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风波起

  万庄镇东林村
  东林村距离大营村不远快嘴媳妇儿骑了大约十来分钟就到了
  她穿着厚厚的棉衣,把自己裹得跟粽子一样进村后放慢了自行车的速度,一双小眼不停地往四周扫
  最近一段时间她可真是被憋坏了得了个天大的八卦,却没机会跟别人分享,让她整天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她真想找一群人痛痛快快地聊天,说些家长里短
  大营村的代销店,她是真不敢去了林小虎那小东西蔫坏,着实把她整怕了
  实在没辙了,她就想跑到邻村找人聊八卦每天骑十来分钟的自行车就当是锻炼了而且在邻村聊八卦反倒少了很多顾忌要不然,朱益民家的八卦,她也不好在本村说
  东林村的代销店,快嘴媳妇也是来过的这里同样是本村妇女最爱扎堆的地方,也是她今天的目的地
  快嘴媳妇将自行车停在店外,掀开门帘进了代销店里面的格局和张玉珍家代销店大差不差,玻璃柜台、四排木质的货架,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商品
  代销店中间,几个老娘们围在火炉旁聊天,这熟悉的场景让她有一种亲切感
  代销店的女老板三十来岁,脸颊圆润,肚子圆滚滚的,看着像是怀孕了
  老板娘笑着问:“大姐,您要点啥?”
  快嘴媳妇目光扫过货架,最终落在袋子里的瓜子上,“老板娘,这瓜子怎么卖呢?”
  “五毛钱一斤”
  “你这卖得不便宜啊”
  老板娘笑道:“年底了,价格都涨了,给您秤二斤?”
  “给我秤半斤吧”快嘴媳妇一阵肉疼,她在张玉珍家吃瓜子就没付过钱,心想这回可是下血本了
  老板娘拿出秤杆,称了半斤瓜子,还特意让快嘴媳妇看了看,“您瞅瞅,秤给得高高的,吃好了您下次再来”
  “甭绑口了,外面天太冷,我在你这暖和暖和”快嘴媳妇儿接过黄纸包,拿起一颗就磕了起来
  老板娘热情招呼:“那边有凳子,坐在火炉边上暖和大姐,看着您眼生,您咋称呼?哪个村的?”
  快嘴媳妇拿了把椅子,坐在围炉烤火的老娘们外围她对这个位置不太满意,以前她都是坐在中间的“我姓刘,就隔壁大营村的”
  一个四十来岁的高个女人说道:“我妹子就嫁到大营村了,叫王二妮,你认识不?”
  “王二妮?”快嘴媳妇眯着小眼想了想,砸吧砸吧嘴,“没啥印象,嫁给谁家了?”
  “村南老楚家”
  快嘴媳妇脑子里快速思索,村里姓楚的人不多,她一拍大腿,“诶呀,是王大脚吧?”
  高个女人王大妮笑着用手比划了一下:“对对对,俺妹脚比较大,村里人都叫她大脚”
  “哈哈……”快嘴媳妇笑了,吐出嘴里的瓜子皮,“你说王大脚俺们村都知道,你说王二妮,俺还真没反应过来那大脚丫子比老爷们都长……”
  相邻的村子沾亲带故的很多,认识一个就能串起一大片,说起来都不远
  王大妮脸上有些挂不住,扁了扁嘴,没搭腔
  一个小脚老太太边纳鞋底,边问:“听说你们村有建蔬菜大棚的,连着建了十几个大棚,是不是可赚钱了?”
  快嘴媳妇说道:“赚钱是肯定的,但那玩意也花钱,建一座大棚就得几千块,还得雇人,俺估计挣那点钱都砸进去了”
  小脚老太太吃惊道:“妈呀,几千块,要这么多钱哩”
  见众人都望向自己,快嘴媳妇心情大好,继续说:“而且,大棚这东西不光能挣钱,也能害人”
  老板娘听着邪性,也凑过来,“啊!这话咋说?”
