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可为良策(万字更新第三天,求月票

  下午二时许
  郑国辉提前便抵达了李鸿章位于京师的宅邸,通传过后,有管家李安领着进入外堂奉茶
  “老爷还在书房待客,户部右侍郎方从善大人进去已经有盏茶时分,想必也快了老爷特意交代过,请姑爷稍微等待片刻”
  “有劳了”
  “姑爷,您太客气了,您看这几个点心是否合口?桂花糯米糖糕是皖北特产,府里的几位大爷都爱吃,您尝尝”
  “哦,那一定要尝尝”
  知道郑国辉身份不凡,管家李安的态度非常殷勤,字里行间透露不少信息
  郑国辉心念一转
  便知道肯定是为了协饷之事,相关的奏章既然由李鸿章主笔,那就要了解各省财政情况,哪一个省协饷能多少,总要拿一个章程细目出来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说协饷800万两,那到了各省也无法执行下去
  届时推功诿过是必然的事情,各省又是一番嘴皮官司,反而耽误了剿匪大事儿
  果然是朝廷干练之臣,李鸿章做事非常有章法
  按照朝廷“左内右外”法度
  这户部右侍郎方从善对东南各省度支可谓谙熟,朝廷上下再也找不到比他更了解的了,正是最好人选
  在朝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都有内务和外务的差事,分属左右侍郎直接管辖
  比如吏部负责铨选,考核官员,其中铨选就属于内务,由吏部左侍郎负责
  而对于外官的考核,则属外务,由右侍郎负责,户部同样如此
  一句话,就能透露出这么多信息
  郑国辉与管家李安咸咸淡淡的聊了几句,这时候,从门外走进来一个清秀少年
  看起来十来岁的样子,管家李安连忙介绍说道;“新姑爷,这位是李经安少爷,老爷膝下的养子”
  李经安走上前来,落落大方的抱拳施礼,一揖到地,声音清脆的说道;“经安拜见兄长,恭祝兄长心想事成,早日结成美满姻缘”
  这小子,有点门道哈
  郑国辉饶有趣味的看着李经安小大人一般的做派,也拱手回礼道;“既然是贤弟,那就不要外道,坐在身边说话,请李管家再让人沏一盏热茶来”
  “姑爷吩咐,自当如此”李安立刻去安排了
  李经安理了一下身上的袍子,这才做到旁边的椅子上,一举一动皆有规矩,起码比郑国辉的两个弟弟强了不止一头
  “听闻兄长前来拜访,经安不揣冒昧来见,实是心中好奇兄长过往极为传奇,京师中近日更是传的沸沸扬扬,想听兄长当面解说”李经安直接大方的说出来意
  郑国辉展颜一笑,答道;“贤弟所问笼统,若一一道来,恐怕3天3夜也讲不完,是关于南洋之事吗?”
  李经安听的眼睛一亮,清亮的眼神中透露着浓郁的求知欲望,再次恭手做了一揖,道;“这南洋风物与中土不同,想必听起来极有趣的,若兄长不嫌烦躁,愚弟愿意洗耳恭听”
  “行,那就跟贤弟说说南洋之事”郑国辉也没有摆什么架子,反正闲着也闲着,就当逗小孩儿玩儿
  一炷香过后
  郑国辉正说的滔滔不绝,感觉有些口渴了,端起热茶看到茶盏里的水也喝干了,正待招呼丫鬟续水
  左顾右盼的正好看见李鸿章站在门外,脸上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
  他连忙放下茶盏,站起身来走了两步,抱拳施礼说道;“愚侄见过二叔,二叔吉祥!”
  李鸿章可不和他称兄道弟,完全是一副长辈做派,看不过去便会指点一番
  李经安这时候才看到父亲,连忙站起身走过来,深深一揖到地,规矩的喊道;“父亲大人在上,请受孩儿一拜是孩儿缠着兄长讲一些海外新奇之事,若有责罚,孩儿愿一力承之”
  “不至于,不至于,都是自家兄弟,聊会儿天而已”郑国辉很自来熟的打岔
  李鸿章瞪了他一眼,又看向李经安说道;“回去将《荀子》卷19抄三遍,明日拿给我看”
  “知道了父亲,孩儿知错了”李经安规矩的一拜,又对郑国辉做了一揖,这才有些沮丧的离开
  郑国辉自己都不知道《荀子》卷19是干毛玩意儿,但也不能露怯,于是站在旁边干笑两声,没说话
  李鸿章又沉着脸看着管家李安,问道;“外堂是哪个丫鬟在伺候?”
