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在国家层面立项

  申请学校的研发项目
  流程很复杂
  一,发布申报通知;
  二,形式审查;
  三,专家评审;
  四,分管审批
  五,报送主管部门,再次组织专家团队再次评审
  六,拨款
  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两个专业环节
  就是两次的专家评审
  一次初审,一次复审
  正常的流程,专家评审需要申请人现场答辩,要讲清楚他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时间、团队结构,还有技术方向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等等
  不过,很多人并不需要参加初审
  甚至复审答辩都不需要
  只要申请了项目,学校就给批了
  比如程院长申请做项目,没人有资格对他审核,那基本就是他想研究什么课题,就可以研究什么课题……除非他的课题跟他的专业无关,会受到质疑
  周浩然申请做“校园一卡通”的项目,没有获得免试资格
  要参与初审答辩
  有些不寻常
  还有更不寻常的
  在初审答辩的环节,负责拨款的主管领导张学真副校长也参加了
  美其名曰重视年轻人!
  周浩然叫上了乔海和杨元驹两个硕士一起,参加了答辩
  去会会这个副校长!
  一个建筑系的,来指挥计算机系的项目审批?
  你会啥?
  没想到,在答辩现场,还真是感受到了这位副校长的有理有据
  人家根本不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算的是经济账
  周浩然要做的校园一卡通项目,要采用的是国际上最新技术的非接触式ic卡,不能国产、成本很高
  一张空卡的采购价,至少得100块钱!
  是国产磁条卡成本的5-10倍
  不仅卡贵,其他的相关设备也很贵
  比如读卡的pos机
  磁条卡的读卡设备,2000块钱就算贵的了智能卡的读卡设备,采购价可能要达到1万块钱!
  还有研发费用
  磁条卡的系统开发简单,一个图书馆的管理系统,3万块钱就搞定了
  智能卡的管理系统开发,这得多少钱?
  30万都不一定够!
  50万都没保证!
  学校对单个校内项目的审批,最高批复的经费是10万元,在经费这一关就很不现实
  还有,维护成本!
  磁条卡坏了、丢了,花20块钱,就能办一张新的
  智能卡怎么办?
  换张新卡,成本要100块钱!
  这笔钱,谁来出?
  学生出,现在的学生都很穷,一个月的生活费都用不上100块钱如果是学校来承担这部分的成本,对学校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就算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还有绕不过去的最关键一环
  这年头,国家发展要严重的依靠外国设备和外国技术,这些东西都需要花外汇去买所以,外汇很宝贵,绝对不能轻易花掉
  哪怕是复旦大学,想申请一笔外汇都非常困难
  必须要有关乎国家发展、国民生计的重要理由
  做“校园一卡通”,要采购智能卡,就需要用到外汇,从索尼、飞利浦、米克朗、英飞凌等公司去采购
  外汇去哪弄?
  复旦的小金库里也有外汇,可真的要把宝贵的外汇,用来买这种没什么实际价值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智能卡吗?
  多少专家教授,都在申请外汇想买国外的实验材料,都迟迟得不到批复呢
  一个校园卡,凭什么能拿到外汇?
  在90年代,世界上的主流大学,都已经推进了一卡通的项目,国内要等到1999年,才由富得流油的清华大学首先启动
  除了技术的限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层面
  张学真副校长好说好商量
  把周浩然劝退
  “技术方面我能给你说句话,经费方面还真是不好处理”
  程院长也颇感为难
  周浩然皱眉道:“我怎么感觉他在跟我偷换概念呢?系统开发,这需要的是科技处的项目经费设备的部署,这走的应该是后勤处的预算通道吧?”
  “就因为是后勤处的通道,那位副校长才有更大的干预权”程院长干预不了学校的后勤处,“如果是项目经费,是科技处的研发经费,花点外汇反而容易后勤花外汇采购,这才是绕不过去的一关”
  周浩然问:“那这样板工程还做不做了?”
  “你想不想做?”
  程院长很明显没死心
  周浩然听出了他话中有话,眼睛一亮,“还有机会?”
  程院长神态坚定,“有!”
  “怎么做?”
  “申请成为国家项目!”
  “啊?”
