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天枢对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
却说,有庐江妖人左慈,在河北大施符水替人治病
一时间,河北拥护者极多
时冀州牧,总制河北的丞相李翊,闻说此事之后
唯恐河北生乱,星夜兼程赶回渤海
以张辽、徐晃为首的武官,荀攸、徐庶为首的文官大臣们齐齐出城三十里来迎
李翊入城之时,左右道旁,仍有百姓箪食壶浆以迎
看来离开这一年,李翊的民生倒未完全丢失
可饶是如此,李翊仍不允许有人在他的地盘上滋事
一经回来,也不叙礼问旧,直接开门见山问荀攸等众
“……吾离开河北一年,中有哪些大事?”
荀攸恭恭敬敬答:
“……自相爷去江南以后,河北事务繁多”
“在下与元直,自行解决了诸多事务”
“然有不少大事,须等您回来亲自解决”
李翊颔首,又道:
“可捡要紧之事来说”
荀攸乃条理清晰地,一一向李翊汇报:
“去岁六月,常山大旱”
“我冀州地,拨钱粮三十万斛赈灾”
“然郡守谎报灾民数目,督粮官以沙掺米”
“七县官吏层层克扣”
“涉案者牵连审、郭两家大族,涉案官员高达五十余众”
“臣等未敢擅决,专等相爷回来处置”
知道了!!
李翊面色阴沉,冷冷地回道
左右人都看得出来,李翊非常不高兴
但了解李翊的人都知道,他不高兴不是因为这次“贪污大案”的发生
而是荀攸等人办事不利,不肯亲自出面来处理这场大案
荀攸性格本就保守冷静,不爱出风头
他肯定不愿意去干这得罪人的事儿
徐庶倒是有游侠气,敢作敢当,但他的权力又不够大
凭一己之力,一次性也收拾不了那么多人
等于这些当下属的,把这个“难题”丢给了李翊
而远在徐州的刘备,就更乐意交给河北人自己解决了
河北人越是团结,刘备对其的掌控力就越弱
所以尽管李翊离开之时,荀攸等人就已经上报到了刘备处
刘备只简单批复了一句:
“……寡人将河北之事尽付李相”
“李相不在,当尔等自行裁处之”
荀攸何等聪明人?
当即明白了刘备的意思,于是暂时将涉案人员免职
专等李翊回来,再交给他老人家亲自解决
这一拖,就是一年
“去岁冬日,辽东高句骊人侵扰边境,破我玄菟郡”
“守将王雄战死,受伤需抚恤者两千余众”
荀攸接着向李翊汇报边境事宜
“平州牧吕布,执意征伐高句骊”
“护高句骊校尉刘晔苦劝不住,随军出征”
“后得北戍校尉张绣相助,于长白山阵斩蛮将延优”
“高句骊人大溃,边患遂平”
听到这,李翊皱起的眉头稍缓
他把刘晔留在辽东,本意就是为了监视吕布
所以刘晔的出发点,都是从河北角度考虑的
而吕布作为平州牧,当然有自行出兵的权力
只不过李翊向来是不主张优先通过武力解决边患问题的
还是那个原因,对外“武功”听着确实好听
但真的太消耗钱粮了,而且收益极低
像李翊在幽州渔阳设“经济特区”,最大程度上利用游牧的经济价值
这才是李翊所推崇的
好在,吕布至少在辽东建了功
这个结果也算是可以接受
只是代价呢?
“……此次征伐事宜,共计消耗军粮五十万斛”
“战马三千余匹,边民逃亡约千户”
“此外,由于出征征调了本地民夫五万人,以致延误春耕”
“还需再为平州填补今岁延误之粮,以供平州百姓过冬”
“此次出征,吕布、张绣、贾诩、刘晔等众,皆于国有功”
“理应封赏者,共计五十余众”
“参战士兵之赏赐,还没定下,权等相爷回来定夺”
听到这儿,李翊的头又大了起来
没错,吕布建了“卫霍”之功,倒是威风了一把
在天下人面前,狠狠地露了脸
可却要轮到李翊来给他买单
平州贫穷,其军费所耗,只能河北出钱帮他补
并且打了胜仗,封赏又是一笔巨款
“……还有何事?”
