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唐名将
【战必灭国的大唐狠人——苏定方#苏定方#唐朝#战神】
他是最擅长灭国的大唐名将,号称“开图小能手”,仅凭一己之力将唐朝版图开拓至亚中、斜海、国境之地、波斯以及鲜朝半岛,北极欯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大唐虽猛将如云,但只有苏定方以灭国作为自己胜利的标准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看一看,最被低估的大唐战神
“纠纠武夫,明明号令,直起前屈,边陲已定”,用这16个字来形容苏定方,再为合适不过了直到今天,在棒子还保存着一座唐代的石碑,上面正是苏定方灭百济后刻下的“大唐平百济兵名”
但提起这位为大唐帝国开疆扩土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代战神的名字,恐怕没有李靖、薛仁贵等人有名气但如果提起苏烈,相信你一定听说过
苏定方本名苏烈,出生于如今的北河省武义县年少时,周围的邻里亲戚都夸赞他绝伦彪悍,多利15岁时,苏定方就能够跟随父亲苏邕上阵杀敌了
苏邕死后,苏定方便接管了父亲的队伍,多次率军击败叛军贼后,街坊乡里都要倚靠苏定方的保护
在席卷全国的隋末农民起义中,苏定方投奔到了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麾下,之后又辗转于刘黑闼的义军,最终于贞观初年投靠了李唐
39岁时,苏定方跟随李靖出击dtz的颉利可汗一天夜晚,苏定方率领200名手持弓弩的骑兵作为先锋,在浓雾的掩护下悄悄地行进至距离突厥驻地一里远的地方
此时大雾突然散去,苏定方望见了突厥人的牙帐,于是纵马突袭,杀得颉利可汗带着数十骑随从仓皇而逃唐军随后追击,斩首万余人,颉利可汗被俘dtz至此灭亡,其地尽归唐廷
虽然战后苏定方因功被授予了官职,但在此后的20多年里,苏定方再也没有得到升迁直到苏定方64岁这一年,高句丽联合百济、漠河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
唐高宗李治令苏定方率军1万教训一下高丽苏定方渡过辽水,顺利进攻,大败敌军,才再次因功被升官
一年后,苏定方跟随程咬金征讨西突厥当大军抵达如今xj的伊犁河谷时,遭遇了西突厥的2万骑兵
双方经过几场激战后未分胜负,此时西突厥的援军赶到,形势相当危急苏定方经过短暂的休整后,率领500骑兵翻越山岭,直捣敌人军营,最终使西突厥大败
但当时唐军中的副帅王文度十分嫉妒苏定方的功劳,于是假称皇帝诏命,下令大军不许深入西突厥的腹地
庞军每日西行结阵,行军缓慢,致使士卒疲劳,大量战马受死,整支部队彻底失去了战斗的意志最终无功而返
66岁时,苏定方作为主帅再次率军征讨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苏定方从如今古蒙国西部的阿尔泰山北面出兵,领兵踏雪进发,昼夜兼程,大破西突厥各部
在距西突厥可汗驻地100里时,苏定方摆好阵势,趁其狩猎疏于防备之时,率兵进击,击败敌军数万人,最终收齐人畜前后40余万,将安西都护府迁回高昌故地
西突厥灭亡后,原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降服,整个西域至于唐朝的掌控之下大唐以两相分置的策略,分别设置蒙池都护府掌管如今中亚楚河以西至咸海一带,和昆凌都护府掌管中亚楚河以东至xj北部地区,唐朝的势力也因此延伸至中亚
苏定方凯旋归来后仅仅休整了一年的时间,便再次踏上征程在乌海以少胜多大败口波夫,大小野莽不知童年中,聪明李兮的三个国家率其所部再度反叛
唐高宗诏令苏定方再度西征苏定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如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敌军则在码头川驻营聚首苏定方挑选1万名精锐步兵,3000骑兵飞驰突袭,1天1夜,强行军300里
叛军在城门外仓促应战,被惨败苏定方乘胜追击,最终迫使敌人出城投降,自此聪明以西,全部平定
