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建安三神医独占其二,老刘这福气能
却说众人正苦于营中并无外科医治能手,随刘备一道来前线的张仲景却忽然提到了,中牟县处有一外科神医
此人寻医问诊,无偿替他人治病,在左近县乡颇有民望
曹操闻言,喜道:
“中牟县离此处不远,我差人前去请来”
张仲景却道:
“此人既无偿与人治病,想是个有风骨的长者”
“若以强权取之,恐弄巧成拙”
曹操一愣,难不成还要他亲自去请吗?
一个小小的医者,好大的架子
李翊见此,便道:
“不妨便有翊去罢,反正现在无事,中牟又离此地不远”
“闲着也是闲着,某去去便回,”
刘备闻言,亦忍不住笑道:
“不过一方士耳,先生亲自去请,未必太过抬举此人”
即使是求贤若渴的刘备,他也觉得李翊没必要亲自去请这位医者
作为方技,医术是很不受本时代人待见的
但李翊却明白,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医者,胜过十万雄兵
“……无妨,眼下战事愈发频繁,军中伤者日益增多”
“若能请来一位医术高明的长者,于军人亦是好事”
之前在徐州时,由于李翊重视医学发展,他重用张仲景,培养了大量的医者
这些医者都被用到了战场中来,可饶是如此,仍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因为一名伤者,很多时候需要医者长时间照料
可除非是上层军官,不然哪个士兵能有如此厚遇?
李翊也并非医学专业的,所以对本时代的神医他非常尊敬
只要是在医学上有所建树的,李翊都会为他提供高薪,还有好的工作环境
不为别的,只盼他能够安心钻研医术,推动医学的发展
刘备见李翊执意要去,也不拦着,反正袁绍现在也还没打过来
接下来一段时间估计也不会来,两边目前已处于拉锯战模式了
“既然先生执意要去,我遣仲康与你同去”
许褚乃刘备亲卫,平日并不离左右
刘备却并不希望李翊发生意外,故命许褚领了十余名虎卫,随李翊同去中牟县
许褚领命,来到李翊身前,李翊观许褚眼色似欲有话说
他知道许褚这人性格谨慎,不说多余的话,不做多余的事
眼见许褚心中藏事却并不开口,李翊便知此事必定不是关系到徐州阵营的,但肯定影响不小
遂出声询问道:
“……我观仲康似有心事?”
许褚一怔,旋即轻轻点了点头
“我知此事必不关乎我徐州,然仲康既是欲言又止,不妨说来我听”
“若果真是要紧大事,翊自会处理”
许褚颔首,这种事情确实交给李翊来办最为妥当
遂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禀君侯,适才在席间,某观曹司空身边有一护卫”
“神色紧促,似有行刺之状”
哦?
李翊眉梢一挑,正色问,“此事非同小可,仲康可能确定否?”
许褚“嗯”了一声,他为人也是实诚
说曹操身边有人心怀不轨,但若让他拿出证据来,他也没有
既无证据,也无理由
就是凭感觉
这种凭感觉决定的事,若放在旁人身上,必然不信
但若是许褚,李翊却愿意相信他
毕竟许褚作为外姓内臣,能在曹操身边待了二三十年不犯错
你说这样的人不心细,能得到曹操的喜爱么?
许褚做事有分寸感,许多名人文官都不见得有他成熟老练
单凭这一点,一向做事严谨的李翊,决定破例带许褚去找曹操论及此事
如今河南、河北大战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曹操作为东道主,可不能出事儿
“李郯侯来此,有何见教?”
曹操见李翊突然来找自己,便出声询问
“有要紧之事与曹公相商,还请屏退左右”
时有曹仁在侧护卫,听闻此言,果断回绝道:
“四下皆是信得过的,李郯侯有事直说便是”
“带这么多人来,意欲何为?”
曹仁面露警惕之色,虽未明言,但很明显是在暗指李翊可能对曹操图谋不轨
尤其李翊身边还跟了一体壮如牛的巨汉,这叫他如何放心?
曹仁话甫方落,已撩衣护在曹操身前,手掌按住剑柄,瞋目而视
曹操大怒,一把推开曹仁,叱道:
“胡说些什么!”
“李子玉岂是害人者耶?”
曹操相信李翊的人品,就算他多奇谋,那也一定是用阳谋,不会用阴谋等下三滥的手段
况以李翊之格局气量,岂会在中原大战未分胜负之前,做出如此愚举?
