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各凭本事
翁观山的围剿战,虽然兔毛川各部历经艰辛,但是终于消灭了大板升地区留下躲藏起来的大部分胡人,自身的代价也不小
伤亡接近三分之一
此次出战的骑兵,本是各部多数男丁,已经压榨到了极限,又经此上伤亡,各部已经伤了元气
算上老幼,男丁数量不到四千
又分属各部,互不统属,最大的如额尔敦台吉,他手里的男丁数量不到三百,还有些小的部落已经不能称之为部落,只剩下十几男丁
额尔敦明白一件事
如果让各部评选谁是他们最恨的人,额尔敦相信第一名绝对是自己
来到云川城
远不如大同关内的城池,可在额尔敦眼里却变得不可动摇
有了云川城
大同关内就不再是边镇了吧
心里五味杂陈,跟随周军武官来到一处院子,很普通的院子,与周边没有什么特殊,但是这里住着一个人
“额尔敦拜见将军”
额尔敦拉开袍子一角,毫不犹豫的跪下去
“不用跪拜,起来吧”
院中的王信坐在石凳子上,面容和善
看到王信的神色,额尔敦松了口气
王信没有说话,默默盯着院子中栽种的两棵松树
额尔敦不敢打扰
他们各部的未来,接下来就在王信的话语中
王信知道各部的损失,虽然他早有准备
河套地区并不只有人们印象中的草原,又或者沙丘,很多地带甚至与关内大同无异
有草的土坡
石头,树木,河流等等
只不过降雨量远不如内地,所以只能维持放牧的生活方式,但又因为降雨量远比更北方的大漠要好很多,因此又有肥美的草地
云川城是旧单于城遗址重建起来的土城,地理环境不错
主要树木为松树或者柏树
在原时空的大明,以前嘉靖时期,白莲教和许多汉民涌入兔毛川,光这里的人口就不下十万汉民,因此整个前套地区在万历时期有数十万
至于整个大草原,也就是内外蒙古,以历史记载来看,总人口在两百到三百万之间,其中汉人人口在七十万左右
前套,后套,西套三大宜居地区,也是吸纳人口最多的
整个河套地区人口不下百万
蒙古大草原,或者中亚大草原的牲畜人均极限是二十六头,一户七口之家就是一百八十二头,商户给牧民安排的是一百头左右
而且是在前套低区
人均二十六头是包含了荒凉大漠
隋唐处于相对温暖期,所以承载力高一点,宋朝面对的军事压力更大
明朝陷入小冰河时期,关外的承载力压力要小一些,主要压力来自前元遗留的影响
草原各部已经有了一统的想法,不再是分散各部
如《皇明经世文编》记载
卷二百二十五:“年来收养残秽,兼之卤我生口日滋月息,即今小王子吉囊俺答诸部落,可三四十万“
卷三百三十五:“大约中国胜兵,与虏控弦之骑,挍之可各得三十余万我散而为九边,而虏长聚是以九而攻我一也“
卷四百五十:“当时俺答受封之时,白马黑牛,对天说誓中国人马八十万,虏众人马四十万,俱听誓言曰,自今两家和好,永不相犯“
哪怕大明消灭了大元,但是草原各部依然保留了一个势力的惯性
如虏控弦之骑三十余万,归属各部,各部互不统一,各有几千数万,分别面对大明的压力,那么九边同样数十万兵力,却能对各部保持优势兵力
但是大元的原因,惯性思维还没有消亡
所以草原总体还是保持了一两个势力,那么俺答汗的三四十万兵虽然不如九边兵力多,可俺答汗可以集中兵力攻击一点,九边却无法集中全力去攻打俺答汗
一直到明末
关键原因还是贸易
大明严防死守的贸易,的确让蒙古彻底衰败了下来,可草原是搬不走的
极度穷困的邻居
谁都会头疼
所以在严防死守,控制严格的贸易下,蒙古人常年寇关入侵,哪怕遭受再多次的失败,仿佛也络绎不绝似的,实则是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俺答封贡
双方和解,开放了贸易
结果坚持了两百年的鞑靼自然瓦解了,消散于历史水花之中,反倒是仍然被大明封锁的东部蒙古,也就是林丹汗部,却坚持到了最后
可也在大清对蒙古放开贸易的环境下,同样销声匿迹了
牧民也是人
他们也怕死,想要好好活
因此打败草原不难,难的是治理,实际上还是需要贸易,通过贸易稳定治理,通过治理来融合
隋唐虽然通过贸易收拢了各部,但是在治理方面落后,以至于失衡,又成为了大患
实际上目前而言
草原与内陆的经济是最互补的
内陆需要草原的羊皮、牛皮、牛羊、牛角、马匹、兽皮等,这些是大草原的独特优势,物美价廉,而内陆无数的商品,包括民生物资,更是大草原需要的
反而是东南亚,乃至海外贸易
无非是把大明的商品卖出去,而海外却没有大明所需要的商品,只有一些玛瑙、象牙之类的奢侈品贸易,唯独好一些的是香料贸易
把自家土地的东西生产出来卖出去,赚再多的钱,耗的是自家精血
把别人的东西买进来
或者把别人土地上的东西运进来,经过加工生产再卖出去赚钱,虽然辛苦些,其实也划算的
从生产力价值而言,如今农业社会下,大草原与内陆的贸易经济,远比海贸奢侈品贸易重要的多
只不过前明因为不重视经济,导致宝钞失败,以至于前明社会经济发展之下,市场上极度缺钱,国内的白银远远不够使用,而宝钞又无法使用,才有了用自家的商品去换别人的白银
到了大清
虽然西方国家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商品物美价廉,超过了中国的商品,但是大清的百姓极度贫穷,缺乏消费需求,所以再多的商品,没有需求也就没有了价值
因此英国人找到了鸦片
利用鸦片这种商品激发大清百姓的消费需求
为了购买鸦片,什么都可以卖掉
穷人把自己仅有的,用来保障自己生活的物资给卖掉,去换取自己需要的鸦片,当时的英国挣的就是这种钱
用鸦片代替商品刺激需求
既然如此
那么应该如何治理关外呢?
