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推广

  河套地区是广泛的概念,称之为河套平原,属于阴山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间的断陷冲积湖积平原
  平原被山脉和沙漠分为了三块
  以中原的视角,取名为前套平原、后套平原、西套平原
  前套平原位于大同口外
  后套平原位于陕北关外
  西套平原位于甘肃地区
  前套平原面积是大同的三倍有余
  大同属于山区
  所以大同山区一直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必争之地
  谁控制了大同,谁就掌握了主动
  自己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来扭转了局面
  原本已经陷入被动,屡次遭受胡人入侵的大同,如今彻底稳固,并且开始深入河套,在河套地区站稳脚跟
  只不过打仗获得胜利是关键
  后期的治理与发展也要跟得上
  不然犹如前明的交趾,费尽千辛万苦收复,因为后期的治理和发展没有跟上,导致前功尽弃,花费不可计数的代价打了水漂
  王信不相信官员
  历史已经证明了古代封建官员的反动性
  不相信历史的人,终归会被历史教训
  王信是个很吸取教训的人
  所以改用商人
  历史又证明了
  商贸推动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带来工业革命
  大周要煤矿有煤矿,要人口有人口,要市场有市场,有技术有技术,得天独厚的条件,还有廉价到令人发指,效率不输于早期铁道的运河运输
  之所以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进入工业社会
  因为官员对社会的禁锢
  打压商人,以权谋私,这是官员必然的终点
  最终导致市场不能健康发展,从而需求受限,只在远离京城的江南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很快又被庞大的官绅阶级扑灭
  在官绅们的观念里,是地主养活了百姓,而不是百姓养活了地主
  简而言之
  百姓能活着,全靠官员们的德政
  所以宋明这两个上亿人口的国家,最后都被几十万人口的部落给灭掉
  “你们都说我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其实我并没有”
  大板升地区的战争已经到了尾声
  王信带着自己的亲卫回到云川城,已经着手大板升的建设准备,亲自邀请了一些商人
  云川城已经彻底建成
  名字取得再好,也不过是一座土城,但并不妨碍云川城的繁华
  不可计数的商品
  大到帐篷、推车、小到针线、头绳
  陶瓷、陶罐、铜镜、皂角、毛笔、棉布、丝绸、麻布、梳子、茶叶
  云川城一座座的仓库里,堆满了各类的货物
  前来的商人都得承认一个事实,云川城的繁华,是眼前人一手促成的,没有此人,就不会有云川城,也不会有今日的繁华
  王信并没有得意,而是一脸认真
  古人许多观点是错误的
  “很多人下意识的认为,做生意就会有输赢,谁挣钱多了,那么必然有人亏钱,所以鄙视商人,越是生意做大的商人,越是遭受鄙视”
  众人愣住了
  有些人虽然不认可这个观点,可这个观点的确是主流,哪怕心里不认同,也只能默默忍受,甚至受到影响,陷入自我怀疑
  王信不管有几个商人能接受自己的理念,首先是把自己的观点说出去
  在自己打造的模式下,让更多人的接受,并且从心底里有新的认知,这样的话,大同模式才能真正在关外生根发芽
  氛围变得严肃,王信嘴角笑了笑,缓和下气氛
  一名商人见状,趁机问道:“将军的本事,在下极为认可,并不是不相信将军,只是将军刚才所言可是真的?”
  王信点了点头
  “生意分很多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生意越做越凋零,有的生意越做越兴盛,前者就是不良的循环,既然是不良的,必然最后走向凋零,而越做越兴盛,必然是良性的循环”
  众人一头雾水
  大多数没有听懂
  王信知道大家很难想通,不过他做足了准备,现在有的是时间
  打天下要快
  治天下要细
  “人吃的饭是固定的,就算他有多大的权力,多大的财富,他的肚子也只有这么大,吃不了更多的食物”
  王信画了画自己的肚子
  商人们忍不住露出笑容,气氛变得越发融洽
  “那么财富是什么呢?”