  周浩然微微一愣
  程院长沉声道:“想从学校这边立项,现在看来的确很难不说后勤那边,只说研发经费,学校的科技处就承担不起这么大的项目,得找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靠谱吗?”周浩然感到为难,“就一个校园卡的项目,去申请国家级科研基金,人家能同意吗?别闹了笑话”
  程院长道:“这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申请理由了”
  “比如呢?”
  周浩然请他指点
  程院长笑着说:“你不是出国,去斯坦福大学做交流访问了嘛硅谷的那些大学,都有智能卡,都是在给学生推送采用最前沿的技术”
  周浩然点了点头,“不仅是斯坦福大学,周围的那些大学,都是这样”
  程院长低声道:“我有内部消息”
  周浩然忍俊不禁,“什么消息?”
  “科技部的研讨会上,已经有了提案,说是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是目标,也是斗志”程院长顿了一下,“这是来自最高层的意思”
  周浩然猛然就明白了他说的意思
  这就是明年将会隆重登场的“985工程”!
  复旦大学作为国内有资格争夺第三名的高等学府,必然是“985工程”里的样板工程,这就很有必要做一些形象上的外在表现的能够跟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应用级项目
  “怪不得你说要让我做一个样板工程!”
  周浩然恍然大悟
  程院长道:“这件事还在内部研讨中,不过上下的共识基本已经建立,接下来就是确定具体的实施纲要我估计一两年之内,这个工程一定会启动张学真副校长没什么学术水平,这事他不一定知道”
  周浩然思量着说:“这么说,可以绕开学校……”
  程院长笑道:“绕不开学校,但是可以绕开那位张副校长只要在国家层面立项了,你这就属于校内的重点科研工程,各个部门都要全力配合,就没理由再去做什么传统的磁条卡了”
  “所以……”周浩然自然把希望放在了对方身上,“老院长啊,你能说上话?”
  “有一些情面”
  程院长没有拒绝
  国家级项目的科研经费主要就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这个基金是十多年前设立的,由一批国内的院士级科学家号召
  这帮人也构成了评审会
  自然会有优先权
  周浩然想起来了什么,笑道:“那正好,过段时间我可能要去一趟首都,跟相关领导会面,窦局长安排的”
  “跟你的知识产权分享计划有关?”
  程院长略有知情
  周浩然道:“对,互联网是个重要方向,能关系到国家命脉我去跟相关部门说一说,引起他们的重视”
  程院长很高兴的说:“行啊,你这是院士级别了!”
  “别别!”
  周浩然连连摆手
  程院长郑重其事的说:“你好好干,我这张老脸在国内还算有一些情面运作好了,你的论文和应用都有了成绩,等你四十多岁了,有机会成为国内最年轻的院士”
  周浩然奇怪道:“不是只有体制内的人才能当院士吗?”
  “啊?”程院长微微一怔,“你不愿意进体制?”
  周浩然道:“我是不想受到那些奇奇怪怪规矩的束缚”
  程院长沉默许久,缓缓道:“这事你最好是好好考虑,很多事情有个体制内的身份操作起来都会很方便”
  “呃……”
  “你要是想在学术领域里有更好的发展……我是说国内的学术环境,最好是有两个身份一,你有个体制内的身份,哪个领域的都行,也不一定就是大学教授另一个,你换个国籍”
  “我可没想过换国籍”
  周浩然不禁失笑
  别说换国籍了,过个十几二十年,很多早年间流落到全球各地的科学家,都纷纷放弃了外国国籍回国来发展了
  程院长道:“我不是要让你换国籍,我是跟你说这个道理如果你只是个民间身份,就很难受到待见,还不如个老外,还能混个外籍院士的头衔”
  “我想一下吧”周浩然揉了揉脑门,很无奈的说,“其实一开始,我根本就没想混学术圈,我这是为了来大学不上课,只能拿出点真本事”
  程院长就更显无奈
  觉得这小子有能力有才华,就是有点太懒散!
  “实在不行,你跟窦局长商量下”
  程院长给他出了个主意
  “商量什么?”
  周浩然不想在体制内混,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道德层面,一个是财富层面
  程院长其实也知道
  这小子平时也提起过,他未来可能会朝着资本家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男女关系上可能不会太干净
  体制内的身份,对他的确是限制
  “其实也有办法,你跟窦局长说说,看能不能弄一个不被外界知道同时又属于体制内自己人的身份……”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