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河西营的未来

  京城的规矩大
  王信有些理解了
  如果在扬州的话,许多事情自己向林如海打声招呼就行
  在京城不能这么做,每一步都要记录在案,有迹可循军营出操的事,不光要提督府点头,还要经过兵部,甚至宫里头太监的同意
  兵部员外郎陈言乘坐轿子,来到河西小营营门口
  得知陈言到来,王信亲自出来迎接
  看着焕然一新的营房,生气勃勃的气氛,陈言夸赞道:“王将军治军有方,令人叹服”
  去年此人从地方轮班到京,佐击升都司的手续还是自己给他办的,结果已经成为了游击将军,此人才二十几岁,年轻的有些过分
  员外郎是从五品,游击将军是从三品
  品级虽然差距大,可是文武有别
  何况兵部还是京营的上级部门,反而是游击将军要哄着兵部员外郎,如果是贾政,他是工部的员外郎,地位要更高
  因为贾政不是普通的官员,而是一方势力的重要人物之一
  官场上的事不只是看品级
  还要看职权,关系,影响力等等
  犹如东军里的朱胜功只是舍人,可谁敢把他只当做舍人看待
  王信态度和善,请陈言去了营房里的正堂,让人送了茶水上来,寒暄了一番,陈言说明来意,“你递交兵部的公文,上头已经给了回复,让你写一份详细的章程出来”
  没想到会这样,好奇道:“有不对的地方?”
  “是好事”
  人们最喜欢锦上添花,陈言先给了肯定,才又笑道:“因为上头重视才要你写,如果不重视,或批或否而已”
  原来如此
  不过到底要写多详细,以及上头在意的是什么,既然陈言来都来了,当然要问清楚,王信详细的问了起来,引起了谁的重视,想要看到什么云云
  陈言摇了摇头:“有些事连我也不清楚,我怎么来答你”
  看着眼前如此年轻的将军,陈言又耐心提点道:“别管上头是谁,你用你平日那细心的性子去做,等待结果就行了”
  这倒是
  王信内心认可
  无论什么时候,机会留给的是有准备的人
  自己要打造一支强军,不光对自己好,对大周也好,对自己的属下也好,总之百利而无一害,不过呢,自己也不会强求
  上头要是知道是好事,支持自己,那自己用心去做
  上头要是不支持,那自己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也不亏
  自己这个游击将军不是假的
  手下们的一片忠心也不是假的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什么时候要?”
  “越快越好”
  “那我现在就写?”
  “现在?”陈言一脸诧异
  王信说做就做,让人送来笔墨,铺开在案台上,当着陈言的面写了起来,陈言越发好奇,凑上去观看
  王信先从鸟铳、佛郎机等优劣写起,然后比较弓箭等,乃至于两者的应用思路,再是战场上的战术云云,一环接一环
  陈言不懂好坏,但是看到如此详细的数目与文字,内心暗暗佩服
  此人与他的名气实在是名副其实
  虽然很年轻,但是做事沉稳,心中有数,眼前此人这幅信手拈来的态度,说明此人对军队的操练并不是随便想想,而是深思熟虑,且有真正的思路,否则不会如此轻易
  过了片刻,王信写完了,等字迹干透,然后交给陈言
  送走了陈言,王信才叫来张灿等人
  “操练火器的事大概是准了”
  既然上头关注,说明心里认可,不过是要多了解些,应该不会错,王信告诉众人:“五百名鸟铳手,一百二十名炮兵从全军挑选出来,以各项考核为准”
  众人一脸严肃
  这并不只是简单的操练火器,而是关乎整个河西营的未来
  因为河西营有两千人
  又要训练骑兵,还有健全后营的管理,如今要抽调六百二十名士兵,那么以后的河西营将分为三部,一部骑兵,一部后营,一部火器兵
  营里还有的弓兵等,地位将会是辅助
  “将军要求炮兵每个人要善于数学,这点是不是要求太高了”汤平忍不住开口,不光是下面的士兵,连很多将领也叫苦连天
  以前要认字,还要会写,很多人跟不上了,现在又加上算数,且不是简单的算数,各种看起来让人目瞪口呆的算数方式,更多的人跟不上
  “菜就多练,跟不上就多学”王信摇头拒绝
  任何事都不应该固定下来
  比如经商,经商的商人从竞争中走出来,那么活力越高,潜力越大,竞争力也越强
  又比如军队
  军队从来就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不光是对军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符合战场需求的
  河西小营的两千人,每打一仗就会有伤亡,十仗下来,河西小营也就废了,所以需要不停的进出人,通过人数的在增加,把这个伤亡率降低下去,达到士兵们可接受的比例
  但是对于很多将领是不愿意的
  自己辛辛苦苦养出来的家丁,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信任,就这么放走了,重新招个新人进来,哪个将军愿意这么干?
