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帝心受挫

  “大捷!戎州大捷!!”
  三月中旬,报捷的轻骑从明德门进入长安城,沿着朱雀大捷叫嚷报捷
  沿途百姓纷纷驻足,有的踮起脚尖张望,有的低声议论,猜测着战事的细节
  朱雀大街作为长安中轴线上的干道,也是与天上的子午线相对应的天街
  天街全长近十里,宽近百步,是当今世界上最宽、最大的长街
  十里长街聚集了海内外各国商贾,以及长安城内的达官显贵
  正因如此,当报捷的轻骑掠过之后,至少有数万人知道了戎州大捷的事情
  长安坊市多被坊墙隔绝,街道上没有贩卖东西的地方,只有人流和偶尔能瞧见的乌头门
  代表三品大员的乌头门纷纷打开,府邸的仆人在收集刚才经过的报捷内容
  当他们确定消息后,当即便将消息传给了府上的主人
  这些官员听到消息后,纷纷派人前往宫城打探详情
  一些世家子弟在酒楼中举杯庆贺,高声谈论着戎州的战略意义,仿佛这场胜利是他们亲自指挥的
  相比较官员们的盘算,世家子弟的意气风发……
  长安坊巷深处,普通百姓的生活依旧如常
  几个孩童在巷中玩耍,模仿着轻骑的模样,挥舞手臂喊着:“大捷!大捷!”
  他们的笑声与远处天街上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而残破院中上了年纪的老丈却蹲在墙角,耳朵听着远处的欢呼声,低声叹道:
  “胜了又如何?税还是得交,日子还是得熬”
  院内织布的女子也停下手中的纺车,对老丈说道:“说是大捷,可赋税却一分没少”
  “过了几日,那群酷吏又要来催缴了”
  “家中能否交上税,还得看我这匹布能卖多少钱……”
  “嘭!!”
  谈话间,院子那破败的木门被人一脚踹开
  不等这对父女反应,便见几名酷吏闯入其中,高声喝道:
  “王三郎,你家去年的秋税还欠三百钱,什么时候才交?!”
  原本还在与女子迈远衙门的老丈闻言连忙起身,上前赔笑道:“王直白,这不是还有五日吗?”
  “我家大娘子马上就把布织完了,到时候就能还上欠税”
  “这点钱是劳烦几位多跑一趟的赔罪,劳烦几位莫要见怪…莫要见怪……”
  老丈在赔礼,女子则是不管织机,起身走入了屋中
  眼见老丈说的有理,而且织机上的绢布也快织好了,这几名酷吏对视一眼,其中一人一把抢过老丈手中十余枚钱,掂量后说道:
  “那就说好了,五日后我们来收税,到时候你可不要拿不出欠税来”
  “另外今年的夏税定在六月征收,你家那五百钱的夏税记得准备好!”
  “是是是……劳烦诸位跑一趟了”老丈明明被羞辱,却还是不得不赔罪
  看他老实,几名直白转身走出院子,只留那老丈心疼的捡起地上断裂木栓
  “王直白,活不好找,今日实在交不起了,求您宽限几日吧!”
  “宽限?朝廷的税赋岂是你说宽限就能宽限的?!”
  耳边传来了邻居和酷吏们的争吵声,老丈听后只能低声叹息
  半个时辰后,随着这群酷吏骚扰了这条巷中所有百姓而离去,那女子这才走出来道:
  “这群酷吏,每月来三五趟,每趟从你手中拿走十几钱”
  “若是没有他们催缴贪墨,我们早就还清欠税了!”
  “唉……”老丈无奈,低头叹了口气,却不再敢言语了
  在他们沉默的同时,长安大明宫朝堂上却赞声不断
  “好好好!”
  “高千里竟然打出如此大捷,该赏!该赏!”
  金台上,身为皇帝的李漼得知戎州大捷后,高兴的想要做出赏赐
  只是面对他的激动,掌管度支的裴休却忧心忡忡,忍不住进言道:
  “陛下,戎州大捷固然可喜,但百姓负担沉重,若不减轻赋税,恐生民变”
  “陛下、臣附议”蒋伸、与毕諴纷纷作揖附和
  眼见三位宰相都开口了,殿上群臣纷纷唱声附和
  面对群臣如此态度,李漼却眉头微皱:“天下太平,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若是如今削减赋税,不知朝廷度支积欠应该如何解决?”