望着荀攸那欲言又止的样子,李翊知道肯定还有件大事需要他来解决
徐庶这时主动站出来,帮荀攸分担火力
“……禀相爷,三月前,幽州牧焦触病逝”
哦?
李翊眉梢一扬,感慨自己才离开一年,怎么发生的大事儿全都堆在一块儿了?
“……焦使君病笃,其子孙身后之事,我等已经抚定”
“只是接替之人选尚未定下”
李翊不假思索道:
“吾虽总制河北之事,然幽州人事任命,当由齐王定夺才是”
当然了,严格意义上讲
选新的州牧上任,还是应该上奏朝廷,报给刘协之后才行
只不过这就是走个形势,先由刘备确定好后,再报给刘协,最后上任一条龙
“吾等已将此事报给了齐王”
说着,荀攸从袖口取出一书,道:
“齐王发来手谕,着河北自举贤能”
刘备的意思,就是让河北人自己投票选一个新的幽州牧出来
言外之意,他在徐州本土没有想派过去的人
而刘备心目中的人选,已经在你们河北了
只不过这个人选可能有好几个,刘备觉得哪个去都可以
既然如此,就你们自己选吧!
虽然刘备没有点名,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
田豫、牵招既是刘备的元从,又是发小兄弟
刚好两人就在幽州
此外,幽州豪族鲜于辅,不仅是经济特区的区长
此前随李翊征讨乌桓人有功,肯定也心仪这幽州牧的位置
李翊听完这些事之后,当即下令:
“君等所言之事,吾已知其七八矣”
“可先斩常山蠹吏张贵,诛其首恶,以正纲纪”
“其余免职者,可下狱待查”
“平州所费之资,我冀州可先拨三十万斛粮过去”
“渔阳之地,各拨牛羊千头,以补空缺”
“至于幽州……”
李翊微作沉吟,缓缓说道:
“可取笔墨来,吾自当上奏齐王,表田豫为幽州刺史”
我们都知道,刘焉是最早提出“废史立牧”的男人
但废史立牧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因为刺史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与州牧并存
所以你便会发现,三国时期经常有州牧、刺史同时出现
只不过州牧的权力远比刺史要大而已
而李翊的作法也很简单,田豫、牵招是元从,资历也够
那就选更早加入的田豫罢!
至于如何安抚鲜于辅等幽州豪族
简单,我削了田豫的权力就是了,只给刺史,不给州牧
至于鲜于辅么……
“仍令鲜于辅为渔阳太守,使其兼令幽州别驾”
“牵招仍令护乌桓校尉,使其兼领幽州治中从事”
别驾与治中从事都是州里二把手,相当于州牧的左膀右臂
李翊在扶正田豫的同时,又安抚了牵招、鲜于辅
既保留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又扩大了他们的权力
如此一来,三人都不会有什么不满
并且也不会一家独大
还是那句话,地方权力越分散,中央权力就越集中
刘备肯定是希望见到这样的局面的
李翊当即奋笔疾书,将“河北的民意”写下,发往下邳处供刘备裁决
如此一来,河北本土官员不能解决,留给李翊来解决的事大致处理完成
中间还有些事务,都不是特别紧急,可以容李翊之后慢慢处理
现在李翊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那个到自己地盘上惹事的妖人了
“……那妖人现在何处!”
“这妖人设下庙宇,教化民众,又立涤罪功德箱,大肆敛取民众之财”
“什么?真是岂有此理!”
李翊闻言,大为光火
都说藏富于民,藏富于民
当民众的财富被卷走时,与之一同受害的必是政府的威信!
这显然是冲着李翊来的
但这还不算完,
官员们这段时间,虽然没收拾左慈,但也专门去调查了他
翻出了他的黑历史
建安年间,妖道左慈游历州郡
假托“太阴炼形”之术,专门诓骗良家女子
河北良家,亦有受害者
左慈谓女子道:
“尔前世孽重,需借真阳化解”
乃设净室,焚异香,诱行云雨之事
每于月晦之夜,则择处子“炼丹”
先饮符水,复诵邪咒:
“采汝之阴,助我飞升”
受害女子往往神志昏沉,任其摆布
听闻这件事后,李翊更加愤怒
诓骗民众钱财还不够,居然还诱拐良家女子?
