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 章 《永乐大典》去哪儿了

  “太像了”
  “他真的很像法老”
  “最离谱的是埃及金字塔尖也在大英博物馆”
  “他们究竟抢了多少国家的文物啊?”
  “大英博物馆,一家没有大英文物的博物馆”
  “我以为他们把佛像脑袋割走就够没下限了,直到我看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塔尖好家伙,人类的无耻可以做到没有下限”
  看到天幕上飘过的弹幕,历朝历代的古人再次被强盗国家的无耻程度给惊到了
  连他国的塔尖都给削了?
  片瓦不留,这也太残暴了
  是不是只要丢了东西,就可以去大英博物馆找到?
  “但是我最想要的,是完整的《永乐大典》”
  天幕上飘过的一条弹幕,充斥着无尽的悲伤,不由得让明成祖朱棣浑身一震
  “什么?连《永乐大典》也?”
  “是丢了一部分,还是全丢了?”
  明成祖朱棣急得团团转,他怕后世嘲笑他谋逆,所以,他一生都在清洗造反的罪名
  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六下西洋,疏通运河,编著《永乐大典》
  做完这些事,应该可以下去见老爹了
  现在天幕告诉他,耗费巨大精力的《永乐大典》竟然没了?
  朱棣身子摇摇晃晃,仿佛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一夕之间,连头发都花白了不少
  参与《永乐大典》编纂的2000多人同样感觉天都塌了
  满脑子都是:《永乐大典》,残缺了
  这比他们身体残缺还难受
  解缙、姚广孝等人直接失了涵养,忍不住破口大骂:
  “哪个天杀的毁了我《永乐大典》”
  “站出来,看我不捶死你”
  ……
  下一秒,《永乐大典》四个字出现在天幕上
  【《永乐大典》到底有多逆天】
  【从来没有人敢在这本书面前说倒背如流】
  【完整版的《永乐大典》,是一部3.7亿字的天下奇书】
  【永乐元年,朱棣命解缙率领147人团队编修】
  【解缙于永乐二年完成初稿《文献大成》】
  【认为不够完善的朱棣再次增派姚广孝等协助解缙重修,历时5年,于永乐6年完工】
  【最终形成了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约3.7亿字的《永乐大典》】
  【朱棣聚天下英才2100余人,耗时5年才完成了这部封神之作】
  【数据跨越千年,涵盖天文地理、伦理制度、政治、历史、名物、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上起周秦,下迄明初】
  【当你查一个关键词时,就能看到很多关联性的内容】
  【而永乐大典便是类书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
  大秦位面
  嬴政微微瞪大了双眼,他猜测《永乐大典》可能不简单,没想到这么不简单
  “《永乐大典》这么逆天?”
  “永乐大帝有点东西啊”
  ……
  大明位面
  看到天幕上对《永乐大典》的推崇和评价,参与编撰的人与有荣焉的同时,又倍感心痛
  明成祖朱棣的心更是在滴血,望着天幕,忍不住嚎了几嗓子
  “朕的《永乐大典》啊~~~”
  ……
  天幕还在继续
  【22877卷,共11095册,3.7亿字的《永乐大典》全由人工抄录】
  【更难能可贵的是,全体编纂人员严格遵守只收录、不篡改的原则】
  【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
  《永乐大典》是传世之作,但丢了
  上至明成祖朱棣和参与编纂的人员,下至黎民百姓全都红温了
  “所以,究竟是哪个天杀的,毁了我朝《永乐大典》”
  “出来受死”
  同位面的嘉靖皇帝瞬间羞愧难当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
  而当时的《永乐大典》正本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虽没有受到损坏,但火灾对《永乐大典》的保存造成了极大威胁
  “还好《永乐大典》没有因宫中失火而烧毁,不然,朕便是千古罪人啊”
  但作为《永乐大典》超级书迷的嘉靖皇帝又纳闷儿了
  为了防范未然,他命人重抄了一本《永乐大典》副本作为传世
  “难道正、副本都丢了?”
  ……
  天幕还在继续
  【《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世人猜测,永乐大典可能毁于火灾,或陪葬于嘉靖皇帝】
  【还有传闻,《永乐大典》正本可能被盗走或流失于民间】
  【但上述猜测均难以证实】
  天幕所述,什么火灾,陪葬,明成祖朱棣一万个不相信
  “朕的《永乐大典》去哪儿了?”
  朱棣的目光移向视频中的弹幕,企图从几万条评论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视频中的第一条弹幕,便成功惹恼了朱棣,他咬牙切齿念了出来:
  “大清朝正在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倒退了几百年”
  大明位面所有人都看到了这条弹幕,瞬间眼里充满了不甘与愤怒
  “是不是清朝那些人偷了我朝《永乐大典》?”
  “是不是他们把大典藏起来了?他们没人了吗?不能编纂典籍吗?”
  “对了,他们是蛮夷,哪里懂汉文化的魅力,他们只会破坏”
  朱棣愤怒归愤怒,目光还是继续看向评论区
  “《永乐大典》现在回收不到4%”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能预知未来所有发生的一切,《永乐大典》早有记载”
  “历史上最全的百科全书没了”
  “去国家图书馆看到了《永乐大典》,很震撼,也感觉很遗憾,丢失了那么多”
  “听说约翰牛国曾经抢了《永乐大典》,才修订了第一本《牛津字典》”
  “希望《永乐大典》正本有一天能在华夏重见天日,延续华夏辉煌”
  “朕要是有全国玉玺,朕一定命令全国英才再写一部”
  “如果我能穿越明朝,我一定要告诉朱棣,让他多准备几本才行”
  浏览了上千条评论,《永乐大典》去向众说纷纭,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但最后一条评论,却让朱棣眼睛一亮
  “对啊,朕可以多准备几套《永乐大典》,多备份几套,朕不相信《永乐大典》还能丢失”
  “解缙、姚广孝,朕命令你们二人多装订几本《永乐大典》”
  解缙、姚广孝二人对视一眼,觉得这个提议极好
  永乐大典编纂虽然繁琐,但传世价值极大
  一套容易残缺丢失,抄录100份,应该不会再弄丢了吧?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