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产业链

  大营村村北
  3号大棚
  王秀英生动形象地描述着快嘴媳妇被打的情景,一边说一边笑:“林小虎就这样抱着她,玉珍上去就是几个嘴巴子,快嘴媳妇立马被抽懵了,脸肿的跟猪头一样,哈哈,看这个坏心肠的娘们,以后还咋在村子里骗人”
  王秀英憋了这么久的气,今个总算是顺过来了,感觉神清气爽
  老李心里咯噔一下:“她娘,你咋不跟俺商量,就把这事捅出来了?”
  “啥意思?这不是你出的主意嘛”王秀英反问,“当初快嘴媳妇骗咱家钱,你说没证据她不会认,让俺等机会现在不就是机会?今个不说啥时候说?”
  老李压低声音:“老话说得好,瓷器不跟瓦罐碰,咱家现在建了大棚,我是怕快嘴媳妇使坏”
  王秀英不满道:“别以为就你心眼多,把俺当大傻子这事俺也想到了,所以才没把事做绝,要不然俺会站在旁边看热闹?早和玉珍一起揍她了”
  老李知道媳妇的脾气,这事她真做得出来:“我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咱家穷的时候没被人欺负,现在有钱了,反倒变成缩头乌龟?要是别人瞅咱家好欺负,都会骑到咱家头上拉屎,来大棚使坏的人更多”王秀英脸上挂着不认同,冲着李哲问,“老二,你觉得俺俩谁说得对?”
  “你俩说的都有道理咱不主动欺负别人,但也不能被人欺负通过这件事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刚干大棚,村里人们就是瞧个热闹现在都知道咱家赚钱了,免不了会有人眼红”上辈子,李哲听过、见过不少在大棚使坏的事儿类似于快嘴媳妇这种有矛盾,倒是容易被发现防范
  对大棚危害最大的是两类人第一类,得了红眼病的人,平常没有矛盾,但见你挣了钱,他心里就是不舒服,恨不得天上掉冰雹把大棚砸了哪怕冰雹落到他头上,砸个包,他也乐意”
  第二类就是未成年人,半大小子狗都嫌弃的年纪,大棚里要是没人盯着,准保被他们偷摸进来
  “老二,大棚防盗的事儿确实得加强你有啥想法?”
  “王支书已经同意了,在咱家这设个巡逻点另外就是多拉几条电线,一旦有动静就打开照明再多养几条狗,晚上多找几个人守夜”
  老李想了想:“你说咱在大棚周围整点陷阱行不?”
  王秀英哼道:“你瞅,那蔫坏的性子又上来了!”
  李哲笑道:“不犯法的情况下也不是不行,这个咱们回头再商量”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哲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建大棚,偶尔会去一趟京城算账收钱
  10个大棚的工程进度也不一样有的大棚只是挖好地基,建好了夯土墙;有的大棚已经固定好水泥立柱,搭好竹竿框架;最初建造的几个大棚已经搭上棚膜草帘子,正在进行平整地面、炉火升温,等地温达到要求就可以移栽蔬菜苗了
  京城,苏州胡同
  自从周永强回到家,林巧梅的心踏实了,但家里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周永强走的时候带走了1000块钱,按周永强的说法,扣除花费后还有一些盈余,后来季鸿宾的钱被偷,两人的食宿车费都由他承担,不光挣的点钱搭进去,还倒贴了100多块
  周永强做生意的1000块钱也不是他自己的,其中有白小燕300多、周母100多,还了两人的钱,夫妻俩手头就剩300多了
  看着不少,但京城花销也大,眼瞅着就到年根了,除了自家要办年货,过年他还想给爹妈多买一些东西……得想办法挣钱才行
  近两年随着私人餐馆变多,他们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差,正式工的待遇福利还可以,她这种临时工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林巧梅真害怕突然哪一天餐馆关门,光靠周永强一个人可养不起这一大家子,想想就头疼
  林巧梅揉揉额头,想要改善餐厅的生意,吸引更多的客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餐厅的菜品
  李哲家就在餐厅的斜对面,每天见到卡车拉着新鲜的蔬菜,不眼馋那是不可能的,只是李哲家的菜太贵,像他们这种小餐厅是用不起的
  下午忙完活,其实餐厅现在整天都不怎么忙,林巧梅的闲暇时间不少他跟老板招呼了一声,就带上餐厅腌的咸菜疙瘩去了斜对面的李家
  “咚咚.“
  王建军打开房门,见到林巧梅后脸上露出笑意:“巧梅姐,你咋来了?快进来!”
  “我们餐厅腌了点咸菜疙瘩,给你们送过来尝尝”林巧梅进了屋子,四处瞅了瞅,“李老弟今天在吗?”
  “谢谢巧梅姐”王建军双手接过罐头瓶,“他今儿来了,我去叫他哲子,巧梅姐来了!”
  李哲从卧室出来进了客厅,笑着招呼:“林姐今天没上班吗?”
  “上班了我今儿个就是受了我们经理的委托,带着任务来找您的”
  李哲听得一头雾水:“林姐这话怎么说?”