  “劳动价值”
  “比如一万亩土地,五百个人去种,这五百个人的劳动价值,可以让四千人吃饱如果是一千个人去种,那么同样的劳动价值,用了更多的劳动力,每个人的劳动价值就变少了”
  “所以我们要让每个人的劳动价值提高”
  “怎么提高呢?”
  “内地二十亩可以养活一户人,草原不行,需要上千亩甚至更多的牧地,才能养活一户牧民,这就是为什么要控制牧民的原因”
  周世明恍然大悟
  难怪当初王信坚持
  有人提出自己的反对,也是知道王信的性格,“可养活更多的人不好吗?”
  他明白王信的意思
  但是他认为四千亩的牧地让一户人家过得富足,但是灾民多,可以让四千亩的目的分给三户牧民,这样就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王信摇了摇头
  “你这是错误的想法”
  不等别人疑问,王信耐心解释
  “四千亩的牧地分给了一户牧民,他养活牛羊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活,维持了生活之外,又有了其余的需求,如好看的衣服,更清晰的镜子等等”
  “那么他需要把多余的牛羊,每年自己的劳动价值拿出去交换”
  “这就是市场需求”
  “有了市场需求,那么就会促进更多的人去生产”
  “如果三户人家,每人分一千亩的牧地,那么这三户人家都没有剩余的劳动价值拿出去交换,过得贫穷且麻木,没有任何的需求,也满足不了任何的需求,只能活着而已”
  “但是一户人家分了四千亩的牧地,他们有了剩余的劳动价值,那么就会拿出去交换,这个时候,另外的两户人家就能去制作铜镜、陶器等等商品,这也是他们的劳动剩余价值”
  “如此一来,同样的粮食数量,因为三户人家的分工不同,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劳动价值,可以互相交换贸易,那么财富也就越来越多了”
  “需求是无限的,财富也就是无限的,除非全天下的煤铁等矿产都挖完了”
  王信缓缓的说道
  许多商人沉思,有些人欲言又止
  王信再次举例
  “江南有了很多白话小说的出版,在民间广受欢迎,请问以前没有白话小说,为何就有了呢?”
  “因为需求?”
  “需求是一方面,江南因为水道密集,运输成本低,贸易发达,社会分工更多,带来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价值,光有了剩余的劳动价值不行,这个时候就需要商业来刺激需求”
  “商业贸易刺激了市场需求,于是人们才会拿出自己的剩余劳动价值来进行交换,这种是良性的循环”
  “既然如此,请问将军,恶性的循环是什么呢?”
  有商人感兴趣的问道
  “朝廷的派饷”
  王信毫不犹豫道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也有很多人兴奋了起来
  好嘛
  上千年来都是朝廷按着商人折辱,如今竟有人折辱起朝廷来了
  “将军所言有所欠缺吧”
  周世明皱眉道
  王信理解
  周世明不是传统的商人,属于权商
  王信平静说道:“朝廷收税和徭役,是为了满足大周的需求,在大周的需求,与百姓的需求之间,需要的是平衡”
  周世明盯着王信
  王信不以为然,继续说道:“如今朝廷积弊日盛,难以革除,以至于年年亏空,于是有了加派”
  “加派是为了支持将军灭胡”周世明反驳道:“东南的倭患才平息几年,东边的蛮祸,北边的胡乱,哪一头不需要花钱?”
  王信点点头
  没有反驳周世明的意见
  众人一时间分不清王信的想法,露出茫然的眼神
  王信顺着说道:“比如外敌入侵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当然要特事特办,所以我称之为特殊情况,还可以称为战时状态”
  “战时状态?”
  这下不光周世明,张辉李德兴等人也来了兴趣
  “战争状态下,当然是以赢得战争为首要目标,这个时候,全社会都要拿出自己的劳动价值,这是不可否认的”王信笑道
  “说的好”
  李德兴拍手笑道
  说得通了
  张辉苦笑了起来,“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以朝廷自身的弊端,如果能做到将军所言程度的话以咱们大周的体量,如何又会被几十万的部落而烦恼”
  众人纷纷点头
  “所以这就是恶性的循环”
  “因为战时状态消耗的是社会总体劳动的剩余价值,坐吃山空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等王信说完
  已经没有人再反驳
  哪怕是周世丰
  他毕竟也经商,不像纯粹的读书人,抱着圣人之言,约束自己,也约束别人
  元清的失败,完全是因为文明的失败,本身就是落后
  宋明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官员
  什么叫社会的蛀虫?
