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计中计中计
却说身在徐州的刘备,亦未停止自己治理齐国的努力
与此同时,身在襄阳的曹操,亦在想方设法加强自己在荆州的影响力
一面又使人严格探查江夏水寨处,齐吴联军的动向
探子回报说,诸葛亮到江夏后,整顿了江夏的吏治
并将那里一度松弛的武备,给重新整顿了一番
虽然目今荆州之地,孙刘同盟只有江夏一郡
但江夏毕竟是重镇,是荆州的荫蔽,军事底子本身不差
兼之又得了齐军、吴军,为其注入新鲜血液
使得江夏一个郡蓬勃发展,展现出了完全不逊色于荆州八郡的力量
曹操看着江夏传回来的探报,惊骇不已,忧心忡忡道:
“吾军士本不擅水战,若使诸葛亮这般治理江夏而去”
“早晚为其所破也”
于是,聚众文武商议对策
程昱献计道:
“今可使反间计,使人前去诈降,伏于盟军之中”
“与我军为内应,以便后来行事”
曹操当即问,谁可为我内应
程昱答曰:
“蔡瑁被诛,蔡氏宗族,皆在军中”
“瑁之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副将”
“何不使这二人前去诈降?”
曹操抬眸问:
“孤杀其族兄,彼安肯为我所用,为孤前去诈降?”
程昱乃有条不紊地解释道:
“明公多虑矣”
“宗族之亲,利合则聚,利尽则疏”
“瑁在时,二人仰其鼻息”
“今瑁已死,彼等失恃,正需新主”
“明公若施以恩威,假以爵禄,彼必感恩效死,岂复念及亡兄?”
程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乱世中的宗族兄弟,本就是靠特殊的血缘纽带来巩固连接的
如今蔡瑁已死,不知有多少族内弟兄,盼望着领导蔡家
只要曹公你此时向他们伸去橄榄枝,他们肯定会抓住,借着这个机会往上爬的
“丞相可以恩结之,差往诈降东吴,彼必不见疑”
程昱接着补充一句
毕竟蔡中、蔡和与曹操完全有反目的理由
程昱不相信诸葛亮会怀疑他们两个
即便是那退居于幕后的太上皇,李翊也不可能直接认定二人是奸细
等两人打入内部,为魏军内应之后,接下来曹操这边的行动就会便利许多
曹操沉吟良久,乃道:
“仲德之言是也,此计宜速发”
“定叫那诸葛村夫不疑!”
于是,将蔡中、蔡和二人召来,以温言抚慰道:
“汝兄之罪,不及尔等”
“今仍以水军相托,若能立功,必当重赏”
初时,蔡中、蔡和二人被曹操召来时,心中还忐忑不安
唯恐曹操要斩草除根,加害他们两个
但若不来,更加难逃一死
可以说是去见,九死一生
不去见,十死无生
而最后的结果,无疑是令两兄弟又惊又喜的
曹操不愧是一位政治老手,短短两句话,就向两兄弟释放了三个信号
第一,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言外之意就是曹操不会害他们两个
让两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使二人仍统水军
所谓有兵就有底气,曹操在让二人吃下定心丸之后,又给了二人一颗大甜枣
但这还没完
第三,倘若功成,必当重赏
在定心丸、甜枣吃过以后,又给两兄弟画了一张大饼
一套组合拳下来,蔡中、蔡和两兄弟皆已被曹操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当即拜谢说道:
“我兄弟二人愿为曹公效死!”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即授予密计
二人依言听了,曹操亲自送二人上船
临行前,又再三叮嘱:
“汝二人去东吴诈降,千万谨慎行事”
“虽然此次领兵的不是李翊,但那诸葛村夫乃是李翊带出来的门生”
“刘大耳使这村夫督江南军政,足见其之器重”
“此人奸诈狡猾的很,千万不可露馅”
“不到万不得已,亦无须与孤联络”
“汝二人只管便宜行事便好”
虽然曹操嘴上骂骂咧咧,看不起那诸葛村夫
但内心里还是有数的
荆州乃是南方政治中心,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那么多人选不派,而派了一个资历浅的诸葛亮
虽有培养下一代人的考量,但肯定是对方有一定能力,才会如此
更别提刘备还为其配备了极其豪华的阵容了
陈登的淮南水军,赵云的中央军,高顺的陷阵营,黄忠的神臂营
更有李翊在幕后作为指导老师,保证此行的顺利
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即便蔡中、蔡和有充分的理由去投降
仍然困难重重,毕竟李翊、诸葛亮的眼睛并不好瞒
“汝二人千万千万小心,事成之后,重加封赏”
“休怀二心,否则汝等齑粉矣!”
