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朕的钱!(五千字)

  安国,太安城
  天色微亮,刘珏早早来到皇宫之外,接受检查之后匆匆入宫
  又是五天一次的小朝会
  作为刚上任不久的吏部郎中,刘珏为了在天子面前留些好印象,他总是来得很早,掐着开宫门的点,先进宫等候朝会
  刘珏神色拘谨,直往议事大殿而去
  一路上,偶尔能遇到一些面熟的巡逻侍卫和宫人
  不知为何,刘珏总觉得这些人的神态比以往有些不同,好像更严肃了一点?
  以至于刘珏莫名感到皇宫的气氛都有点不对
  应该,不会有什么要紧事吧?刘珏心中嘀咕一番
  最近这大半年,因为安帝施行变法,为了压下反对的声音,导致朝堂上的官员变动都比往年频繁了很多
  刘珏也是因为自己的顶头上司被贬,才坐上了现在的这个位置,也一直觉得坐不踏实,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也步了后尘
  在朝为官,如履薄冰
  刘珏心中莫名感叹,不多时就来到议事殿外
  此时,宫殿已经敞开大门
  刘珏隐有所感,微微移动目光看向殿中
  但见辉煌灿烂的殿宇之中,安太玄高坐于皇位闭目养神,神色不怒自威
  在安太玄左右,还有几名内侍如石像一般候在那里
  刘珏心中一惊,他当了多年的京官,还是第一次见到开朝会的时候,安帝率先等候在殿中
  见此情形,刘珏连忙迈步走入大殿,躬身拱手拜道:“微臣,拜见陛下!”
  安太玄闻声缓缓睁眼,看着在下方的刘珏,神色没有丝毫变化,淡淡道:“是刘郎中啊,免礼”
  “谢陛下!”
  刘珏连忙站直身子,又轻轻移动步子,挪到自己以往站立的地方
  刘珏站在那里,只感觉浑身有点不自在
  他来这么早,只是想稍微表现自己对朝会的重视,但不是想独面安帝啊……
  若是早知道今天安帝会第一个来议事殿,他说什么也不会争这个表现
  安太玄正襟危坐,手指轻轻敲动扶手,眼神深邃
  安太玄看着刘珏,幽幽开口道:“刘郎中啊,你说这世间为何有些人那么贪心,贪婪得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了呢?”
  刘珏闻言心神一震,心思飞速转动,然后道:“微臣并非那样的人,也不懂那些人的真正想法以微臣鄙见,总有些人会因为利益而蒙蔽了心智,一时失去理智,所以容易做出贪婪到不怕死的事情……”
  安太玄说道:“你说的不无道理刘郎中以为又该如何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刘珏想了想,回道:“以德施行教化,再以法理约束,可以降低那些人的贪婪之心”
  安太玄呵呵一笑,目光泛起一抹冷光,“这天下的规矩就是如此,可朕却不见那样的人少啊,怎么感觉越来越多了呢?”
  刘珏心中打鼓,愣是不知该作何回答
  安太玄也没想着刘珏给他什么答案,又闭上了眼睛,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刘珏眼角的余光见得安帝如此,心中稍微松了一口气
  他心里泛起波澜,一时不清楚又是谁得罪了天子
  思来想去,刘珏也没有想到,最近他没有听说什么不好的消息,自己也安分守己,应该和他没什么关系
  时间缓缓流逝,刘珏站在殿中,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渐渐地,有一些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其他大臣也逐渐到来,见到安帝已经在殿中,纷纷入殿行礼,然后各自站立一处,不敢交头接耳
  不多时,文武百官皆是入朝到殿
  站在安太玄旁边的忠良不免细声道:“陛下,人都齐了”
  安太玄微微睁眼,看向殿中的百官,一时情绪复杂
  他悠悠开口道:“把人都带过来吧”
  忠良连忙应诺,旋即向一个侍卫打了个手势
  那披甲侍卫迅速离开大殿
  百官见状皆不明情况,一个个微微侧目,目露疑惑之色
  虽然不知道所谓何事,但看安帝的样子,他们就知晓准没好事
  很快,一队宫中禁军迈着沉重的步伐而来
  一些禁军还架押着人,有十余人,穿着布衣囚服,模样凄惨狼狈
  这一队禁军直接把囚犯带入大殿
  殿中百官侧目一看,神情顿时各异
  那些穿着囚服的罪犯,很多都是面熟之人
  这些人跪在那里,一个个瑟瑟发抖,低头不敢直面安太玄
  禁军披甲佩剑立在殿中,整座大殿都充满肃杀之气
  这时,安太玄开口道:“去年,朕逐渐施行新法政令,免了一些税,又加了一些税,当时反对朕的声音不少”
  “但朕一意孤行,使得国库充盈,得钱粮以亿万计!”