曹植曾经这样评价左慈:
——“慈晓房中之术,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
大致意思就是说,左慈这个人自称自己活了三百多岁,而且极为擅长房中术
重点是前面一句话,
曹植写这篇文章,本来就是在阴阳怪气左慈
你说你一个修道的仙人,曹植会什么要强调他很会“房中术”呢?
你品,你细品
尽管李翊非常生气,但还是选择先去看一看家人,以及自己的新生子
袁莹将孩儿抱来,这是李翊的第三个儿子
长子李治已经七岁了,次子李平也已经六岁
至于刚满一岁的三子,李翊为他取名为李安
盼他将来能够平平安安,同时也是表达自己的理想夙愿
盼这天下早日安定,早日太平
回到家中,还是和家人们聚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
席间,李翊也不忘工作事宜,问及左慈之事
麋贞为李翊解释道:
“此人自称与夫君有旧,然后在我河北大施符水,替人治病”
李翊便问:
“这符水果真能替人医治否?”
这……
众女面面相觑,到底是点了点头
“我等亲眼所见,那日左慈道人用符水替人治好了伤痛”
焉有此理……
李翊沉吟半晌,便道:
“可将符水拿来我看”
以相府的权势,搞到一碗符水,轻而易举
李翊接过符水一观,又浅尝了一口,不觉冷笑
“……原来如此,我已知这妖人施得何种手段矣”
众女连忙问,什么手段?是不是妖法?
“非是妖法!”
李翊斩钉截铁地否定,正色为众人解释:
“符水之术,其理甚明”
“朱砂书符,谓之辟邪,实因虫蚁不近,秽菌难生”
“然究其根本,乃硫化汞也”
硫化汞?
这是何物?
众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东西
但李翊也没法直接解释,因为朱砂的学名就叫硫化汞
而这符水治病的原理,也出在这硫化汞身上
李翊当即命侍者取来丹砂示众
只见其红若朝霞,灿如凝血
置于案上,蚁群绕行
然后李翊将之和入水中,命下人饮之
再唤来神医华佗,替这下人把脉
张仲景是总制徐州的医署
华佗则是总制河北
自左慈来到河北施符水替人治病以后,也是来砸华佗饭碗的
华佗依命,替那饮了丹砂水的病者把脉
“……嘶”
华佗蹙起眉头,沉吟道:
“脉象迟滞,神色昏沉”
“体热骤降,似是五脏受损啊”
那侍者听罢,登时吓得脸色煞白,以为必死无疑
华佗见状,赶忙安慰:
“勿忧,此符水并不至于害人性命”
“只休息两日便好”
那侍者这才长舒一口气
李翊赏赐了他一些补品,又给他放了三天假,让他回家休息
“公等这下明白了罢!”
李翊站起身来,掷符于火炉之中,登时见着青烟腾起
“这妖人以毒为药,欺世盗名耳!”
其实符水治病,究其原理,还是在于符上的字
符纸上的字墨用的是朱砂
喝了这玩意儿,就会出现汞中毒的状况
由此导致体温降低,情绪平缓,即是所谓的“安神镇惊”
这时候,再配上你的“道法”宣传
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以达到安慰剂的效果
此前的张角黄巾教,与张鲁的五斗米教,都是用的这个套路
只不过他们还更进一步,认为疾病和人的邪念过错有关
所以一遇病人,教头就会教他在服完符水之后单独在静室忏悔
如果病好了就是教主治疗有功,病人要付出报酬感谢
要是没好死了,那就是你的心不诚,跟教主无关
走过这样一套“权责分明”的宗教流程以后,活下来的自然都成了忠实的信徒
“当年张角自诩大贤良师,以符水替人治病”
李翊开始举例论证
“病者饮此符后,必入静室悔过”
“若愈,则曰神恩;若亡,则曰其心不诚”
“由是观之,幸存者皆为信徒,亡者则尽成罪人”
“唯有教主,可以永享香火”
“此非治病,实乃诛心之术也!”
