程机械,开始轰鸣施工
艳阳高照之下,大量的嘉宾都已经退场离去,但蔡晓桦却迟迟没有动身
赵瑞龙送走了车队,来到蔡晓桦身旁
年过半百的蔡晓桦,毕业于京州航空航天大学
后又前往燕京继续攻读,是龙国第一批航空发动机专业博士
再后来,他入职龙国航空工业集团,从事军用发动机研制多年
赵瑞龙知道
今天的动工仪式,对蔡晓桦来说意义非凡
不仅仅是意味着,他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汉东省
还象征着,他所从事航空发动机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
为了满足国防需求,确保战时不至于被卡脖子,没有军用发动机可用
在过去几十年里,龙国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搞出过几款军用发动机
虽然相比于国外,推重比很小、油耗很高、可靠性较差……但军用航空发动机,能用就行
真要打仗,谁还在乎那点油耗?
哪怕发动机稳定运行时间,只有两百小时都没关系
因为战机可能还没飞到发动机寿命极限,就已经被击落了
然而……
民用航空发动机,就大不一样了
民航企业购买飞机,是用来赚钱盈利的
所以对飞机最重要核心部件发动机,自然有着极高的要求
既要推力足够大,以便飞机能装载更多,又要油耗足够低,因为燃油成本直接关系到盈亏
同时还要可靠性足够高,不能无法适应恶类气候和工况环境,不能飞着飞着就出毛病,不能搞得飞机经常趴窝无法运营
另外,运行时的噪音还要足够低,不能让搭乘飞机的旅客,以及航线和机场周边的居民觉得太吵,在舒适性方面有所保证
除此之外,保养周期要足够长,别没飞多少飞行时长就又要停机保养,而且维修保养还得足够方便快捷,成本也不能太高
总而言之
军方对军用发动机的要求相对简单,只要性能足够强,其他方面都次要
可民航企业对民用发动机,要求可就无比苛刻了,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很优秀
而龙国搞过不少军用的,还从来没自主研制过民用大推力的
这一搞,还是要给国产大飞机搞配套的
一旦民用发动机研制不够顺利,那么国产大飞机的研制进度也会被耽误
一旦民用发动机搞出来不够好,也会导致国产大飞机的整体性能受到影响
如此难上加难
以至于重启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建议两条腿走路
也就是一边研制配套的国产发动机,一边争取引进西方现有的先进发动机
即便国产发动机研制不顺、性能不佳,采用国外进口发动机的国产大飞机,也不至于被耽误
尤为关键的是,西方老牌航空发动机企业,经验丰富、技术先进、产品成熟,找他们供应市面上正广泛应用的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也有保障
哪怕价格贵不少,哪怕产能受制于人,但用着也安心不少,并且还能有利于国产大飞机研制成功后,在西方通过适航取证,从而打开国际市场销量
然而……
‘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好处虽多,但却被赵瑞龙一票否决
赵瑞龙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龙国商飞本就要和西方的波音空客抢饭吃,西方哪能那么好心,提供又好又不贵的现役发动机?
即便要提供,也不知道需要谈判多少年,谈成了后,售价、产量、供应周期等都是别人说了算
一架就需要装两台发动机,你想年产上百架大飞机?
可人家就只给你提供几十台发动机,你能咋办?
一问就是材料供应不畅、生产过于繁忙等各种理由
而且就不提供最先进、最省油的
说帮忙在西方通过适航取证,也毫无实际行动
如此既暴赚你的钱,还不帮你的忙,你能咬他一口?
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
航空发动机这么缺一不可、至关重要的部件,岂能受制于人?