  “那些钱粮,朕没有留下一个铜板!众卿都看了账目,那些钱粮全部又给了地方,去赈济百姓,去修建道路桥梁、兴水利农事,以使我安国百姓皆能受益,以强盛我大安王朝!”
  安太玄看向百姓,语气重了几分,“朕,行此等事,可有做错的地方?”
  一位大臣觉察到安太玄的目光,连忙站了出来,恭敬道:“陛下岂有做错,此乃仁德明君之行事……”
  大臣开口就是一顿吹捧,表示安帝没有做错,是仁君典范
  其他大臣也纷纷开口附和一番
  “呵……”
  安太玄突然冷笑一声
  众人一下子止声,大殿之中瞬间安静下来
  安太玄起身缓步走到殿宇中央,来到一个囚犯的面前,低头注视对方,眼中露出一丝厌恶,“杨典?你知道自己为何在这里么?”
  杨典跪在那里,战战兢兢道:“陛下,臣有罪……”
  安太玄眼神越发冷冽,嗤笑道:“原来你也知道自己有罪啊!忠良,给大家说说,他有什么罪!就念他在地上干的那些好事!”
  内侍忠良从袖中掏出一沓厚厚的册子,摊开翻到一页,朗声开口道:“杨典,原工部主事,于今年正月十日调任宁州,暂代理地方工部监造之事,期间与地方官吏贪墨国库拨款,款项涉及道路水利、赈济……又收得地方贿赂,共计……”
  跪在地上的杨典听得忠良的讲述,整个人瘫软如泥,跪都跪不稳了
  忠良念了好一阵,这才收了声
  安太玄神色冷峻,目光幽幽看向不远处的工部尚书,“王尚书,这就是你的下属啊!”
  王尚书闻言脸色微变,连忙道:“臣有罪,臣失察,竟不知杨典在地方如此行事!”
  安太玄淡淡道:“你的确有罪,这是你们工部选出去的人,难道你们工部的,不知晓此人德行?”
  安太玄又看向杨典,冷冷道:“是朕给你的俸禄不够吗?还是说,你觉得朕的钱那么好拿?”
  “那是朕的钱,百姓的钱!”
  “朕给一千万,你们能贪墨八百万,连地方灾民的钱粮都敢贪,你们的胆子真是能比天大!”
  “你是不是觉得,那些受灾而死的万千百姓即便化作了冤魂,也不会去找你,而是来找朕?”
  安太玄怒极,直接抬起一脚将杨典给踢翻在地
  他这一下子还是收了力道,根本没有用什么力气
  不然以他一国天子的威势,杨典能瞬间化成灰土
  即便如此,杨典也是倒飞出去好几丈,浑身骨头碎裂,张口喷吐出一滩污血
  安太玄转而看向其他大臣,声音冷若寒霜
  “朕的钱,当真是那么好拿的?”
  “朕变法敛财,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填你们的腰包!”
  “怎么,之前加税,加到你们的头上了,你们就想法子要弄回去么?”
