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京观湖畔勒石

  重骑兵第二次冲锋遇到的抵抗明显弱了很多,光是李景孝自己,就用铜棍干掉二十几个
  有他这个统帅和超级武将打头,冲锋时的士气和穿凿能力明显强了一大截
  不管鞑靼人有什么厉害人物,在他手里都走不过两三棍
  所以第二次冲锋不仅再次干掉至少六七百人
  鞑靼人的士气也彻底被打崩
  轻骑兵和佣兵们,眼看鞑靼人再无斗志,哪里肯放过抢人头的机会
  根本不给这些鞑靼人投降的机会,一窝蜂的冲杀上去,不断挥舞着手里的弯刀、长矛
  带着重骑兵队伍再次打穿整个战场的李景孝,带着骑兵们再次绕着回时,李景孝骑着马站在一处小山坡上
  眼看战场上鞑靼人已经完全处于弱势,而且全都被打散了,心里已经没心思继续杀人了
  对着身后的重骑兵挥挥手,示意想拿人头,自己去抢
  很快重骑兵三五成群,杀红眼的扑上去
  不少人干脆下马,扔掉长矛抽出刀当重步兵不断劈砍,直到再没一个鞑靼人还站着
  大军这才恢复了理智,随即,有人忽然举刀怒吼一声
  整个战场上的大周将士,也跟着举刀欢呼起来
  等看到李景孝横刀立马在小山坡上,一个个又对着他欢呼起来
  李景孝眼看士气可用,大军也在发泄之后,开始恢复了理智,不由也举起手里的熟铜棍附和
  欢呼声一下子更大了
  好一会,三千后勤兵跟上,开始打扫战场
  左镇抚司的校尉们,也开始救治伤员
  顺带着,没死的鞑靼人给他补一刀,然后搜刮尸体,盔甲金银、武器全都被扒下来,堆做一堆,等着左镇抚司的人过来清点
  也没人敢私藏
  不仅因为李景孝已经执行过好多次,士兵拿6成战利品的命令
  还因为这一个月里,已经有十几个敢私藏战利品的人,被李景孝当着大军的面亲手给砍了
  带队的虞侯、百户、总旗也挨了鞭子后,再也没人敢私藏
  一夜过去,天色微亮时,李景孝命人生火做饭
  等士兵们吃过了早饭,休息到中午时,李景孝便命人收集湖里的淤泥
  在多伦湖西边的一处崖壁下,开始铸造京观
  这是第五座京观不说,还是这一个多月里最大的一座
  全军七千多人,足足花了一天半,才铸好这座巨大的京观
  李景孝还运起轻功,飞上十几米,挥剑在崖壁上刻下
  ‘大周隆德七年,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副总兵官、上护军、怀化大将军、世袭兴安侯李景祐
  率大军四千,转战千里,十二战十二胜
  筑京观于多伦湖畔,以镇四方胡夷’
  众多军士听着虞侯、百户们宣读之后,一个个看李景孝的目光,也开始狂热起来
  李景孝翻身上马,站立在一处土坡上扫视了大军几圈
  忽然对着诸军喊了句,“大周万胜”
  大军所有人抽刀高举,对着李景孝大喊着“大周万胜”
  仅仅只是两个字,让在场的四千五战兵,和三千多的后勤兵叫的嗓子都哑了
  李景孝出征之前,还想过燕然勒石,饮马瀚海,封狼居胥
  可惜现实却告诉他,多伦湖离狼居胥,也就是未来的肯特山,少说也有三四千里
  离燕然山和瀚海就更远
  即便一路跑马畅通无阻也要一两个月
  更别说大军周围,还有五支人数几千到一两万的鞑靼骑兵,恨不得撕碎了自己
  要是继续往北走,大概率会遇到从大同、宣府撤退的鞑靼主力堵在回程的路上
  李景孝再怎么想青史留名,也不敢拿七千多士卒的命冒险
  而且李景孝心里很清楚,在外征战这么久,士气和军心全靠不断的胜利才支撑住
  再让他们跟着自己深入更冷的草原腹地三千里,铁定会有人生出厌战的心理
  还不如趁好就收,所以李景孝在筑好第五座京观后,很快就喊出‘回京’的话
  整个营地顿时再次欢呼起来
  一个个走路都轻快了三分,做事也积极起来
  事实也证明了,大军早已经疲于奔波
  打了十二场,也确实让大军没了继续打下去的欲望
