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软饭硬吃【4K】
沛国三桓,同气连枝
或许是中原士族竞争太过激烈的缘故,沛国桓氏虽已分家,但并未断亲
以往相县桓氏、铚县桓氏官面上遇到什么麻烦时,龙亢桓氏照拂一二
相应的,铚县桓氏与相县桓氏也会帮龙亢桓氏做一些不方便做的事情
倒不至于说是黑手套,但两家的存在确实弥补了龙亢桓氏武德不兴的短板
别看如今士族当道,可在某些方面他们未必比豪强要强
因为地方豪强没有其他出路,只能想尽办法在乡里发展扩张
结果一来二去,有时候豪强在地方上占据的人力资源反而强于士族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乘氏县李氏
他们虽是地方豪宗,但却有食客数千
这话听起来貌似挺有古人之风的
但,什么叫食客?
那明明就是一群不事劳作、好勇斗狠的闲散青年
故此乘氏县李家若尽起族人,甚至能顷刻间拉出一支万人大军
这样的实力别说一般士族了,就算是当地郡府都无法媲美
太平时期颍川士族可以看不起他们,但乱世中可就不如这些豪强武宗了
这点魏哲比谁都清楚
于是在戏志才提出了这个想法之后,魏哲果断祭出了大杀器
“联姻吧!”
烛光下,只见魏哲面不改色的开口道:
“无论美丑,只要是铚县桓氏嫡女便可”
见魏哲有这个觉悟,戏志才当即满意的抚须而笑
要说戏志才最满意魏哲哪一点,那估计就是年纪了
刚过而立之年的河北霸主,这个诱惑力放在哪家大族面前估计都把持不住
虽然这么做有让魏哲卖身之嫌,但软饭有的吃总比没得吃好
再说了,当年光武帝刘秀也是靠卖身才赚来河北世家的支持汉高当年刚起家的时候若是没有吕家的支持,也不可能有后来的帝王之业
所以打天下和吃软饭并不矛盾,就看当事人如何驾驭了
甚至擅长吃软饭的枭雄,或许更有机会一统天下
比如某位专爱人妻的邵某人,貌似最拿手的就是软饭硬吃
当晚,月上中天
刚刚被魏哲收为亲骑的桓卫便带着艰巨的任务离开了
他的任务不仅仅是说服铚县桓氏,更要想办法带着族人混入铚县桓氏
不过任务虽然十分具有挑战性,但桓卫却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暗自激动
毕竟相县桓氏已经沉寂太长时间了,眼下能不能出人头地就看这一遭了!
这不仅仅是桓卫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整个相县桓氏上层的共识
为此一位德高望重的族老,甚至拖着老迈的身躯陪桓卫一同上路
次日,清晨
就在戏志才考虑该如何策反龙亢桓氏时,几个“不速之客”却上门求见
……
“荀攸/赵俨/杜袭/繁钦,拜见魏公!”
帅帐之内,只见四名峨冠广袖的儒服士子行礼如仪
魏哲见状当即笑着主动上前扶起几人:
“诸位都是颍川贤良,不知今日有何教我?”