  林巧梅说道:“是这么回事,我们餐厅夏天的生意还行,一到了冬天蔬菜就那老三样,顾客也不爱来我们这儿吃饭了,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您这不是有新鲜菜嘛,就想跟您谈个合作”
  “贵餐厅是想从我们这儿进菜?”李哲去过那家小餐厅,味道做的还行,但环境一般,服务一般
  李哲实话实说:“大棚的蔬菜产量少,基本上都已经定出去了,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短时间内没办法再给你们餐厅供菜”
  林巧梅露出一抹苦笑:“李老弟,您家的菜金贵,就算真卖给我们,我们也买不起”
  “那您是什么意思?”李哲有些看不懂了,做了个请的手势,让林巧梅坐在茶几对面
  林巧梅坐下来,接过王建军递来的热水:“我想要您家的剩菜,就是那些品相不好、磕磕碰碰的,大餐厅不要我们小餐厅不嫌弃”
  李哲摸摸下巴,林巧梅的这个想法有点意思:蔬菜生长和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伤,有些损伤导致蔬菜无法使用,直接丢弃;但有些是不影响使用的,例如因病害导致品相不佳或运输过程中被挤压、磕碰的,甚至有时候采摘不当都会造成破损
  一开始大棚蔬菜产量少,这些卖不上价的蔬菜都被李家自己吃了但随着蔬菜产量增加,就有些吃不过来了,甚至很多人见了黄瓜就反胃——别人稀罕,他们真不稀罕
  低价卖给小餐馆是一个办法,但定价是个问题他问道:“贵餐厅打算多少钱购买?”
  “您觉得多少钱合适?”
  李哲现在卖给其他餐厅的黄瓜是8块一斤:“5块一斤吧,现金现结不赊账”
  林巧梅放下水缸:“如果我们接受价格,能不能换一种付款方式?”
  “什么付款方式?”
  “您看我们餐厅就在您家对过,您可以把我们店当成食堂,吃完饭直接在卖菜的钱里面扣,然后月底结算——我们把多余的菜钱给您这样您的剩菜有了销路,我们也能赚点辛苦钱,你们工作这么忙,也能吃个省心饭”
  这办法乍一听还不错:剩菜的问题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也解决了,他们餐馆也能获得盈利,看着像是合作双赢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对方会不会宰熟客?
  上辈子,他很喜欢去镇上的一家餐厅吃饭,去的次数多了,跟餐厅老板也熟悉了但李哲发现这种熟悉并没有带来好处,在餐厅的待遇甚至不如一些陌生的客人
  假如自己答应了林巧梅的条件,将剩菜卖给了川香小厨餐厅,刚开始或许还行吃的时间长了,有些不知内情的服务员没准还以为自己占了餐厅的便宜,到时候给自己甩脸子,这饭吃了心里也不痛快
  李哲说道:“林姐,一些品相不好的青菜我可以低价卖给贵餐厅,但支付方式必须是现金现结”
  林巧梅轻叹一声有些无奈:“李老弟,如果现金现结,菜价可以再降一些吗?”
  “4块一斤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让你们经理跟我谈”
  “好的,那我先回了”林巧梅应了一声,起身离开了李哲家
  走在路上,她心中涌起一阵挫败感,本以为这件事对双方都有利,谈成的可能性很大,但没想到李哲的态度这么坚决
  她很了解餐厅的状况:4块钱一斤的菜,他们根本就买不起,更不可能现金现结心中升起一种无奈:想做点事,怎么就这么难?
  ……
  送走林巧梅后,李哲回到卧室,打开上锁的橱柜,拿出了一个笔记本
  笔记本以前是用来记账的,基本上使得差不多了,翻开中间的一页,上面写着‘反季节蔬菜生态产业链’,从上到下写了满满一整页,最上面是种子专利,最下面写的就是餐厅
  反季节蔬菜的红利期只有几年,几年后就得拼价格了
  很多人觉得蔬菜大棚太贵了,大多数农民建不起,发展不了太快却忽略了农民对种菜的热情和国家力量,明年,寿光也会建造新式半地下冬暖蔬菜大棚,第一年只建了十几个大棚,第二年扩建大棚超过了五千亩,短短几年就超过数万亩,这还仅仅是寿光一地……
  最好的办法就是深耕产业链,从原材料、种植、销售到餐桌形成一个闭合,有自己的基本盘,增加抗风险能力,每个环节都少赚一些,不管市场好与坏,稳坐钓鱼台
  李哲有开餐厅的打算,现在也是个不错的时机,私人餐厅还不多,国营餐厅的竞争力普遍不强,再者,今年只有李家能供应反季节蔬菜
  李哲要是开餐厅,蔬菜肯定优先供应自家餐厅,再加上一些后世的宣传服务手段,李哲有信心短时间内打响餐厅的名号
  当然,这只是他的谋划,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困难的,隔行如隔山,他以前没做过餐厅,要是没办法保证菜品质量,名头再响也留不住客人……
  b3fe3k334.sbsb3fe3k334.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