曹操软硬兼施,再次叮嘱二人
二人再次俯首,拜道:
“吾等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
“愿丞相勿疑,某二人必取李翊、诸葛亮之首,献于麾下”
曹操大喜,厚赏之
然后予二人五百军士,驾船数十只,顺风望着南岸去了
……
话分两头,
且说诸葛亮正在江夏理会进兵之事,忽报江北有船来到江口
其人称是蔡瑁之弟,蔡中、蔡和,特来投降
二人非常耍滑的隐去了“族弟”身份,只说是蔡瑁弟弟
以此来营造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深厚的错觉
二人想着,即便诸葛亮深究,继续追问
到时候再解释说是族弟也不迟,毕竟族弟也确实是蔡瑁弟弟
诸葛亮乃唤二人入内,二人一进屋子,当即哭拜道:
“督帅明镜!吾兄无罪,被曹贼所杀”
“曹操为人心狠手辣,既杀吾兄,又欲谋害我等”
“我等若继续留在襄阳,早晚为曹贼所害”
“故吾二人,特来投降,欲为兄长报仇雪恨”
“望督帅赐恩收录,我二人愿为前部,敢不效死?”
诸葛亮大喜,赞赏道:
“……善!”
“我军中正乏了解荆州的宿将,汝二人来此,正解我燃眉之急”
“尽管放心,留在吾军中便好,吾定为汝二人报仇”
话落,重赏蔡中、蔡和
两人连连谢恩,垂泪顿首
不管蔡中、蔡和是不是真心投降,这都是一项重要的军机
诸葛亮还是将之如实报给了李翊
李翊听罢,乃问诸葛亮道:
“蔡中、蔡和既是蔡瑁之弟,必熟悉荆州水军”
“若委以重用,当大利于我军击破魏军”
“不知孔明对此,作何感想?”
诸葛亮知是李翊有意试探自己,当即回道:
“丞相明鉴,亮以为蔡中、蔡和二人既是前来投降,却不带家小”
“只恐不是真心投降,乃是曹操使来为奸细者,专欲刺探我军情报”
在见到蔡中、蔡和的第一眼,诸葛亮就已经知道二人不是真心投降了
倒不是说,你前来投降,就必须要带家属
而是你蔡中、蔡和既然有功夫带五百军士过来,居然没时间把家小给一起带过来
想让人不怀疑都难呐
李翊满意地点了点头,乃问道:
“既然孔明识破二人的诈降计,打算如何处置?”
诸葛亮乃道:
“亮在江夏整顿军备已久,将士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奈何曹操忙于训练水军,固守襄阳、江陵,不肯出战”
“若使我军强攻这两处重镇,断难克也”
“时日一长,军士亦必生疫病”
“则我军败绩不远矣”
没错,虽然看似孙刘联军这边优势很大,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因为蔡瑁、张允的投降,使得曹操白嫖了荆州,占得了先机
导致孙刘盟军这边相当被动
而几场水上作战下来,把曹操给打怕了
直接缩在江陵不肯出来了
毕竟曹操已经输不起了,也不敢再随便浪了
逆风的曹操,是头脑最为冷静的状态
所以,诸葛亮定下的作战方针,就是诱曹操主动出来作战
然后寻找战机,一举将之击溃
这段时间,诸葛亮一直都在等待这个机会
而蔡中、蔡和的到来,使诸葛亮明白他的机会来了
“……依亮愚见,不妨将计就计”
诸葛亮一摇羽扇,洋洋洒洒向李翊献上自己的作战计划
“管教他他们两个去通报消息”
“吾这边只管殷勤相待,就里提防”
“至出兵之日时,先要杀他两个祭旗”
正说之时,人报征南将军陈登至
陈登入内,与二人叙礼毕
当即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所谓兵不厌诈,蔡中、蔡和之降,切不可收用”
李翊闻言,弯唇笑道:
“适才孔明亦言蔡中、蔡和二人是诈降,元龙亲至,可为吾试言之”
陈登当即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
“故曹操使蔡中、蔡和前来诈降,刺探我军中之事”
“我意将计就计,正要他二人通报消息”
“待时机一至,取二人头颅作福物,为我水军祭旗!”
