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护犊子,投资建厂

  方唯和盘莲花商量了一下,决定满足这小子的愿望
  斌斌高兴坏了,但此行上有老下有小,所以方唯决定绕远路走古驿道那边
  第二天
  天不亮三个人就出发了,一路上走的并不快,孙道人甚至还有余力教授斌斌一些东西
  走累了大家就坐下来歇歇脚,反正不赶时间,就当是出来游山玩水了
  方唯可没那么轻松,他是全副武装,一路都很警惕,生怕出现什么意外好在这个季节很难遇到蛇,古驿道这边少有野兽出没,一路都很顺利
  傍晚时分
  三个人抵达了【三清观】
  斌斌走进道观,看什么都觉得希奇这孩子虽然也去过大城市,大都市终究是见识少,就像个好奇宝宝似的
  孙道人的两个徒弟高兴坏了,拉着师父的手问寒问暖,反而把挑着担子的方唯晾在了一边
  好在他俩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随后一个劲的向方唯道歉
  “自家人不讲究这些,这里有带过来的年货,你们收拾好”
  方唯笑了笑,随后把东西交给了两人
  孙道人最后带着斌斌在道观里参观,一边参观还一边解说,显得很有耐心
  随后到了吃饭时间,斌斌对于道观里的饮食也很有兴趣,居然比平时吃的还多
  “小孩子就这样,喜欢新奇的事物,不必在意”
  方唯想说什么,但马上就被孙道人打断了
  他其实并没有打算教训儿子,儿子并没有犯错,他只是想提醒儿子吃完饭稍微走动一下
  看来孙道人也很护着斌斌啊
  晚上
  斌斌和方唯住在一起,好晚了还没睡着,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的问题
  方唯对两个孩子一向很有耐心,孩子难得外出一趟,自然有点兴奋,可以理解
  他一直在回答儿子的问题,可说着说着,斌斌那边没了声音,孩子直接睡着了
  第二天
  方唯和儿子吃过早饭就匆匆离去
  今儿是大年三十,回去后还有很多事情,不仅仅是吃个团年饭就完事
  令方唯感到很惊讶是,儿子别看岁数不大可体力却很好,比来的时候的速度可快多了
  父子俩在下午赶回了家里,然后赶紧去洗洗涮涮,换上了新衣服
  大哥一家没在这边过年,婷婷放假去了省城玩,过年这几天,涛涛把父母也接了过去
  这个除夕,家里少了不少人
  不过一家人还是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年夜饭,吃过饭,方唯便带着一双儿女去外面放鞭炮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方唯忍不住想起了关老爷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老爷子没过去这一年的年关,让他感到很遗憾
  他现在很担心阿公的身体,不过老人家看起来还不错,能吃能睡,脑子也没糊涂
  大年初一
  方唯按照惯例去瑶寨慰问了孤寡老人和五保户,带的慰问品都是他自己买的,这也是他当头人的义务
  社里由赵金生等几个理事出面,也同样去慰问了五保户
  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秉承的还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理念无论是当时的大队还是现在的合作社,对于五保户的照顾并不只有逢年过节,而是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
  社里对于怀孕的妇女也多有照顾,生产之后有产假,并定额供应鸡鸭和鸡蛋以及发放补贴,托儿所也办的越来越好
  瑶寨在很多方面都能媲美合作社,这是集体经济的优势,但有个前提,需要足够的资金来支持
  方唯在寨里转了一圈,中午便回到了家里
  王松林和一群阿哥阿姐来给阿公拜年,中午在家里喝了一顿酒,直到下午才离去
  到了晚上,斌斌便拉着妹妹去看电视,内容不重要,只要有声音有图像两个小家伙就能看半天
  第二天
  方梅一家人过来了,方唯家里再次热闹了起来
  “可惜大哥他们不在,不过话说回来,他们今年怎么想起来去省城过年了?”
  田炳义喜欢热闹,他的酒量赶不上方唯,倒是和方平半斤八两
  结果大哥一家去了省城过年,他不禁感慨现在一家人都凑不齐了
  “涛涛年前分了新房子,就想着接大哥大嫂去住一段时间过了年大哥要在省城张罗成立家具公司的事情,正好公私兼顾”
  方唯解释了一句,对方就不再问了
  等喝到尽兴的时候,田炳义突然提起了鱼塘的事情
  “现在队里还剩下几口鱼塘没有包出去,原本吴家兄弟想要承包,让我给卡住了,说过完年公开竞争老三,你说我这边要不要包下来?”
  “可以呀,互助组的人员越来越多,几口鱼塘还照顾不过来?关键是不能随了那几个混蛋的心意,要不然你这个大队长白当了”
  两人想到一块去了,鱼塘属于全体社员所有,没办法平均分配,只能以承包的形式获取收益
  这也是如今大队为数不多的权力,自然不能便宜了吴家兄弟
  田炳义点点头,心里有了计较
  到了年初三
  赵金生等理事到方唯家里坐了坐,阿姐和盘莲花做了一桌子菜,大家又开始喝酒
  过年就这样,基本上以吃喝为主
  但在喝酒的时候,赵金生等人难免会谈及正事几人不担心竹器厂,但都觉得五金厂一直这么下去,恐怕很难真正的发展起来
  “这个问题等到年后再讨论,咱们今儿开开心心的喝酒,总不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不闲着吧?”
