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死都不服

  旨意传下后,老十四声嘶力竭的吼道:“汗阿玛,都是我的过错,和刘艺有什么关系?”
  “何柱伺候臣儿多年,求汗阿玛饶了他一的一条狗命吧!”老九真心喜欢何柱,舍不得他被打死
  老十是个混人,起身就想往里冲,打算直接找康熙说理!
  侍卫们职责所在,既不敢放老十冲进去,又不敢伤了老十
  大家只得一拥而上,组成了五道人墙,以肉身之躯,硬挡住了老十的去路
  “汗阿玛,您太心狠了,我不服,我死都不服……呜呜呜……”老十闯不过去,心里一急,居然坐到地上,异常伤心的嚎啕大哭
  老十四也学老十的样子,开始干嚎
  两个好弟弟急哭了,老九也只得陪着一起干嚎
  三人为群,若是其中一人不合群,迟早被边缘化,老九深知道其中的道理
  结果,嚎丧声,哭闹声,交织在一起,把清溪书屋的门口,折腾成了杀猪的屠宰场
  外头毕竟是三个亲儿子,康熙有心委屈下胤禑,让他别计较了
  胤禑何等精明,见康熙脸色阴晴不定的瞄着他,就猜到了老皇帝的心思
  “汗阿玛,既然他们势大难制,臣儿无话可说,恳请告退!”胤禑伏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个头,也不等康熙说话,更没捡起地上的顶戴,光着脑袋就往外边走
  汗阿玛,既然您舍不得他们受气,臣儿更受不得窝囊鸟气,就不伺候了!
  臣儿和外头的三个,汗阿玛您随便选!
  “小十五,朕老了,真气死了怎么办?”康熙只犹豫了半秒钟,随即做出了他的选择,“何柱、张畅和刘艺,就交给你出气,死活勿论!”
  胤禑并没有回头,径直往外走
  康熙当即知道,小十五伤心了,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小十五,你快回来,朕都依你,都依你!”康熙也急眼了,类似胤禑这么好用的刀子,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收拾几个哈哈珠子太监而已,这叫帮胤禑出气吗?
  胤禑继续往走,脚下根本不停
  “来人,拦住小十五,快拦住小十五!”康熙心里一急,大声吼道,“来人,赐老八一条白绫子!”
  这个杀手锏一出,威力无穷,胤禑只得转身回来了
  “汗阿玛,八哥并无谋逆之举,罪不当死!”胤禑的立场极稳,不谈他自己的生气,张嘴就帮老八撇清了掉脑袋的罪责
  闹归闹,但是,怂恿康熙杀子,那就是天坑了,绝对不能跳!
  见胤禑回来了,康熙史无前例的陪着笑脸,讨好胤禑:“小十五,只要你不生气了,朕都依你!”
  “汗阿玛,请恕臣儿直言,削八哥之爵,将他圈禁起来,有些过了!”胤禑才不管康熙怎么想的,率性直言,“九哥和十哥,都是闲出来的毛病与其让他们整天无所事事,不如给个差事,让他们有事做”
  “那你十四哥呢?”康熙眯起两眼,一眨不眨的看着胤禑
  “十四哥在兵部说一不二”胤禑没做正面回答,但是,侧面的描述,已经给老十四扣了个帽子,即:喜欢揽权
  康熙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自从老十四管了兵部之后,兵部就成了他的一言堂,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他们四个搅在一起,迟早惹出祸端”康熙终于下了决心,“传旨,命九阿哥管理太仆寺,十阿哥管理鸿胪寺,十四阿哥仍回尚书房读书”
  分化瓦解之策,便是赏二罚一
  胤禑故意闹小脾气,就是想整下老十四
  老十四管着兵部,胤禑根本插不进手
  只有把老十四赶下台,胤禑才方便把在江南培植的八旗和绿营小军官,不动声色的安插进京畿附近
  自己人,不需要太多,控制住绝对听话的三千人即可
  一年只调两至三个小军官进京,既不显山,也不露水,根本不可能惊动康熙
  赏了糖果之后,康熙也没放过三个儿子的身边人
  就在大庭广众之下,何柱、张畅和刘艺,被堵了嘴,牢牢的绑在长条凳上
  “啪啪啪……”侍卫们得到的旨意是,狠狠的打,无旨不许停
  有乌林在旁边盯着,哪个侍卫敢不下狠手?
  不大的工夫,这三个狗太监,就被打烂了
  “小十五,你消消气,阿玛带你进城去吃炸酱面,可好?”康熙像哄孩子似的,安抚着胤禑的情绪
  康熙的嘴巴其实很馋,可是,他又不想砸了御膳房那么多人的饭碗,就只能偶尔去城里,找个小吃馆子,解解馋了
  即使是皇帝,也有很多无奈之事
  毕竟,内务府的人再贪婪,大体上对康熙是忠诚的
  利用上三旗,压制下五旗,是历任大清皇帝的既定方针,不容随便更改!
  跟着康熙进城去吃炸酱面,也就是胤禑有这个待遇了
  实际上,胤禑闹得很满意
  首先,把老十四赶了下台,真的是可喜可贺
  其次,打死了老九、老十和老十四他们三个身边的心腹太监,这就是死仇了
  和老八他们结成死仇的胤禑,立场站得极稳,也更容易获得康熙的信任
  给康熙当刀子,既有好处,也肯定有弊端,端看如何选择了!
  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儿,那只有天上有!
  更重要的是,康熙装出杀老八的样子,反被胤禑利用了
  不能手足相残,这是康熙的底线!
  康熙为了维护圣君的好名声,怎么可能只为了替胤禑出气,就杀了老八呢?
  现在不杀老八,并不意味着,老八真可以寿终正寝了
  胤禑何必做那个恶人呢?
  当年的苍鹰郅都,若有胤禑一半的精明,也不至于身首异处了!
  一碗炸酱面,外加一块“糊塌子”,康熙吃饱之后,心满意足的带着胤禑去听戏
  糊塌子是顺治时出现的面食,具体做法是:把西葫芦擦成丝,和面拌成糊,再和辅料拌匀,饼铛烧热,淋少许油,倒入面糊,摊成圆形,两面烤焦即成
  老北京的旗人,那是真会吃
  不说旁人了,康熙这么多年下来,真的算是吃遍整个京城的老饕了
  康熙是出了名的爱听戏,胤禑对听戏,根本不感冒,他纯粹是陪着康熙享乐的心态
  然而,就在听戏的途中,出了妖蛾子
  b3fe3k334.sbsb3fe3k334.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