  快嘴媳妇一本正经地说:“俺们村有个叫朱益民的,也跟着建了一座大棚,有一天他自己个在棚里干活,差点让棚给闷死,赶巧有人去串门,才把他救了下来”
  小脚老太太听得认真,“娘嘞,这可太吓人了,那他现在咋样了?”
  “人救回来了,缓了一个月才好,就是瘦得有些脱相了,看着病病殃殃的”
  王大妮仿佛想到了什么,“俺想起来了,听俺妹说过一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出了这档子事,估计那个姓朱的也不敢再弄大棚了”
  其他人也都跟着点头,听着确实吓人
  快嘴媳妇笑道:“这你可说差了,他现在不光在大棚干活,晚上还住在棚里!”
  “啊!这是咋回事,那人不是魔怔了吧?”
  “他都被大棚害了一回了,咋还敢住棚里?”
  “家里人也不拦着吗?就不怕他死在里面!”
  “是啊,他不晓事,他家里人也不懂事”几个老娘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快嘴媳妇故作神秘地说:“这里面……不好跟你们讲……”
  见到快嘴媳妇这副模样,几个娘们抓耳挠心,好不容易听到点新鲜事,咋又不说了?
  “你说吧,到底咋回事?”
  “是呀,大妹子,到底咋回事?”
  “那人是不是中邪了?”几个婆娘又是一通问
  快嘴媳妇这才勉为其难地说:“他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住进大棚的……”
  快嘴媳妇被一群老娘们围在中间,从中午说到了傍晚,嘴都没停过,憋了这么多天,可算是聊爽了……
  朱益民家那点事,也都被她抖露了出来,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朱益民生病期间,媳妇把他辛苦种菜赚的钱都偷偷给了娘家,之后,朱益民跟老婆吵了一架,被迫搬进了大棚住
  几个老娘们也是聊惯了八卦的,村里这些腌臜事门清,很快总结出三个字:吃绝户
  小脚老太太一开始是听个稀罕,后来越听越不对劲——杨马村老周家,大女儿周玉凤,儿子周玉虎?
  自己儿媳妇也是杨马村的,叫周玉霞
  小脚老太知道儿媳妇娘家的情况,兄弟姐妹都挂个玉字,没准还是一家哩
  她回家一说,果然有关系,这周玉凤是自家儿媳妇的堂妹,周玉虎是她堂弟
  老太太一听,脸色立刻耷拉下来,对着儿媳妇一通说教,话里话外免不了点她几句
  周玉霞觉得委屈,但也知道这事要是真的,他们周家不占理这事要是传开了,她这个外嫁的闺女同样没脸,她连夜返回了杨马村
  周玉霞到叔叔家的时候,老周、周母和周玉虎正坐在新房子里吃晚饭看着宽敞的新房子,周玉霞心里越发觉得那些谣言可能是真的——叔叔家条件原本并不是很好,怎么一下就把房盖起来了?
  但打断骨头连着筋,都姓周,到底是一家人她还是将婆婆听到的事都说了出来
  老周听完,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把碗筷都给摔了
  周玉霞原本是好心,看到这一出也不想待了,直接离开了周家
  周母送走了周玉霞,关上房门,抱怨道:“那个姓刘的娘们嘴咋那么毒,这是要败坏咱家的名声啊!他爹,这事你得拿个主意啊!”
  “哼,要我说,这事准是朱益民在背后使坏,要不那个传闲话的女人能知道那么多?”周玉虎哼了一声,撸起袖子骂道,
  “这姓朱的忒没良心了!当初他家那么穷,又是独户,咱家没嫌弃他,还把俺姐嫁过去现在不过是借了他一些钱,他至于在背后诋毁人?不就是三千块钱嘛,以后我挣钱还给他就是了”
  周母说道:“他爹,咱家盖完房,不是还剩了一些钱嘛,要不先拿一些还给朱家?”