话说荀谌等人去年曾广邀同道赴邺,试图加强幕府中颍川士人的分量
然而半年过去了,成果却寥寥无几
首先陈群父子因冀州度田风波决定弃魏投曹
身为阳翟郭氏旁支的郭嘉倒是不怎么在意这些,可计划赶不上变化
从袁绍那里离开之后郭嘉确实一直在颍川闭门读书
然而这已经是两年前的消息了
乱世之中,道路断绝,消息不通,荀谌的消息早已过时了
当荀谌的书信历经波折抵达阳翟县时,郭嘉已经应士孙瑞的邀请前往洛阳
郭嘉的想法也很简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洛阳考察一番
而且郭嘉择主从来不以名声大小为基准,否则当初也不会瞧不上袁绍了
甚至郭嘉考察完洛阳之后还准备应钟繇之邀悄然去一趟长安
是的,小皇帝也在郭嘉的考察范围之内
毕竟怎么说汉室也是享国四百年,对人心的影响十分深远
甚至以当下的社会主流观点,大汉才是亘古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皇朝
始皇帝虽一统天下,但随后国祚仅持续十五年便二世而亡
十五年的统治在四百年的影响力面前,前者自然变得毫无存在感
若汉室如果能救的话,郭嘉其实并不介意当一个中兴忠臣
而一圈算下来,最后只有远在荆州避乱的荀攸四人接受了荀谌的邀请
但由于乱世之中道路断绝,无论是举族迁徙还是举家搬迁都不容易
等荀攸一行人率领家小返回豫州的时候魏哲已经不在邺城了
于是荀攸四人一合计干脆直接前往沛国拜见魏哲,免得错过立功的时机
没成想还真让他们赶上了
各自落座后,戏志才简单介绍了一番局势
赵俨、杜袭、繁钦三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其中杜袭擅内政、繁钦擅文辞,唯有赵俨文武兼备
于是略作沉吟,便见赵俨整了整衣冠,肃容道:
“昔日袁公路求粮于陈而为陈国相骆俊所拒,故此忿而遣刺客杀陈王刘宠及陈相骆俊,后又以袁嗣伪摄陈相,强夺其土陈地士庶闻之,莫不切齿怀愤”
赵俨这话倒不是官方的场面话,而确实是实情
要知道当初八州黄巾并起的时候豫州可是重灾区,但由于陈王刘宠及陈相骆俊两人通力合作,赏罚分明,并备以强弩数千张,令陈国兵马俱都敢战结果就在豫州这个黄巾重灾区,陈国竟然得以安然无恙,自始至终都没有遭受贼乱、兵灾
当时周边诸郡百姓仰慕陈国的名声,前来投靠的甚至足足有十余万人之多
可以说在刘宠、骆俊治理的时代,陈国是豫州一等一的富强安稳之地
以两人在陈国的威望,袁术暗杀两人后百姓有多怨愤可想而知了
赵俨随即又摇了摇头,感慨道:
“术既得陈,苛敛无度,暴虐滋甚往者陈乃膏腴之地,仓廪殷实,户有弦歌;今观之,田畴荒秽,闾阎萧索,民有菜色、此诚凋敝已极之象也”
“某虽不才,私以为袁氏之基于陈国,譬如稚子嬉于海畔,积沙成殿观其形貌,虽俨然可观,然根基虚浮,全赖沙砾聚散但遇风波微兴,潮汐轻涌,则必崩然瓦解,无复存焉!”
“明公顺天应人,陈国之民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届时拨乱反正,破陈国逆贼如摧枯拉朽耳!”
“陈国既下,明公遣兵自相县西出,陈国则自苦县东出,但使两军会师于费亭,便可断其粮道,隔绝沛国曹军与梁国之间的联系”
“如此,后路既断,曹孟德焉有活命之理?”
魏哲闻言当即拊掌而笑:“善!”
赵俨的这个计策虽然大动干戈了些,但也算是一个思路
至少眼下可以当做备选方案,以防万一
念及此处,魏哲当即颔首感慨道:
“伯然此言深得吾心,不知足下需要多少兵马?”
不想赵俨竟然摇了摇头,目光炯然道:
“无需兵马,只需明公帅旗一杆,告身十张”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赵俨狂妄自大,而是现在魏军想要穿越沛国前往陈国确实不方便,人数多了无法通过,人少了也不顶用,还不如不要
相比于兵马而言,魏哲多年积累的声望与威势反而更有用
有了魏哲的背书,他在陈国说话才会有分量
而见他这么一说,魏哲毫不犹豫的欣然应允
只见他当场便任赵俨为陈国相,与其魏军帅旗一面,空白告身十张,并允许他自行任命陈国官吏,无需奏报
并且鉴于袁术那厮最喜欢搞刺杀,魏哲又拨了三百府兵护卫其左右
一番安排下来,顿时让赵俨顿生知己之感
如此魄力,不是明主还能是什么?
激动之下,赵俨当场便立下军令状,发誓必要替魏哲拿下陈国
随即他竟然毫不休息,将妻儿家小托付给魏哲之后便立刻动身前往陈国
这让魏哲感慨之余,对赵俨也忍不住越发欣赏起来
至于繁钦和杜袭两人的见解虽不如赵俨,但魏哲还是拜两人为幕府从事
唯独让魏哲最为期待的荀攸,一直默然不语,如此表现令堂中不少魏军文武心中都忍不住暗自鄙夷,认为他是徒有虚名,只不过运气好生在颍川荀氏罢了
然而魏哲却知道荀攸并非凡人,甚至论其心智恐怕胜于荀彧
于是当晚魏哲再次在书房单独召见荀攸
……
入夜,烛光闪烁
只见魏哲与荀攸相对而坐
这家伙依旧是一副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模样
魏哲见状当即无奈道:“公达来何迟也?”
