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榜首之论

  赵姨娘目睹此景,不禁掩唇轻笑出声:“瞧你,这吃相,竟如小时候一般”
  下一刻,她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眨着眼睛问道:“环儿,这次科举,你可有把握?”
  贾环轻轻放下碗筷,自信道:“姨娘,您且放宽心此番应试,我自觉发挥尚佳,八九不离十能够榜上有名”
  赵姨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仿佛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她起身,走到贾环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声道:“如此甚好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姨娘都以你为傲你向来勤奋好学,日夜不辍,姨娘都看在眼里...”
  贾环这些年的刻苦努力,赵姨娘都一一看在眼里
  因此在希望儿子中榜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儿子鼓励和关心
  赵姨娘离别之时,特地嘱咐道,“环儿,你昨夜回来便睡到了今日,想必已是疲惫尽消,精神焕发但也要记得多休息,不要累坏了身子”
  贾环面露红润,神采奕奕道:“多谢姨娘关心,孩子会照顾好自己的”
  赵姨娘见状,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带着鹊儿走出了房间
  贾环坐在书桌前,百般聊赖地翻了翻书籍
  兴许是刚考完县试,实在是没什么心思看书,因此翻看了几眼又看起来话本
  过了会,他放下话本研起了墨,又拿过白纸,在上面写着什么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已是辰正时分
  贾环放下手中的笔,轻轻揉了揉眼睛,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筋骨
  随即探了一眼窗外,发现时间差不多了,于是走出了房间
  来到西北门,赵槐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见他走出来,连忙上前行礼
  贾环微微颔首,道:“去老师那”
  赵槐低头应了声,驾着马车缓缓驶向李府
  贾环甫一下马车,抬眼间瞥见霍正鸿步出府门,笑意盈盈地朝他走来
  显然他在这儿等了有些时辰,否则绝不可能会这般凑巧
  “贾公子,您来了,老爷已在书房静候多时”霍正鸿笑着说道,的声音中充满了欣喜与恭敬
  贾环微微颔首,拱手行礼
  霍正鸿关切地望向贾环,轻声问道:“公子此次应试,必定是成竹在胸了吧?”
  贾环微微昂首,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答道:“此番下场,我自觉准备充分,应当无虞”
  霍正鸿闻言,脸上笑意更浓,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贾环中榜的场景
  连忙拱手道喜:“如此甚好,小的提前给公子道贺了”
  贾环微笑着回应,两人交谈间,气氛轻松愉悦
  很快,他们来到了书房门前
  贾环推门而入
  霍正鸿站在门口,抬头自语:“今日阳光正好,风也轻柔,看来确实是个好日子!”
  步入书房,贾环恭敬地行了一礼道:“学生,拜见老师”
  李相如抬眼望向贾环,眼神中略带着一丝急切
  “你来了,正好你立刻将此次县试的试题与答案写出来,让我看看”
  贾环虽然年纪尚轻,李相如有此担忧实属正常
  贾环微微一笑,当即从袖口中取出了一叠准备好的纸张,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他此次县试的试题和答案
  李相如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哦?看来你早有准备”
  贾环谦逊地笑了笑,没有多言,但眼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相如接过试题,仔细浏览起来,只见字迹清晰,论述有力,不禁点头赞许:“嗯,试题答得十分出色,不仅条理清晰,而且见解独到我原本还担心你初入考场会紧张,没想到你却能如此从容不迫,写出如此佳作这文章要比你以往作的都要老练,看来此次县试,你考中无虞了,而且...”
  说到这里,李相如突然停了下来,微微抬起头,目光如炬地投向贾环,郑重道:“而且极有可能斩获此次县试的县案首”
  贾环虽然觉得此次县试的文章写得颇为流畅,但面对李相如的审阅,他仍旧屏住了呼吸,心中也是充满了忐忑不安
  此刻听到李相如这般肯定的评价,心中的重压瞬间释放,仿佛一块巨石落地,轻松了许多
  然而,当“县案首”二字传入耳中,贾环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县案首,意味着他将站在此次县试的巅峰,那将是何等的荣耀与辉煌?
  要知道在大唐,能够成为县案首,相当于半只脚踏入了秀才的门槛
  因为自大唐立国以来,从未有过县案首在府试中落选的先例
  贾环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面上保持着平静,谦虚地回应道:“学生之所以能够有此成绩,皆因老师悉心教导,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若无老师之教诲,学生焉能有今日之成就?”
  简而言之,贾环话中之意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老师教得好
  李相如点头颔首,面带满意之色
  “嗯,你没有因可能荣登县案首而骄傲,此等心性,我甚欣慰”
  略作沉吟,他又复言道:“科举之道,为官之路,皆乃心性之考验若人易满足,骄矜自满,则前路难行,易致折戟沉沙既然你矢志于功名,则须谨记此训无论将来遭遇何种境遇,皆须保持初心,切莫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须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方能行稳致远”
  贾环拱手答道:“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县衙之内,县令杨国忠端坐于案桌之前,面前赫然摆放着两份文采斐然的文章
  只见他拿起其中一篇,细细品读,目光如炬,随后转向另一篇,眉头紧锁,犹豫不决
  正当他陷入沉思之际,目光投向下方的吕游伟,沉声问道:“游伟,依你之见,这两篇文章,哪一篇更适宜定为本次县试的魁首?”
  吕游伟闻言,步履从容地走上前来,双手捧起两篇文章,逐一研读
  霎时,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微笑,仿佛在与文章中的智慧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片刻之后,他取出了其中一篇,轻轻地放在案桌上,恭敬地回答道:“大人,依小的愚见,这篇文章更胜一筹”
  杨国忠微微颔首,目光随之落在文章之上,但见他的眉头微微一皱,似是不解,于是问道:“何以见得?”
  吕游伟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此篇文章笔触老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智慧,观点亦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而另一篇虽然笔力遒劲,论点独到,但稍显稚嫩,似乎还未经岁月之锤炼,难以与前者相提并论”
  杨国忠听后,点了点头,似有所悟
  再次拿起两篇文章,细细品读,心中亦在这一刻有了决断
  b3fe3k334.sbsb3fe3k334.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