眼看陈登与诸葛亮的建议是一样的,李翊忍不住放声大笑:
“……好好好!”
“元龙之言与孔明甚是相合”
“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诸葛亮与陈登对视一眼,旋即异口同声道:
“丞相过奖了,如若丞相不反对”
“我等便依此计行事!”
“……不,我反对”
李翊忽然话锋一转,打断了二人的计划
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不解其意
李翊乃笑着为二人解释:
“二君之谋固善,然吾亦有庙算”
丞相也有计?
两人同时竖起耳朵,在他们看来,对蔡中、蔡和二人将计就计已是上策
李丞相在这个基础上还能作何改良?
李翊眼眸蹙起,背着手,缓声说道:
“战之难者,非破曹军,乃诱曹操出寨耳”
“若使曹操出寨,其人不善舟楫,非是淮南水军敌手”
“况有周郎江东水军为援乎?”
“我自有计破之,然其固守江陵,退居襄阳终非长策”
“依我之计,何妨将蔡中、蔡和纳为己用,使其为我诱敌”
此言一出,诸葛亮、陈登两个人俱是身躯一震
让你将计就计,不是让你真的收降二人啊
面对两人的疑惑,李翊乃笑道:
“……若纳蔡氏兄弟,助我诱敌”
“待其倾巢来攻,伏兵四起,可一战而擒之”
“江南之地,岂非反掌可得乎?”
诸葛亮惊呼问道:
“丞相欲行大险耶!?”
“……非险也,此乃必胜之策”
李翊执扇,一直地图,说道:
“曹操生性多疑,若见二蔡得信,必自将大军来战”
“待其大军倾巢而出,使之尽殁于江河之中,虽百万不足惧也”
“到时魏军将士皆为水中鱼鳖,江南之地,当入彀中矣!”
陈登忙道:
“可蔡中、蔡和如何肯降丞相?”
“纵其投降,若非真心,故意使诈,又当如何?”
李翊乃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蔡中、蔡和二人本非忠良之辈,曹操杀其兄,其尚肯为曹操效力”
“今我以利诱之,料二人难以招架,必为我所用”
诸葛亮一皱眉,不解地问道:
“既然欲用此二人,又何须得其真心?”
“只管将计就计,使之为我军传去情报便好”
“倘二人使诈,不仅错失一大战机,还须防此二人”
不止诸葛亮有此疑惑,陈登亦大感不解
想要利用蔡氏兄弟,直接将计就计就行了
何须招降那么麻烦?
万一其伪降,你还得防着人家一手
况且蔡氏兄弟的家小都在荆州,人家真心投降的概率就更小了
李翊乃解释道:
“若只是利用这二人船探军报,有何难处?”
“曹军中人,谓我不敢用险”
“我偏要叫其知道,蔡中、蔡和二人吾不仅敢用,还要对其委以重任”
听完李翊的发言,诸葛亮与陈登皆是一怔
只能说丞相不愧是丞相,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这两个鸡狗之辈,咱们想的都是废物利用
而丞相想的却是将废物利用之后,打造成高新产品
这头脑确实与众不同
无怪人家能在齐王身边,掌大权十余年,而稳如泰山,不被打倒
诸葛亮资历浅,率先表示对李翊决策的支持:
“既然丞相心中已有计较,那亮便全权听丞相吩咐便是”
诸葛亮也是一位职场高手
他这话不仅表达了对李翊政策的拥护,又间接地将锅甩给了李翊
既这政策是李相你定下来的,若是失败了,咱们只是按照你的吩咐办事
到时候可不要怪罪我等
陈登则是迟疑了半晌,才无奈地叹口气
“……也罢,既然丞相计较已定,吾辈又岂好多言?”