解释完后,众人无不敬服
只能说,真不愧是李相爷
一上来,便揭穿了左慈的符水骗局
顺手还鞭了一下张角的尸
史书上是如何评价张角的符水治病的?
原文叫,“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竟共事之”
也就是在当权者看来,张角的骗局只能欺骗底层的愚昧民众
对于真正的知识分子而言,他们是不信这些的
但偏偏古代的识字率太低,世家门阀垄断了读书渠道
剩下没读过书的民众,可不就容易被张角、张鲁之辈给蛊惑,牵着鼻子走吗?
时章武太守徐晃亦至,因为左慈的信徒已经影响到他那里的治安了
见李翊揭穿左慈骗局,当即说道:
“……既如此!请相爷下令,将那妖道逮捕下狱”
“交由廷尉审理,择日问斩!”
左慈的行为,可以说是引起公愤了
当然,这里的“公”是指河北官员
毕竟从古至今,政府最怕的就是民众不安分守己
煽动民众的行为,历朝历代都是受到严厉打击的
“……诶!不可”
李翊拒绝了徐晃抓人的提议
“吾欲杀左慈,如杀鼠雀耳,何足用刀?”
“只是这妖人在河北蛊惑人心,信众极多”
“今吾方回,杀之必使民怨沸腾”
“人皆道吾气量狭小,不能容人矣”
这……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道:
“既然杀不得,相爷打算如何处置?”
李翊一捋胡须,谓一旁的记室甄宓道:
“女公子可为我磨墨,待我著书一部”
“尔等使执笔人员传抄,发往城中各处”
“时间一长,民众自然信我”
徐庶喜道:
“此计甚好!还是相爷机敏过人”
言罢,众人皆异口同声地说道:
“丞相神机,不可测也!”
面对众人的马屁,李翊早已习以为常
只按照原计划,连夜写下了破除左慈符水骗局的书
众官员连夜抄写,于次日清晨,张贴在各处
见官府张贴榜文,当地民众都围在一起来看
书名叫做《符水辩伪录》,其节选部为:
“符水之术,其理甚明”
“符纸朱书,乃取丹砂”
“丹砂者,硫化汞也,虫蚁不近,菌秽难生”
“然此物入腹,则汞毒侵体”
“症见于体温骤降,神思昏沉,脉象迟滞”
“向者张天师辈故弄玄虚,谓此乃“安魂镇魄”之效”
“病者愚昧,饮后自觉舒缓,实乃毒入膏肓而不自知也!”
“黄巾、五斗米之流更设“静室悔过”之法”
“愈则归功神明,索钱酬谢”
“亡则诿过心诚,谓其罪孽”
“由是观之,凡‘痊愈’者,不过三类”
“一类者,本无大恙,自愈而惑于神迹”
“二类者,汞毒麻痹,暂缓而误作灵验”
“三类者,愚顽盲从,丧智而甘为信徒”
“悲夫!使华佗、仲景见之,当捶胸泣血矣!”
(李翊此书传承于今,后世科学家认为,这书对我国现代医学贡献巨大)
(为纪念李翊的贡献,后世将朱砂的学名,正式定为“硫化汞”)
(有观点认为,李翊的论点接近现代化学理论,所以普遍认为其是最早的化学之父)
很快,李翊的书籍在渤海一传十,十传百
众百姓中,或有识字者,口口相传
或有说书人,于茶馆酒肆说书,备言李相“符水之解”
兼之官府暗中的推动,使得质疑左慈的人越来越多
不少人都开始看紧自己钱包,管住自己的小手
不再向左慈缴纳善款
经过河北政府上下一心的努力,成功将左慈的影响力给压了下去
不过麋贞与袁莹还有一事不解
那就是左慈是如何将他们的柑子果肉给变没的?