当然不能任由商人们压榨牧民,以至于牧民变得极度穷困,最后生活不下去,那么现在所在的一切都白费了
所以需要良性的循环
商人们挣钱,牧民们过上安稳的生活,军人得到保障
商人们挣到更多的钱,必然会追求扩大市场,那么扩张就来了,这个扩张是无法控制下来的
因为商人不止一个
挣到钱的商人,哪怕他不想再扩张,也会有新的商人去抢占新市场
哪怕风险再大
只要有利益的存在,就阻挡不住商人们的诞生
因为商人本身就是老百姓
除非垄断
不让别人进入
否则无数的老百姓想要致富,倾家荡产的去投资,哪怕输得一无所有,但也还会有新的百姓去投入,要通过经商来致富
这就是市场调节
有钱就去投,输了也不影响
钱投入了市场,花了出去
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一变二,二变四,带来成倍的价值
这个地方过剩了
市场会给出反馈
这个地方有需求
市场也会给出反馈
最怕的就是干预市场,让市场无法及时给出反馈
小事情变成了无法收拾的大事情
原本只是几个商人破产,变成了全民受罪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商人占据了太多的生产资料,同样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垄断就代表了权力,商人就不再是纯粹的商人
所以需要遗产税等各种税收
如遗产税甚至收一半
普通人家几十两几百两的遗产没人在意
但是几万两,乃至几十万两,几百万两的遗产,那就要收一半以上的遗产税
实际上起到勋贵们世代降级一样的效果
勋贵们最初也是世袭罔替的
人家最初被世代降级,几代人之后就啥也不剩,最初同样没有哪家勋贵能接受,人家也认为是自己祖上传下来的爵位,最后还不是接受了
商人同样没资格反对
只不过在地主阶级取代贵族世家阀门后,统治者忘记了对地主商人们的权力控制
土地也是遗产
地主一代传一代,一代积累一代,小地主变成大地主,这就是失控
几十亩甚至几百亩土地的遗产可以不用理会
几千亩,甚至几万亩,几十万亩的土地遗产,同样要征收绝大多数的遗产税
不过这些都是自己想想而已
自己现在要是敢这么做,恐怕明天就死在了街头
王信忍不住笑了笑
还是把眼前的胡人问题解决掉
有了清晰的认知,王信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对
发现王信的笑容,额尔敦反而紧张了起来,低着头一副恭敬的态度
要知道
当初冯庸在关外的时候,也没有哪家台吉如此低姿态
“我说的行周礼,很多人以为我故意找借口打击胡人而已”王信叹了口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道理,你我都懂”
额尔敦连忙开口道:“王将军放心,我一定忠于王将军,如果违背我的承诺,我不得好死”
王信没有理会
胡人强大了,一定会杀周人
这是必然的道理
信不信,都改变不了这个结果
反而是周人强大了,不一定会杀胡人,历史已经证明,许多土司活到了后世还存在,世代的村长
“你们实力强大,威胁到了大同,且多年以来入关劫掠,那么就是敌人,既然是敌人,就应该彻底消灭”王信毫不留情的说道
额尔敦欲言又止
心里有些胆寒
按道理王信不会杀自己,可谁敢说自己猜到了此人的心思?
说不定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合他心意,下一刻自己就被他砍了脑袋,这种滋味实在是不好受,可又令人绝望,因为自己无可奈何
王信叹了口气
“现在各部的实力小了,我可以顺手灭之,但是我常常跟你们说要行周礼,不知道你们听进去了没有”
有时候
自己也得顾忌大周人的想法
大周人口亿万
其中九成多没有接触过胡人
他们不讨厌胡人,更讨厌官员
真正讨厌胡人的只有边关不到一成的周人
这就是人口太多的弊端
无法团结
反而是小部落异常团结
都说周人团结,实际上自欺欺人而已,周人一点也不团结,而且最喜欢做些自欺欺人的自我感动
额尔敦感受到了杀意,同时又灵光一闪
“王将军,我们部落从今日起行周礼,说周语,必然不让王将军失望”
王信点了点头
自己没打算在关外强行实施
周礼本就是比关外诸部先进的文明,就算自己不推,各部迟早也会主动吸收学习,从大周的文字里一个字一个字的翻找,最后摇身一变,说成是他们的东西
目前而言
能主动学习周礼的,王信打算先放一马
额尔敦离开了院子后,浑身已经湿透了,下意识回头望了眼,不禁打了个冷颤,连忙加快脚步离开
部落已经没有了未来
此人太过恐怖
为了保住性命,还是把儿子们送入关内读书
额尔敦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学习做大周人,回头得多来见将军,把诸部的消息透露给将军,成为将军的耳目,额尔敦眼睛一亮,找到了出路
额尔敦走后
薛蝌抱着一堆账册过来
“把这些账册处理掉,准备回京”王信吩咐了一声
薛蝌点点头
大板升目前已经稳定,治理方面也不是一日之功,最大的风险是欧彦虎
三年平胡已经顺利拉开
都想要自己的东西没问题,最怕的是他们对自己没所求
一个人的价值
在于别人对他的所求
这些人对自己有所求,刚好成为自己的筹码
打铁需要自身硬
接下来各凭本事,看谁站得稳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