  裴休闻言作揖道:“百姓困苦,苛税必然需要削减”
  “然地方庶族把控吏治,常为衙门收税时中饱私囊”
  “臣以为,不如削减昔日九厘丁租税,改加盐铁茶酒等税”
  裴休提议,但殿上不少官员却微微皱眉
  在场的都不是庸才,自然清楚这些加上去的杂税,始终会落到百姓头上
  唯一不同的在于,丁、租等税减免后,百姓便会对朝廷感激
  若是地方庶族抬高盐茶铁价,百姓便会去仇恨这些庶族,而非仇视朝廷
  不过这么做,却也很容易让庶族对朝廷产生不满
  庙堂上的庶族并不少,可面对这针对庶族的手段,他们却个个高高挂起,并不在意
  他们曾经是庶族,可如今的他们已经成了官员
  如今只需要好好经营,便能从庶族转变为世家寒门,再渐渐立足于世家之中
  古往今来不少家族都是如此,由微末成长为传承数百年的世家,他们又为何不可?
  “如此,便依裴相安排吧!”
  李漼不在乎加税给谁,他只关心朝廷有没有钱,足不足够应对眼下的局面
  如今看来,高骈在南边建功如此,南蛮短期内是无法入寇了
  趁着这个时机调整调整,倒也不会影响什么大事
  这般想着,李漼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了一道身影,不由得开口威严道:
  “近来剑南道逃民渐多,听闻多逃亡陇右”
  “话说河陇自收复以来,仅在十余年前献出过图籍,而今这么多年过去,也应该好好丈量田亩,登籍造册,交出新的图籍了!”
  李漼的话音落下,殿上群臣不分先后的抬起头来,不敢置信
  裴休、蒋伸、毕諴三人眉头紧锁,而百官中的张议潮、封邦彦、杨知温等人更是不自觉攥紧了手中笏板
  剑南道和山南西道逃民涌入陇右的事情,朝野上下皆知,但唯独没有人敢于拿到常朝上说事
  毕竟朝廷与南蛮战事未分胜负,因此陇右的事情能放就放,避免在西线点燃战火
  在这个问题上,朝野官员都十分认可,毕竟如今的陇右已经成长为不输河朔三镇的程度了
  河朔三镇与关中还隔着河东、黄河,但陇右与关中却仅仅相隔一座陇山
  陇右问题因此而严重,又因此而让百官忌惮
  正因如此,这个问题才无人敢提……但如今却被身为皇帝的李漼给提了出来
  “昔年先帝还在时,便常言要剪除河陇藩镇”
  “朕本欲即位后不久招刘继隆、张淮深入朝为官,却不想西南战火重燃,这才怠慢了河陇”
  “如今南蛮受挫,没有一两年是无法恢复实力了,因此朕以为……”
  李漼目光扫视庙堂群臣,接着开口道:“如今正是剪除河陇藩镇的好时机!”
  “陛下不可!”
  “臣请陛下三思!”
  “臣等请陛下三思……”
  呼吸间,殿上躬身一片,几乎所有官员都躬身作揖,请求李漼收回这种想法
  饶是如此,群臣却也清楚,皇帝在常朝殿上的这番说辞,恐怕会在不久之后流入河陇
  若是刘继隆因此被激怒,不智谋逆,那关中就危险了
  想到这里,群臣纷纷想出了劝谏的说辞,而身为宰相的裴休、蒋伸、毕諴三人更是责无旁贷
  “陛下!”裴休沉声作揖:
  “如今吐蕃虽然内乱,然尚摩鄢却异军突起,麾下控弦之士近十万,唯有刘牧之、张坦之二人能总镇河陇”
  “贸然调遣二人入京,河陇恐有危矣……”
  裴休这话,但凡了解河陇局势的人,都不会把它当成一回事
  尽管陇右在屏蔽外人这件事上做的铜墙铁壁,但张淮深的河西却不是这样
  尚摩鄢乃尚婢婢之子,而尚摩鄢与张淮深、刘继隆交好,三人说是同盟也不为过
  因此裴休的这番言论,表面是在说河陇离不开刘张二人,实际上却是在告诉李漼,动了刘继隆就得动张淮深和尚摩鄢
  此三人兵强马壮,比之南蛮都不差,贸然行动,恐有祸事
  眼见裴休将事情说的那么严重,李漼这才渐渐收敛了想要收拾刘继隆的心思
  “既然如此,那便暂时由刘继隆、张淮深二人总镇河陇吧”
  李漼草草揭过此事,转身走下金台
  在他走下金台之时,群臣纷纷松了一口气,而鸿胪寺卿也唱声道:“散朝!”