  “老爷,这里是……”
  “行了,不用问了,这个丫鬟发卖了吧,李府不留不守规矩的下人”
  “遵命,老爷”总管李安一句话也不敢多说,恭敬的领命
  李鸿章这才将目光落在郑国辉身上,深深的看了一眼,说道;“走吧,到书房去谈”
  “谨遵二叔吩咐”郑国辉也变得严谨起来,规矩的跟在后面
  到了书房
  自然有俏丫鬟奉上茶水和精美糕点,李府的审美在线,这些俏丫鬟若是让郑国辉打分,那都在90分以上,个个是肤白貌美大长腿
  可惜这万恶的封建社会,有些姿色的丫鬟都被权贵们收入府中,能欣赏的太少啊
  李鸿章看到郑国辉狠狠盯着俏丫鬟看了几眼,当即哑然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郑国辉若是李府子弟,屁股早就被打烂了,肯定不会是如今跳脱的性子,想必要沉稳许多
  李鸿章抛开这偶尔飞来的思绪,开口说道;
  “静海贤侄,老夫知你素来有勃勃野心当此天下大乱之际,亦未尝不是一个出路
  更难得的是计划周全,能够耐得住诱惑,这就不同凡响了
  能够言及之事,鹤章在信中也曾草草提及,但语焉不详,往往让人不知所措
  今日喊你过来
  就是瀚章大哥嘱我多问一嘴,计划何时起事,是否会对国内造成影响?
  此事敏感,只限你知我知,加之瀚章大哥知道,免得一个猝不及防间被朝廷拿住,这可是满门皆斩之罪,殃及九族啊!”
  果然都是活的通透之人,讲起造反来语气平淡
  实在是这些年看的多了,见的多了,反而不稀奇了
  皖北区区一个苗沛霖都造反了四次,可见这个邪风恶气有多么严重
  神州各省几乎遍地烽火,反贼一抓一大把,只不过影响不大罢了
  郑国辉也没有隐瞒,坦然的表露自己的计划,大约一两年后会全力南下,一举占领弗朗基人现在的吕宋群岛和宿雾群岛
  以后回来的机会肯定有,但不会多
  至于是否辞官,尚未考虑成熟,想听听李氏兄弟的意见
  总体说来
  对国内的影响应该不大,若是做的隐秘些,可以说没有影响,悄悄泯然于江湖
  李鸿章听了后,神色和缓许多,这比他想象中的好多了
  思索了下
  李鸿章说道;
  “若然如此,则大事可成矣!
  依我之见
  南下的时间宜推迟到两年以后,多做些准备有益无害,也可以为神州内陆早做布局,两厢其美
  以静海的资历,再加上积累些军功,过两年筹谋一个提督之位当不在话下
  日常主掌一省军政,可居于南洋遥控指挥,闲暇时偶尔露面即可,不会的太大干碍
  这于郑氏一族生意有利,更兼两地之便,莫忘了这石材与水果的生意,那是可以长期做的,丢了实在可惜
  治国理家都是一个道理,少不了“钱粮”2字
  兼顾两地,更有利静海贤海缓图发展,习西洋之长处治理国政,发展经济,强兵利民,实在是好处多多
  再有一个
  如今朝廷声望大减,各藩属国神色有异,近有朝鲜,琉球,西藏,越南,远有西疆,暹罗各国诸都如此,令朝廷深感烦恼,颜面大失
  时机成熟时,若静海贤侄能效仿郑成功旧例,驱赶西洋番鬼在前,上表请封在后,当可传为美谈,令朝廷声威大震
  区区番王赏封,犹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
  李鸿章站在朝廷的高度,分析的鞭辟入里,连朝廷的反应都考虑到了,十分的周全
  这比郑国辉一个人瞎琢磨,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郑国辉强在开挂的人生,却没有在京师沉浮的宦海经验,很多事情看的都流于表面,最需要一位朝廷大臣指点迷津
  而李鸿章,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
  郑国辉造反必然牵连到皖北李家,株连九族中,妾室的亲戚可不算是亲族,正妻的娘家人赫然在列,绝计逃不了
  所以便宜老丈人李瀚章还特意写信过来,让李鸿章多问一句,就害怕郑国辉鲁莽行事,害了一大家子人
  听了李鸿章的分析后,郑国辉神情凝重的点了点头,说道;
  “二叔发自肺腑忠告,字字皆为金玉良言静海当引为座右铭,慎而从之
  联姻后,李郑两家合体,不分彼此
  静海厚颜求援,能多些精明干练属员助我大事,不拘多少,静海悉数接纳重用
  此求贤若渴之际,请二叔援手则个”
  郑国辉夹袋里的人才不多,通州这个地方也被他挖掘的差不多了,在苏北各府也广招人才
  但受限于上限不高,能招募到的也只是一些事务性人才
  像李鹤章这样能独掌大局之人,也仅有一个
  李府可就不一样了,李府几兄弟中,除了四弟李蕴章是个瞎子,幼年眼疾不治,剩下5个一总督,一巡抚,三道台,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才华横溢干练
  俗语说的好;龙交龙,凤交凤,耗子的朋友会打洞
  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必然也不俗
  郑国辉此举是不失时机的向李府示好;既然觉得这个项目有搞头,那就多投资点呗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