荀攸闻言轻声道:“君侯见谅,某只是有个问题尚未想明白”
“哦?是何问题”魏哲面露好奇之色
却见荀攸缓缓开口道:“某不知,这天下当行霸道……还是王道!”
此言一出,魏哲顿时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荀攸这话明明是在拐着弯的问他的志向,并且比当初的戏志才更露骨
魏哲若选王道,那自然不用多说
但若行霸道,那无疑又是一个尊周天子的齐桓公
如此一来,荀攸估计就要考虑要不要将身家性命全部寄托在他身上了
毕竟霍光被抄家之后,霍光的心腹一个个可都没什么好下场
聪明人就是这么麻烦,别人还在考虑眼下时他们就已经考虑几十年后了
但如今的魏哲早就不是昔日的义从军侯了
荀攸想要问志,他自然也要考校考校他
于是魏哲转念一想,便嘴角含笑的反问道
“何谓王道?”
“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荀攸亦是早有准备:“夫王道之治,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后教以礼义,使知好恶去就天下安乐此王者之术”
魏哲闻言不置可否,又问:“何谓霸道?”
荀彧不慌不忙的继续阐述道:
“兴兵众,约盟誓,以信义矫世,谓之霸”
“霸功之大者,尊君卑臣,权统由一,政不二门赏罚必信,法令著明,百官修理,威令必行,此霸者之术”
听到这里,魏哲方才眼神莫名的幽幽道:
“以严致平,可以宽致平,亦可世有所变,何独拘前?”
“圣王之道,在于王霸并举,混同如一”
“取三代先圣之风尚可,然事随世易,当弃井田之旧政”
“皇路险倾,欲行不易”
“吾不过怀勇猛精进之心,行如履薄冰之事罢了!”
此言一出,荀攸眼中精光一闪,再无先前的平平无奇之态
其实无论魏哲回答哪一个,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唯独这种清醒的心态,荀攸确实没有想到
于是在思量片刻之后,只见荀攸整了整衣冠,郑重拜倒在魏哲面前:
“颍川荀攸,拜见主君!”
此刻,荀攸决定将全副身家性命都托付于此人
魏哲面色郑重的接受此礼后,方才大喜道:
“公达请起,今夜尽可畅所欲言!”
此刻魏哲无比的确定,有朝一日他若是称帝,荀攸绝对会帮忙铲除障碍
一个认知清晰、定位清晰的聪明人就是如此让人安心
而在正式效忠之后,念及魏哲刚才清醒心态,荀攸又忍不住道:
“图王不成,弊犹足霸;图霸不成,又将如何?”
这回荀攸就是纯好奇了
魏哲闻言当即洒脱一笑:“不过量力而举,度德而行罢了!”
魏哲自问已经做到了极致,如果这样都无法宇内称尊,那只能说天命如此了,反正“穿越者”已经输给“天命之子”一次,也不差他这回了
尽人事,听天命,不过如此而已
当晚,魏哲直接与荀攸谈到深夜,最后干脆抵足而眠
次日一早
在一众文武惊愕的眼神中,魏哲公开宣布拜荀攸为幕府祭酒,随侍左右,查漏补缺
对此戏志才只是眉头微挑,便笑着向荀攸道喜
他不清楚荀攸还不懂魏哲么?
就冲魏哲这幅表现来看,荀攸这厮肯定又是社稷之才!
而荀攸也明白众人的疑虑,故此当场便接下了策反龙亢桓氏的差事儿
毕竟龙亢、向县不收,魏哲的布局就始终有些不美
与此同时,海西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沛国相县
“曹军连夜撤兵,海西解围”
只见传令兵满眼血丝的禀报道:
“淮阴三县一时不查令其逃回曲阳,故此破虏校尉孙策一直率兵沿路袭扰,期间都护将军亦率青州屯兵赶至”
“自出曲阳,钟将军率众与曹军大小十余战,斩获数千,终未能阻止曹贼撤兵”
归师莫遏也好,穷寇勿追也罢,这次曹军的撤退算是咬紧牙关了
听到这里魏哲心中顿时生出一股紧迫感……
3b4.icu3b4.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