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开中河,两全其美

  第1096章开中河,两全其美
  云逍没有作答,反问道:“你的主张呢?”
  国师是太极高手……张九德心中早有腹案,果断地答道:“下官主张,避黄通运!”
  接着又加重语气补充道:“必须是避黄通运!”
  云逍笑了笑,“理由呢?”
  张九德胸有成竹地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借黄行运的弊端,实在是太多了
  那是秃子都上的虱子,明摆的事情
  在大明之前,运河需要借助黄河,行驶500里的河道
  而经过大明治理之后,需要借黄河水道200里,缩短了大半
  可也千万不要低估这200里,所带来的危害
  黄河一旦泛滥,就会危及运河,漕运也就断了
  漕运就是大明的经济动脉,动脉阻断,后果可想而知
  万历之后,由于黄河经常泛滥,漕运每隔两三年都会断上一回
  这样的频率,虽然没女人的月事来的勤,造成的损失却是无比巨大
  借黄行运,还有一个更大的弊端
  漕船在黄河河道上,需要逆流而上
  其中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每艘漕船,北上至少需要花40多两银子,雇20多个纤夫,用两个月时间,才能走完这段航程
  如果遇到风浪,船沉粮失人亡的事故不可避免
  两百多年下来,白白耗费了多少银子?
  又累死多少纤夫,损失了多少漕粮、漕船?
  当然了,避黄通运也不是万全之策,同样存在弊端
  一名布政司的官员当场提出质疑:“避黄通运,需要引河入海,该怎么走?”
  “这又要让黄淮多少州县,置于大河水患之下?”
  这人是河南布政司左参政杜希显,籍贯淮安府
  他的质疑,绝不是没有道理
  让大运河避开黄河,这就需要将黄河重新疏浚入海不仅工程浩大,还要让黄河再次改道,疏导入海
  黄淮地区不可避免地回受到影响,涉及到的百姓可不是一户两户,而是千家万户
  杜希显自然要为自己的家乡发声
  “你继续说,怎么个避黄通运法?”
  云逍朝杜希显摆摆手,示意张九德继续说下去问
  张九德不假思索地说道:“开下河!”
  “取地图来!”
  云逍当即让人取来一份地图
  张九德用笔在地图上,标记出一条黄河入海路线
  他的意图很简单
  就是将后世苏北地区的下河,一直开挖延伸至大海,由此引导黄河入海这样的好处,就是大幅缩减了运河借道黄河的长度
  “不妥!”
  “张大人闭门造车,不知地理,此举断无可行之理!”
  杜希显大声反对
  他曾在苏北当官,因此熟知当地的地理山川
  “张大人大概不清楚,下河经过之地,是江淮之间最低洼的地区”
  “开下河,工程浩大,劳民伤财!”
  “一旦黄河发大水,洪水就会积蓄在这低洼之地,无法排泄入海,反倒会祸害地方啊!”
  “张大人的开下河方案,绝不可行!”
  张九德没有经过实地勘察,还真不知道,苏北地区的山川地貌具体是个什么情况被杜希显这么一说,当即面红耳赤
  本打算推行自己的治河理念,顺便在国师面前显摆一下自己的能力
  没想到丢了这么大的脸!
  薛国观摇头说道:“开下河,显然是行不通,看来也只有继续借黄行运了”
  “不,薛阁老还是没能领悟我的意思!”
  “我要的是一劳永逸,彻底根除黄河之患,而不是小修小补!”
  “借黄行运,做不到一劳永逸,也只有避黄通运,才能永绝后患!”
  云逍摆摆手,否定了薛国观的意见
  “望国师怜悯江淮百姓!”
  杜希显上前跪下,言辞恳切
  其他河南官员,都没有作声
  一方面是百姓,一方面是漕运,关乎国家利益
  在国家利益面前,牺牲一下百姓,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自古以来,朝廷遇到事情,不都是苦一苦百姓吗?
  国师的决定,似乎并没有错
  可如此一来,国师爱惜百姓的名声,怕是要毁于一旦
  “按照杜大人所言,开下河的确不是什么好主意,还请国师三思!”
  张九德倒是个务实的
  知道自己的方案有问题,于是连自己都给否了
  云逍笑道:“我说了要开下河吗?”
  张九德一怔,“不开下河,那从哪里开河道,引河入海?”“开中河!”
  云逍拿笔在地图上重新画了一条线,断然而道
  运河中段,即将进入山东境内,有一条专门用于运输修筑河堤物资的小河
  云逍所谓‘开中河’,就是疏浚、扩建小河,形成上接山东来的河流,下达大海的新运河
  “开中河?”
  张九德听了云逍的解释,相当失礼地趴在桌案上,死死地盯着地图
  “若是这条新运河修成,上,接山东诸山来水,中,可以行运漕船,下,可以灌溉下河7州、县田地”
  “若遇到黄淮并涨,可把下河地区的漫水分泄入河,共同归海”
  “如此一来,几乎完全避开了黄河淤积地区,大大减少了运河和黄河的共用河道”“容我算算……开中河后,运河只需要借黄河水道……不足10里,顶多也就是个七八里!”
  张九德越说越是兴奋
  最后一拳砸在地图上,大声叫道:“好一个开中河!”
  云逍摸了一下脸颊,不满地说道:“你的口水喷我脸上了!”
  薛国观喝道:“张成仲,国师面前,休得失礼!”
  “国师恕罪!”
  张九德连连道歉,却兴奋不减:“下官实在是兴奋难耐,不足十里,从两百多里,缩短到不足十里啊!”
  官员们当然清楚,缩短这么短的距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黄河对大运河的威胁,降低到几乎为零的程度
  同时也意味着,漕运的成本大幅缩减,从十成下降到一成
  更是意味着,那么多的纤夫、漕工,再也不用遭受那样的艰辛
  并且还完美地解决了漕运和地方的矛盾,反倒造福地方百姓
  简直不要那么完美!
  不是说天下难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怎么到了国师这里,难题解决了,还变成了大好事?
  云逍摇头一笑
  实在惭愧,又剽窃治水大神陈潢了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