而且断了从国外引进的这条路,还能更加专注的走自主国产化这条路
否则老想着自主研制不好,还可以从国外引进
就不会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
当然
这只是赵瑞龙,一票否决之时,给出的理由
还有一个原因,赵瑞龙没说
那就是作为穿越者的他,深知西方的一贯套路
穿越前的那个世界,国产大飞机项目就上了当
从论证立项到首飞成功,再到投入商业运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小批量量产之后,产能一直提不上去,国外的适航取证也进展缓慢
哪怕陆陆续续生产了很多架,已经安全平稳运行了很多架次,输送了大量旅客
可是包括发动机在内,大量核心部件和系统受制于人
不仅价格不菲,还供应不足,导致成本压不下去、产能也提不上来
通过国外的适航取证,打开国际市场更是遥遥无期
所以……
穿越来到这个世界的赵瑞龙,当然要避免重蹈覆辙
尤其是国产大飞机项目,是自己一手主导重启的,自己还提供了大部分资金
谁出钱,谁就是大爷!
赵瑞龙当然就有一票否决权
有赵瑞龙掏钱买单,高层当然也乐意让国产大飞机用国产发动机
况且军用发动机都搞了那么多年,各方面也算是有些经验和基础
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不行呢?
这样一来,蔡晓桦就压力巨大了
虽然不管军用还是民用,都是航空发动机,并不算跨行跨界
而且赵瑞龙还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一份特别详实的研发方案
但毕竟是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发动机,侧重点不一样,用户需求大不相同
“蔡工,开弓没有回头箭,都这时候了,你再怎么担心也没用,干就完了,反正即便没搞好,亏钱的和担责的,是我也不是你”
赵瑞龙话音刚落,蔡晓桦就扭头侧目说道:
“花那么多钱,请那么多人,组织协调那么多单位参与,现在就连研发制造基地都开工建设……你说我要是毫无压力,未免也太不负责了吧?”
赵瑞龙略略点头
从大飞机项目重启以来,真的是每天都在烧钱
因为一架现代化的喷气式客机,技术组成太庞大太复杂了
不仅要适应恶劣复杂的气候环境和工况条件
还要确保经济、舒适、安全、可靠……
所以哪怕只是驾驶舱和客舱玻璃,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反复试验、不断改进……
而一架飞机,技术难度远远超过玻璃的零部件,又何止上千?
所以需要太多太多单位参与研制
高层是可以一声令下,众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央企都纷纷参与研制
可是要搞设计、要做实验、要添置设备采购耗材、要发工资和奖金……
各种各样的开销加一起,那都不叫花钱了,而是在烧钱
平均每天都要烧掉几千万
这还只是初始设计阶段
等包括发动机、起落架、航电系统等在内,大大小小众多零部件开始进入实验阶段
等用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装制造出了首架机,开始进入密集的试飞验证阶段
那时候,烧钱会更加猛烈,每天起码一个亿
因为哪怕只是试飞一次,不算人员成本、飞机损耗、机场起降、指挥调度等成本,烧的航油都是以吨计
而要想全面检验飞机是否安全可靠,也为了拿到型号合格证以便量产交付,要造好几架试飞机,试飞上千架次
其中还有不少试飞科目,还要到极寒、极热、高原、海岛等机场去飞,也不是飞起来转悠几圈就完事,会有大量的考核科目
因此
眼前繁忙的工地,建的哪儿是发动机研制基地
分明就是在建一座大型焚烧炉,将来大把大把的在这儿烧钱
“放心吧蔡工!”
“咱们龙国有不错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研制军用发动机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更有强大的国家意志!”
“即便将来某一天,我赵瑞龙没钱烧不起了,咱们龙国也一样会勒紧裤腰带,研制出一流的国产航空发动机!”
蔡晓桦目光有些诧异的看着赵瑞龙
“你就这么有信心?”
“当然!”
赵瑞龙笑容满面的说道:
“咱们军用发动机,都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为什么民用发动机却不行?”
蔡晓桦一愣
“赵总你说错了吧?咱们的军用发动机,哪儿达到了国际一流?至少还落后三十年吧!”
“难道你忘了,四年前米国研制的全球第一款隐身战斗机,就已经首飞成功了吗?”
“那不仅仅是全世界第一款五代战机,所使用的发动机,推重比更是高达10.5,这是多么恐怖的性能参数!”
“毫不夸张的说,那就是地表最强航空发动机,相比于咱们,简直就是外星人般的高科技,太领先太强大了!”