  方唯主动打断了话题,这个事情说起来话长,关键他还没有下定决心
  几人哈哈一笑,随即转移了话题,气氛又重新变得轻松了
  大家吃饱喝足之后,便纷纷告辞离去
  盘莲花很好奇的问道:“三哥,五金厂不是经营的挺好的吗?他们几个人为什么要那么说?”
  “五金厂看起来挺好,但其实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我举个例子,厂子生产的电风扇数量业已停止了增长的态势,这就说明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啊”
  五金厂和竹器厂还不一样,竹器厂背靠着大瑶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
  而五金厂窝在偏远的瑶岭公社,远离市场和供应链,上限自然也就不高
  “那怎么办?把厂子搬到省城去?”
  盘莲花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想来想去好像也只有搬迁一条路
  “暂时没有想好,等过段时间再说吧”
  方唯没有正面回答,两人便跳过了这个话题
  过了几天
  方唯经过考虑打算去外地转转,他和张文远没有去省城而是去了羊城
  沿海地带是改开的桥头堡,这里的经济已经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当初张文远带着几个人也是在这边学技术的,故地重游,才发现当今又有了各种的变化
  两人从羊城开始考察,然后还去了周边的很多地方
  这里已经形成了“五金产业地带”的雏形,供应链相对完整,产品更新换代快,未来必定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事实上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五金厂,会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方支书,不出来看一看,真不知道人家已经发展到这个样子了我觉得咱们应该选择一个方向,什么都做就等于什么都不强”
  张文远这次出来大有感慨,说实话,他是真被吓到了
  经过这次考察,他觉得不能再继续这么下去了,一定要认清楚企业的发展方向
  要么专做配件,比如把厂子的生产融进大的供应链当中要么做细分市场,比如像各种五金工具要么转型,从电风扇开始进入家电领域,彻底放弃五金产品
  “你说得对,回去后好好和大家商量一下”
  方唯和张文远返回了社里,随后召开了理事会会议专门探讨这件事
  “要不咱们把工厂搬迁到外地去?紧靠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做大做强”
  “不用都动,五金这一块可以留下,把电风扇的生产先搬过去”
  “以后管理怎么办?厂子离得这么远,社里该如何控制?”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最终倾向于去粤地香山市重新建厂,继续生产电风扇
  去那边办厂的优势不用多说,但有几个问题很棘手首先是监督管理,天高皇帝远,如何保证能绝对的控制?
  另外,社队企业有分流人员的作用,搬到那么远的地方,现有的人员怎么办?
  讨论了一天才逐渐达成共识,方唯便拍板做了决定
  “那就去香山投资建厂,从生产电风扇开始积累经验,然后进入家电领域制度上要加强审计工作,不要怕麻烦,能用的人才尽量从社里抽调过去”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改开之后打开了国门,沿海地带成为了对外交流的窗口,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在方唯的记忆中,未来的香山就会成为著名的家电和小家电的制造基地,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成为当中的一份子还是能找到很多机会的
  企业搬迁的成本不算高,把电风扇的生产设备运过去,五金生产这一块先不动
  合作社需要加强企业的人事财务的控制,并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不存在以后无法掌控的问题
  这次去香山,方唯就尝试和当地谈了谈人家很欢迎到当地投资,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
  有道是赶早不赶晚,方唯觉得现在这个节点正好,干好了说不定能培育出来一家大型的乡镇企业要不了两年就不叫社队企业了,一律叫乡镇企业
  会议形成了决议,这件事由一名理事和张文远共同负责
  在社里积极准备春播的同时,张文远等人去了香山赫尔当地商谈投资建厂的事情而方平则和林汉阳去了省城,准备在那边成立家具公社
  公司在省城、生产基地还是在公社,竹器厂的情况和五金厂又有所不同
  社里首先收割了油菜籽,然后便开始翻地,等待播种
  这一季,最后的高产油菜种子产量为1000万斤,一次卖不完也不要紧,可以放在库房里慢慢卖
  另外,去年还收获了2275万斤高产花生种子,1925万斤高产黄豆种子还有2275万斤烤烟,以及38万斤优质烤烟种子
  不过烤烟今年就不会再种植了,因为产量问题冲击了很多人的利益,已经被取消了收购资格
  【采收农作物,点数+1680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00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227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92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227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380000】
  【副业林业结算,点数+5000000】
  【瑶寨结算,点数+3000000】
  【总点数:812331000点】
  现在方唯手里的点数积攒了很多,过一点时间就会用上,暂时先存着
  合作社渐渐忙碌了起来,集中育秧凸显了优势,不会因为气候原因而导致出现问题其他诸如养殖、林业也充分利用春季的有利时机,开始了一年的生产
  社里八万亩水田在这一季会分出来四万亩土地培育【农优76】稻种,其余的四万亩土地依然是培育【南光三号】稻种
  育种中心那边则还是培育【南光三号】稻种,暂时不做调整
  瑶寨那边还是按部就班的培育【农优76】稻种,整个寨子依旧是一个集体,没有分田到户,但也没有搞合作社
  寨子的情况比较特殊,没什么可比性
  作为头人,方唯在春播这段时间去了寨里一趟,他只要在田间地头出现,就能增强大家对于今年大丰收的信心
  瑶寨不需要太多的改变,按照往年的生产计划认真执行就好,大家的收入绝不会低
  随后,方唯又去了育种中心,到处走一走看一看,讲几句话鼓励一下大家的生产热情他虽然是合作社和育种中心的灵魂人员,但却不管具体的事务
  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他到不用什么都亲力亲为
  各单位准备充分,严格按照生产计划进行春播工作,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3b4.icu3b4.ic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