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出不来了

  方峰也忽然想起他之前好像听说过,韩锦瑶有个外号,叫什么来着?
  对了!女罗刹!
  女罗刹啊!
  “啊啊——贱人!我、我要杀了你!”于景桢大吼。
  韩锦瑶对他的威胁却极为平静,平静的面容,平静的语调,用方才一样问话的声音大小,再次开口:“你再确定确定,你只是,想吓唬我?”
  “我!!”于景桢想要说是,可他刚开口,对上韩锦瑶的眸子,一股凉意顺着脊椎缝冒了上来。
  不!不行!
  不能再撒谎,再撒谎,这个疯女人还要做什么?
  她不会,要将自己的脚都砍了吧!
  这个想法窜出来,于景桢使劲咽了口口水,“我……我……”
  韩锦瑶手腕微动。
  于景桢瞳孔骤缩,生怕说的晚了一步,这疯子又要动手,当即眼睛一闭,大声喊道:“我是想让他们睡了你!谁让你打断了我表哥的腿,你还损坏了他的名声,你……”
  “呵。”韩锦瑶轻笑,剑尖点在于景桢脸上。
  于景桢霎时闭嘴了。
  “诸位,可听到了?他们害我,我斩他们一掌,有何不可?”
  “又或许是我太仁慈了,这一下不该斩他们的手掌,应该斩他们的头颅?”韩锦瑶目光望来,所有人头皮发麻。
  “不不不!我们错了我们错了!!”于景桢没了双掌,一边流血,一边疯狂在地上磕头。
  韩锦瑶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最后,甚是无趣的扯扯唇角,从被子下扯出自己的两个大包裹:“方副将,重新为我安排营地,早些歇息,明日一早还要赶路。”
  “……是。”方峰闭了闭眼。
  这个时候,他还能说什么?
  他不明白,为什么到这时了,这女人居然还能睡得着觉?
  事实证明,韩锦瑶不仅能睡,还睡得极好。
  一夜好眠。
  翌日醒来,依旧神采奕奕。
  整兵,列队。
  开拔之前,韩锦瑶站在高台上目光望向身后众将士。
  很好,许是昨夜的事情这会已经传开了,现在他们看她的眼神可没了昨日的嬉笑。
  实际上这些人服不服她,韩锦瑶不在意。
  只要听军令,令行禁止,就够了。
  她看了好片刻。
  就在下头将士们觉得她必定要为昨夜之事敲打几句,她却内力灌注,手一扬:“开拔!!”
  话落,负责擂鼓的将士都顿了一瞬才反应过来。
  鼓锤落下。
  擂擂战鼓中,韩锦瑶当先上马。
  西南,她来了。
  战功,她来了!!
  夜风呼啸,马蹄疾驰。
  越是临近目的地,越是湿冷,走一阵便有一场寒阵雨猝不及防落下。
  韩锦瑶的皮肤经过这大半个月奔袭早已粗糙不堪,为了方便行路,原本的及腰长发也削去大半,如今只剩短短一截,高束在脑后。
  乍一看去,还真以为她是个男子。
  但那双眼,却越发粲亮,亮的吓人。
  距离昌安郡还有十五里时,所有人提着的心都狠狠落了下来。
  这一路上,他们并未见到半点金人足迹,虽有成股流民奔逃,但这也能说明昌安郡现在还是安全的,至少并未失守。
  方峰心下一松,面上却冷道:“我早说了,袁副将虽然比不上韩老将军,但也算用兵老手,之前定襄关和广武郡之所以失守,多是因为韩老将军失踪导致军心大乱。”
  “如今军心一稳,袁副将定是能守住昌安郡,可某些人偏不信……”
  “呵,觉得除了她和她父兄之外别人都是废物,这么日夜兼程的赶路,现在好了,兵疲马乏,到了又能做什么?”
  韩锦瑶不予理会,她知道方峰这话是说给她听的。
  但兵贵神速,昌安郡守住自然是好,可要是没守住——
  “停下!!”忽地,韩锦瑶眸子一眯,猛然大喝。
  她身旁旗手下意识将军旗竖直。
  韩锦瑶蹙眉看着面前的路,攥着缰绳的手没忍住紧了紧。
  方峰还以为她是听到了自己方才的话,生气了,正冷哼一声要怼过去。
  可韩锦瑶根本没回头看他。
  韩锦瑶利落下马,蹲下身,手指在面前的地面上摸了摸,又用脚在上头踩了几下。
  方峰蹙眉,不明白她这是又要搞什么鬼。
  这一路上,这女人一惊一乍不知道多少次了,他承认,韩锦瑶武功不错,可武功好,不代表能打胜仗。
  战场上,兵法谋略、知己知彼才是制胜之道。
  她呢?占哪样?
  “……果然。”韩锦瑶闭了闭眼。
  “韩少将军,怎么了?”刘易武看出她神情不对,当即也下马询问。
  韩锦瑶起身:“昌安郡恐怕也不安全了。”
  刘易武一愣。
  方峰蹙眉:“你什么意思?就因为我刚才说了两句,你就非得唱反调?”
  “闭嘴!”韩锦瑶回眸,方峰对上她嘴唇动了动,一下又想到那天晚上自己被压着打的场景。
  韩锦瑶这才道:“刘副将看看我刚才踩出的脚印,再看看我们前头的这条官道,想到了什么?”
  刘易武一愣:“下雨?”
  “废话,下了雨路湿了,你踩上去当然有脚印。”方峰又忍不住了。
  韩锦瑶瞥他一眼,还没说话,刘易武已经明白过来:“脚印!对啊脚印!为什么这条路上根本没有脚印?也没有车辙印?”
  要知道他们来时可碰到了不少结伴北逃的流民,他们拖家带口,那么多人。
  若是走在路上,肯定会留下不少的痕迹。
  可是眼前这条路,除了韩锦瑶方才踩上去的,干干净净!
  刘易武目光看来。
  韩锦瑶颔首:“是啊,只能说明那些流民都不是昌安郡的,而是昌安郡周边的。可是什么情况下,昌安郡周边百姓都要逃了,郡中的大户,却一个逃的都没有?”
  “别说什么家大业大舍不得,金军来了,保命才最重要,越是有银子越是明白这个道理,可现在,农人舍得下田地,郡中却无人出来,只能说明,他们……已经出不来了。”
  韩锦瑶说罢,心中沉沉。
  刘易武倒吸一口冷气。
  方峰则是面色变了又变,他望望前头,又望望脚下,实在不知道,为什么只是通过一条路,韩锦瑶便能推测出这么多。
  她似乎……不似他原本以为的那样无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