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诚意满满的请柬(46K)

  第292章诚意满满的请柬(4.6k)
  回到江北,来不及休息,陈景乐跟李北星又要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接下来该提前通知亲友们前来参加婚宴了
  还要给大家送请柬
  江北这边,一般来说,婚宴是提前20天通知,最迟也要提前半个月
  这涉及到需要确定前来参加婚宴的人数,好订酒店宴席
  婚宴可以说是这么多个环节里面,最令新人们头疼的
  订得早嘛,难以确定桌数,订得晚了,又怕订不到心仪的酒店
  酒店方面陈景乐倒是不用担心,已经确定好是大明府,关键是这宾客人数,需要仔细研究
  宴席最重要的是确定人数,最麻烦的也是确定人数
  因为距离婚礼当天还有一段时间,这期间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敢保证
  万一事先答应要来,到时候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到场,就很烦
  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确定来的宾客人数,以及要订多少桌婚宴,陈景乐学到的办法,是初步按户数乘1.5来订
  因为是周末嘛,如果是工作日的话,乘1.2就够了
  先按户数确定个大概,再在这个基础上,按照abc三个等级来判断对方是否会来参加婚宴,从而做加减法
  10人一桌,然后另外每10桌再多备1桌
  这样一来,基本大差不差
  多总好过少,省得到时候人数超标,准备不够,导致客人没位置,怕是要被人笑一辈子
  婚宴很大程度就是满足双方父母面子
  一般情况下是每家每户派一个代表,但关系亲近的宾客,可能会携带不止一个家属过来,甚至全家一起出动
  比如大舅大姨表姐表弟他们
  这不是贬义,相反,有自家人帮忙撑场面是好事,人多热闹
  同学同事这一块,陈景乐全权安排,长辈亲戚方面,则更多咨询爸妈意见,跟他们商量
  这个工作不轻松,而且容错率低
  好在在他们去叁亚拍婚纱照之前,就跟两边父母商量过,这会儿基本准备得差不多了,连请柬都已经按他的意思备好
  顶多需要看看是否有遗漏的
  “你家这边确定好要请多少桌没?”李北星好奇问
  江北这边的习俗,嫁女酒通常是在前一天晚上摆
  然后婚礼当天中午是男方主场,女方陪嫁亲友也可以过来,提前安排好位置就行
  按她爸的意思,不管陈景乐家摆多少桌,最后都会稍微比男方这边多摆个10桌或者20桌,以此凸显她家对嫁女儿的重视程度
  李北星自己倒是无所谓
  陈景乐正在盘点:“在算呢农村家庭亲戚普遍比较多,几乎沾点关系的或者关系比较好的,都会送一张请柬亲戚这块,算下来都有三四十桌,通常两三个家庭就能坐满一桌同事的话,以前工作那些都不联系了,不打算请,鸿启这边会请一些,跟你爸商量过了,届时会连同女方陪嫁亲友一起放在我这边同学请得最少,搞不好高中大学才能勉强凑够一桌”
  说到最后,他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北星同样噗嗤一笑:“我比你好一点,但也好得有限,就学校领导同事可能会请得多一点”
  呐!
  拒绝无用社交的人就是这样,结婚都找不到几个同龄人撑场子,基本都是双方父母的人脉
  只是李北星突然想到:“对了,我给班上的学生准备几桌,可以不?”
  想到这,她很是兴奋,是此前不曾设想过的道路
  “可以啊”
  这点钱陈景乐还是出得起的李老师高兴就好
  而且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来送祝福,不也挺好?
  很多人盼都盼不来呢
  李北星眨眨眼:“还是放在我家那边吧,毕竟他们算我的人脉关系”
  她家那边亲戚不多,老妈娘家稍微多点,更多是她爸妈的朋友,特别是她爸生意场上的一些合作伙伴,干脆弄几桌学生镇镇场子
  正好周五,放学直接集体接过来,吃完饭再让家长们来领回去
  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当然,份子钱是肯定不会收的,不差那点,顶多让他们以后拿考试成绩来抵,好叫他们知道,李老师这顿喜酒可不是那么好吃的,哼哼
  “也行”
  陈景乐呵呵一笑
  有点羡慕这批学生,他读书时候,怎么就没有一个结婚请他们全班同学吃喜酒的老师呢?
  ……
  一番盘点后,初步敲定的婚宴桌数是陈景乐这边65桌,李北星那边75桌
  都是按能邀请到的算
  那些不在本地的,不确定到时能不能来的,就按照多预留的桌数来算
  陈景乐很好奇,那些动不动摆四五百桌甚至上千桌的人,到底是怎么请得到那么多宾客的?
