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 章 古代状元放到如今什么水平

  【今日话题:古代的状元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举个例子,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当年考秀才都落榜了】
  【500多人参加的考试只录取80人,而鲁迅是第145名】
  【你以为考试内容是这样的:举头()明月,低头()故乡】
  【实际上考试是这样的:请以明月普照皆为大地,故乡开发建设为题目,作出地方经济和培养人才的关系】
  ……
  大唐位面
  李白望着自己26岁在扬州旅舍写下的《静夜思》,满脸震惊
  “不是吧,不是吧?”
  “后世以为考状元很容易吗?”
  “能考中状元的人,个个都是文曲星下凡”
  不知怎么的,李白神情略显失落,他猛地往嘴里灌了一碗米酒,叹息道:
  “大唐的科举考试规定,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
  “不然我也参加科考了”
  “我自诩才高八斗,照样无法拍着胸脯保证,我一定能高中状元”
  “后世的朋友们,你们,懂?”
  坐在一旁的杜甫尴尬得快要抠出3室1厅了
  他虽然在文学上颇有造诣,被后世称为诗圣,但他在科考中屡屡受挫,未能考中进士
  杜甫羞愧难当,他悄声说道:“子美惭愧,多次科考不中”
  “状元啊,是各方面的天才”
  “从古至今,恐怕状元的数量还没有帝王多”
  “不要小瞧了古代状元的含金量啊”
  ……
  天幕视频还在继续
  【而如今的高考,在古代顶多属于童试】
  ……
  大宋位面
  苏轼更加震惊了
  后世有多重视高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连他们这群观看天幕的古人也都知晓一二
  然而他们科考,也就是高考,其水平仅相当于童试???
  这一点,苏轼万万没有想到
  “你们是不是太低估我们了?”
  “千年龙虎榜了解一下”
  “你们以为的科举考试,是四书五经背熟之后,仅仅考个填空吗?”
  苏轼朝天幕竖起了食指,食指左右摇摆起来
  “不不不”
  “用后世的话来说,你以为的考题是: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张怀民唇角微微勾起,他知道苏轼想要说什么,于是,他顺着苏轼的话说了下去
  “这才哪到哪儿?”
  “就拿苏东坡例举的《咏鹅》来说”
  “我们的乡试:请以绿水之上才能养育白色天鹅为题写一篇论述地方文化和培养人才的关系”
  “会试试卷打开,请继续以咏鹅为题,论述一下区域经济与政策治理之间的关系”
  “到了殿试,根据咏鹅,写1万字描述国家用人、选材的标准……”
  张怀民停了一秒后,继续说道:
  “你们以为的科考,其实是考公”
  ……
  【古代的科举制度主要有几个级别】
  【第一级:童试】
  【全县的学子都可以参加】
  【通过后叫童生】
  【童生在通过院试后便是秀才】
  【曾国藩考了6次,都遗憾落榜】
  【第7次才成功上岸,考上秀才】
  【而写出西游记的吴承恩,同样考乡试三次落榜】
  ……
  大清位面
  曾国藩人都傻眼了
  介绍就介绍,扯他干嘛?
  曾国藩耳朵瞬间红了,手中的书籍被他攥得死死的
  “这下,各个位面的人都知道我考了7次,才考上秀才”
  “我不要面子的吗?”
  ……
  大明位面
  朱元璋愣住了
  《西游记》之名如雷贯耳
  然而写下《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乡试竟然考了三次,还落榜了
  朱元璋望向同样震惊的马皇后,他忍不住问道:
  “妹子,你说这个吴承恩,是不是因为没考上,所以才去写《西游记》的”
  马皇后煞有其事地点了点头,非常赞同朱元璋的观点
  君不见,许多落榜的才子,因为仕途不顺写诗而闻名古今
  仕途通达,谁还有那个闲工夫写诗
  马皇后道:“很有可能”
  朱元璋猛地握紧拳头,他突然反应过来,《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去西天拜佛求经
  代入大明,吴承恩会不会是借用《西游记》讽刺大明?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有这种可能
  他再次审视《西游记》的时候,书中的妖、魔指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
  天幕视频还在继续
  【所有秀才到省会参加考试】
  【通过后被称为举人】
  【小说里,范进用了30多年才到达这一步】
  【所以他才会喜极而疯】
  ……
  此刻,天幕之上飘来了零星的弹幕
  “现在看来,范进只疯了几天,已经相当冷静了”
  “我连范进都不如,他是怎么做到才疯一会儿就清醒的呀?”
  “那些连中三元的,都是什么天才?”
  ……
  大唐位面
  黄巢望着天幕冷哼一声
  “这下知道我为什么要打进长安了吧?”
  “打进长安可比考进长安简单多了”
  随后,他朗诵起了自己不第后作的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旁白继续响起:
  【举人再到首都参加会试】
  【最后才会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
  【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
  【1000多年里,历史上的状元仅仅只有592位】
  弹幕:
  “怪不得,没见几个状元写仕途不顺的”
  “状元也没几个因为写诗而名留千古”
  ……
  【你以为的古代科举考试内容:语文】
  【实际上的古代科举考试内容:语文、数学、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生态、社会、民生、治国、军事、策略】
  ……
  黎洛瞪大了双眼
  “文状元不好考,那么武状元好考吗?”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