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画大饼 要补贴

  其实,李哲也隐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上次没有统一涨价,只是部分渠道的黄瓜售价涨了,其他的菜都没有变化
  但又觉得隔着一层窗户纸,想的不是很透彻,诚心请教:“金哥,您详细说说?”
  “李老弟,您今年的种植规模还小,属于自产自销的模式没有中间商,直接卖给客户
  所以蔬菜卖得越贵,你赚的钱越多,完全符合你的利益,短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很多人都会选择这么做
  但你又跟普通人不一样你是冬暖蔬菜大棚的带头人,你以后不可能只当一个种植户明年你就会参与到蔬菜的中间流通环节”
  金百万顿了顿,接着说:“就像咱们刚才说的,与农户合作、教给他们种植技术和经验,给他们更低廉的建材和融资反过来,他们会将大棚里产的蔬菜,以提前约定的价格卖给你,由你来负责销售
  那明年你的身份就变了,不仅仅是种植户,更是一个中间商确切的说,成了跟我一样的蔬菜采购商
  蔬菜采购行业,我做了很多年其他的我不敢说,但在这个这个行业,我还是有一定经验的
  蔬菜商不一定每次都赚钱,有时候也会赔钱就比如说约定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买一车赔一车”
  金百万说的嗓子有些干,喝了口茶水,润润喉,接着说:”今年就你一家种蔬菜大棚,黄瓜卖8块也有人抢着买,过些日子可能还会涨到9块钱、10块钱,这个属于超高溢价以后大概率也不会再有,而且这件事还会成为一个新闻,让很多人都知道京城的黄瓜卖到了10块钱一斤
  问题也随之而来,明年的蔬菜大棚种植户知道了这个事,就会提高他们对收购价的预期,有些种植户就会想了:去年的黄瓜卖10块,我今年卖9块,不高吧?你想收购我的黄瓜,是不是也得出高价?那么这个压力就会给到采购商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他们会用今年的黄瓜销售价评估明年的黄瓜销售价,导致农户的预期与市场脱节”
  金百万又望向一旁的老李:“李叔,您说您觉得呢?”
  老李琢磨了一会,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不过,随着天气变冷,种植成本的确会增加比如说下雪那两天,棚里一直烧煤取暖涨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有钱不赚,我总觉得心里有点不舒坦”
  金百万笑道:“李叔说的也没错,有钱不赚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但您可以仔细算一笔账,现在的黄瓜利润很高了,增加一些种植成本,影响不大
  下个月你能涨到9块钱,年前能涨到10块但这个价格是虚高,一旦过了春节,菜价肯定会回落跟明年的利益相比,这点钱不算什么”
  金百万又望向一旁的李哲:“老弟,你觉得呢?”
  “金哥说的有道理”李哲点点头,金百万是从采购的角度考虑的,李哲之前想的更多的是销售渠道
  他的蔬菜现阶段主要供应涉外和国企餐厅,都是餐饮行业的领头羊他是很看重这些销售渠道的他担心频繁涨价会影响跟这些餐厅的供应关系
  如果换成在菜市场卖菜,他就没这么多顾忌了,买菜的都是散客,嫌贵可以不买
  就算他不涨价,人家也记不住他,也不会念他的好,下次谁家的便宜还是会买谁家的
  而餐厅是稳定的供应渠道,生意不是一天两天,图的是个长久李哲甚至考虑过,明年跟这些餐厅签订蔬菜供应协议,约定好供菜的价格
  只要供菜价格高于蔬菜收购价,并且能覆盖成本和损耗,李哲在签订两份合同时,就已经是稳赚不赔了
  他也理解了金百万的意思今年是第1年种植反季节蔬菜,价格也是最高的一年如果今年的蔬菜价格冲的太高,明年的种植户对收购价格也会有更高的预期
  那么明年他跟种植户签订蔬菜收购协议,价格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给低了,人家不乐意,觉得你赚的也太多了但实际上,今年的蔬菜价格水分太大,明年肯定会回落至于会回落多少,这个只能由市场决定
  李哲突然间觉得有些累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他甚至有那么一刻在想:要不就别搞那么大了,自己明年种上十几亩蔬菜大棚,安安稳稳地过自己小日子得了
  但很快,这个想法就自我否定了人是社会上的一份子,处于这个大的环境氛围,你不想努力?周围环境也会逼着你努力,真正能躺平的人是极少数如果无法躺平,那就只能继续努力而那些想躺平又躺不平的人,只会更痛苦
  中午,李哲留下金百万一起吃饭,两个人又聊了很多
  金百万做了多年的蔬菜采购商,经验丰富,既能跟农户打成一片,也能跟蔬菜批发商搞好关系如果李哲明年要扩大种植规模,肯定会请金百万一起合作,但具体的合作方式他还没想好
  李哲不是一个喜欢吃独食的人,也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明年反季节蔬菜做大,他会找一些有能力或有势力的人合作,他一个人肯定是玩不转的
  京津冀市场这么大,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把盘子做起来,有钱大家一起赚,生意才能长久稳定
  ……
  下午
  吃过午饭,王支书就到了李家地头等候,今儿个日头好,几个人站在路边的日头下聊天
  李哲问道:“王叔,陈镇长是哪儿的人?一会儿说话有没有需要注意的?”