  他家完全没那么多亲友啊,哪怕全部拖家带口算上,都没那么多
  大致确定好名单后,就开始发送请柬
  先给亲戚们送,这部分是肯定会到场的
  第一批送的是村里的堂亲,距离最近
  陈景乐老家整条村子都姓陈,几乎都是沾亲带故该给谁送,这个爸妈比他更清楚,由老爸跟二叔帮忙去送
  听到陈振威说他儿子要结婚,村里的堂亲长辈们纷纷表示惊讶:
  “景乐结婚?哦,也确实该结了,今年有30没?”
  陈振威脸色笑容明显:“31咯,倒没有说催,反正他觉得合适就好,这东西关键是要看人好在运气不错,碰到一个合适的姑娘,才貌俱全,人也善良,便定了下来”
  “一眨眼都31了啊,真快,印象中他还是个孩子,瘦瘦弱弱的,就知道闷头读书,转眼间也要成家立业了”
  “你我都五十多马上六十了,还以为是二三十年前啊?”
  “……”
  中式家庭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孩子能早点成家立业
  陈振威本以为自家儿子大学毕业就能谈上对象,赶紧结婚,结果还是蹉跎这么多年
  不胜唏嘘
  好在终于盼到这一天,有种要扬眉吐气的感觉
  只能说有的人一生都在暗暗跟人攀比
  村里的送完,然后开始给亲戚们送
  陈景乐两个姑姑,外加各种表叔表姑、舅公姑婆等等
  就连已故的曾祖母娘家、爷爷的舅舅那边,都要送到,毕竟还有一个超级高寿的存在,而且是一直保持联系的
  然后才到老妈娘家那边,两个舅舅两个大姨,以及出嫁的表姐们
  一圈下来,普通人看着头都大了
  之前为了让李北星快速记住他家这些亲戚,陈景乐还特意徒手画了张以他为中心的人际关系思维导图笑死
  这就是农村的人情关系,如同蛛网般纵横复杂
  亲戚们的请柬,是陈景乐开着车带爸妈一家家送过去的
  他不是嫌贫爱富的人,没有说发财了就决定跟穷亲戚们断联系,愿不愿意维系亲戚关系,纯看对方为人
  幸好他家亲戚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好人,偶尔有那么两三个不靠谱的,也不至于到违法乱纪的地步
  该请的都要请
  “哎呀,电话里说一声不就好了嘛,怎么还特意跑一趟来送请柬?”小姑语气嫌弃又面带笑容
  陈景乐笑呵呵:“显得有诚意点咯,时间定在周六,姑丈在外工作,小姑你到时记得带文卉跟文睿过来吃饭文卉那边应该没问题吧?”
  表妹李文卉今年要参加高考
  小姑说:“到时候看情况,中午吃个饭应该没问题”
  “那就好放心,中午12点整准时开台,一般1点多就差不多吃饱了”
  “……”
  大舅家
  大舅收到请柬时很是震惊:“景乐结婚?这么快?我还以为要到年底或者明年呢去年过年时候都没听说他有女朋友,前段时间才听老妹说谈上对象,这转眼就结婚了?”
  这种震撼程度,仅次于连女朋友都没有的陈景乐,突然宣布生了个孩子
  其实先前陈景乐听老妈说大舅家表弟刘广海孩子出生了,何尝不是这样
  老妈笑呵呵:“其实谈了有半年,关键是他俩觉得合适,就打算确定下来”
  “能定下来就好,像我家广海这样,早点生孩子,趁你俩还年轻,还能帮忙带一带”大舅一阵感慨后,又开始罗里吧嗦絮絮叨叨
  陈景乐:“……”
  既然请柬已经送到,便准备离开,前往下一家
  大舅挽留:“不留下来吃饭吗?”
  老爸摆摆手:“不了不了,得给大姐二姐她们送过去呢”
  “嗐,一家家这么跑,多麻烦,打个电话得了”
  “既然都写好了,那就送到手嘛,反正不远”
  “行吧,景乐慢点开车哈”
  “好的,大舅再见!”
  “……”
  即便是每家每户聊个几句,这样一圈下来,也花了整整两天,才把请柬派发完毕
  这还只是陈景乐负责他男方这边的亲友,女方那边由李北星和她爸妈负责
  农村要办酒席就是这样,得把请柬送到别人手里
  像一些离得太远的,则是写好请柬,通过照片的形式发到对方手上,确定会来后,再询问地址是否需要给人家邮寄过去
  说起来,请柬的内容也是有讲究的
  没对象的通常直接写名字,没结婚但有女朋友的,后面加个“双恋”,意思是可以带家属请一家老小的则写“全福”,谁来都行
  要是单丢个小程序过去,谁乐意搭理你?
