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崇祯:恢复驿站?你这不是打朕的脸

  张世泽见状心中一惊,赶忙快步上前,稳稳地搀扶住英国公,仿佛生怕一松手英国公就会摔倒
  就在这时,英国公突然说道:
  “扶为父去书房!”
  张世泽点了点头,随后两人便来到了书房
  一进书房,英国公便二话不说径直走到书桌前,伸手从抽屉里拿出一摞大明国债递给了张世泽
  张世泽小心翼翼地接过,仔细端详起来
  只见这大明国债分为两种,一种面额为一万两银子,另一种面额为五千两银子,有的上面签着崇祯的名字,有的上面签着朱慈烺的名字
  紧接着,英国公边将之前发生的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张世泽虽然已经从那些平日里与他吃喝玩乐的勋贵子弟口中知道了此事的大概,但那些人说得支离破碎,远没有从英国公口中听到的这么详细
  听完英国公的这番话之后,他忍不住感慨道:
  “真是没有想到,太子殿下居然会想出这么厉害的办法”
  英国公听到这话,也是颇为感慨,随后带着几分自豪与欣慰笑着说道:
  “正是如此,所以为父这才会卖力在勋贵中宣扬此事,而且这种事情确实也是有利可图的,还能为国分忧,落下一个忠君爱国的名声,你说那群勋贵为什么不买呢?”
  “再说了,现在又不是以前,以前大家藏着家产,害怕陛下知道具体数目开口借钱,就像老鼠怕猫一样,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那点家当”
  “但是现在发生了之前的种种事情,这种事情还有什么好隐瞒的?”
  “你要是不买,倒是会让陛下心里落下嫌隙,觉得你不忠心”
  “那群勋贵也都不是傻子,有些话不需要说的太明白,所以就刚才一顿酒的工夫,为父这边就已经帮着卖出去了两百万两的大明国债”
  “那些勋贵们一个个都争着抢着买,生怕买不到呢”
  张世泽听到这话,若有所思地说:
  “孩儿今日散值时,碰到几个往日里玩得比较好的勋贵子弟,他们请孩儿去吃酒,也是想让孩儿想办法帮忙购买一些大明国债”
  “看来这大明国债还真是抢手啊”
  英国公听到这话,再次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
  “这种事情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年轻一辈的勋贵也想在陛下和太子面前露个脸,证明自己也是有担当、有作为的”
  “这种事情你能帮就帮,毕竟同为勋贵子弟,往后你们之间还需要相互帮衬”
  “还有,明日一早你记得以你的名义也去买个三十万两银子的大明国债,千万不能在其他勋贵子弟面前落了下风!”
  张世泽听到这话,赶忙应道:
  “父亲放心,儿子一定把这事办得妥妥当当的”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文官士绅家中也发生着差不多的事情
  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文官士绅们,此刻也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这大明国债的事情
  第二天刚好是上朝的日子,因为此事关乎重大,所以崇祯也难得地上朝了
  当然,朱慈烺依旧作为监国太子出席了这场朝会
  等到众臣参拜过崇祯之后,崇祯便直接让王承恩宣布了圣旨
  紧接着,王承恩那尖细的声音就开始在朝堂上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朝廷决定发行大明国债,以筹集资金用于国家修路等事务,望众臣子齐心协力,共襄盛举”
  圣旨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关于朝廷决定发行大明国债、以及各省分配额度的事情
  而听到圣旨的内容时,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们并没有感到丝毫惊讶
  毕竟早在昨天晚上,他们大多数人都已经知晓了此事
  因此这件事情毫无例外地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毕竟是为国家修路,这种事情谁要是反对,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再说了,大明国债虽说也是向民间借钱,但又不是不还钱,如今的国库和内帑都十分充盈,这三千万两银子还真不算什么
  反倒是购买大明国债的话既能为国分忧,又能从中获利,何乐而不为呢?
  与此同时,当天早上的《大明日报》也在全力宣扬此事
  大街上,刚看到新版头条写着“大明国债”的百姓瞬间有些疑惑,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大明国债是什么东西啊?不会是朝廷又想出什么新花样来搜刮咱们老百姓的钱财吧?”
  一些百姓们的脸上满是怀疑与不安,仿佛这大明国债是什么可怕的东西
  不过随着上面的内容逐渐明晰,百姓们终于明白了这大明国债到底是什么东西
  原来这是朝廷为了修路等而发行的一种债券,购买者只要等到一年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但还是有人心怀疑虑
  “这该不是朝廷想办法抢我们的钱吧?”
  那人皱着眉头,眼神中充满了警惕
  旁边有人听到这话,忍不住吐槽道:
  “抢钱?就你手里的那几分钱,有什么好抢的?你没看上面说吗?这次朝廷可是要发行三千万两银子的大明国债,就我们手里的这点小钱值得抢吗?”
  “说实话,这要是在以前,我还真不敢买,但是现在朝廷打了好几次胜仗,还改革了税收,我听说国库的银子多得都花不完,咱们有什么好担心的?”
