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生产队新来的年轻人
从这一点来看,方唯和二队就比较聪明
反正是躲不过去的事情,还不如早做准备,省得像现在这样手忙脚乱
会议结束后,各个生产队的队长都去了大队
“方队长,接下来会给你们队分配32名知青,他们都不是本县的人,希望你们能力所能及的多帮助他们、关心他们”
魏光华按照各个生产队的情况,对下乡的知青进行了分配
其中二队需要接纳32人,这个人数不算最多的,但也不少
方唯和郑虎没有啰嗦,表示愿意接受
下塘大队的整体情况都不错,所以在分配人数上都没有斤斤计较但其他的公社的生产队就不是这么祥和了,听说争吵的很厉害,多一个人都不愿要
“魏支书,知青什么时候到?”
方唯准备回去,临走前问了一下人员抵达的时间
魏光华说三天之内就会到,希望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要是没有地方安置这些知青,就暂时安置到社员家里借住,等以后再想办法
方唯和郑虎扭头就走,二队不存在这个问题,已经提前建好了宿舍
三天后
赵金生和郑豹大清早去公社接人,32个知青要核对一遍,然后在公社办理了落户的手续
这些知青的户口,全部落到了生产队的集体户上面,以后只能扎根农村半途跑回去也没用,城里已经没有了户口,定量什么的都取消了,回去也呆不下去
“大家都上车,动作快一点还能赶上午饭”
赵金生招呼大家上了拖拉机,为了接他们,队里派出了两台大型拖拉机
知青们显得很兴奋,没想到这个曾经的贫困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啊,居然还有大型拖拉机
大家上了车之后,一个小个子戴眼镜的女生喊道:“同学们,我们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的挑战,唱首歌吧”
这个小姑娘叫姜霞,是从陈州过来的,一看就知道对方肯定当过学生干部
在她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合唱,气氛倒是蛮不错的
拖拉机“突突突”的向前行驶着,赵金生看着一张张充满朝气、青涩的面庞,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里面年纪大的同学已经高中毕业,也有高一高二的在校生,甚至还有初中生
而刚见面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个叫姜霞的小姑娘
一行人回到了二队,方唯和郑虎等人已经在宿舍这边等着了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到二队扎根我是方唯,二队的生产队队长,以后大家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
方唯代表二队简短的说了几句,然后就让郑虎给他们分配房间
一人一个单间肯定做不到,双人间、三人间最多四人间还是可以做到的
“方队长,你们想的这么周到啊,我还以为刚来的借住在社员家里”
姜霞瘦瘦小小的,但社交能力很强
这才刚到二队,就瞅准机会主动和方唯搭话
“同学们要来插队的事情,早有说法,所以我们就趁着农闲时节,修建了两排宿舍
你叫姜霞是吧?现在双方还不熟悉,就由你暂时担任知青小组的组长”
方唯本来还在发愁呢,让谁当这群知青的临时头头呢?
结果姜霞适时地站了出来,所以就让她先试试吧
“是!保证完成任务”
小姑娘做了保证,然后才笑嘻嘻的去了自己的宿舍
郑虎给他们安排宿舍,安排饭食,方唯转身回家去了
这些小年轻正在兴头上,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能不能适应
“三哥,知青们的东西可带的真够全的,我还看到有人连锅都带来了其中有几个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离开家人来农村能行吗?”
方唯一直在忙活,这会儿才吃午饭
盘莲花一边吃,一边和他说话
“下午我带人帮他们砍一些柴送过去,另外再给他们预支一些粮食、食用油什么的都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做饭,回头也得去看看”
中午是郑虎安排人做的午饭,知青来了就可以吃现成的
问题是以后咋办,不可能天天有人帮他们去做饭
方唯一想就头疼,这些事还得慢慢理顺,一下子多了30多张嘴,需要忙活一阵子
“要不还是让他们分别去社员家里搭伙吧,一群小家伙也怪可怜的”
盘莲花自从当了母亲之后,心软了很多,这会儿还在为那帮知青操心
方唯摇了摇头没吱声,这事由郑虎处理,他懒得发表意见
下午
郑虎安排人带着知青们去挑水砍柴,一方面带着他们熟悉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暗暗的观察一下,看看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到底咋样
方唯也过去转了转,这帮小年轻的表现比预想中的要好,起码挑水砍柴勉强能完成
“同学们,我建议大家自由结合在一起搭伙我姐说过,一个人的饭最难做,咱们三五个能合得来的人凑在一起吃饭还能省钱”
挑完水、砍了柴回来,姜霞把大家喊到一起商量
他们当中有会做饭的也有不会做饭的,关系走得近的就可以在一起搭伙,大家动手不至于连顿饭都做不出来
姜霞的提议得到了知青们的热烈响应,这种事不好勉强,首先得处得来才能在一起吃饭
郑虎本来还担心他们的吃饭问题,听说他们成立了若干个互助组,也就放下担心
“姜霞,你组织大家过来领东西米呀、油呀都是提前预支给你们的,等以后挣了工分,会直接从里面扣除”
因为提前就做了准备,蜂窝煤也给他们留了一些
总之一句话,能考虑到的方唯等人都替他们考虑了,能做到的也不过是让他们不挨饿不受冻,比起在家里的生活自然差得远