“只让千万小心便是,蔡氏兄弟绝非善类”
李翊淡然一笑:
“善类者有善类之用,恶类者有恶类之用”
“宵小之徒,亦有其用”
“吾之用人,尽用其才,皆此之类也”
陈登默然,见李翊自信满满,知他每到用险兵之时
虽看似凶险,其实大多是其有八、九成把握的
每次都能逢凶化吉,他又何须操心?
随后,李翊设帐,命关平引帐上帐下武士数百人在帐内帐外
然后召蔡中、蔡和二人来见
二人听说是李翊召见,乃私下里商议:
“虽然此次南下之主帅是诸葛亮,然李翊才是齐国位高权重之人”
“他若发言,料诸葛孔明亦不敢违背”
“我二人虽过了诸葛亮这关,却须得小心应付李翊”
蔡和说道:
“只管言及杀兄之仇,然后跪地垂泪”
“料李翊必不生疑”
计较已定,两人依照命令,去见了李翊
见帐外陈列武士,铠甲覆爽
军容甚肃,皆心中不安
眼看就要进帐了,二人又强打精神,挺直腰杆走了进去
方一入帐,二人正准备跪拜哭泣
谁来李翊先声夺人,拍案厉喝道:
“大胆蔡中、蔡和!尔等知罪否!”
这一呼喊,瞬间将二人给喊懵了
将来前提前背好的台词,也尽数忘之于脑后
被李翊这么一吓唬,顿时跪伏于地,连连叩首:
“……丞相饶命!丞相饶命!”
“我等实不知有何罪!”
见此情景,连李翊都差点没忍住笑
只能说,没经历过政治场合洗礼的人,简直不要太好吓唬
遇到紧急情况时,连撒谎都不会撒了
你要是真不知道自己有何罪,又何须如此害怕?跪地求饶?
李翊暗自叹一口气,感慨对手太弱,连玩弄二人的兴致都没有了
只继续作怒,厉声叱道:
“汝二人好大胆,既见本相,还敢相欺耶?”
“汝二人受曹贼之命,诈降于我,当真以为吾不识?”
蔡中、蔡和尽皆失色,以为必死无疑,伏在地上,战栗不能言
李翊高坐帐上,也不再发言,只冷冷地望着二人
一旁的关平持刀在侧,嗔目而视
唬得蔡氏兄弟两个,出汗如浆,手脚俱颤
两人就跪在那里,等候李翊发落
偏偏李翊迟迟不发言,两人也不知是生是死
心情此起彼伏,混乱如麻
良久,李翊这才缓缓开口,转温言说道:
“汝等欲死耶?欲生耶?”
蔡中、蔡和不假思索,磕头如捣,连连道:
“禀丞相,我二人愿活命活命!”
“但求丞相饶恕我二人,我二人纵是当牛做马,亦当报效丞相大恩大德”
现在两人只求活命,哪里还管其他?
早已将曹操交代的事情抛诸脑后,先把小命保住再说
李翊见此,乃道:
“吾知尔等行此事,亦非心甘情愿”
“曹操本是阉宦之后,赘阉遗丑”
“今僭称魏公,人人得而诛之”
“汝二人又何必为虎作伥,为他效力?”
“当初曹操在河北,败于我手,正是狼狈之时”
“其与我主争夺天下,几乎是败局已定”
“怎奈其赶上刘表身死,蔡瑁、张允举荆州之众献予曹魏”
“固使其得以在大江之上,与吾王师争衡”
“故蔡瑁、张允二人,说是于曹操有再造之恩亦不为过”
“然而曹操如何对待此二人?”
“无端将之杀害,夺其兵权”
“其人忘恩负义至此,可见一斑”
“今又欲差使汝二人为其张目,待其功成,必先害汝”
“我笑汝二人死到临头,还不自知”
李翊有深入浅的为蔡氏兄弟解释了,你俩被曹操蒙在鼓里还不知道
并且讲的也是有理有据
你二人舍生忘死来替曹操当间谍,人曹操会领情吗?
你俩就算为他立下再大的功,能比的上蔡瑁、张允的功绩?
蔡瑁、张允可是真正使得曹操不费一兵一卒,白得了荆州
如此厚恩,曹操也是说杀就杀
何况你们两个无权无势的小辈?
经过李翊这么一分析,蔡中、蔡和二人顿时醍醐灌顶
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个理
咱兄弟二人这是被曹操当猴耍了呀!