  周父点着卷烟,吧嗒抽了一口,“那钱是留着明年给玉虎说亲用的,新媳妇进门不得添置些东西?”
  周母疼儿子,但也怕女儿受夹板气,说道:“实在不行,玉虎的婚事再等等要不这件事传开了,不光咱周家没脸,玉凤也得被人戳脊梁骨”
  “娘,我今年都多大了,还让我等一年!”周玉虎一听这话不干了,猛地起身,掰着手指数,“我实岁二十三、虚岁二十四,过年都二十五的人了,转眼都快老了我夜夜睡不踏实,干活迷迷瞪瞪的,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周母说道:“你娶不上媳妇和我闹啥脾气嘛?”
  周玉虎理直气壮道:“我上哪找媳妇?这祖祖辈辈哪一家不是爹妈操办的……”
  周父打断了两人:“别吵了!这事根子还在朱益民身上先让他从大棚搬回家住,这样就没人能拿这事说嘴了钱的事可以放一放,小舅子借钱娶媳妇,当姐姐和姐夫的帮衬帮衬,谁也说不出个啥”
  周玉虎附和道:“就是嘛!那钱不光是他朱益民的,也是俺姐的我只是借钱娶媳妇,又不是不还他他都娶上媳妇了,凭啥让我打光棍!”
  周父用力抽了一口,将烟屁股踩灭,“行了,收拾收拾睡吧他娘,明个你去找玉凤,我和玉虎去大棚里找朱益民,劝他回家住”
  ……
  大营村
  村北,李家大棚
  下午,李哲坐车返回了大营村,简单吃了口饭,就和陈老师一起带人把大学里带回来的果蔬苗移栽到棚里,忙活了小半天的时间
  晚上,又陪着陈老师喝了几杯,安排了他的住宿
  直到现在李哲才闲下来,坐在3号棚的桌子旁算账
  现在生意不大,他自己个算账也行等生意做大了,一定要找个专门的会计,要不然每天算账也累得不行
  老李端着一盆洗脚水走过来,边泡脚边说:“陈老师那边以后怎么安排?总不能一直住在棚里吧?”
  李哲没回答,又写了一会儿,才说道:“那肯定不行陈老师现在也就是图个稀罕,过些日子没了新鲜劲儿,给他换个住处让我娘打听打听谁家有空房子,咱们先租下来,提前拾掇拾掇”
  “靠谱”老李点点头,搓着双脚,若有所思,“前两天,王支书来过一趟,我跟他提了宅基地的事,请他帮忙把你的宅基地申请下来另外,我问能不能再花钱多买一块宅基地,王支书说现在的政策还不允许,以后怎么着,他也说不清”
  李哲还是觉得一处宅基地有些小,提议:“要不将咱家两块宅基地挪在一起,我掏钱盖房,您和我妈百年之后,两处宅子都归我我再出点钱,贴补我哥一些”
  “你哥那好说,以我对你嫂子的了解,她应该也没意见……”老李皱眉:“不过,咱家老宅周边没有闲置的宅基地,怎么个换法?”
  李哲提议:“新的宅基地我准备选在村北附近,不如将老宅的宅基地也换过来”
  “老宅子咱家住了这么多年……”老李有些舍不得
  李哲能明白父亲的想法:“我叔不是在村北有块宅基地吗?他和我婶子也不回来住,不如跟我叔家换换老宅归他,这样村北两块新宅基地凑在一起,能建个大一点的院子”
  老李犹豫了好一会儿,“行吧,反正都是咱老李家的,回头我跟你叔说”
  李哲叮嘱道:“爹,盖房这事您上点心,争取明年春天盖好,晾晒一段时间新房子凉快,夏天咱家就搬新房里住”
  新房一天不建好,李哲的心就踏实不下来
  b3fe3k334.sbsb3fe3k334.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