  蛀虫不是一只不起眼的虫子,仿佛轻易的可以捏死,需要知道这是社会的虫子
  必然挖空一切
  多么高大的树木也会有挖空的那一天
  然后一碰就倒
  看着屹立于天地,世界上最大的一棵树,其实弱不可言
  大周的敌人多是几十万人口的部落
  对付这样体量小的敌人,甚至是对付倭寇的治安战,却长年累月的实质性战争状态,挖空整个社会的剩余劳动价值,终归会拖垮一切
  原因全是官员
  没有其他
  “所以诸位,你们是商人,天生的逐利,那么更应该注重手下伙计们的劳动剩余价值,哪怕我不说,你们也会这么干”
  有人露出笑声
  王将军刚才说的云里雾里,仔细一想,不就是让工人干更多的活,上班的时间更久么
  一千个人的活,一百个人干了
  不也是劳动价值增加了么
  听到笑声,王信没有生气
  人性就是如此
  “劳动剩余价值之外,还有市场需求,你们不要忘记了,如果劳动者没有需求,就算你们有再多的劳动价值也一分不值”
  王信清了清嗓子,说出自己真正的目的
  “聚众昌垄断了河套地区的采购权,身为市场最大的利益得失者,想问题必然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聚众昌的规模已经很大了
  没有人会为自己的利益作对
  李德兴与张辉默默对视了一眼,已猜到王信的想法
  周世明安静的抚了抚胡须
  王信提高了声音
  “聚众昌的最低工钱,我要求每个月不少于八钱,正式伙计的每个月工钱不得少于一两银子,每天干活时辰最长五个时辰,每年休假必须有九十天”
  有人下意识急了
  “学徒也要给工钱吗?”
  “学徒也要给,每个月八钱,而且学徒期最多只能三个月,满了三个月,学徒没有出错的,聚众昌不能不要人家”
  一时间
  屋子里热闹了起来,声音逐渐变得喧哗
  有些人面色激动
  “嘭!”
  突然
  一声拍桌子的声音,让所有人闭了嘴
  “诸位!”
  “你们是想要挣钱!”
  “还是想要当部落台吉那样的奴隶主!”
  王信毫不客气的问道
  “我觉得将军说的对”
  “我支持将军”
  “将军说的有道理,聚众昌要做长远的买卖”
  很快
  许多人出声支持将军
  王信一一看在眼里,脸上露出笑容
  这下子,更多的商人改变态度
  识时务为俊杰
  将军手里有枪,人家讲客气,自己不能当真啊
  看了别人眼色上千年
  这点眼力见,商人们还是有的
  王信摇了摇头
  商人是逐利的,很多商人也是短视的
  谁也不比谁高尚
  封建官员能治理亿万人口的国家三百年,部落文明照样可以奴役亿万人口的国家三百年
  所以传统的读书人那一套
  的的确确是历史的垃圾
  宋明两朝不同政治气氛,同样的以文官为主的政治格局,已经是六百年的明证
  工业革命也有羊吃人
  百姓们活的惨不忍睹,但是不可否认商业带来的社会效益
  至于老百姓过得好
  他们要清楚,救世主是他们自己
  只有老百姓知道救自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同样是历史的明证
  指望官员,指望商人,依然指望别人,那么谁也挽救不了
  可自己既然来了
  总要做点什么
  王信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自己最大的优势
  离开扬州的时候,王信认为是自己的“能力”
  后来在京营,又来到大同
  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
  王信明白了
  自己还没有忘本
  这才是自己最大的优势
  否则自己就不是自己了,而是另外一个被社会同化的普通将领,哪怕再有能力也依然那样,最终不过是俱往矣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