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令人折腰
江宁特供孔雀翎金线边的袍角,散落在青砖墁地的金砖上,周道丰端坐于木雕镂空长椅
殿内的香炉散发出独有的香味
聚拢在鎏金香炉顶
本来无常的一丝青烟,仿佛被无形的束缚
每旬里至少有一半的日子,太上皇不见人,避免影响他的修行,这时候,连喝水也都是法师们利用宫里专门养的宫女为药引制作的秘法
除非有大事发生
前几日皇帝来了一趟,然后是今日的首辅
帘子依然闭着
与帘子后戴权的小心翼翼,几位小黄门的紧张关注不同,周道丰面色如常,平静的说道:“诸事已经交代了朱伟”
等周道丰说完
里头太上皇的声音响起,“朱伟可信?”
什么可信?
太上皇没有明言,周道丰却当即答道:“朱伟多年来克扣左右两路,以供养本部,手里有一支可用之兵,抽调京营各部精锐,朱伟镇得住,皇上多年来培养的军中势力可连根拔起”
提出京营改革多少年了
皇帝也不知道与王子腾达成了什么约定,借助王子腾痛快让出京营节度使的契机,再加上布置多年的戎政衙门,一举成功,大有收拢京营的架势
这是皇帝的大势
因为皇帝年轻,太上皇年龄大了,那么谁都想要讨好皇帝
大势之下,周道丰一招毙命
戴玮看得出太上皇很愉悦,哪怕蒲团上太上皇的脸上并没表情
同时
戴玮忍不住看向幔帐,虽然看不到外头的那人,戴玮仍然惊恐,把人心是算计到了何种地步
从最初压着戎政衙门,不让戎政衙门整改京营,到看起来无能为力,任由戎政衙门一步步侵蚀,甚至大成功的开始各军练兵
原来首辅早就布置好了陷阱
而陷阱却是皇帝他们主动踩上去的
罗明
罗明是太上皇提拔起来的,后来浙江抗倭失败,本来被官员们弹劾,大有把抗倭失败的责任推到罗明身上,后来皇帝亲自拉拢,又帮罗明复起
不但让皇帝多了一员大将,还让天下人看清楚大势
皇帝就是大势
谁能想到呢
戴玮从头看到尾,实在是恐惧
任何事在首辅的面前,都能化繁为简,顺势而为,变成他的武器
“这两年倭寇闹得的确太大,不能再继续了”
太上皇起身
竟然走了出去
首辅周道丰连忙起身,太上皇把周道丰按回去,双手搭在周道丰的肩膀上,温和道:“百姓受苦了,林如海也上了奏疏”
林如海是皇帝提拔起来的人
原来是勋贵,靠着读书走上科举,成分复杂
皇帝用他,打算通过林如海掌握钱袋子,自己没有拒绝,因为林如海很懂事,知道分寸,换一个人,双方都不会满意
所以林如海在巡盐御史上一呆多年
却始终无人能换下
因为没有第二个林如海,目前的局面下,周道丰没有发觉还能像林如海一样,让双方都满意的巡盐御史,那就只能让他继续呆在巡盐御史的职位上
这次的倭患的确太大,国库真的没钱了
宫女的采买也受到了影响
回答太上皇的话,要明白太上皇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所以周道丰回道:“臣已命张吉甫在应天府做主准备,且加上王信”
太上皇惊讶了起来
张吉甫不光是周道丰的门生,还是金陵兵部尚书,负责南方的军权,所以张吉甫很很重要,太上皇一直知道,可怎么牵扯到了王信呢
人老了,脑子就不灵光
也可能是这些年,太过依靠周道丰了吧
周道丰实在是好用
周道丰主动解释,“王信是林如海的人,且深得林如海的看重,此人对付倭寇的确有一手,朱伟南下后,可以通过此人,更轻易获得林如海的支持,至少林如海不会拖后腿,又能为朱伟提供助力”
太上皇叹了口气
面上露出不舍
“罗明要是不死怎么办?”
“罗明一定会死”
“臣布置下的十面埋伏,臣不信有任何人能飞出去”
“所以罗明一定会死”
周道丰极为肯定
这是最关键的一招
罗明死了
东南群龙无首
霍乱越大,责任越大
而一切责任在皇帝
太上皇放了心,轻捏了周道丰的肩膀,又拍了一拍
周道丰是个沉稳的人
朱伟也是个沉稳的人
做事懂分寸
懂分寸,才能活得久啊
太上皇重新回去,坐回蒲团上,虔诚的修心养性
“天下人苦久矣,何日方能家给人足,享万世之太平,不负这大周盛世也”
“太上皇挂念百姓,是百姓们的福气”
戴玮老脸笑道
太上皇嗯了一声
周道丰主动起身,同样虔诚的告退
听闻周道丰恋恋不舍的脚步声,太上皇嘴角露出一丝不可见的微笑
天下英雄
谁能不折腰
这就是权势啊
没关系
只要听话,什么都会有
太上皇静下心
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无人敢来打扰太上皇的清修
周道丰去了一次京营
整个京营为之一顿
原本四军最重要的练兵,戎政衙门严厉督促,如今都受到了影响,关于派京营南下抗倭,支援东南的事提上了日程
东军提督朱伟,领援平倭之责
抽调各军精锐
权势之大,比起当年贾府领京营节度使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当年贾府只领京营,如今的京营却包括十二团营,禁军,以及原来的京营
升帐坐堂
来往不绝,各人神色匆匆
朱胜功同样忙碌的起飞,脸上却容光焕发,比谁都要充满精力,带着人从外头回来,赶来向自己的老子交差
“王信回营没有?”
朱伟看到儿子后,问起这件事
“听说已经回营了,不过儿子懒得搭理他,多少人来求我们家我都没工夫见,他一个小小的都司,给脸不要脸,那就让他自生自灭吧”
朱胜功一脸厌弃
比起以前,仿佛变了一个人
朱伟面露不满
看到父亲神色恶,朱胜功连忙问道:“儿子说错话啦?”
朱伟坐在案几后,教训道,“他之前躲在贾府,如今却回营,说明他并不抗拒你的拉拢,你去派人请他,告诉他准备南下之事”
朱胜功不以为然,“儿子当然懂,只是他一个小小的都司,儿子何必三分五次主动求他,又不是只有他能打仗,军中多得是能打的将领”
“可他是林如海的人,又姓王”
朱伟淡淡的说道
儿子最近的变化,朱伟瞧在眼里,这是人之常情,儿子必然要渡过的经历,身为其父,要做的就是不断提点,让他顺利的渡过去
朱胜功这才收敛了脸上的傲慢
一个林如海,一个王子腾,听父亲提起过,都是极其厉害的人物,偏偏这两人都能牵扯到王信
朱胜功叹了口气
四大家同气连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停的往外扩张,这就是百年勋贵啊
底蕴之丰厚
令人绝望
他们朱家如今的风光,权势之大,也不过是一时罢了
荣辱全赖家父一人
而贾府子弟,朱胜功从心底里鄙视,一帮什么玩意,偏偏这帮玩意,自己还不得不赔笑
这就是勋贵
自己家一定要成为勋贵
朱胜功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半晌才清醒过来,低声道,“儿子这就去”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
朱伟满意的点点头
他们这等人家,必须三代人努力才能挤入
家门兴盛有望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