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 章 华夏古代的十大阳谋

  看完视频,黎洛倒吸一口凉气
  他觉得,他以后无法直视九转大肠这道菜了
  黎洛翻开评论区,各个网友也对一肠害三贤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一口一个小汤包:粪水收汁,着实震惊到我了
  此计歹毒:只能请出食神了
  冰镇西瓜: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科技与狠活
  一颗流星雨:原汤勾芡,大火收汁
  我的笑点很低:他真的做到了让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吃翔
  栀子花语:我认为是当代最强阳谋
  “如果眼神能刀人,那他已经千疮百孔了”
  “虾仁猪心,就告诉你了,你还得按头吃”
  “古有二桃杀三士,现有九转大肠杀三人”
  面对后世网友的辣评,各个位面的古人也是相当赞同的
  很快天幕再次发生变化
  【一口气看完华夏历史上最强十大阳谋】
  【一、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是发源于古代的一种战术,通过围困敌军的某一据点】
  【从而吸引敌方大量援军前来救援】
  【在对援军进行歼灭的打法】
  【围点打援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敌方明知这是陷阱,依然不得不前去救援】
  弹幕:
  “围点打援,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前后夹攻,里应外合”
  “打好了就叫围点打援,打不好就是腹背受敌”
  “李世民的一战擒双王用的就是围点打援”
  ……
  【二、论持久战】
  【1938年,抗日战争到了最艰难的时期】
  【国内对抗战的最终结果存疑】
  【到处出现了消极避战的言论】
  【危急时刻,《论持久战》发表了】
  【文中提出了抗战的胜利需要持久到底】
  【着重阐述了敌我双方的优劣之处】
  弹幕:
  “给当时混乱的华夏,点燃了希望的明灯”
  “真是高瞻远瞩,目光高远”
  “一篇文章就凝结了国人的战斗决心”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个预见性,不得不服”
  ……
  【三、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由纵横家提出并宣扬的战术理论】
  【合纵策略阻碍了的秦国东进】
  【但通过连横之术,秦国破坏了合纵联盟,最终统一六国】
  弹幕:
  “秦国扛住了六国五次合纵攻秦”
  “但是齐国连一次都没有扛住”
  “奋六世之余烈,所以包赢的”
  ……
  【四、种桑误国】
  【管仲向齐桓公献策】
  【让全国上下都穿绨料制作的衣服】
  【鲁梁二国擅长种植桑树,发现其中有利可图,便大力种桑,荒废农业】
  【数年之后,齐桓公下令全国禁止穿绨料制成的衣服,并禁止与两国通商】
  【使两国囤积大量的绨料,造成粮食缺失】
  【最后齐国不费一兵一卒,吞并了鲁、梁二国】
  弹幕:
  “谁掌握粮食,谁就掌握了全世界”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
  【五、清君侧】
  看到这个标题的瞬间,永乐位面的朱棣挺直了腰板
  因为这个,他可太熟了
  当年他就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手里篡夺了皇位
  他始终介意,得位不正这个话题
  世人也多以这个原因对他进行攻讦
  过了半晌,朱棣笑了笑
  “朕果然还是没有完全看开”
  ……
  【清君侧是古代造反的一个由头】
  【是代替君主清理奸佞之臣】
  作为历史上造反成功的李世民脸色瞬间不好了
  造反二字简直戳中了他的雷点
  “其实天幕不必讲得这么详细,懂的都懂”
  李世民失落的声音飘散在大殿内,整个大殿的群臣头埋得更低了
  【历史上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乱】
  【和明朝朱棣的靖难之役】
  【都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
  【其中靖难之役是清君侧最典型并且成功了的案例】
  天幕话音刚落,大明洪武位面的朱棣头瞬间低了下来
  他哀怨地看了一眼天幕,心里久久无法平静
  “清君侧就清君侧嘛,为何要重点说靖难之役?”
  “还都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
  “若不是本王那好大侄逼人太甚,本王会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
  “但凡给条活路……”
  朱元璋阴恻恻的声音响起
  “但凡给条活路,怎么滴?”
  “你老四会安分守己?”
  朱棣:“……”
  老爹和老大在,他对那个位置是绝对没有想法滴
  但是如果面对的是朱允炆,他很难拍着胸脯说,自己对那个位置完全没有想法
  ……
  【六、杯酒释兵权】
  看到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有点得意
  兵不血刃就让将领们放弃兵权,他可真是个机灵鬼儿
  “没办法,功高震主,哪个皇帝不怕呀?”
  “能够兵不血刃的收回兵权,放武将归乡,已经是朕的仁慈了”
  “若是不听话……”
  ……
  【七、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位面
  曹操立刻反驳道:“明明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而诸侯必须谨遵指令】
  【即便所有群臣都知道这些命令来自于曹操,但谁也不能抗旨不遵】
  ……
  【八、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讨伐赵国】
  【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遣孙膑为主将前去救援】
  【然而孙膑并没有直接前去赵国救援】
  【反而去了魏国都城,将都城围个水泄不通】
  【迫使讨伐的主将返回都城援救】
  弹幕:
  “无论魏国有没有发生险情,庞涓必须去救”
  “主要是为了表忠心”
  ……
  【九、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员大将】
  【公孙接、田开江、古冶子】
  【三人功勋卓绝,但目中无人】
  【齐景公想要诛杀三人,苦于没有正当理由】
  【于是晏子设计用二桃引发三士争斗并导致三人自杀身亡】
  弹幕:
  “三人争桃都自杀了,说明他们重情重义”
  “往往功劳越大的,死得最快的,功高震主,威望太高,国君怕管不住”
  “所以有了大恩就是大仇的说法”
  “这个阳谋玩的就是人性”
  “一个要脸的时代,二桃杀三士,此计可行”
  ……
  【十、推恩令】
  【汉武帝刘彻要求将藩王将自己封地平分给自己的儿子们】
  【且世代如此】
  【因此藩王的势力随世代更迭而越来越小】
  【用推恩令巧妙加强中央集权】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