唐朝对原属西突厥势力范围内的丛林以西诸国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分,致使唐帝国统辖的西部疆域直抵咸海,臻于极致
显庆4年,百济多次侵犯新罗,新罗王只好上表求救于是唐朝决定东征百济唐军从sd省荣成市东部的海边乘船横渡黄海,抵达鲜朝半岛南部的锦江口
百济军沿江屯兵,据守68岁的苏定方从东岸出兵,依山摆开阵势与百济军交战唐朝海军扬帆前行,整个海面均被浩浩荡荡的唐朝海军所覆盖
百济军战败,唐军大部队乘潮而上,战船首尾相连,苏定方则率兵夹江并进,直逼敌军都城在距城约20里的地方,百济军倾国之兵与唐军展开决战苏定方最终大败百济军,乘胜攻入城内
百济平定后,其国被分为5个部分,唐朝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5个都督府,下辖37州,将250县纳入唐朝版图灭亡百济后,苏定方纵兵劫掠,引发了百济复国运动,最终所得到的200余城陆续反叛
公元661年,70岁的苏定方等人再次统率大军,水陆分道并进,讨伐高句丽苏定方在如今鲜朝的大城乡大破高句丽军,屡战皆捷,进军包围了平壤城
正当唐军准备顺利会师的时候,漠北的铁勒九姓发生了叛乱,使得唐军南北合击高句丽的战略部署落空,战争将陷入了持久战最终因为粮草供应的补给问题,苏定方才不得已班师回国
几年后,唐朝西北边境的局势又告急,吐蕃与土蕃开始互相攻防76岁的苏定方最终在前线病逝
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西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使得西域诸国震慑降服,将唐朝的势力推向巅峰
既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现今华夏版图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被隋唐演义黑的最惨的隋唐名将”
——“感觉薛仁贵没有苏定方猛啊,当然个人武力方面应该是比苏定方强”
——“苏定方算是李靖的徒弟,裴行俨是苏定方的徒弟”
——“你想说的是裴行俭吧,裴行俨是他哥,也就是隋唐演义里边裴元庆的原型,历史上真实记录的万人敌”
——“对,镖人里边他很猛的!”
【大唐收复西域第一大功臣#唐朝#侯君集#历史】
他是唐朝收复西域的大功臣,攻灭高昌国,设立安西都护府
巅峰时期,他可凭2万兵力威慑西域400多个国家,控制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大唐威震西陲的国之利刃就连李世民都骄傲地称“我大唐徒兵1000可击胡骑数万”
然而,这位位列凌烟阁的功臣最后却因为谋反而被处死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口气看懂侯君集的传奇一生
侯君集出生于陕西的侯氏家族,关于他出生的具体年份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他是西陕旬邑县人
早年的侯君集为人比较浮夸,就连学习弓箭都学不会,还四处号称自己的武功十分厉害
后来,侯君集加入了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军功,才逐渐被李世民所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逐渐进入中枢集团
公元626年的春夏之交,秦王李世民与皇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皇位之争已经相当激烈
侯君集等人迫不及待地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除掉李建成李世民下定决心之后,与侯君集等人做了一番周密的策划,于是带领一班武将预先埋伏在玄武门,趁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上朝不备之机,突然出兵攻击
