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求追读!)

  太史慈与刘备合作,成功击退了围困北海的黄巾军
  而在此后,大约过了一两年,便去找了扬州的刘繇,从此再没回来
  中间这一两年的空隙,太史慈既没有投靠孔融,也没有投靠刘备
  原因则是与他的志向有关
  太史慈的志向是:
  ——“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
  这里的升天子之阶,当然不是说太史慈想当皇帝,更不是辅佐孙权当皇帝
  他想要升的天子阶,是刘协的天子阶
  也就是辅佐汉帝,匡扶汉室
  这也是为什么李翊会觉得太史慈很适合刘备的原因,因为两人有着相同的志向
  但刘备那时候还只是公孙瓒手下的手下,离太史慈的梦想还太远了
  等刘备当了徐州牧后,更是被徐州各世家整的焦头烂额,哪里还会记得当初不过一面之缘的太史慈?
  至于孔融,那是又菜又迂腐
  真要遇上个紧急军情,沟通起来忒费劲
  所以在当时的太史慈看来,能帮助他实现这个理想的
  只有他的同郡好友,朝廷正式任命的汉室宗亲扬州刺史刘繇
  当然了,太史慈也多留了个心眼儿
  找刘繇时,只是以老友身份去看望他,而不是说自己是投靠他
  果不其然,找到刘繇时,他已经和孙策打了起来
  当时太史慈已是小有名气了,就有人劝刘繇任命太史慈为大将去抵御孙策
  但刘繇却认为,我要是用了太史慈,那我就成了名士圈的笑话了!
  在刘繇这种知识分子看来,太史慈就是个跑腿的,根本没资格做大将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张飞身上,不管这些武人如何尊重这些士人,只要你出身低,人家永远看你不起
  “现在太史慈就在东莱照顾其母,主公何不下一道征辟令,请他来徐州为官?”
  李翊开口建议
  刘备问:“军师以为,当许以何职?”
  李翊正色道:“太史慈虽无功名在身,然其志向远大,文武双全,怠慢不得,当以高官许之,彼方肯来”
  微微一顿,接着道:“不妨许以千石别部司马,有此一职,子义当来”
  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军官儿,张飞就是刘备的别部司马
  主要是掌管军权的,含金量十足
  但这也并不说给了太史慈别部司马,太史慈便真的能和张飞平起平坐了
  因为这个官职最大的好处就是灵活性强,它相当于是一个编制外的军司马
  比不上将军,却又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
  你的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你手上有多少兵
  所以,对于尚在赋闲的太史慈而言,这绝对是诚意满满的
  “主公,太史子义秉性忠贞,智勇双全,今若失之交臂,悔之不及”
  李翊见刘备没有马上下定决心,再次在一旁给他打强心剂
  他知道刘备在犹豫什么
  对于一个在军中没有任何资历的人,上来就要给别部司马的高官儿,是要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像李翊好歹只是文职,此前又曾建过功
  太史慈则是完全没有在刘备帐下效过力,建过功,在军中这种最讲究资历功勋的地方,是很难服众的
  但在李翊看来,功勋与资历都是可以慢慢熬,慢慢争取的
  现在的做法,无非就是提前给太史慈贷款了一个别部司马
  所冒的风险,不外乎就是赌太史慈是否真的有大将之才,未来是否真的可以建功立业
  李翊站在上帝视角,当然无所顾忌
  刘备却是站在主公视角,要顾全大局
  他不仅要靠与太史慈仅有的一面之缘,判定其才,更要相信李翊的识人之能
  须臾,刘备颔首:
  “好,就依军师所言”
  “我命宪和拟一道征辟表文,许以别部司马一职,令其去东莱征辟太史慈”
  唔?
  李翊微微一笑,没想到刘备在这种事上意外的很有魄力
  刘备知李翊在想什么,便解释道:
  “不怕军师笑话,备无甚才能,但也知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我以诚心待人,人必以诚心待我”
  “太史子义乃军师力荐,备也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向者其愿为大义,求助于备,其秉性忠贞,可以得见”
  “若其能与备合力,何愁大事不成?”
  听到这儿,李翊笑出了声
  这正是他所期望听到的话
  刘备性格火爆,有时候脾气上来了,谁都拽不回来
  比如刘备入蜀后,在一次与曹军的作战中,形势不利,本来应该马上撤军的
  刘备却大怒不肯撤军,无人敢来劝谏
  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挡在刘备身前
  惊得刘备大喊:“孝直避箭”
  法正道:“连明公都冒着箭雨飞矢,我又有什么理由躲避?”
  刘备无奈,只得下令撤军
  可见对于刘备的倔脾气,有时候也可以试着反着思路来
  李翊与刘备在敲定了要征辟的人选后,心情大好,两人接着往前走,走到了一座林园里
  这林园原本是陶谦生前修建的,刘备专门把它留给了李翊
  因为李翊此前在山中修行,如今却被刘备留在了这四四方方的阁楼里,心中也有愧疚
  便把这上好的园林给了他,也算是一种补偿
  “……呵呵,先生观此林景致如何?”
  刘备笑声问
  李翊不假思索答:
  “落英缤纷,香醉十里,若绫罗红袖,美人善舞,可谓奇景”
  刘备喜道:
  “先生文采斐然,洒脱不羁”
  “我一早来此与先生会谈,不想已日近晌午,不妨你我就在这园林中共席就餐如何?”
  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这是李翊在刘备这儿独有的待遇
  李翊自无拒绝的道理,便道:
  “好,此间桃花品质上乘,若能以之为食材,当有一股独特的芬芳与清甜”
  刘备欣喜道:
  “先生竟还懂吃?”
  李翊笑道:
  “我这山中野人,檐边起卧,云边住,总要懂些吃才好”
  刘备又问:
  “桃花不可直接食用,不知先生要以何为佐?”
  李翊答:
  “自是美酒佳酿最与之相配”
  两人一同走到亭边,桃红上前奉上酒盏
  欠身行礼道:
  “不知先生要用何餐食,我令庖人去做”
  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