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继续向北拓荒

  从马尼拉出发,向北视察了三个府夏季稻的收成情况,现场见到的丰收景象,让郑国辉相当满意
  据政府估计
  这一次夏收(注;南洋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此时正值旱季,循北方神州惯例,“夏收”是为了便于区分,后续“秋收”与此类同)之后,便可以停止棉兰老岛粮食输送航线,结束持续补血的局面
  至7月底,统计数据表明;
  向海南群岛大马尼拉地区先后输送了共计413282人,向宿雾群岛输送了179455人,两者合计59.3万余人(注;不包含1月和2月向外岛输送者19万余人)
  这些已安置的华人移民,为楚国增加了约110余万石粮食产量,足够今后5个月所需,尚有不少盈余
  即便下半年度,迎来更多的华人移民,以月均10万人规模计,亦可满足所需
  在进入每年12月的雨季前,下一季的秋收就会收割完成,粮食总产量还有一个暴增的过程
  楚王郑国辉在粮库门口,看到前来上交公粮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在嘱咐随行官员要提高效率,多开几个收粮通道的同时,心头也浮现出一丝忧虑
  不是愁粮食少了,而是粮食多了
  这种情况在他视察过的府县中,已经出现苗头,不得不引起重视
  如今每一周,都有来自棉兰老岛的大型运粮船队,进入海南群岛各港口卸货,全力支持“腾笼换鸟”的移民进程,为之提供坚实的粮食保障
  在棉兰老岛较为成熟的华人移民屯垦府县中,早期移民将多余的粮食都拿出来,卖给政府,能得到不错的粮食价钱
  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卖上两三千斤粮食,按照现在的粮价,一担150斤的粮食卖一块银洋,差不多能价值二三十银洋
  这笔钱还给皇家南洋银行,再加上卖点鸡鸭猪,卖点油和水果啥的,一年下来,凑个四、五十块银洋不成问题
  这就把下南洋99两白银的船票钱,还了有一半
  加上买媳妇的钱,赊欠农具,种子,牛崽羊羔猪娃子之类的钱,这样好年景的话,三年就能把所有的饥荒都还了
  可用不了多久,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等到政府通知,停止向宿雾群岛和大马尼拉地区运补粮食,那每家每户多出来的粮食,怎么消化就成了难题
  别以为不会发生,这是极大概率会出现的问题
  三宝颜知府董庆年在上呈的奏章中,忧心忡忡的就谈到了这个严重问题,并且列出了四个解决办法
  第一个,深化发展粮食加工业,包括制作米粉,米线,米饼,支持各种农副业,售卖糍粑,炸油条,蒸包子,打烧饼,炕饼,囊饼之类,多方面消化粮食产量
  第二个,发展农村养殖业,这里所指的并不是鸡鸭禽类,每个农户养点鸡鸭可消耗不了多少粮食
  而是以肉猪,水牛,驴子和骡子为主的大牲口,鼓励农户多养几头牛,多养几头猪,增产肉食品丰富市场
  这些大牲口不但是农业和运输生产中的主力,提高生产效率,也能消化大量稻草,米糠,豆粕和杂粮碎米,一举数得
  第三个,向海外市场出口
  今后前往大陆的移民航线,前往扶桑琉球等北方贸易航线,移民船队应该用粮食作为压载物,这是减轻粮食丰收压力的主要渠道
  第4个,适当增加土著苦役犯粮食配给,改善生活条件,降低当前苦役营死亡率过高弊端,避免大量劳动力无端损失
  内阁总理大臣李鹤章在奏章的末尾签署意见,是“防患于未然,国之干臣也,恭请陛下圣谕,此为当前紧要之事”
  李鹤章果然不愧是极富经验的肱骨之臣,曾为数万湘军统筹粮草钱袜事宜,对后勤生产的认知极深,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他在奏章中写道;
  “……
  以臣之见,此绝非危言耸听
  神州之湖广,素来为粮米丰盈之地
  其稻米亩产约二石左右,佃租6成,百姓五六口之家耕种十来亩田,每年仅得温饱,春荒时尚需采挖野菜度日
  若是旱涝灾害之年,则举村乞讨
  而我楚国地处南洋,气候温润,雨水丰沛,更是一年三熟的丰腴之地,稻米亩产约六石上下(注;一年三熟)
  一户三口之家,两个大人带一个孩子,以佃租六成计,交完公粮后,10亩田可得24石余粮,无论如何花用不完
  前者有海南群岛及宿雾群岛需要接济,农户多余粮食尽可卖出,换成银钱偿还债务,购买日常所需之物,尽可欢颜矣!