  这也是很多将领不愿意用自己的精锐去打仗的原因,而战争本身就是要投入精锐的
  王信有自己的优势
  不光士兵要进步,军官更要进步,每隔几年需要走一部分士兵,再重新招募一部分士兵,甚至淘汰一批军官,这样的军队才能永远年轻
  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去做
  自己要做
  因为自己不怕手下们三心二意,三心二意的人会在第一批被淘汰
  如此高的要求,又要手下们忠心,别人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需要靠猜,自己不用,也知道怎么去做,老话也说的明白了,只看愿不愿意去做罢了
  四个字:以身作则
  简单的四个字,却能让绝大多数人望而止步
  所以王信从来不怕别人学自己
  何况自己并没有那么淳朴,私心也是不小,因为有自己的优势存在,才敢这么去做,因为这么做对自己而言效果最好
  又能带出一支铁打的军队,而且还对自己一片忠心
  并不是为了害人
  自己不害人,但也要防着别人害自己
  王信的要求获得了允许
  每月两次
  每次为期五日
  通州城到香河差不多要八十里,河西小营在通州城西,路途更远,大概有九十里,两地路途畅通,来往便利,因此五日中,两日去两日返,另有一日操练
  另外还请求兵部安排兵仗局为河西小营供应火药,铅子,炮弹等一应物资
  大周的兵仗局负责供应京营兵备,除了刀枪棒锤等,还有火铳、火箭等各色火器,也包括火药、铅子等,只是一个制式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兵仗局如今制造的火器良莠不济
  火器不同于兵器
  火器劣质使用会炸膛,能给士兵带来伤亡,也是这些年京营士兵不愿意使用火器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胜功提前来到军营
  河西小营第一操练火器,不光东军派了人来观摩,还有兵部官员,以及宫里头的太监等
  朱胜功把王信当做自己的人,一脸的随便,好奇问道,“你就这么相信外国工匠?”
  “不相信啊”
  “那你还花如此大的代价去采购?”
  “我相信利益”王信笑道
  朱胜功一脸懵逼
  王信也没在卖关子,解释道:“如果我找那些外国商人采购原料,如打火石等,他们会以劣充好,可我现在买的他们的成品,他们为了保障自己的名声,反而不会使坏”
  古人不傻,外国古人也不傻
  大明找外国人购买火器的话,外国人就会提供合格的火器
  可如果大明找外国人采购材料原料等,外国人就会提供劣质的物料
  比如打火石,晚明发明出燧发枪,可因为国内的打火石质量不行,于是尝试从西班牙人手里采购,西班牙商人故意以次充好提供劣质打火石,变相的阻击了晚明燧发枪的普及
  又比如番薯
  西班牙人从美洲大陆十万里之遥带到吕宋耕种,因为西班牙人在吕宋人少,无法安排更多的人耕种,所以带来此物
  也知道此物的厉害,因此只在城堡附近种植
  吕宋内陆城堡附近是禁区,土著和华人都不能靠近
  码头上也有规定,凡是敢偷藏番薯的一律绞死,所以番薯被带到吕宋数十年,才有一个叫做陈振龙的海商成功了,冒死把番薯藤搅入汲水绳里藏着偷带回国
  因为只有几株,所以前期培育需要时间,过了三四十年,番薯在南方开始普及,又过了二三十年普及全国,那时候已经是大清了
  了解外国人的人性,王信并不是很担心
  现在的佛郎机人一门心思做生意,为了利益什么都愿意卖,而且犹如春秋战国时期,食利阶层少,牛马阶层多,贵族们之间非常讲体统
  现在也是
  有实力进行远洋贸易的商人不多,目前都还比较注重自己的信誉
  当海商越来越多,道德也就越来越坏了
  朱胜功一脸叹服,“没想到你不光带兵有方,经商也有一套”
  王信一脸自信
  自己要是去经商,十有八九能成为巨商
  只可惜现在不合适把经商当主业
  经商是没错的的
  菜刀能有什么错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