对此,李翊则解释为“偷梁换柱”
虽然李翊没有在现场,但他认定左慈肯定是打了一个时间差,派人将果肉取出
此事在《后汉书》与《神仙传》中亦有记载
大致讲的就是左慈曾经跟曹操一起出游,结果他居然凭空变出了百人份食用的酒肉
结果后来曹操派人去查,发现都是当地商铺失窃的酒食
对此曹操还评价说:
——“诚恐斯人之徒,挟奸宄以欺众,行妖隐以惑民”
曹操其实也遇着了跟李翊一样的问题
他也担心左慈影响力太大,会蛊惑民众,妨碍自己的统治
只不过曹操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左慈这些“仙人”全部软禁在一起,不让他们生事
因为杀了,害怕惹得民怨沸腾,只能采取这个笨办法
曹操这么做实属无奈,因为左慈的许多“妖术”他破解不了
即便他们被关起来,民间信奉他们的人依然很多
而李翊不同,他要将左慈的妖法一一破除,并要他自食恶果
有人建议,这时候可以去逮捕左慈了
因为这妖道被戳穿以后,肯定会趁机逃走
现在不抓,就来不及了
但李翊却安抚众人,从容地说道:
“无须去找他,其必来寻我”
“愿诸君勿疑”
虽然如此,但众人依然心存疑虑
张辽、徐晃等辈,都派重兵监视左慈行踪
唯恐这厮趁乱潜逃出去
很快,随着左慈在河北影响力的下降,越来越多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这日,左慈再次走上街道,宣传自己的道法
李翊闻说后,即携众官去与左慈对峙
李相爷在河北可是鼎鼎大名,世人都知道他是天下士人之冠冕
天枢奇士对上仙人左慈,这件事可太有噱头,太有看点了
一时间,万人空巷
茶馆酒肆满座,屋内探窗观望者无数
坐者有鸿儒,来往有白丁
说书人更是抢到了最前排的位置,以便记录
大家都想来看看,到底是李相爷说的是真,还是左慈的仙术是真
左慈终于见着了鼎鼎大名的李翊,当即施礼道:
“……贫道乃琅琊宫得道仙人,与相爷尊师是故交”
正因为李翊出名,大家都知道他师从得道仙人
所以左慈开口便自称,他与李翊的师父是故交
只是没想到,才照面第一句话就露馅儿了
所有人中,只有李翊清楚,他根本没有什么师父
所谓的“得道仙人”,不过是最早为了忽悠刘备,并抬高自己身价的政治宣传罢了
只不过随着自己的扬名,只能一直强行去圆这个谎罢了
不想左慈竟信以为真,拿来当作盼交情的口号
古人大多迷信,即便是曹操也曾想过学左慈的仙术
左慈此举,正是想找李翊要“好处”
“吾师故人?”
李翊冷冷一笑,上下打量一眼左慈
“吾与家师在山中修行数年,从未听说过有什么故人”
“汝是哪里来的妖人,竟敢在这里冒认?”
左慈面不改色,淡淡答道:
“天机不可泄,汝师尊不言及贫道”
“自有其用意”
哼
李翊冷哼一声,反倒笑了:
“既然如此,汝且施展一下道术”
“让吾看看汝有何能”
可
左慈点头应喏,当即在众童仆的簇拥下,走上了高台
取铜盆注水,折柳为竿,笑谓众人说道:
“今日为丞相钓一尾松江鲈鱼!”
言罢抛竿入盆,口中念咒,挥手施法
须臾,竟扯出三尺鲜鱼来
围观者,有不少外地人
第一次见到这“仙术”,无不哗然,下跪者无数
李翊抚掌冷笑:
“好个‘神仙’,且看本相破之!”
话落,李翊一跃上台,将铜盆示众:
“诸君且看!”
盆底暗藏机括,轻触即弹出鱼囊
柳竿中空,内置丝线
袖口暗袋里,则藏鱼腥粉末
“所谓仙术,不过如此而已!”