  “之前上缴的钱粮,真该是你们的钱吗?”
  “朕看呐,我安国最大的敌人,不是东边的吴国、北边的魏国,也不在西方的楚国、南边的粱国……”
  “朕最大的敌人,就在朕的面前啊!”
  朝堂百官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吱声
  他们都很清楚,安太玄这是意有所指,说的话并不只是针对那些成了囚犯的人
  安太玄目光一扫,将殿中百官的反应尽数看在眼中
  他转而又走向一个囚犯
  见得对方一直低垂着头,安太玄冷声道:“抬起头来,看着朕”
  那男子身子颤抖,缓缓抬起脑袋,一脸惊惶地看向安太玄,嘴唇抖道:“陛、陛下……”
  安太玄看着和他有几分相似的年轻人,幽幽一叹,“旭阳啊,你为何要和他们同流合污呢?”
  安旭阳,皇族中人,是安太玄兄长的一个儿子
  之前被挑选去作为地方监察,结果安旭阳没有经受住诱惑,也跟着一起贪财堕落下去
  事情被太安城这边知晓之后,安靖直接让人搜罗证据,把人给抓了回来
  安旭阳跪在那里,痛哭流涕道:“陛下,我是一时糊涂,被他们所蛊惑……”
  安太玄淡淡道:“你这么大个人了……你真的让朕失望”
  “朕不明白,你们要那么多钱做什么,你们是打算修个武圣真仙出来吗?”
  “你们要是有那个能耐,别说金山银山,灵脉矿山,朕又不是给不起但你们没那个本事!”
  “人心贪婪啊……”
  安太玄转身背对众人,摆了摆手道:“都带去东市,斩首示众!”
  一队禁军听令而行,纷纷架着人往外走
  要被拖去斩首的可不止这点人,能来大殿露脸的,都是安太玄选出来的典型
  还有一些地方官吏被抓捕回太安城,人数以百计,也将一同论处
  另外很多罪不至死者,已经在当地论罪,罚没家产,人充徭役
  从哪里贪的钱,人便在哪里服役
  殿中一些大臣见安太玄要杀鸡儆猴,不免神色微变
  有人连忙站出来道:“陛下息怒,安旭阳乃皇族子嗣,又有爵位,若是因此将其斩首示众,有损皇家威仪啊,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些大臣也纷纷谏言,帮着安旭阳说情
  他们之所以如此,倒不是真和安旭阳有什么交情,或者真觉得皇家颜面有多么高贵
  只是想着把此事化小,降低一下影响
  如果能救下安旭阳,其他戴罪的官员也或可减罪
  那些官员之中多是士族出身,多多少少和他们这些大臣有一点牵扯
  这个时候,坐视不管不太好
  听到一些大臣的求情,安太玄心中冷笑,他哪里猜不透某些人的想法
  皇家威仪颜面?某些人真顾忌这些,也不会和他明里暗里对着干了
  安太玄头也不回,幽幽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呐!”
  一些大臣闻言,还以为安太玄真要收回刚才的话语
  然而,安太玄又说道:“但读圣贤书,当明事理犯了错,自该负起对应的责”
  “别说安旭阳是朕的侄儿,就是朕的亲儿子,做出这等事情,也是该杀!若朕包庇他,才是有损皇家颜面!”
  安家皇族多的是人,死那么几个蛀虫,安太玄一点也不心疼
  他只是很气愤安旭阳的所作所为,还有引诱安旭阳的那些人
  这种节骨眼上,居然有人有意拖皇族子嗣下水
  真当他安太玄会包庇同族后辈?让人阻碍他的变法?
  他早就想改弊革新,好好整顿一下朝堂和地方了
  安太玄冷声道:“朕施行新政,是为了再创王朝盛世,谁敢拦着朕,那就是与朕为敌,与整个安国为敌!”