  “上千万岁寿……”
  群臣高唱,而李漼也离开了紫宸殿,摆驾前往了咸宁宫
  这一路上他一言不发,直到渐渐抵达咸宁宫时,他隔着老远便瞧见了不少紫袍站在宫门外
  “上千万岁寿……”
  王宗实、王茂玄、亓元实、齐元简、杨玄阶、杨玄冀和王宗会、张淮鼎等人纷纷出现在咸宁宫外
  在他们身后两侧,则是被叫出殿外的数百伶人与乐工
  “诸卿何事?”
  李漼心里已经想到了几人来意,不免有些不喜
  对此,王宗实却作揖道:“陛下,臣听闻您要对陇右……”
  “只是提出想法罢了!”
  李漼不客气的打断了王宗实,因为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不对北司的群宦下手,这群宦官也不至于对付自己
  “是……”
  王宗实有些气恼,但想到自己的年纪,他还是决定息事宁人
  “你们是为了这件事来的?”李漼质问众人,众人见状纷纷作揖,算是回应了李漼
  “进殿说吧!”
  李漼拂袖走入咸宁宫中,不多时走上金台坐下,同时看着群臣入座
  待他们纷纷坐下,李漼这才说道:“刘继隆占据河陇,又裹挟剑南道逃民”
  “先帝在世时,其势便难以遏制,如今对朝廷而言更是尾大不掉”
  “自渭州到长安不过八百余里,其间地势唯有陇山”
  “倘若继续放任刘继隆坐大,日后必然要威胁朝廷,威胁朕的安危”
  “朕今日想要询问诸卿,难道朝廷就没办法将这刘继隆收拾入京吗?!”
  对于李漼来说,河朔与南蛮太远,陇右距离太近
  随着时间推移,他也渐渐了解了自家阿耶为什么会在死前都想着收拾陇右,收拾陇右的刘继隆
  不是刘继隆表露了任何不臣之心,只是因为他距离长安太近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让刘继隆交出陇右道的图籍是为了探查他的实力,得到图籍后,才能布置针对他的计划
  “陛下,刘继隆还算恭顺,何必讨伐于他?”
  王宗实昧着良心说话,李漼忍不住轻笑:“真的恭顺吗?”
  “若是真的恭顺,就应该将陇右兵马、人丁、土地尽数交还朝廷,而不是占为己有!”
  王宗实被李漼这话弄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觉得李漼比起李忱、李炎来说,着实太过稚嫩了
  是他王宗实不想讨伐刘继隆吗?并不是!
  他和朝臣们之所以不让李漼讨伐刘继隆,是因为朝廷暂时没有那份实力
  当初的“王守文之乱”还历历在目,不过三千赤水军,便把京西北八镇和河中镇给挑了
  事后更是动用了宣武、河阳、天平、义成、昭义等镇兵马,才彻底将王守文镇压在濮州
  那王守文在河陇时可没有后来表现得那么出色,难道是他在河陇时藏拙?自然不是!
  他之所以在河陇表现平平,是因为河陇为多方势力角逐之地
  刘继隆、张淮深、称勒、杜噶支、尚婢婢、索勋等势力角逐一块,王守文之流在面对河西与甘州回鹘、凉州嗢末的争斗时,都只能躲在赤水城内,等待战事结束,根本插不上手
  结果回到了大唐,其表现的战力,简直比幽州的骁骑还骁勇
  仅是三千河陇叛出的叛军,便搅动了关内、京畿、河东、河北、河南等道
  若是真的要讨伐刘继隆,届时张淮深和尚摩鄢若是与之联手,那朝廷是否能在短时间内讨平刘继隆?