侯君集率军控制了唐高祖和朝臣,尉迟恭等人则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全家,李世民得以顺利即位侯君集作为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参与者,也被授予了高官厚爵,不久之后就官拜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
公元634年,位于今青海境内的土蕃出兵东汉,唐朝边境,还扣留了唐朝的使者李世民命侯君集协助李靖讨伐土蕃唐军到达海青乐都,土蕃军队闻风撤退当时正值冬季,土蕃军队烧毁了草原上的植物退入腹地隐蔽,企图使唐军大队人马陷于粮草不济的困境
众将认为战马缺少粮草不利于长途作战,要求收兵侯君集却主张迅速追击,认为敌军尚未走远,肯定想不到我们会继续深入若以精兵急速追击,肯定会大获全胜
李靖采纳了他的意见,都兵穷追2000余里,接连三战大败土蕃军队大胜后班师回朝
公元638年,吐蕃的松赞干部向大唐请求通婚,遭到拒绝,出兵进攻已经归附大唐的土蕃,还写书信威胁唐朝声言若不嫁公主必发兵进攻大唐
接着就派出了20万军队进攻如今的川四松潘县唐太宗当即命令侯君集率部骑兵5万前往抵抗吐蕃
侯君集在松州城下大败吐蕃军队,打得松赞干部急忙撤回军队,前使臣向唐太宗谢罪唐太宗也同意了与吐蕃通婚,以建立友好的关系
大胜而归的侯君集还没等消停上一年,就又为大唐披挂上阵唐朝初期西域各国向唐朝进贡和商旅贸易的队伍都要通过高昌国境,高昌国从过境贸易中得到了很多利益
李世民在焉耆国的请求下想要重开西域路,高昌国因为利益受损,不但阻塞了西域通往内地的道路,还派兵攻打焉耆
同时,西突厥的首领与高昌结盟,共同阻挡往来西域的客商和贸易货物于是唐太宗决定派侯君集统兵西征高昌国
公元640年,侯君集率军当大军越过第五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的2000多里的杀气进入高昌境内时,高昌王惊恐忧郁而死,他的儿子曲智胜继位
唐军运用先进的工程机械,很快就直逼高昌都城曲智胜开城投降,侯君集分兵四路,共攻三郡五县22城
高昌全境平定唐太宗命令侯君集在高昌设置西州,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各县,留兵镇守
侯君集又将高昌王以前所掳掠的焉耆人全部放回,焉耆王对此非常感激,派遣使臣向唐廷谢恩侯君集平定高昌后,使大唐王朝威慑西域,国威大震
西突厥驻守可汗浮屠城的夜护叶尔翔,唐太宗在其地设置了庭州管辖
侯君集班师东归时,还从高昌带回了一批乐工唐太宗令其入太常寺,将高昌乐列入国乐从西域引进的酿酒法和马奶葡萄的栽种方法,也使得长安出现了葡萄酒热
但侯君集在攻灭高昌国后,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下,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手下的士兵知道后也开始盗取金银珠宝侯君集害怕自己做的丑事被揭发,于是不敢上报将士们的罪行
回朝后被御史揭发上奏唐太宗,于是将侯君集下狱幸得中书侍郎岑文本、尚书为他辩护,唐太宗才将侯君集赦免释放
而侯君集自以为立下了大功,却因为贪财而被囚禁,感到非常不爽虽然李世民对待侯君集还和以前一样,将其列入凌烟阁24功臣的第17名,但侯君集还是认为自己遭到了排挤
也就在他被列入凌烟阁的这一年,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被废,于是就将心存怨恨的侯君集引入东宫侯君集觉得李承乾无能,担心重演李建成的悲剧,于是劝李承乾谋反
谋反的事情败露后,李承乾作祟被废,侯君集也因此被处死临死前,侯君集请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好为自己守丧李世民同意后将其妻儿流放岭南
侯君集一生凭借唐太宗的赏识厚爱走上了人生巅峰,却因遏制不住自己的私欲而日渐沉沦,终于身首异处
——“唐朝还真是猛将如云啊,没有啥灭国的功劳,吃饭都不好意思上桌”
——‘确实有点离谱了,简直猛的一笔!’
——“李承乾是他女婿,必须得造反啊,不然李泰上位还有活路吗?”
——“也不能这么说,本来就是他心怀怨恨,怎么不说是他力劝李承乾谋反呢”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