曹仁被曹操劈头盖脸数落一顿,悻悻而退
曹操乃对李翊说道:
“眼下只你我三人,四下更无六耳,先生有什么话便请直说罢!”
李翊便道:
“曹公身边护卫当中,似有图谋不轨之徒”
曹操闻言大惊,但还是强作镇定,问:
“君所言当真,非戏言乎?”
李翊挑眉正色答,“人命关天之事,安敢戏言?”
曹操见李翊信誓旦旦,震惊之余,又不免被惊出一身冷汗
要知道,身边的护卫都是他最信赖的人,曹操怀疑谁都没有怀疑过他们
若这些人当真想要行刺自己,那他还搞不好真会死在这些刺客手里
曹操越想越是后怕,遂追问道:
“不知先生所言之人是谁?”
李翊便让许褚将他怀疑那人的外貌,描述给曹操听
曹操一边听一边点头,旋即惊呼道:
“莫非是徐他!?”
徐他是何许人也?
史书上说是,“常从士,常随从在左右者也”
常从士就是经常跟在身边的士兵,也就是警卫团的士兵
连这样的人都被策反了,可见袁绍及河北的间谍系统有多强大
因为大家都知道,亲信之人下手才有更高的成功率
你说对吧吕布?
曹操此刻,已经出汗如浆,如芒在背了
竟好似还有些不敢相信,喃喃自语道:
“……不可能,不可能”
“徐他乃典韦旧部,随我多年,怎会叛我,欲行不轨之事?”
许是看在典韦的面子上,曹操对典韦的旧部是很好的
因为这算是间接弥补自己的过错
但令曹操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真心再次换来绝情
上一次还是陈宫、张邈联合掀起兖州叛乱
“典韦对曹公忠心耿耿,曹公难道能保证其手下人亦忠心耿耿吗?”
“翊斗胆猜测,真是因为典韦战死,故徐他认为跟在曹公身边并无出头之日”
“遂起了歪心思,欲借曹公之头,献礼于袁绍”
李翊有条不紊地为曹操分析道
“之所以迟迟未曾动手,乃是因为还未找到合适的机会”
“然曹公仍旧不可不慎,不可不防”
好在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谨慎,所以徐他等人一直没找着机会下手
历史上的徐他,还是专门趁许褚放假的时候才敢下手
好在许褚这人天生牛马命,一休息就觉得心里不踏实,所以刚走就马上回去了
正撞着徐他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许褚撞着徐他时,徐他等人还没下手,只是惊讶于许褚回来的快
然许褚却察觉到徐他等人有问题,所以直接全给剁了
等于说,许褚是在没有拿到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就果断宰了徐他等人
这一件事,也能体现许褚的敏锐果敢,有智慧
曹操沉吟半晌,终于接受了现实
“……多谢先生专程前来相告”
又转向许褚,拱手谢道:
“……也多谢这位壮士为曹某揪出内奸”
言讫,不免又暗自叹了口气
他想,若是典韦未死,也该似这位壮汉一般为自己揪出内奸
听说这个叫许褚的是沛国谯县人,还是自己的老乡,竟投了刘备
……唉,好处总叫刘备拿了去
曹操感慨之余,又对李翊说道:
“此事,曹某已经明晰了”
“就请先生去往中牟,无须多操心这里的事”
“曹某自有手段,收拾内奸”
李翊点了点头,曹操的能力自是不用多说
既然提醒了一句,剩下便交给老曹自行处理就可以了
他要是再啰嗦两句,都属于在侮辱曹操的智商了
随后,李翊辞别曹操,带着许褚往中牟赶去了
方出大营,有一骑自后背赶上
“先生慢行!”
李翊回首视之,乃张飞也
青州李翊留了赵云、田豫、王脩在守
剩下如张飞、陈到等猛将,都一并带到了官渡前线来作战
“益德来此何为?”李翊问
“……嘿嘿”
张飞骑一匹乌云马,笑道:
“俺闻先生要去中牟,听说那里的酒水甚是甘甜”
“俺一想着,肚里的酒虫都要被勾出来了”
李翊无奈一笑,道:
“益德莫非忘了主公之教诲?”
“今战事未定,却饮酒误事,叫主公知道了,须得罚你”
张飞嘿地一笑:
“您甭吓唬俺,俺知您心疼俺”
“您必不忍心见俺整日待在营中,喝清水去”
哈哈哈……
李翊被张飞这话逗乐了,便道:
“……罢罢罢,吾此去中牟,为你捎上两坛”
“这总行了吧?”