赵瑞龙淡淡一笑
推重比,对军用发动机来说确实至关重要
它是发动机的推力与发动机自重的比值
数值越大,代表发动机性能越强、效率越高、技术越先进
同样的重量,推重比越大的发动机,就能有更强大的推力,可以让战机具备更强的飞行性能
那么同样的推力,推重比越大的发动机,自然重量就越轻,较轻的重量意味着更低的油耗、更强的飞行性能
所以……
能研制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一直都十分看重推重比这个参数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龙国的军用航空发动机,落后世界先进水平二三十年
就是因为七十年代,龙国通过技术引进加仿制创新,终于研制出了一款军用航空发动机,但是推重比差一点才还不到3.9
而同一时期,米国的推重比已经超过7
要是双方发生空战,单凭发动机的性能差距,米国对龙国都是轻松碾压
无数军工人开始疯狂努力,希望能尽快缩短差距
然而……
龙国的军用发动机,虽然进步神速
可米国人实在是太‘凶悍’了
1997年,米国隐身战斗机成功首飞,所用的发动机推重比高达10.5
得知这一消息,龙国不少航空发动机专家、科研人员、军工企业技术人员都懵了
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再加上几场高科技局部战争
米国一次次外科手术般精准的空袭打击,轻松虐杀对手,也惊醒了亿万龙国人
血液里流淌的‘落后就要挨打’基因,被彻底刺激觉醒
部队一律不得经商,开始全面瞄准现代高科技战争
自然谁也没有怀疑,米国人会造假
大家一心只想着,米国作为全球最先进发达的军事强国,他们真有可能为第五代战斗机,研制出推重比超过10的超强发动机
所以羡慕嫉妒是没用的,只有赶紧奋起直追,加大科研力度
为此
龙国抽调精兵强将,火速审批立项
特事特办,以火箭般的速度,将新一代涡扇发动机,列为了国防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不过……
即便经过多年努力,无数人绞尽脑汁,竭尽国内科技、材料等各方面的极限
新一代的军用涡扇发动机,经过地面测试,发现推重比也只有7.5
虽然相比于其他国家,已经很了不起
可是蔡晓桦等军工专家,依然觉得还不够
大家都觉得7.5算什么?
人家米国人,很多年前就研制出了推重比高达10.5的发动机
推重比相差3,还敢说不落后三十年?
因而广大军工人,还需要继续进步
争取下一代,研制出推重比超过10的发动机
如今
第二代国产军用涡扇发动机,研发任务基本结束,第三代还没开始立项
蔡晓桦受命带队,转战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
在赵瑞龙的大力支持下,研制出性能不错的民用发动机,蔡晓桦自然是很有信心
可是要说性能一流……
他当然不信
这让赵瑞龙怎么说?
作为穿越者,赵瑞龙当然太熟悉西方人弄虚作假
什么产品性能参数都可以灌水
许多所谓的先进武器,其实不过是忽悠国会拨款的噱头
但是在今时今日……
资讯不够发达,西方也没有自爆解密
在国人心目中,西方高科技就是先进、就是更强
所以空口无凭,怎么说龙国7.5推重比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在二十一世纪初已经是世界一流?
没有实锤证据,米国人又不会主动承认,又该如何让蔡晓桦相信,米国人的发动机推重比别说10.5,就连7都没有?
“人心中的成见,果然是一座大山,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改变!”
“不过这样也好,始终怀揣着技不如人,还需奋起直追的心态,龙国的科技才能飞速进步!”
“什么电磁炮、电磁弹射器、高超音速导弹、双脉冲空对空导弹、无人机自主化作战集群……米国人多吹牛逼也好”
“他们吹嘘得越厉害,ppt写得越漂亮,喜欢料敌从宽的龙国人,就会越发刻苦努力,把米国人吹过的牛逼,都逐一实现!”
想到这儿,赵瑞龙决定懒得废话
“蔡工,我不管米国人的军用发动机到底有多强”
“反正你要人我给人,要钱我给钱,连具体方案都给你”
“两年后的今天,我必须看到符合我要求的国产涡扇发动机!!”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