  安太玄声音坚定,似有龙吟在大殿之中回荡
  一众大臣见此,知晓劝不动安太玄,便也不再多言
  再劝下去,只怕他们也会受到迁怒,属实没有必要
  一队禁军迅速拖着人离开,脚步声很快远离
  安太玄眼神闪过一丝疲惫,又开口道:“朕命人收集了各州县的建设情况,忠良,把情况给众卿看看”
  “朕乏了,今日不议事了”
  说罢,安太玄一个迈步,转瞬消失不见
  忠良面带微笑,从袖子掏出一本本厚厚的册子,拿给朝堂百官翻阅
  让这些大臣看看如今安国的建设情况,也是为了堵某些人的嘴
  如今,真心实意支持和认同新政变法的王公大臣,其实根本没有多少
  哪怕朝堂百官都换了些人,但多数人仅是表面附和变法
  如果安太玄当众宣布取消新政,说不得那些大臣又都得出来拍手叫好,吹捧安太玄是仁君,就是这么讽刺
  大殿之中,诸多大臣在那里好奇翻看册子
  “嗯,今年还没到秋收呢,居然有地方已经缴清了今年的钱粮?”
  “这是增产了啊,冬小麦的收成……说起来,普通农户是免了税的,加收了地主乡绅的税,这还比往年收的多……”
  “新建的道路,来往各地州县也缩短了时辰?”
  ……
  一众大臣好奇翻看这些数据,很明晰的记录了地方建设前后的变化,一目了然
  御书房之中,安靖正在帮安太玄批阅一些奏折
  忽地,安靖微微抬头,见到安太玄已经到了身前
  “父皇朝会开完了?”安靖不禁问道
  安太玄微微点头,“那些人都给拖去东市了,今天文武百官倒是没人硬着反对”
  安太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润了润喉道:“不过某些人呐,还是藏不住心思,想着要怎么反对朕呢!”
  “朕连自己的侄子都敢杀,他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有的人呐,吸着百姓的血,拿的是属于整个安国的钱财,朕恨不得要他们的命,他们倒是觉得自己委屈了……”
  安太玄询问道:“可有查明到底是谁在蛊惑旭阳他们?”
  被分配到地方去做监督的皇族中人,可不止安旭阳受到蛊惑,只是其他人没有犯傻而已
  安靖微微摇头,“没有多少线索,但幕后主谋,除了和朝堂百官有关系的世家大族,那就只能是他国势力了但显然应该是前者……”
  安太玄闻言叹道:“有的人现在还是动不得啊……”
  安太玄顿了顿,又问道:“你建的那个学府能出多少人才?”
  安靖想了想,说道:“多是能人异士,能在朝为官者不多,一时半会儿也没法让他们站稳脚跟”
  “哦,对了,学府最近还收了几个外来的奇人,他们都是听闻陆正的事迹,来安国想求得所用,被儿臣网罗人才的下属选中……”
  “有一位是楚国人,擅长机关之术,还曾与陆正有点交情,是直接拿着陆正的信物去的学府……”
  安太玄闻言一乐道:“还有此事?能有人慕名而来为我安国所用,倒是一件好事!”
  “嘿,真是没想到他在外面,还能给安国招揽些人才!”
  “不过我还是希望陆正那小子回来对付这些老狐狸,他能想出这么多法子,应对那些王公大臣估计也简单”
  安太玄前不久也收到了陆正的回复,知晓陆正还没有回来的想法,心中有些遗憾
  “我啊,现在看到某些大臣就心烦!”
  安太玄眉头微皱,语气带着不满
  安靖听到安太玄的抱怨,微微一笑道:“父皇息怒,莫要为了那些人给气伤了身子,不值当”
  “为君者,当胸怀宽广,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成为仁德之君”
  “某些人,就暂且忍让一下,等安国建设得足够好,也不需要他们来维持什么了安国可以少些士族,不能没有百姓……”
  b3fe3k334.sbsb3fe3k334.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