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万事开头难,收获的喜悦
“虎子,等来年咱们就要动真格了,各个生产队不符合标准的队干部要减少,生产力量要加强”
方唯和郑虎回来后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同时也做好了“动手术”的准备
将核算权收归大队,那么生产队的管理职能就要削弱
各队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会计,有能力的都到大队来做事,能力不够的就退下来吧
“三哥,这可是得罪人的事儿,你要想好”
“要是怕得罪人,肯定什么都干不了你不把下面的人员打散,万一人家阳奉阴违该咋办?别想那么多,该干嘛干嘛”
郑虎有点担心方唯得罪的人太多了,但方唯哪顾得上这些事?
他的心里很清楚,自己虽然是被“赶鸭子上架”,但要是做不出来成绩,结局一定不怎么好
反之,如果能做出成绩,未来十年自己都不用担心什么
接下来,方唯派出大队干部去各个生产队督导秋收工作
现在还没有到秋收的时间,但也很近了
他要求各个生产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件的生产队必须要添置新的农机购买联合收割机有点不现实,但每个生产队起码要有几台打稻机和插秧机
另外到了明年,方唯还准备购买一批拖拉机交给各个生产队使用
现在各队都已经脱离了一穷二白的范畴,自有积累不容小视,所以更应该在生产资料上加大投资
方唯还打算从知青当中选拔一些人才,好好培训一下充当大队的技术员他要在下塘大队推广科学种田,那么就少不了基层技术人员的配合
大队的工作千头万绪,只能一件一件来
时间匆匆
二队迎来了秋收的日子
秋收前,下塘大队新的大队部落成,方唯等大队干部随即搬了过来
二队的收割时间比其他的生产队要早一些,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农业机械,包括两台收割机、好几台打稻机等,收割的效率大幅增加
这段时间的天气不错,大家抓紧时间晾晒,然后把经过脱粒的稻谷归仓
“三哥,我们最先采收了【yx-032】杂交水稻,经过测算,亩产达到了960斤而且我们发现这个品种的稻种,抗性很强”
新上任的育种小组组长是谢志成,他第一个来向方唯报喜
队里每一季都会进行各种试验,上一季脱颖而出的yx-032稻种,在这一季依然有很优秀的表现
“走,去看看”
方唯放下手里的笔,起身跟着谢志成去了谷仓
这个谢志成也是最早跟着方唯的小伙伴,如今已是育种小组挑大梁的角色单论业务能力,肯定比方平强,因此当方平当了治保主任之后,他就顺理成章的接了班
方唯随后查看了此稻种的生长记录、查看了稻子的品相,甚至中午还吃了两碗磨出来的【yx-032】大米饭
口感比较接近南光系列杂交水稻的口感,味道不一样,吃起来很香
有一点像他上一辈子吃过的暹罗香米,从各方面综合起来看,品质不如南光系列杂交水稻,但也相差不远
这是一种全新的杂交水稻,和南光系列比起来,不育系和恢复系都不一样
这种杂交水稻的优势在于抗逆性很强,很有可能在二队之外培育成功,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以全面推广的稻种
当然,现在只能算是初步成功,距离定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方唯打算等过段时间问一下常温元,看他们那边的验证情况如何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溜走,二队的各项统计数据全部出来了其中440亩【南光二号】稻种,总产量达到了484000斤,依然保持了这个品种的产量极限
【采收农作物,点数+484000,总点数:1860112点】
惊喜肯定是没有的,但整个二队的人们还是很开心
这样的收获预示着未来一年的好日子,但接下来就要实施大队核算了,很多的人心里都没有底
大队的刘会计、张会计等人,记录了二队的收成,然后将数据上交了大队
这个刘会计正是之前二队的会计,现在到了大队当会计
经过层层选拔,于浩的对象梁美琴担任了二队的会计(统计员)
各个生产队的秋收数据也陆续出来了,方唯查看了一下,情况比预想中的要好
“三哥,你整天茶不思饭不想的,在想啥呢?”
中午吃饭的时候,盘莲花看到男人一边吃东西还在一边沉思,就笑着问了一句
方唯最近几天一直是这个状态,她看着都着急
“啊?我在想大队今后的工作安排,有点走神了好了,不多想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方唯的确是在想大队的事情,下塘大队12个生产队,加一起足有2000来号人,管理起来的难度自然是大大的增加了
万事开头难,他决定带领大队干部,积极参与各个生产队的口粮分配
所谓的参与其实是旁观不插手的意思
方唯和郑虎等人来到了一队,魏光华在大队部坐镇
“方支书”
一队的队长张楚很热情的到村口迎接,尤其是对方唯表现的很恭顺
“我是大队长不是支书,别乱喊”
方唯不吃他这一套,实际上胡乱称呼职务是很忌讳的,也不知道对方今儿吃错了什么药
“哈哈,方队长,方队长不过,你当支书还不是迟早的事儿?”
张楚也不觉得尴尬,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便带着大家去了队部
他这么说也有一定的道理,方唯在当上二队队长不久,就加入了d组织整个大队这么些生产队队长,少有不是党员的
现在外面都说魏光华要调到公社去,接下来方唯自然会接替对方成为大队支书
“这个张楚以前看着很精明啊,今儿怎么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嗯,我明白了,这家伙是故意的,是想表明自己的态度”
等方唯走到了一队的队部,就想明白了张楚的用意
果然,能当生产队队长的都是人精,要不然也很难服众农村工作可不但简单,没有两把刷子根本管不了这些社员
“我们一队有水田440亩,旱田和坡地206亩,其中菜地占了60亩整个生产队的社员、知青和其他人员加一起是320人
这一季我们种植了【南光二号】杂交水稻,平均亩产960斤,总产量为422400斤剔除不合格的部份约为12400斤,其余的410000斤次一级稻种将全部出售(换购)”
大家在队部会议室坐下,张楚介绍晚稻的收成情况
方唯注意到对方没有看稿子,各种数据张口就来,看来脑子很好使
按照1比5的换购比例,一队的次一级稻种能换购回来205万斤普通稻谷,或者收入246000元现金
次一级稻种的收购价是每斤0.6元,远低于成型稻种的收购价
最终,一队会留下41万斤稻谷,以及196800元现金这些就是一队种植晚稻的收获,其实细算下来还是很不错的
“张队长,你们的口粮分配方案是什么?”