两人当即跪伏于地,再拜道:
“丞相之言,真令我二人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敢请丞相教我等以保身立命之策!”
蔡氏兄弟也不傻,既然李相没有马上杀他们两个
那就肯定是要用他们两个,两人表现的机会来了
李翊乃接着说道:
“今齐王刘玄德乃汉室宗亲,仁义之名著于四海”
“曹贼杀汝兄长,汝等不思报仇,反为之效死,未免过愚矣”
二人乃泣道:
“非是吾等不欲报效,实恨力不能及也……”
李翊乃亲扶二人起身:
“吾非但能够救汝二人性命,还能使二人后半生荣华富贵,包享清福”
二人垂泪拜曰:
“倘如是,丞相恩同再造!”
“计将安出?”
李翊乃道:
“今曹操使汝二人来探我军情报,汝二人只管依我命令行事即可”
“只要尔等诚心归顺,来日自当表奏天子,为汝二人封列侯”
“他日克复荆州,汝兄弟二人自可继蔡瑁之名位”
两兄弟当即顿首再拜:
“丞相金石之言,吾等谨记,未知丞相有何吩咐?”
“我二人依令照做便是”
李翊乃道:
“今日天色已晚,汝二人可先回去休息”
“明日自有用汝二人之处”
两人谢恩而去
关平见二人走远,这才上前,询问李翊道:
“贪生怕死之辈,相爷何故重之?”
“倘真有用处,适才何须揭穿二人身份?”
“只管将计就计,使之替我等欺诈曹贼便是”
李翊微微一笑:
“此二人我有大用,非他二人真心实意投诚不可”
关平一顿,又问:
“那相爷觉得,此二人适才是真心投降否?”
李翊没有马上回答,沉吟半晌,点了点头
“料二人已心服矣”
关平适才只看见了两个贪生怕死之辈,没办法看出二人是不是真心投降
只盼李翊能够小心,别真轻信了二人
将我军重要情报泄露出去,使曹操知晓
李翊驻立于风口处,平静地望着滚滚江水
他一直自负于自己的御人之术
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要说此刻已百分百信任蔡中、蔡和两兄弟,倒也不至于
为此,李翊先晾了两个人一晚上
之所以没有马上发布任务,而是等到明天
就是因为两个人适才经历了大起大落,脑子并不清醒
将这二人放回去休息一晚上,两个人肯定也是彻夜难眠
会仔细思考李翊对他们说过的话
等一晚过后,两人是否想通
李翊一看便知
次日,清晨
李翊再召蔡中、蔡和来帐中相见
果不出李翊所料,二人精神面貌并不好看
显然是没睡好
但还是打起精神,来到李翊帐前,表示丞相但有吩咐,他二人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翊乃牵唇笑道:
“我已知汝二人忠心矣”
“今可仍照前事办理”
“我于汝二人受计,汝二人可依计行事”
蔡中、蔡和上前,侧耳倾听
随后,依照李翊吩咐,给远在襄阳的曹操回信
其书略曰:
“蒙丞相密遣,诈降李翊”
“臣等幸不辱命,已得其信重”
“翊每议事,皆令臣等参赞,故尽得其谋”
“今探知,李翊欲趁秋汛水涨,亲率舟师袭我江陵”
“其先锋甘宁已潜师至沙羡口,约以火矢为号”
“江东粮草则俱屯陆口,守备空虚”
“翊尝谓臣曰:‘曹操水军新败,胆气已丧若以精兵夜袭,可一战擒之’”
“臣等佯赞其计,翊遂定于八月壬子夜举事”
“伏惟明公早作准备,将计就计,可获全胜”
“臣等当为内应,临期举火为号”
“建安十一年七月,蔡中、蔡和密呈”
曹操得其书,感慨于蔡氏兄弟惊人效率的同时
又对书信的内容产生了质疑
先不考虑蔡中、蔡和二人的忠心问题,单说李翊何等人精?
岂会如此便轻易信了蔡中、蔡和,还将这么多情报泄露给二人
于是,聚集众文武商议
果不其然,此信一经展出,朝中立马分为了两派
一派人认为李翊狡诈多欺,不可轻信
一派人则认为蔡中、蔡和带回来的情报极具军事价值
若是放弃,错失良机!
一时间,曹操踌躇难决
……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