  然则,上述两地移民即安,粮食生产遂迅速恢复,更胜从前
  棉兰老岛粮多难卖之事,早则明年夏粮收获后,迟则明年秋粮收获后,海南群岛粮贱伤农之事,必然重演
  早做筹谋,方为正理
  臣本愚钝不堪,些许浅见,恭请圣裁……”
  看着眼前丰收的盛况,郑国辉想到这些,不由得苦笑摇了摇头
  粮食少了不好,粮食多了也不好
  具体来说
  郑国辉老家的通州以及江北地区,每年只产一季稻米,每户农家平均五六口人,一年劳作下来,可以供养3名兵丁,
  在海南群岛(注;原吕宋群岛),每年可产三季稻米,每户农家两大一小三口人一年劳作下来,可以供养11名兵丁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正是因为有了充足依仗,楚国才可以大力的发展工业,蓄养人数高达百余万的土著苦役犯,展开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矿山开采
  楚王马车队由十余辆马车组成,在百余骑王宫侍卫的护卫下,顺着宽阔的道路迅速前进,沿途车辆和人群纷纷闪避
  楚国是个南洋小国,国王和官员出行都轻车简从,没有乾隆下江南几万人的盛大场面,楚王随行人等也仅百余众
  一般的大臣要员出行,仅两三车架,随行七八人而已,也没有前呼后拥的诺大派势,更没有“回避”,“恭迎”的说法,一切从简
  “陛下,前面就是达古潘,您看……”
  “不回市镇了,直接到港口上船去八打雁,路上减少些时间”
  “遵命,陛下”
  在马车里伺候的副幕僚长郑守绪得到楚王令谕后,立刻转身打开马车上的窗户,对纵马疾驰过来的卫兵队长郑山吩咐了几句,随即缩回了头,关上了马车窗,
  郑山中校立刻吩咐骑兵队转向,护卫者马车队向港口方向疾驰而去
  距离在安赫莱斯府视察又有几天了,现在是处于海南群岛中部的西海岸达古潘,位于安赫莱斯府以北170余公里
  达古潘已经是华人移民安置的最北方,继续向北还有大片郁郁葱葱的原始热带森林,占据整个海南岛(注;原吕宋岛)近一半的面积,处于无人涉足的未开发状态
  在后世
  这北方的大片山林和土地陆续得到开发,但始终处于较为落后的农耕状态,与发达的马尼拉,奎松这些大城市,仿佛是两个世界
  经过详细勘察之后,楚国政府已经着手开始安排部分力量,对北方大片的原始森林和灌木进行砍伐烧荒
  后续将安排华人移民进入该地区,大力开发垦殖,这是一片广达4.2平方公里的未开发地区,可安置人口高达数百万
  目前,有数万名苦役犯被驱赶的进入丛林,一路向北砍伐森林,修路架桥,将三条公路干线不断向北方深入
  今后的华人移民抵达,可以顺着公路干线两侧开发荒地,建设移民村镇,用最快的时间安定下来
  骑兵队护卫着马车队一路疾驰来到码头,在码头边上,高大的光明号大帆船早已经等候在此,船上悬挂的王旗迎风猎猎飘扬
  宫廷侍卫队在码头上四散开来,神色警惕的戒备
  马车队停下,楚王郑国辉和随从们陆续从马车上下来,活动腿脚,呼吸着海边带着腥咸味道的海风,神情轻松的闲聊起来
  “光明”号大帆船指挥官上来见礼,然后指挥着水兵们,开始迅速的吊运马车和战马上船,为陛下登船做准备
  达古潘码头处于海南岛中部的海湾里,面对的浩瀚海面不再是马尼拉海湾,而是一望无际的辽阔南海
  从达古潘码头向西百余公里,就是九-段线所在的nsqd,著名的黄-岩岛就在左近
  楚王郑国辉站在片石砌筑的坚固码头上,他的目光向北方望去,隐隐有几道浓烈的黑烟升腾而上,遮蔽了北方的半边天空
