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大明不扩张,不是白强大了?
第1124章大明不扩张,不是白强大了?
云逍说的,当然不是普通的石头和树木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缅佃盛产三样东西
第一样,自然是翡翠
第二样是红宝石,尤其是‘鸽血红’,举世闻名
另外一样,则是一种树木
这种树木不仅值钱,对于此时的大明而言,还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那是制造风帆战舰所必须的一种木材,叫做柚木在后世的人看来,木头没什么大用,除了做家具,那就是搞装修了
然而在这个时代,有些木头却是宝贵的战略资源
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就是拿来造战舰
适合制造战舰的木材有两种,橡木和柚木
那是因为这两种木材,具有良好耐水性和一定弹性,使用寿命长,承受恶劣水下环境的能力也强
因此这两种木材,属于海洋强国的必备战略资源
如果没其中一样,连战舰都造不出来,自然是没资格当强国
适合制造战舰的橡木和柚木,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到的
一艘三级战列舰,要采2000多棵橡木,并且树龄起步就是100年,高度在20米以上
拿破仑时代,丹麦保持中立,却被英.国给摧毁了整个海军舰队
丹麦人气得口吐鲜血,举国上下发誓报复
可没合适的木材造船,于是以举国之力,种了9000多棵橡树
一直过去了200多年,这些橡树总算是长成材了
丹麦林业局通知国防部,可以砍了橡木,去做军舰了
这时候,已经是航母时代了
华.夏的航海,后来为什么会落后于西方?
除了政治环境和技术,造船的木材,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掣肘因素
华.夏本土不产橡木、柚木,只能以杉木替代杉木的密度和硬度,还有耐腐蚀性,比柚木橡木相差甚远,造出来的船自然不如西方
如今大明要想成为海上霸主,就需要强大的战舰,自然少不了造船的木材
也是巧了,缅佃就盛产柚木,不光数量多,树龄也足够
百年树龄的柚木,在缅佃比比皆是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即使东吁王朝不作死,主动进攻大明,云逍也会想方设法将缅佃变成大明的木材厂
云逍一番描述,让勋贵子弟们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张之极急声问道:“国师的意思是,咱们带人抢到东西,就归咱们?”
“不是抢,是做生意!”
“你们是商团,是到缅佃做生意的”云逍纠正了张之极的说法
张之极点点头
国师的意思,当然明白
无本生意,那也是生意不是?
云逍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了,这些东西进入大明境内,是要交税的,交完税,都是你们的,朝廷不会抽取分文”
勋贵子弟们的眼睛,顿时变得赤红
海兰珠和满珠习礼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天朝上邦,竟然做这样的事情?
崇祯若不是顾及身份,忍不住就要拍手叫绝
这些勋贵之家,有的是银子
不仅府上有家丁,家族子弟散步于各个地方卫所,有的是人
因此很容易就能组建起一支私军,不,战斗力强悍的商团
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利益的驱使下,哪怕是刀山火海,也会毫不犹豫地冲进去
等这些勋贵组织的商团,从缅佃带回大量的宝石、翡翠以及木材,一个个赚得盆盈钵满
朝中大臣见有利可图,还管他什么穷兵黩武,管他是不是番邦?
到时候,一个个会哭着喊着,要派兵攻打缅佃
好一个利益驱动!
高,叔父实在是高!
“去吧,回去跟长辈合计一下,尽快做好准备”
“管住嘴巴,别弄得满城风雨,狼多了,分到的肉可就少了”云逍朝勋贵子弟们挥挥手
张之极等人兴冲冲地告辞而去
“商团进入缅佃,若是没有军纪约束,怕是……”
崇祯当然清楚,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那些勋贵将会在缅佃做些什么
到时候肯定是血流成河,不知会死多少人
云逍漠然说道:“缅人,死有余辜”
历史上,东吁王朝趁着大明衰弱,占据了原本属于大明的缅北,以及云南大片疆土
到了明末,南明永历帝皇帝朱由榔,带1500余人退到缅佃瓦城避难
东吁新王莽白继位后,以共饮咒水以结盟约为由,邀请永历帝前往咒水河边
明军知道有诈,只派几十名官员和将士前往不出所料,42名大臣、将士刚到往咒水,便被3千东吁兵包围,最后被杀
随后东吁兵趁机追捕永历帝,并将他囚禁起来
这就是历史上的“咒水之难”
紧接着吴三桂大军直达缅佃边境,莽白立即献出永历帝
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大明就此彻底被断了根
追随朱由榔的上千士兵和百姓,逃到了缅佃麻粟坝,开始在这里休养生息
他们的后人,便是后世的果敢族
因此云逍对于那帮猴子,没有半分好印象
再说了,开疆拓土哪有不流血的?
比起西方的白皮殖民者,云真人这又算什么?大明都这么强大了,要是还跟以前那样故步自封,那不是白强大了?
“缅北山高林密,地势崎岖即使有大量柚木,要想运到大明,也是千难万难,这该如何是好?”
崇祯也意识到,柚木这种战略资源对大明的重要性,不得不对此担心
云逍不在意地笑了笑,“陆路转运艰难,却可以走水路啊!”
崇祯一怔
从缅佃到云南,哪有什么水路可走?
“澜沧江!”云逍沉声说道:“顺着澜沧江入海,再走海路到大明!”
崇祯顿时醒悟:“你的意思是,征服安南?”
澜沧江,在安南境内叫湄公河要想让木材顺江而下直到入海口,也只能先征服安南
“安南,本就是成祖打下来的大明疆土”
“并且安南的气候得天独厚,老天爷赏饭吃,水稻一年三季,加上江河遍布,最是适合种植”
“大明要解决粮食危机,就必须占据安南!”
“另外,还可以移藩缅佃、安南等地,缓解大明的宗藩问题,可谓是一举数得!”
云逍侃侃而道
崇祯振奋击掌道:“叔父高瞻远瞩,真谪仙人也!”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