晚上
知青宿舍这边就冒起了炊烟,方唯特意过去转了一圈,这帮小年轻还可以,最起码能吃上热气腾腾的熟食
第二天
郑虎亲自带着知青们去疏通水渠,一天干下来,不少人脸上的笑容就没了
毕竟不是常年干体力活的人,一天下来手上就磨出了血泡渠沟里的淤泥和杂物还得运走,基本上没什么休息的时间,把他们累够呛
城里人加上又是些学生娃娃,不会干农活很正常
这个需要锻炼,给他们一个月的适应期之后就要评工分,以后他们也和社员们一样,靠着挣工分吃饭,不可能一直照顾他们
要不然对其他的社员就不公平
“老赵,郝队长,你们要抽空经常去和知青谈谈心,鼓励他们努力适应农村的生活”
万事开头难,方唯也没有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郑虎除了带领知青修整水渠,之后还带领他们去油菜地锄草浇水,去猪圈清理粪便并运到【堆肥场】
队里的养猪场又增添了80头小猪崽,加上以前留存的生猪,一共是238头猪
元旦过后,水泥厂的人才姗姗来迟,他们买走了30头猪和500只鸭子
【产出生猪,点数+9300】
【产出麻鸭,点数+2000】
【总点数:379868点】
养猪场还剩下208头猪,2号禽舍那边还剩下1200只鸭子
“姜霞,咱们啥时候才能吃上猪肉啊”
知青们看着水泥厂的人把生猪和鸭子拉走了,一个个露出悠然神往的神色
楚琳琳拉着姜霞的胳膊,开口问了一句
这个楚琳琳是知青里中长得最漂亮的一个姑娘,以前就和姜霞认识,到了二队两人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我哪知道!走,不看了,回去歇着”
他们这段时间过得很艰苦,几乎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
同样,他们也在慢慢的融入二队,不像刚开始那么拘谨
但有一个例外,他们这些知青都害怕郑虎,那家伙从来不讲情面,谁要是偷懒,对方开口就骂根本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
姜霞和楚琳琳朝着宿舍走去,两人住一间屋,平时走到哪儿都形影不离
然后她俩就看到方唯和盘莲花并排走了过来,交过而过的时候,对方还和她俩打了声招呼
“队长和莲花姐好般配,真羡慕他们”
楚琳琳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姜霞翻了个白眼,倒不是她对方唯夫妇有什么意见,只是看不得闺蜜这种做派
楚琳琳总是偷偷的看小说,属于多愁善感那一类的人
“三哥,那个楚琳琳长得蛮漂亮啊”
“是漂亮,就是人娇气了点”
方唯和盘莲花刚才刚从山上下来,这会儿饿得不行,赶紧走回家吃饭
两人上午去后山的竹林看了一眼,那边的竹子很多,完全可以当做制竹制家具的原材料
他打算年后把竹器厂搞起来,可以分流一些人员
比如像知青当中确实有那么几个人不适合干农活,要是评工分的话估计连半劳力都不如
这些人适合呆在【育林区】,或者搞副业什么的
“三哥,你想好了呀,真打算和寨子一起合办竹器厂?”
回到家,王竹韵已经做好了饭菜,两人直接坐下吃饭
吃着吃着,盘莲花突然问了一句
“嗯,双方合作对大家都有好处,效果肯定比单打独斗要好”
这件事他已经和阿公谈过,阿公也很支持
双方合作可以取长补短,瑶寨擅长制作小竹器,二队这边可以制作竹制家具,搞好了给双方都能带来很不错的效益
晚上
等大吃过饭,郑虎便开始在晒谷场上念报纸
这是二队的传统,像什么“忆苦思甜饭”都是热闹了一阵子便歇菜,只有这件事一直坚持了下来
知青凑拢一堆,对二队的传统很好奇
在他们的印象里,生产队的社员应该不会关心外界的事情,但事实上社员们都很关心国内国际的大事
所以长期坚持读报纸是有好处的,起码能开阔大家的视野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育种小组的成员留一下,今天晚上要组织业务学习”
郑虎念了不到一个小时,便结束了今天的活动
因为稍后他和育种小组的成员还要去关崇阳那边,吴茂盛和高青山会在那边给大家讲课
像这样的活动也是二队的传统,队里的骨干成员全都掌握了丰富的农业、林业知识
“业务学习?”
知青们来之前还带着一些优越感,他们有的读过高中有的读过初中,自我感觉在文化知识上高出社员们一大截
但来了之后他们的优越感就逐渐消失了,平时和年轻的社员接触,人家懂的很多,让知青们感到很诧异
更没想到的是,他们自己离开了学校到农村参加劳动,结果社员们却在不停的学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姜霞,走,我们悄悄的跟过去看一下”
楚琳琳的胆子大,好奇心也重
她也不管这么做合不合适,就拉着姜霞偷偷的跟在了育种小组成员的身后
大家走进了关崇阳家,吴茂盛开始给大家讲解农业方面的知识
育种这一块他是不会讲的,毕竟以方唯取得的成就,他觉得自己拍马也追不上
“你们两个在这里鬼鬼祟祟的干嘛?想听就进去,跟我来”
楚琳琳和姜霞躲在院子外面偷听,可能是太紧张了,连方唯走到了身后都不知道
今天的业务学习,等吴茂盛讲完之后,方唯还要给大家继续讲“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他算好时间来到了关崇阳的这边,结果却看到了楚琳琳和姜霞
方唯知道这两个小姑娘好奇心重,而且有点调皮于是他就喊两人跟自己进去,彻底满足两人的好奇心
“啊?好的,好的”
姜霞和楚琳琳吓了一跳,看到是队长,这才放松了一些
队长不仅人长得帅气,而且不喜欢骂人,在知青当中的口碑很好
这其实是他们和方唯接触的时间太短,方唯只是一般不骂人,真发气火来,连郑虎都要退避三舍
“你俩到后面去,不要出声,认真听”
方唯进来后先安顿了两个姑娘,然后才开始讲课
大家见怪不怪,还以为是队长发现了好苗子,准备好好培养呢
3b4.icu3b4.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