张飞却挥了挥手,道:
“先生才略远胜于俺,却非懂酒之人”
“欲选好酒,须得俺亲往才是”
话落,心中却在暗自嘀咕,
莫非非要俺说,俺其实是想跟先生待一起,先生才肯带我同去吗?
李翊见张飞执意要去,便将他一并带上
反正现在没打仗,张飞在军营里也是闲不住的
于是,三人领了十来名轻骑,很快赶到了中牟县
大路上,有不少男女老幼,相互扶持,沿路南行
这些人,衣衫破烂,身材瘦弱
脸色更是苍白无力,一路下来,不知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苦
张飞挠挠头,诧异道:
“怪哉,此处离前线战场甚远”
“战端虽起,却也不该波及到这里来”
“如何能有这般多的人流离失所?”
李翊叹口气:
“战端一开,哪有百姓是能够幸免于难的?”
只要战争开始,那么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便海了去了
这些东西无一不是从底层人民中获取
每一次的对外征战,除了军需用品和士兵,作为战备所需而征调的平民更是数不胜数
统治阶级可不会管底层的百姓还拿不拿的出来士兵和钱粮,只要有需要,就会一昧的强制索取
要不然怎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呢
即便战争没有发生在你的家乡,就不代表你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这种举国动员的大规模战事
张飞似懂非懂,但见李翊面露哀色,遂问道:
“先生既如此心疼这些民众,将我等带来的干粮分与其如何?”
李翊却摇了摇头,拒绝道:
“人各有命,任其自去”
“哦?”张飞眉梢一挑,笑道,“这倒不似先生往日的作风”
李翊却正色言道:
“不然,李某前后行事,向来始终如一”
目光又看向迁徙的民众,接着道:
“救得一二之民算得了什么?”
“《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
“救济几个小民岂是吾辈该做的?”
“大丈夫要救,就救千民、万民”
“挽江山于既倒,救苍生于水火”
说到这儿,李翊想起了自己刚来时,曾许下一个诺言
我来之前,泗水为之断流
我来之后,泗水仍为之断流,那我岂不白来了吗?
如今,李翊已经实现了这个诺言
徐州在他的努力下,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现在,该向着一个更宏伟,更远大的目标前进了
至县中时,李翊差人打听那名无偿为人治病的神医
县令是曹操治下的人,知李翊奉曹公之命来,不敢怠慢,回答说:
“君侯来的不巧,这位神医,去山里采药了”
“几时能回?”张飞问
“……这,下官不知啊,此人神游不定,归期不定”
县令面露为难之状,“况此人云游四海,是否还会回来都尚未可知”
张飞插起腰肢,哼哼道:
“若是没碰着,那俺们这趟岂不白来?”
李翊便问:
“那么足下可知这位神医,姓甚名谁?”
县令依旧是摇了摇头,“这老神医无偿为人治病,不肯留下姓名”
倒是个有风骨的……
李翊谢过,即领着张飞、许褚,要往山里去找人
张飞劝道:
“山中茫茫大,哪里寻人去?”
“不如且归,留下一书信,那医者到了,自会寻来”
李翊笑道:
“我倒觉得此人颇有风骨,还是亲自去见为好”
张飞乃道:
“不过一方士,先生忒也礼之过厚了”
张飞这方面的看法跟刘备是一样的,他们都只尊敬有真才实学,能匡君救国的士人
对于方士不说歧视,但也绝不至于说像尊敬大儒那样尊敬他们
不然,不就乱了套了么?
“益德若是不愿上山,就先回去,我与仲康同去”
话落,李翊便领着许褚出门了
张飞急忙赶上去,在身后喊:
“既是同来的,就该一同回去”
“俺若独自回去,像什么话?”
于是,三人便一道乘马上了山
山中烂枝烂叶,脚下泥泞,甚是难行
张飞忽然打趣道:
“这山中甚多豺狼野兽,若是遇着当如何?”
这话显然有调侃李翊之意在
李翊当即反问道:
“翊将死于虎口耶?”
张飞大惊,忙道:
“先生说哪里话,有俺老张在,断不能叫这畜生伤着先生”
正说时,忽听得林中传来一阵嚎叫
三人俱是一怔,这声音听着便不像是人能发出来的
张飞暗忖,俺这嘴倒也是开过光了,说啥来啥
倘俺冲天上吼上两嗓子,岂非雷公都要抖三抖?