  那是正在大规模的烧荒,这种不讲道理的初次烧荒,用不着开辟分隔带
  是在北风吹起的时候,直接点上几把火,整片大火顺着风势蔓延开来,向着北方蔓延而去
  若是没有雨水,这样的山林大火能烧上几天几夜,将大片的灌木和山林夷为灰烬,露出一片仿佛末日的黑灰色世界
  隔上一周就要烧一次,一路向北烧荒而去
  在初次烧荒之后,土著苦役犯就携带工具进入,伐倒焦黑的大树堆在两边,然后一个一个的刨出树根,如此不断向北方延伸
  后方跟进的苦役犯开始修路,架桥,将三条向北延伸的道路干线修筑出来
  再后方跟进的苦役犯们,在惩戒总署人员的指挥下,将道路两侧拟定开发的较为平整森林地形中,开辟出一片又一片的分隔带,进行二次烧荒
  二次烧荒因为有防火分隔带,一般不会让火势不受控制的蔓延,但也有例外,倒不是什么大事件
  在海南群岛这样的热带海洋温润气候下,森林和绿色是永久的主色调,即便是每隔五六个月烧一次荒,那也没什么
  用不了十几天时间,或是一场雨滋润过后,从满是灰烬的地里就冒出大片大片细嫩的野草,灰黑色的树桩重新生长出嫩芽,一两个月后就再次被绿色覆盖
  在北方或者南方的森林干旱地区,一场蔓延的大火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但是在海南群岛这样的温润气候下,恢复植被和灌木,恢复森林压根不需要人类干预
  用不了多长时间,又是一片盎然绿色
  楚王郑国辉收回眺望的目光,饶有兴趣的投向码头边的蒸汽起重机,正在卖力的工作着,将马车和战马一个个吊运起来,送到船上安置
  这种蒸汽起重机,楚王郑国辉也参与了意见,实际的原理非常简单
  相当于秤砣的两端,稍短的一端铁制框架中,放着总重达2吨的几十块巨石作为配重
  稍长的一端是吊杆,通过蒸汽机带动钢索,能够吊起1200公斤的重物,吊运整头牛,整匹马或马车都不在话下
  在吊运货物时,下方用籐网兜住,货物放在藤网内
  装满了以后,吊钩伸下吊起藤网的四个角,将其整个吊入船舱内安放,这极大地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
  此时的“光明”号大帆船上,掀开了几块沉重的活动甲板,露出下方黑黝黝的通道空间
  蒸汽吊机吊运的战马,从这个通道空间可以直接垂放到最底舱,那里是豢养牛,马,猪,羊等牲口的畜栏活舱
  底舱建有现成的十几个独立畜栏,可以装运不同品种的大牲口,互不干碍,可以短时间在海上运输
  骑兵们都小心的将战马眼睛蒙上,4只马蹄上锁,防止战马受惊后四处踢蹬伤人,然后再吊运上船
  好在这些骑兵战马都经历过多次海上运输,没有最初开始时那么爆烈,大多顺从的吊运上船
  但也有几匹马显得焦躁不安,给调运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
  前后折腾了近三个小时,才将所有的战马,马车全部吊运上船,楚王郑国辉早就上船歇息,随从和宫庭卫兵们全都陆续上船
  船长一声令下,洁白的风帆“呼拉拉”的放了下来,船上水手们忙碌着解缆开航,操纵着风帆兜满海风,风帆大船轻盈的离开了码头,向着广阔海洋深处驶去
  下一个目的地,是海南群岛南部的八打雁府
  这里是楚国政府重点打造的重工业基地,比金沙县规模更大,配套厂家更齐全,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一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