方唯点了点头,对于一队取得的成绩给予了积极地评价
然后他就询问了具体的分配方案
“我们队核定的口粮标准是,全年每人平均500斤稻谷,分两季发放”
不是每个生产队都像二队那么豪横,动不动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就超过了千斤稻谷
这年月很多生产队的口粮标准,连一年350斤都达不到,有的地方一年才180斤
不够吃可以配合红薯、马铃薯等杂粮,城里人也做不到顿顿吃白米饭
方唯算了一下,一队光是在种植水稻这一项上面,一年就有82万斤稻谷以及将近40万元的现金收入
扣除口粮16万斤、交公粮以及征购粮16万斤,还能剩下50万斤稻谷
换购定型稻种需要支出4万斤稻谷,加上各种提留,队里的库存结余大概在25万斤稻谷-30万斤稻谷
这部分稻谷是用来应急的,例如遇到了灾年,队里就得动用库存救急
再比如队里要搞什么工程,也需要从库存里支出稻谷
在粮食方面,一队不仅能做到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不少结余
“但我们的副业不太行,猪圈里的生猪只有不到30头,等过些天交完任务之后,剩下的都得留着过年杀年猪
队里有40亩烤烟田,其他的旱田和坡地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总体收益不高我们自己没有油茶林,食用油全靠一年种植一季油菜,平均每人每年的食用油占有量在10斤左右”
张楚随后介绍起了队里的副业情况,确实不咋地
队里也就这几年的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以前还不是连饭都吃不饱?粮食产量不行,就没办法发展养殖业
还是近几年大家的日子好过了,队里养的猪才增加了一些,以前过年才能杀一头猪,让大家尝尝肉味
鸡鸭队里都没养,社员们个人按照规定可以饲养三只
“那行,你们开始分口粮吧,我们几个在旁边看看”
下午
一队开始分口粮
方唯注意到一队的知青面有菜色,分到手的口粮也只有平均数的一半
他当即让高文书把这个情况记录了下来,等回头再向张楚了解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知青连饭都吃不饱
稍后他还看到了沈钰,沈钰远远的冲他笑了笑,便领了粮食走了
沈钰的口粮很接近平均数,应该饿不着
瞅准时机,方唯向张楚了解了一下知青的情况
“这帮鬼崽崽干活不行,评的工分很低,自然分到手的东西就少”
张楚说的没错,这些学生崽目前的确抵不上一个半劳力
但寸有所长,他也压根没想到该如何发挥知青们的长处再加上队里的副业要死不活的,这些知青自然吃够了苦头
方唯觉得这个问题要是解决了,能把知青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绝对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所以说,方唯选择这个节点很好,能发现很多平时发现不了问题
他在一队考察完,又去了其他生产队
这让他对于整个下塘的大队基本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他生产队忙活完之后,就轮到二队换购稻种了
队里留下了24000斤【南光二号】稻种,其余的40万斤稻种拿出来进行换购,保证瑶岭公社每个生产队都能足额换到种子
另外的6万斤【南光二号】成型稻种则卖给了收购站,在曾庆的协调之下,这些稻种全部运抵了清河县
二队一共收获了80万斤稻谷以及44.84万元现金
目前库存还有12万斤稻谷,赵金生决定卖出30万斤稻谷,库存62万斤稻谷
30万斤稻谷一共收入了3万元现金,可见培育稻种和种植普通的水稻,经济价值相差巨大
今年二队种植了一季黄豆、一季花生还有一季烤烟
其中黄豆的总产量为104500斤,花生的总产量为123500斤,烤烟的总产量为95000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1045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23500】
【采收农作物,点事+95000】
【总点数:2059612点】
10万斤黄豆种子卖给了杨连长等人,剩下的4500斤归入了库房一共收入了20万斤普通黄豆以及45万元现金
13500斤不合格的花生归入了库房,11万斤优良的花生种子对外销售,一共收获了22万斤普通花生以及28.6万元现金
95000斤烤烟一共收入了23.75万元现金
就这三项收入加起来就是97.35万元,几乎到了百万元的水平,可见种植经济作物比种水稻更赚钱
只不过,队里有交公粮的任务,大家也要吃饭,所以粮食生产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接下来,队里开始分花生、分黄豆,分出去的是大部分,小部分留在了库房里这么多花生黄豆也吃不完呀,该送人的送人、该拿去换钱的换钱
每个人都有满意的收获
邓元恩的婆娘正好要生了,两口子提前就去了县医院二队的社员不差钱,有了上一次铁燕红的教训,谁还敢在家里生孩子?
二队新来的知青羡慕坏了,他们依然拿到了平均数的一半物资,但却没有一个人抱怨,毕竟基数大,平均数的一半也很可观了
姜霞和于浩趁机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告诉新知青,在二队只要好好干,生活就有盼头
实际上姜霞她们这批老知青就是这么过来的
方唯和盘莲花能稍微多分一些,但也多的有限相较于方唯对二队做出的贡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不过家里不缺粮、不缺钱,夫妻两人都很知足
知足者长乐,也才是方唯在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要是光想着个人捞好处,恐怕早就被收拾了
3b4.icu3b4.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