  “他就是咱本镇人,挺好说话的,我们都是老关系你平常不是挺会说的吗?该咋说就咋说”
  “那成,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要不您去大棚里暖和会儿?一会儿卡车来了我叫您”
  王支书裹了裹身上的棉衣:“甭介,我估计也快来了,陈镇长是个利索人,不会磨磨蹭蹭的”
  金百万插话道:“我也听说过这位陈镇长,据说是老资格老党员了,在区里开会都敢拍桌子”
  众人聊着天,不一会儿,远处开过来一辆绿色解放卡车
  卡车停稳,副驾驶上下来一名中年汉子,中等身材,留着整齐的短发,略显斑白,身上穿着一件厚重的军大衣,颜色已略显陈旧,但干净整洁
  王支书热情地迎了上去:“陈镇长,欢迎欢迎!这大冷天的,您还特意跑到我们大营村考察,真是辛苦了!”
  “老王,我这次可不是来看你的”他只是说了一句,就被十几座白晃晃的大棚吸引了:”好家伙,我才多长日子没来,这地儿就变样了”他用手指着北面:”我记得这一片应该都是村集体的土地吧?怎么也建成大棚了?”
  王支书说道:“没错,您的记性真好,这一片确实是咱们村集体的土地前段时间租给李哲了这是他建的冬暖式蔬菜大棚”
  “哪位是李哲?给我介绍介绍,连信用社的柳主任都夸他这大棚蔬菜种得好!”
  李哲走上前,热情地跟对方握手:“陈镇长,欢迎您来大棚考察,也感谢您对我们蔬菜种植户的重视!”
  陈镇长笑着问:“哟,还挺年轻的,娶媳妇了吗?”
  “还没呢我现在就想一门心思搞事业,想把大棚蔬菜种好”
  “你有这个决心很好,但终身大事也不能耽搁了老话说的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小伙子得抓紧时间了”陈镇长打趣了一句,挥挥手:”走,带我看看你的大棚蔬菜!”
  李哲先带他进了一号大棚,陈镇长立刻被惊住了,他年轻时也种过地,近些年也会经常下乡,对于农活并不陌生也正因为了解,才会越感到惊讶
  一是惊讶于大棚内的温度居然能保持到20度左右再一个,不光是温度的问题,这种封闭式的大棚和露天种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感慨道:“这大冬天的能种出黄瓜,真是不容易啊!”
  随后,他又参观了二号大棚、三号大棚、四号大棚见到李哲不仅能种出黄瓜和西兰花,其他一些常见的蔬菜也能种植出来,心中不免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佩服
  “李哲同志,你建这个大棚花费了多少钱?”
  “整个下来将近6000块钱”
  “听说你的大棚蔬菜在京城卖六七块钱一斤,一季度得有两三万块钱的盈利吧?”
  “差不多”
  “好家伙,到明年你可就是咱们村的第1个10万元户了难怪你不着急结婚呢,明年十里八村的媒婆不得把你家门槛踏平!”
