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爱来自“大舅哥”

  四月末,薛蟠找到了王信,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薛家的商队回到了京师
  王信虽然不知道薛蟠为何对自己不错,难道这小子看自己顺眼?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连忙去了薛家商号的仓库,马厩里已经有了几十匹马
  马多了就会不听话,可这些马到了新的地方,大多都很乖
  一看就是培养为战马的好苗子
  马厩里不光有薛家的管事,还有马夫,兽医,马匹一路南下,总有几匹精神萎靡,兽医已经开始灌药,几名徒弟按住马嘴
  过了片刻
  营地里的人也来了,张灿得知运回来了战马,还带着些手下过来,倒是把马厩挤得人满为患
  营地里的马不少来自内地,虽然也是精挑细选,可对比薛家商队从关外挑选回来的马匹,从精神气上就差了不少,战马虽说要听话的,但也要有点傲气的才好
  其实与人也差不多
  内地都是田亩,人满为患,马匹也受到拘束,没有这些草原上马匹的活跃
  可草原宽广,马匹多活跃,活跃之中能保持恭顺性格的实在是难得,所以马都可以骑,甚至还能骑驴,骑驴的也是骑兵不是么
  同样是骑兵,骑兵与骑兵之间的差距也有天壤之别
  “这马儿真得劲”
  张灿赞不绝口
  “头儿,你来自边地,边地还缺马?什么样的好马没见过”
  “见过是见过,那是人家的,这些马是我们的,能一样么”张灿不以为然
  那属下觉得好有道理,竟无法反驳
  王信听得哈哈一笑,伸手下压,示意众人安静,兽医已经不耐烦了起来,不等别人赶,王信提前让人们都离开马厩,让马儿恢复两天再来取走
  后营的人还好,张灿等人恋恋不舍,恨不得现在就分到自己手里
  薛蟠脸上得意
  二叔离开的不合适,需要一个长辈来说和,总不能自己去找王信开口吧,万一他拒绝了呢
  说亲需要一个威望高的人
  对谁都有面子
  虽然没开口,却心里当做了自己的妹夫,倍感有面子,这些个手下,不也是自己的手下,虽是这么想,却没有说出来
  让管事去准备了酒席,在薛家商号里留他们吃饭
  薛家帮了这么大的忙,别说是张灿等人,连王信都得给面子,别说陪薛蟠吃饭,喝酒也不限制,给足薛蟠的面子
  双方互相有心,觥筹交错倒是热闹的很
  交情归交情,薛蟠从小喝酒,应付酒局,别看喊的热闹,实际上喝得的不多,拉着一名年轻黑脸管事,与王信单独来到一间房
  “这位是程智,我们薛家最得力的掌柜”
  薛蟠为王信介绍
  那人皮肤晒得黝黑,大概三十岁出头,虽然是三人里年龄最大,却是地位最低的,连忙向王信拱手,主动行礼道:“王将军”
  王信一把拉住对方,热情道:“感谢的话不多言,程掌柜以后有什么麻烦,只要不伤天害理,尽管去找我,我一定不会推迟”
  程智愣了愣,没想到对方会如此抬举自己
  别看自己做的买卖不少,那是因为自己薛家商号的名头,而不是因为自己,程智很有自知之明,不敢承受,连连解释
  王信不管这些,只用心拉拢程智
  王信是当兵的,薛蟠不在意他对自己掌柜的态度,反而感受到尊重,脸上笑的开心
  寒暄了一阵,那程智察觉到对方的真心,内心感动之余,介绍起来也格外用心,“我们从宣府出的关外,去熟部做生意,无非是用布匹茶叶之类的换他们的牛马,倒也没什么说头”
  三言两语说了个大概,才说起买卖的事
  马的价格区别很大
  有几两银子的一匹马,也有十几两银子一匹的马,还有几十两银子一匹的马,甚至有几百两银子一匹的马
  商队挑选的不是最好的,但也是不错的
  最好的马能披甲,这种战马最贵,寻常时要五十两银子一匹,而且部落里也不一定有,这种马靠野生的不行,必须要从小精养,而且底子也要好
  宣府外的熟部没多少人养这种马,可遇不可求
  最稳定的是普通战马,一般在二十两银子一匹,次一点的十五两上下,再次的还有驽马等
  这就是马的宝贵了
  如果只当运力的牲口,一头骡子才四五六两,六两的骡子比驽马都要强,可也只六两,最差的马也要六两银子
  一匹普通的战马价格等于四头骡子
  如果不考虑军事效果,从经济角度出发,四头骡子带来的经济效益碾压马匹,所以内地多骡驴,吃得少,又好养活,不容易生病,耐力也不差
  程智最初有些拘束,谈起买卖来逐渐娴熟,到最后畅畅而谈,言之有物,王信暗自点头,这就是薛家的底蕴了,不经冒出一个商业上的人才来