李翊掷盆于地,铮然有声
众人看傻了眼,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原本跪下的民众,又马上站了起来
拍拍尘土,避免尴尬
左慈面色骤变,强辩道:
“丞、丞相岂可污我……”
话音未落,李翊即命魏延将左慈按住
魏延方至河北,急于表现
一跃上台,一掌即制住左慈
李翊伸手,取出左慈袖中之物
然后一一示众,
有朱砂符箓,浸药可以致幻
有磁石棋子,可令铜人自舞
有鱼鳔薄膜,吹气成则“鬼火”
众人见此,骇然说道:
“这、这竟是百戏手法?”
张辽见左慈的戏法被戳破,想起当日自己亦曾受骗,不禁暗自叹道:
“某征战半生,几为小人所惑矣!”
左慈的妖术,几乎都是百戏手法
这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
同时通过言语诱导,手舞足蹈,以此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李翊本身就是抱着看“百戏”的心态,去观察左慈施法的破绽
至于其口中念咒,挥手施法的动作,则是用来转移人们注意力的行为
李翊全都视若不见
最后待其功成之时,李翊眼疾手快,上去将之戳破
现在证据确凿,李翊当众朗声道:
“左慈之术,皆戏法耳,非我道门之术”
“此等戏术,无非就是要手疾眼快,遮掩破绽”
“以巧言令色转移心神,然后托名鬼神惑愚氓”
“妖人,汝知罪否?”
左慈面如土色,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打死不承认
继续咬着牙关,强辩道:
“……汝这无知小儿,安知我道门仙术?”
“吾有《遁甲天书》一部”
“天遁能腾云跨风,飞升太虚”
“地遁能穿山透石,出入有门”
“人遁能云游四海,藏形变身”
“飞剑掷刀,取人首级,不在话下”
“丞相最好还是把贫道放了,不然——”
“贫道当飞剑取汝之头也!”
魏延闻言大怒:
“大胆妖人,死到临头还敢对丞相出言不逊”
“汝命休矣!”
言罢,挥剑便要斩杀左慈
“住手!”
李翊厉声喝斥魏延
就这么杀了左慈,未免太过便宜他了
既然李翊说了,要让左慈自食恶果,那就非让他死在自己手里不可
“将他放了”
“丞相,这!”
“放了!”
“……喏”
魏延松开手,狠狠地瞪了左慈一眼
仿佛在说,你小子最好给我老实点儿,别动歪脑筋
李翊缓步走至左慈身前,嘴角翘起,冷声道:
“……吾师从得道仙人,自有道门之力”
“汝乃庙中小丑,专惑民众,安敢自称道门?”
“敢与我一比道法否!”
此言一出,底下的群众登时沸腾了
因为大家对李翊还是很崇拜的
尤其赤壁一役,听说李翊还专门设坛秋风,借来了一场东南大风
可见其也是通晓法力的
大伙儿真是撞大运了,活了大半辈子
今日既然有机会见着神仙斗法,真是死也值了!
那左慈情知这是自己唯一活命的机会了,当即点头应喏:
“……好,贫道便与你赌斗”
李翊当即道:
“适才汝之戏法,俱被我戳穿”
“足见你并无道力,若要赌斗”
“但由我先出题”
李翊先声夺人,将题目的选择机会抢到自己这边来
左慈也知道,眼下的他没有别的选择
虽然知道自己没有仙术,但也不相信李翊就真的会仙术
以自己练了五十多年的“百戏”经验来看,不信戳不破李翊的戏法
“好,权听相爷做主便是”
“只是贫道若是赢了,你当如何?”
李翊大声道:
“汝若是赢了,我送你盘缠”
“汝与汝之仆从,尽可离去,吾决不加兵阻拦”
“汝若是输了……”
李翊话锋一转,唇角勾起一抹冷笑
“也不要你怎么样,你只要与我赌斗就可以了”
此言一出,张辽、徐庶等众皆是一惊
丞相你在说什么啊?
什么叫输了不用他怎样?
难不成要把他放走吗?
赢了他血赚,输了他也不亏
您这大善人当的也太过头了罢!
左慈一听,这天底下竟还有这等好买卖,当即满口答应
“好,全听相爷做足便是”
“……好,不过李某丑话可要先说在前头”
“汝既然答应与我赌斗,到时若是不敢,休怪我强为之!”
“好,一言为定”
两人立下赌约,正式开始斗法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
……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