  众人听到这话都跟着笑了
  陈镇长接着说:”我还听柳主任说,明年你想带着村民一起种植蔬菜大棚,有具体计划吗?”
  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李哲接不上或没有做准备,那就只能是‘嘴上说说’,难免会给人一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印象
  李哲略作思考,答道:“陈镇长,我有个'一带一镇'的发展构想,但毕竟经验尚浅,很多细节还需要完善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想请您把把关、指点指点”
  而后,李哲将自己和金百万商量的计划,又经过一番润色,用一种更符合时代价值观的表达方式说了出来
  陈镇长听完,似乎被这个计划惊到了,下意识地问:“你确定蔬菜大棚种植能在全镇内推广?”
  李哲一本正经的说:”如果政府能够再给一些政策扶持,我的把握会更大一些”
  “想要什么政策扶持?”
  “陈镇长,实话跟您说,我刚开始种植蔬菜大棚,并不是为了赚钱咱们京津冀地区一到冬天就闹菜荒,我种植蔬菜大棚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响应农业部的号召,为冬季的蔬菜供应尽一份力量……”
  李哲说了一通冠冕堂皇的场面话,随后话锋一转:”对咱老百姓来说,建大棚的费用确实有点高,能不能申请一些费用上的补贴,比如说建一个大棚补贴300~500块钱?另外,在购买棚膜、建材方面和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方面,能不能给予一些优惠?
  还有,一些极端天气会给大棚造成很大的损失,最好能提供一些修建补助?”
  李哲始终记着明年夏天的那场暴雨,他改变不了暴雨,就只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陈镇长调侃道:”好家伙,我刚来你们村,茶还没喝上一口,就给我安排这么大的任务?”
  李哲连忙解释:”陈镇长招待不周,您别见怪我这人嘴笨性子急就是想着把蔬菜大棚发展成咱镇的特色产业,带着乡亲们一起干,让家家户户都能靠种大棚过上好日子争取用几年时间,把咱们镇建设成华西村、大邱庄那样的模范村”
  陈镇长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眼睛里透着的热忱劲儿不像是装出来的年过半百的陈镇长早已看淡了仕途升迁,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退休前为乡亲们办几件实事儿他不求大家念他的好,只要将来提起他的名字别骂娘就成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李哲吓到了,陈镇长参观完大棚,连村委会都没去,就要走
  临走时,他将李哲叫了过去,又盯着对方看了一会儿:“李哲,你的想法不错,我会向上级领导反映你整理一份蔬菜大棚的资料,写明想获得扶持和补贴内容,回头交给我”
  “陈镇长,您等我一下”李哲说完跑进了三号大棚等他再出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陈镇长,昨儿个听说您要来,我就已经准备好了”
  陈镇长愣了一下,接过文件摆摆手:“你们回去吧”
  目送陈镇长坐着卡车离开,王支书笑道:“好小子,你还真敢开口!”
  李哲搓着手说:“陈镇长好不容易来一趟,这机会可不能错过王叔,我这可是为全村人谋福利,您可得帮着使使劲”
  王支书被逗乐了:“嘿,你小子可真会给我戴高帽,我这把老骨头能帮上啥忙?“
  李哲心里门儿清,他知道不管自己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上面领导肯定会有顾虑,少不了要找王支书核实情况要是这位老支书能帮着说句话,那可比自己单打独斗强多了
  “王叔,我总往陈镇长那儿跑也不合适,这事还得劳您多费心”
  王支书郑重地点点头这些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李哲的蔬菜大棚从无到有,他是亲眼看着建起来的,切切实实地赚到了钱其实他早就在盘算着,来年要动员更多村民跟着李哲干
  没想到这年轻人比他还敢想敢干,居然主动找政府要扶持王支书打心眼里佩服,也愿意全力支持“成,明儿个我就去镇里,探探陈镇长的口风”
  李哲眼睛一亮,咧嘴笑道:“有您老这话撑腰,我这心里就有底了“
  b3fe3k334.sbsb3fe3k334.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