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你还敢教我做事?
朱元璋的手指在御案上轻敲
马淳感到一丝希望
他加上了最后一条“其四,幡然悔悟者,若有涉案官吏……能主动举发此等勾连内情,详陈弊案线索,为朝廷清理积弊出力,或可……将其功过对抵,朝廷开一面,示以宽仁陛下……”
马淳看着皇帝的脸色“此四者区分,首恶必诛,可彰陛下肃清吏治、整饬贪腐之雷霆决心!胁从按其罪责轻重施以惩戒,可显朝廷明察秋毫!若有悔悟者能揭发他案,亦能加速清理积弊,事半功倍”
大殿安静下来
马淳顿了顿,说出了最关键的一句“此策……既保朝廷法度尊严,铁腕治吏……亦可在一定程度上,稍敛怨怼之气,毕竟……彻底肃清贪渎之土壤,堵制度之疏漏,方为吏治清明、长治久安之根本道”
马淳说完这句感觉自己后背有些湿冷
寂静
长久的寂静
朱元璋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
但那审视的目光,锐利中似乎掠过一丝极为细微的波动
殿门被无声地推开一条缝,太监总管李二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脸上带着一丝慌乱“启……启禀陛下,太子殿下……皇后娘娘,此刻都在殿外候见……”
马淳心头重重一跳!
太子?
姐姐?
他们怎么都来了?
朱元璋的眉毛终于微微挑起,像是早有预料,也像是终于等到了某个节点
他缓缓开口,“宣”
朱元璋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落在李二耳中,如同赦令
他连忙转身,“宣!太子殿下、皇后娘娘,觐见——!”
朱标几乎是脚步不停地当先走了进来
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焦急
目光飞快地扫过殿内,定格在马淳身上,看到马淳虽脸色有些苍白,但神情还算镇定,并无想象中跪地请罪的狼狈之态
朱标明显怔了一下,悬着的心这才稍微放下些许
他来不及多想快走几步上前,躬身向御案后的朱元璋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话音未落门口另一个被搀扶着的身影出现,正是马皇后
她穿着皇后的常服,她几乎刚进殿门,目光便急切地锁定了站在殿中的马淳
见他完好无损地站在那里,眼眶瞬间一红
但皇后的仪态让她强自克制着
她向朱元璋行礼,“臣妾……参见陛下”
朱元璋看着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几乎是前后脚地冲入大殿,只为了殿中站着的这个年轻人,多少有些醋意,“免礼”
朱标站直身体,再次躬身,“父皇!舅舅他……他……”
他想说舅舅是初入朝堂,不知深浅
想说他刚寻回至亲,难免冲动
想为马淳辩解
朱元璋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标儿,皇后,你们来得正好,方才徐国公……”
他特意用这个爵位称呼马淳
“……为傅忠求情”
马皇后心头猛地一揪
完了!
果然是为此事!
她担忧地看向马淳
朱元璋继续道:“……朕准了”
太子朱标脸上瞬间写满了惊愕
他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
准了?
父皇准了舅舅的求情?
在涉及空印大案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刻?
而且……父皇看起来……并不像是勃然大怒的样子?
这与他来时路上设想的狂风骤雨……完全不同!
他甚至下意识地转头看向自己的母后,却发现,身边的马皇后也怔住了
朱元璋仿佛没看到他们的震惊,自顾自地说下去,“不过……徐国公方才还对此案牵连众吏的处置,说了些想法”
朱元璋再次看向马淳,隐隐的……似乎还有一丝极淡的期待?
“马淳你把你方才说的那四类区分再详细地给太子和皇后,还有朕仔细说说”
最后四个字朱元璋说得极慢也极重,像是一种明确的授意,更像是一道命令
马淳瞬间明白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皇帝的用意……昭然若揭!
这不仅仅是他想听
皇帝是要借他的口给太子、给皇后……或许是给整个朝廷……定下一个处置的方向!
是皇帝在用人,在逼策!
巨大的压力再次袭来
但这一次,马淳心中反而升起一股更加坚定的力量
既然避无可避,那就……直面它!
他不再犹豫
深吸一口气,将方才向朱元璋陈说的“四类区分论”
更加条理清晰、细节分明的对着太子朱标,对着姐姐马皇后,对着高高在上的皇帝朱元璋,再次复述了出来
一字一句,条分缕析
殿内一片静默
朱标的表情,从最初的惊愕,渐渐变成了思索,继而越来越凝重,最后眼中爆发出强烈的光!
好策!
舅舅此策……竟将复杂盘错的吏治顽疾……剖析得如此清晰可行!
不仅首恶不赦,更给众多被动卷入的官吏留出了一条……
可区别对待!
可改过自新!
可稍存生机的活路!
这比简单粗暴的“一概杀之”不知高明多少!
马皇后听着弟弟的声音,看着他那专注而沉静,甚至带着医者剖析病灶般冷静的侧脸,听着那一条条清晰明辨的策论,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
泪水无声地再次涌上眼眶
这次不是担忧,而是……难以置信的骄傲!
她的小弟,她刚寻回的亲弟弟,在这足以让许多朝中老臣噤若寒蝉的朝堂之上,直面帝王的威严,竟能提出如此老成谋国!
如此……面面俱到!
如此……兼顾情理与法度的方案!
这哪里是那个只知背医箱的小村医?
这分明……这分明是治世良臣
只见朱元璋缓缓抬手,指了指御案上一份摊开的奏本,“马淳你来看这奏本里说,那涉案账册上的数字,有些是用朱笔后来涂改添加过的,前后笔迹不对”
“涂改?”马淳皱眉,“陛下,涂改账册,舞弊之常也”
朱元璋却轻轻哼了一声,“涂改是不假,但这涂改只需在空白处添笔或减笔如‘一’添为‘二’、‘三’或是将‘十’字勾笔一抹,便成了‘七’字如此手法轻巧省力,难查痕迹!”
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刻骨的寒意
显然,这类在空白文书上做手脚的欺诈行为,正是他深恶痛绝“空印”弊病的根源之一!
更是点燃他对整个官僚体系信任危机的导火索!
……
.my.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