“……走罢,去瞧瞧”
李翊当即提议,循着声音找去
因为野兽肯定不会无端吼叫,必是受外部因素影响
未走两步,便瞧见地上有几处脚印
看印记像是野熊留下来的
大熊的脚掌踏在烂泥之中,深及数寸,便三岁孩童也能跟踪
三人遂下了马,循着脚印一路向西
忽听得耳畔风急,许褚遥遥见到,忙向李翊指道:
“大都督快看!”
但见一头大黑熊口中嘶厉,正扑一名老者
“救人!”
话甫方落,许褚、张飞几乎同时飞身而出
“畜生休要害人!”
张飞大吼一声,手舞丈八蛇矛,拦腰斩断那熊罴的去路
这大黑熊见着张飞,竟不着急扑,反倒发出几声怪叫
待挥掌拍来时,被张飞轻松躲过
张飞暗喜,心想:
“这黑畜生看着膘肥体大,动作却慢”
“想是害了病!”
常言道,趁他虚要他命
张飞见这是头病熊,抓准战机,挺矛便刺
许褚要来帮忙,张飞吼一声嗓子:
“仲康莫来,汝且护住先生和那老头!”
狮子搏兔尚且全力以赴,即便是头病熊,张飞也不敢大意
连续躲过黑熊的数次扑杀
“孽畜!”
终于,张飞瞅准机会,一矛刺向黑熊心口
那黑熊皮糙肉厚,寻常刀枪剑戟伤不得它分毫,张飞这一矛愣是使劲浑身气力
噗嗤一声,蛇矛洞穿了黑熊的皮肉
未见毙命,张飞大吼一声,抽出腰刀便往熊首上来了两刀
黑熊发出阵阵哀鸣,旋即将头一垂,再没了声息
啪啪啪……
李翊拍了拍手,赞道:
“好啊,军中多赞益德为熊虎之将”
“今真斗熊罴,亦不及益德之勇呐”
听到军师的夸赞,张飞满意地大笑
李翊表扬完张飞后,转而来到那名老者身前,
这老人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拄一藜杖
须发虽已白,然双眸却是明亮
精神矍铄,体态轻健,完全不像一个老者
“老先生,可有受伤?”
李翊关心问
谁料老人却全然不理会李翊,而是直接从他身旁掠过,径直跑到黑熊身前
见黑熊并无半缕气息,想是死的透透了
气得一甩袖子,指着李翊大骂:
“诶!小儿无知!小儿无知!”
这……
见老人如此反应,莫说李翊,便是张飞、许褚都觉莫名其妙
“谁让汝等擅自杀这黑熊!可知山人寻了好几处方才找到这么好的品相!”
老人喋喋不休,骂骂咧咧个不停,
张飞见此大怒:
“俺们适才可是救了你一命,未讨得半点好”
“倒成了你口中的无知小儿了?”
老人嗤之以鼻:
“救我一命?哼~”
“是汝等擅自冲上前来,不待我说一言半语,便把山人我好不容易寻得的宝贝给杀了!”
老人也是颇感意外,没想到这帮人这么勇猛,三下五除二就干死了这么大头黑熊
以至于他都来不及劝阻
“汝等若不信,瞧瞧那黑脸小子?”
着话说的自是张飞,李翊、许褚闻声望去
张飞“唔”一声,脚步有些踉跄,只觉脑袋晕乎乎的
李翊伸手将之扶住,问:
“益德,无事否?”
张飞睁大眼睛,强打精神:
“怪哉!俺平日厮杀一日都不觉劳累”
“今日不过收拾个黑皮畜生,怎的身子竟有些乏倦了?”
许褚气得拔刀,喝斥道:
“老匹夫,汝敢下药害我兄弟耶!”
老人倒也不惧,脸上反倒有些洋洋得意:
“哼,此乃吾之独门秘药,名曰‘麻沸散’”
“麻沸散?”
“此药可令中者麻痹,不省人事,任人割肤劈颅也不知痛痒”
老人洋洋洒洒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说出来:
“此番正欲借此黑熊试验一番,若能成功,天下患者不知能减轻多少病痛折磨!”