  这年头培养专业的人才真不容易
  相比较读书人,这些精通各行业的人才,王信才觉得更宝贵,因为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反而是这些精通各专业的人才可遇不可求
  等程智介绍完具体的细节,轮到薛蟠和王信讲生意
  正常的生意并不是这么做
  奈何这不是正常的生意,人情关系占了大半,所以许多事一开始不好谈,把事情做好了才方便来谈
  “亲兄弟,明算账”薛蟠定了调子
  “没错”王信也不废话
  河西小营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那些小门小户的摊贩自是无人理会,主要是药材和香料生意,还有一些杂货,如古董行、当铺行之类
  小半年来,各家生意越做越大,主要是扬州的商人与薛家
  这个几月的分红,薛家对户部的孝敬,还有沿途打点的成本,河西小营等同于坐地户的角色,分两成的利,大概有九千两
  具体的数目,要等账房把上个月的账目彻底清出来,数额不会差多少
  买军火用了万把两银子,此次运回来的几十匹战马,又是一千几百两银子,而且并没有赚王信什么钱,王信目前还倒欠薛家三五千两银子
  王信算了算自己的家当
  六万余两银子,其中有四万两是决计不动的,二千人一年的军饷,万一河西小营外的生意受到影响,有一年时间的缓冲,才不至于毫无余地
  两万余两银子,足够支付薛家的费用
  不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还有此次兵部的犒赏,原本一万五千两,实际发下来五千两,又补上了两个月的欠饷四千两,实际还欠一万八千多两银子
  抚恤银还没有发,兵部说要等,谁知道等到什么时候
  不是将领想要蓄养家丁,而是但凡想做事的将领,必须这么做,自己想办法捞钱养活家丁
  犹如原本时空里的吴三桂
  不光要想办法给自己三千关宁铁骑凑军备凑军饷凑战马,还要给家丁们分田地,按照吴襄的说法,家丁比他们的日子都要过得好
  否则人家凭什么给你卖命
  真遇到了事情,指望人家拼命,就得平日里做得好,让别人心甘情愿,否则保管先跑为敬
  私欲下凑出的军队,只能靠利益堆砌起来
  王信倒不用学他们,但也不能让自己的人饿着肚子打仗,朝廷给不了,只能自己想办法
  养一支军队的开销实在太大了
  难怪很多将领不愿意养兵,承平百年,费尽心思吃力不讨好,所以养兵有什么用?如自己喝兵血,不光省了一大笔军饷,每年还有一万多两银子的进项
  这一两万两银子拿出来一半去打点,整个河西小营都得姓王不说,上面人人对自己满意,不得罪人,升官又快
  十年下来,官运亨通,还积攒了好几万两银子
  多少代人也吃喝不愁
  许多人家不就是如此流传下去
  反倒是那些养兵的将领,无用武之地,人情关系横行,立功也比不上别人直接升官,最后反而啥也没捞到,得罪了人还不自知,明明打了胜仗却下狱坐牢,别说官帽子,连性命可能也保不住
  所以王信对打仗的意愿并不是很高
  除非朝廷要求
  现在要调自己去边地,如果真的发生战事,开销又是一大笔,如果指望朝廷调拨钱粮,恐怕前辈们遭遇的事就轮到自己头上了
  细算下来
  王信叹了口气
  有时候也真不能怪那些选择躺平的将领
  也就幸亏自己了
  有这么一个优势,如果不利用起来,实在是浪费了天赋,如果不是如此,自己早就躺平了,谁爱去拼搏谁去拼好了
  倒是前番抗倭,那是没有办法的事
  倭寇没有人性
  但凡是个人也不会置之不理
  所以两万两银子不能动,那就只能用未来的收益去抵,等于自己一毛钱也不掏,全是薛家垫的,自己这便宜占得太大了
  王信有点不好意思
  薛蟠倒是无所谓
  “我不喜欢钱”薛蟠搭着王信的肩膀,虽然王信的年龄比自己大些,可谁让他会是自己的妹夫呢,薛蟠得意道:“我对钱不感兴趣”
  “薛爷大气!”
  王信竖起大拇指
  程智看了眼东家,又瞅了眼王将军,低着头没说话
  酒足饭饱,各取所需
  回到贾府,有人早就在等,看到了信爷,去里面传信
  管家很快出现庄子里
  晴雯正伺候一身酒意的王信,王信醉醺醺的出来见管家,周瑞告诉王信,老爷回来了,在大厅里等他
  虽然有点酒劲上头,王信却知道肯定不会小事
  于是又进去里间换了衣服,让晴雯送来水洗了把脸,打起精神后跟着管家去前厅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