  “再说了,这大明国债一年就有一分的收益,十两银子的话一年连本带利就是十一两银子,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我倒是觉得可以买一些”
  “没错没错!十两银子一年就能赚一两,一百两的话就是十两银子,这可比把钱放在家里强多了,说不定还能发一笔小财呢”
  “反正有陛下和太子做担保,咱们也没什么好怕的”
  “对对对,我也觉得可以买一些,这大明国债看起来挺靠谱的,咱们就当是支持国家建设了”
  一时间,类似的讨论声不断在京城各个角落响起,仿佛一阵春风,吹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甚至当下便有不少百姓直接前往大明皇家银行询问购买大明国债的事情,他们一个个脚步匆匆,脸上满是急切,仿佛生怕错过了这个发财的好机会
  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大明国债还没有正式发行呢
  当然,这并不重要!
  当天下午,朱慈烺就得到了一个让人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那就是勋贵、士绅以及富商全部加起来,居然已经认购了超过六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大明国债!
  刚好这个时候,朱慈烺正在皇宫内和崇祯商议过几天祭祖的事情
  因此崇祯自然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六百五十万两?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崇祯瞬间被震撼到了,他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虽然他也知道有了自己这个皇帝和太子做担保之后,大明国债可能会卖得很好,但怎么也没想到居然卖的这么好、这么快
  算上昨天的话,也就是两天的时间,居然就卖出了六百五十万两!
  而且这还只是士绅、勋贵以及文官集团购买的,普通的商人和百姓还没开始买呢
  要知道京城可有一百二十万人口,就算除去勋贵、文官士绅、富商这些人,剩下的百姓有一百万也不过分吧?
  一百万人口消化剩下的一百五十万大明国债,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
  一时间,崇祯仿佛看到了无数的银子像潮水一般涌入国库,心中不禁一阵狂喜
  可就在这时,崇祯不禁有了别的想法,然后他对朱慈烺说道:
  “不如我们再追加一些大明国债如何?或者把原本分配到其他地方的大明国债匀一些到京城来?”
  很明显,崇祯是看到大明国债在京城卖得这么好,所以想多卖一些
  但听到这话,朱慈烺却笑着摇摇头
  “父皇,此事万万不可!毕竟物以稀为贵,这东西要是太多,说不定会起到反效果”
  “再说了,即便京城一地的大明国债卖完了,百姓要是想买,也可以去其他地方购买,这样也可以加快其他地方大明国债的售卖速度”
  “咱们不能只盯着京城这一块地方,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崇祯听到这话觉得很有道理,便不再坚持了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还是很让人开心的
  随后他看着朱慈烺,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
  “还是你考虑得周全,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紧接着就在这时,朱慈烺又好像想到了什么,然后变戏法一般从袖中掏出一份奏折递给崇祯说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需要父皇您看一下”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仿佛这份奏折里藏着什么秘密
  崇祯听到这话也有些好奇,便伸手将奏折接过来
  可打开一看之后,崇祯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因为这份奏折上面说的事情,居然是恢复驿站的事情
  这对于崇祯而言,也是一件不想提及的往事了
  因为当年正是他下令裁撤驿站,这才造就了李自成这样的人物,导致大明江山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如今这份奏折又提到了恢复驿站,怎能不让他心中烦闷呢?
  因为这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啊!
  一时间,崇祯紧紧地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与无奈,手中的奏折也被他捏得皱巴巴的
  崇祯当年毅然决然地裁撤驿站,此举在明朝末年的历史长河中激起了层层波澜,成为后世议论纷纷的重大决策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项决策导致了李自成的崛起,并且最终覆灭了大明
  然而若细细探究其背后的缘由便会发现,这一决策并非如许多人所误解的那般是出于崇祯的昏庸无道,而是当时明朝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所迫,实乃无奈之举
  明朝末年,国家财政已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辽东之地,建奴势力如日中天,不断侵扰边境,边境战事频繁,军费开支如同无底洞一般吞噬着国库的每一分银两
  与此同时,国内又连年遭受灾荒,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急需大量资金用于赈灾救济
  说白了,就是干什么都需要钱!
  而且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钱!
  然而这个时候的国库收入却日益减少,财政缺口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驿站系统却如同一个巨大的吸血鬼,每年耗费白银超过两百万两以上,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
  本来要是驿站能够正常履行他们的职责,这点钱花了也就花了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驿站却逐渐沦为了官员们贪污腐败的温床
  官员们私用驿马、虚报开支、索要贿赂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导致驿站运营效率低下,不仅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加重了财政压力与百姓负担
  与此同时,当时的工科给事中刘懋上疏,提出了‘裁驿递以苏民困’的建议,声称这么做了之后每年可以为朝廷节省白银六十万两银子
  御史毛羽健也因个人原因对驿站心生不满,联合提议裁撤驿站
  而这一建议,对于急于缓解财政困境的崇祯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一来是当时的崇祯确实是太缺钱了,所以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省钱
  二来是崇祯知道,当一个机构过于臃肿,却又无力发挥其功效时,裁撤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崇祯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议
  不过崇祯也不傻,他并未裁撤所有的驿站,而是保留了一部分重要驿站,其余大部分驿站均被裁撤
  然而崇祯在裁撤驿站的过程中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那就是他未能对这些失业的驿卒进行妥善安置,导致这些人既无土地耕种,又因户籍限制不能从事其他职业
  最终这些人大多数沦为流民,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有些失业驿卒走投无路之下,纷纷加入农民起义军,其中李自成便是最为典型的一位
  b3fe3k334.sbsb3fe3k334.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