“……啧……大好机会教尔等几个小辈给搅和了”
张飞一颔首,心想难怪方才斗那黑熊时,觉得它动作迟缓,使不上劲
原道是害了病,原来是被下了药
“老先生医者仁心,李某佩服佩服”
当听到“麻沸散”三字后,李翊已经猜到这老者的身份了
“不过老夫这麻沸散尚未功成,今日只是试药,但被尔等搅黄”
老人念念不忘,似怨念极深
李翊呵地一笑:
“此事却是李某的不是了,不妨这样”
“老先生随我一同去官渡,我请刘徐州来补偿你”
老人轻声一笑:
“后生倒是心眼子多,官渡正打仗”
“看汝等穿着打扮,也知非富即贵,必是那曹操、刘备的人”
“山人我对官场之事,已经不感兴趣了”
“况山人与汝等非亲非故,汝等方才还坏我好事,而今三言两语却想要山人我出诊?”
许褚眼眸蹙起,将钢刀提在手上,狞声道:
“汝敢不从,某手中钢刀照你头上来一下如何?”
老人斜睨他一眼,淡淡道:
“汝等勇武盖世,山人敌不过”
“但若杀了山人,汝等之病患亦不能救不是?”
李翊一弯眉,笑意从勾起的唇边漫上眼底,佯作一声叹:
“老先生莫非是对这疑难杂症也无有信心?”
老人陡然变色:
“无有信心?在山人面前,这世上就无疑难杂症可言!”
话甫方落,急将藜杖提起,嚷嚷道:
“来来来,后生”
“带山人我去看看那病患!”
见这神医这么爽快的便同意了,张飞与许褚对李翊俱是佩服不已
他们武力过人,虽千军万马尚且不惧
可饶是如此,都请不动这老顽固
可李翊却嘴皮子一动,只消一句话语,便将之带走
这不得不令人佩服
既请到老神医,三人便原路返回
中途又差人将那头黑熊给一并带回去,这玩意儿可遇不可求
除了熊胆、熊脂可以入药外,熊掌是上等补品,熊皮是值钱之物,熊肉足可令弟兄们饱餐一顿
熊身体大,不好运走,于是众骑士还专门在县里雇了一辆马车
将之拉远回官渡前线去,晚上可以加餐了
待回到官渡时,不少将士们来迎李翊
见李翊还带回了一头大黑熊,众人无不食指大动
纷纷凑上前问:
“大都督,不是去请神医了吗?”
“如何打了只熊罴回来?”
李翊便将事情原委说与众人听
众人听后,纷纷道能平安回来便好
“汝等将这熊罴带下去,交给庖人处理干净了,然后将熊肉发与弟兄们分食!”
话音方落,众人齐声欢呼,他们就等这句话了
李翊则办起正事来,将老医生带到曹洪病房里去
刘备见李翊这么快回来了,便问:
“先生回来了,可有请到神医吗?”
李翊将手一指,“这位便是”
刘备当即一拱手:
“在下汉左将军下邳侯领徐州牧,刘备刘玄德”
“未请教老先生姓名?”
老人此刻的心思却已全然在病患身上,并不多加理会刘备
“治病要紧?名字要紧?”
“山人我叫华佗,快去把方才所言那几味药拿来!”
这名老者,正是后世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的华佗,也叫华旉
华佗跟其他名人一样,都有着“巨星标配”,那就是幼年丧父
然后哥哥也被抓去服兵役了,一直没能回来
与张仲景自小厌恶官场不同
华佗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所以非常渴望出仕为官
这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有为青年的共同理想
但中间有一段“历史空白期”,并未记载华佗思想的转变,即他是如何弃儒从医的
不过按时间线来算,华佗可能是在经历了黄巾之乱,见识到了官场丑恶之后
开始厌恶官场,转而选择专研医术
不得不说,华佗在医学方面的天赋是很高的
与他齐名的董奉、张仲景,都是自幼学医,并拜了高人为师
而华佗是中道自学,并且在医学方面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为什么说华佗的外科手术是汉末最顶尖的呢?
因为这时候的医学知识,大多来源于《难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这些中医典籍虽已成书,但书中记载的知识却并不能解释和治疗所有的疾病
华佗认为,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读的书再多不如去实践
所以华佗的临床经验非常丰富
这个时代大部分医者,都拘泥于医书上的知识
然华佗却超前的理解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在理解医理知识的同时,并不死搬硬套
这也是为什么华佗中道学医,却能够很快追上董奉、张仲景的步伐的原因
徐州如今大力兴办医馆,发展医学业,正须要华佗这种“名誉教授”过来镇场子
……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