  若是无法讨平,届时西南的南蛮又趁机闹事,那朝廷便要陷入两难境地中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惨的情况,最惨的情况就是中原也发生民变
  以朝廷如今的国力,别说开辟三处战场,就是开辟两处战场也足够喝一壶了
  思绪此处,王宗实不由得暗骂李漼这厮不知兵
  “神策军十余万,京西北八镇十余万……”
  “朕就不信,仅三十万大军还讨平不了一个区区陇右!”
  李漼还在大放厥词,可殿上的群臣却面色难看
  神策军是个什么情况,他们再了解不过了
  十几万人是名册上的人数,实际上能不能拉出三万人都成问题
  当初王宗实宫变所用的几千甲兵,便基本是左神策军所有精锐了
  左神策军都如此,更别提右神策军了
  至于京西北八镇,他们承平那么多年,当初几万人连王守文那三千人都收拾不了,拿什么去对付刘继隆那几万人?
  要知道王守文之乱后,便有不少藩镇都在猜测朝廷外强中干了
  若非当初李忱精明,没有动用神策军去围剿王守文,恐怕神策军的虚实也要暴露了
  如今藩镇们惧怕的,无非就是昔年神策军讨平部分藩镇后留下的威名
  要是把神策军的底子露出来,届时恐怕又是一场“安史之乱”
  只是昔年的大唐有李光弼、仆固怀恩、郭子仪,而如今的大唐却连有真才实学的宰相都难以找到
  靠高骈和王式、李承勋平定群藩作乱,王宗实等人自己都不敢相信
  “为何无人开口发言,莫不是哑巴了?!”
  瞧着王宗实等人缄口不提的模样,李漼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的目光扫视众人,最后停留在神武大将军张淮鼎身上
  “张神武,莫非你也不支持朕讨平刘继隆与张淮深?”
  话音落下,李漼摇摇头道:“对了……那张淮深应该是你堂兄吧,你不愿意也是……”
  “陛下,臣只听陛下号令!”张淮鼎打断了李漼的自言自语,起身作揖,目光坚定道:
  “只要陛下下令,左右神武军便会出兵,哪怕全军覆没,也要完成陛下的旨意!”
  张淮鼎的态度令李漼眼底闪过诧异,但也迎来了王宗实等人的不满
  现在所有人都在劝皇帝不要节外生枝,就张淮鼎一个人态度强硬,这岂不是显得其他人格外懦弱?
  想到这里,王宗实正准备呵斥张淮鼎,却见李漼冷哼道:“左右神武军是朕的,而非你的”
  “朕怎么用左右神武军,还需要询问你的意见吗?!”
  “臣不敢!”张淮鼎连忙伏地叩首,而李漼也冷哼着看向王宗实
  “内相所言极是,在解决南蛮作乱的事情前,朕必不会节外生枝”
  “不过今日庙堂言论,恐怕令刘继隆、张淮深不安”
  “劳请内相与南衙商量商量,赏赐些钱粮于二人”
  李漼话音落下,王宗实松了一口气,也忘记了要教训张淮鼎的事情,连忙应下:
  “陛下放心,臣这就去与三位相公商议此事”
  “此外,高千里戎州大捷之犒赏,是否一并商量?”
  王宗实倒是没忘记高骈,毕竟这是他现在最强力的外援
  李漼闻言颔首,拂袖道:“此事由内相全权处置,朕要看戏了,尔等若是愿意留下,便留下看戏吧”
  “臣等告退,上千万岁寿……”
  事情解决,众人自然没有留下的心思,纷纷唱声退出了咸宁宫
  不多时,伶人与乐工走入殿内,乐曲声缓缓演奏起来
  只是离开咸宁宫后,王宗实却还是看向了张淮鼎,阴冷道:“张神武倒是好算计!”
  “下官不明白内相在说什么”
  张淮鼎老神在在,尽管作揖回礼了,但姿态却有些跋扈
  他之所以敢如此,也是因为他已经摸清楚了神策军的底细
  亏他还以为神策军有多么了不起,结果耗费那么些年探查下来,不过就是一群酒囊饭袋罢了
  若是王宗实真的要对他下手,他张淮鼎不介意调动左右神武军和他火拼天街
  “哼!”
  王宗实兴许也是忌惮张淮鼎手中三千神武军,冷哼一声后便带领众人离开了大明宫
  瞧着他们的背影,张淮鼎脸上露出轻嗤,同时也不由想到了自家阿耶
  “阿耶,您看看清楚,唯有兵马才能跋扈!”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