  你敷衍人家,人家自然就敷衍你
  ……
  接下来轮到双方同学跟朋友
  这部分就比较简单了,像陈景乐,至今仍保持联系的同学不算多,满打满算,从小学到大学,能凑够一桌就不错了
  实在懒得维持那些无用社交
  以前随礼但是多年没联系,基本都断了的,陈景乐也懒得为了份子钱,专门给人家发一张请柬
  收不回就收不回呗,权当买断一段同学情谊了
  玩得最好的,自然是梁城他们这批高中同学,大学里面也有几个关系不错,一直维持联系的
  小学初中就没几个了,只有一个女生是因为沾点亲戚关系,这些年偶尔会有联系见面
  陈景乐本身就不是很会经营人际关系的那种,始终坚信朋友贵在真诚不在多
  不过该送的请柬还是要送的
  先约了梁城在双德广场见面
  依旧点的茶姬
  办个婚礼,陈景乐感觉自己钱包大缩水,不过两杯奶茶还是买得起的
  “呐,同学这边的第一张请柬给你”
  等梁城出现,他第一时间掏出请柬,笑呵呵递过去
  “那必须给我啊!”梁城嘿嘿笑着接过
  这么多同学里头,就他俩关系最好,十多年同学感情,一直没断过联系,就连政治倾向都一样,称得上志同道合的同志
  高中毕业那会儿,大家都好奇谁会先是最先结婚的那个,万万没想到会是他梁城
  然后大家都有对象了,就剩陈景乐一个单着,结果没想到他后来居上,反倒是比另外几个舍友要早结婚
  这中间的发展,不免让人感慨
  梁城看一眼新娘名字,又重新合上,问:“都准备好了吧?”
  陈景乐点点头:“差不多了,还有十来天时间,慢慢查漏补缺呗”
  “就这半个月最难熬,坚持一下,撑过去再说”
  作为过来人的梁城深有体会,很是唏嘘,又有点幸灾乐祸
  又一个即将走入围墙的男人
  陈景乐一看他那表情,就大概猜到他心里在想什么,暗暗发笑
  他跟李老师感情好着呢,而且李老师大部分时候都听他的,即便结了婚,跟没结婚前相比,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俩人又简单聊了几句便撤了,没办法,事情多
  回到家后,陈景乐给另外一些打算邀请的同学发去消息
  “靓仔,我月底24号结婚,能来吗?”
  “班长,好久不见,我月底24号结婚,请问有空来参加吗?”
  “……”
  无一例外,都是消息附上请柬照片
  如陈景乐猜想的那样,最终绝大部分在本地的亲友,都表示到时会来参加,在珠三角工作的表弟表妹,届时也会赶回来
  只有几个大学同学没有确定,一来路途遥远,二来工作繁忙,但都表示会在一星期内给结果
  毕竟陈景乐都给他们写好了请柬,甚至还给安排住宿
  如此诚意满满,比单纯甩个电子请柬链接强多了
  对于实在来不了的同学,陈景乐也表示理解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么自由的,为了生活劳碌奔波,才是绝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
  名单跟宴席桌数基本确定好后,酒席的标准也顺带敲定
  不管定什么标准,都肯定会有“不如xx家”这种说法
  陈景乐索性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跟后厨团队商量后,制定的菜单
  大概在5888这个标准
  放在江北这种小地方,属于一个很高档但又不至于让人觉得是在炫富的界限
  只要陈景乐自己不说,就没人知道具体多少钱一围
  老板自己家摆喜酒,肯定只收成本价啦,因此这个价位实际上是够得到万元桌标准的
  反正在岭南地区做酒席,是不指望能靠份子钱回本了,大家吃好喝好就行
  这辈子就结这么一次婚,这钱陈景乐出得起
  说到份子钱,江北这两年受外界影响,也涨了不少,基本都是200起步,关系亲近的都要500
  当然,相比某些动不动上千的省份,算少的了
  ……
  最后就是伴手礼
  喜糖好不好吃是关键,当然,包装好看东西好吃,自然更好
  李老师看上的是一款柿柿如意瓷罐糖盒,比一般的伴手礼盒子要贵不少,容量差不多,吃完糖果还能用来装点东西,还挺实用
  既然她喜欢,陈景乐没有犹豫,就定了下来
  喜糖也是他俩一起选的,自己觉得好吃,才确定买来和宾客们一起分享
  这么一通忙活,距离婚期就剩两个星期不到,一星期多点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