  特别是围歼这六千鞑靼人时,李景孝明显能感觉到,大军在厮杀时过于疯狂
  要不是筑京观,并且写下‘以镇四方’的话,激励起了士气
  说不定大军大战一场疲惫之下,已经生出厌战的情绪
  而且说实在的,这十二战之后还活着的人,4500主力战兵人人身上至少揣着上百两银子
  多的身上,四五百两都有
  三千后勤兵,也少说有几十上百两
  而李景孝的物品栏里,同样装着价值十几万两银子的金银和珠宝
  带不走,被宰杀过的牛羊,也有1.2万头
  就连马匹的尸体,都装着一千多匹
  在十几两银子,就能让一家子一年吃饱的年代,大军确实被李景孝给喂饱了
  此时谁要是阻挡大军东归回家,必然会激起全军干翻一切的勇气和决心
  但李景孝也不是没担忧,几个月前,一万鞑靼骑兵一直在高丽边境游弋
  万一归途上遇到这支部队
  硬碰硬,即便能击垮对方,伤亡也不会小
  所以李景孝才会想着,让贾蓉去联系哈达部女真首领王忠
  不仅想获得更多的情报,也想让女真当帮手和炮灰
  回到松树林,休整了一夜,隔天大军启程一路往东走
  而此时才有鞑靼人,发现了多伦湖畔的京观
  等下午一支万人的鞑靼大军抵达多伦湖,看到那座京观和崖壁上的刻字后,一个个面色都极其难看
  想毁掉李景孝留下的石刻,又因为离地面十几米,就得从几十里外伐木筑木架
  没三五天,根本不可能
  但探子传信说,大战应该发生在一两天前,要是在此停留,那大周人会走的更远
  最后还是报仇的心思占了上风
  只是鞑靼大军往东追的时候,几个鞑靼首领很快发现,士卒们赶路的速度,明显比之前慢了很多
  即便再三催促,还是跑一阵,速度又不知不觉的慢了下来
  几个首领和将领们一商量,很快发现手下的儿郎们,这是被六千同族被周军全歼的事给吓到了
  心里不由想起那句
  ‘率大军四千,转战千里,十二战十二胜’的话,对士气的打击更大
  谁也不愿意面对一个百战百胜的敌人,特别是这敌人和过去的天朝部队很不一样
  明晃晃的筑京观,根本不怕后世史书和朝廷追责
  众首领和将士忽然觉得,自己即便追上去,说不定也只是人家嘴里说的,从十二战变成十三战全胜而已
  即便真赢了,伤亡也不会小
  毕竟在首领们心里,李景孝带领的这支大军战斗力强的离谱
  四千人全歼六千骑兵,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那座巨大的京观,又证明了李景孝的话
  草原是残酷的,一旦手下士兵伤亡过大,这些首领们回去后,大概率会被别人给吞并了
  所以几个首领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再次行军时,明显慢了下来
  而且走十几里就下令休息
  之前追击时,每天至少跑一百三四十里
  偶尔还一天跑过一百七十多里,但现在,一天下来,也只走了八十多里
  而且上午还跑了五十多里,等于一下午,其实只走了三十多里
  等鞑靼人的斥候,沿着李景孝的大军追来到在松林附近,发现大量马蹄印消失在松树林里时
  回去一汇报,这支万人的鞑靼骑兵那叫一个紧张
  根本不敢进去大片的树林里
  不仅派人去通知其他部队,还后退十几里,在一处山坡上扎营,等着援兵过来
  一来二去,汇聚了三万人时,李景孝已经带着大军走了三天
  基本上不可能追上了
  就算追上,也肯定会和之前那六千鞑靼人一样疲惫不堪
  真这样,李景孝绝对敢再次偷袭
  即便没法全歼,大不了杀两三个来回就走
  李景孝这三天,也一直在用《玄光术》观察着自己后面
  最后确定离自己最近的鞑靼部队,至少有三天的路程
  而且这几万鞑靼人是越走越慢,这才真正的放心下来
  现在需要防备的,只剩下东边的女真人和兀良哈蒙古人
  不过兀良哈部,相对鞑靼和瓦剌,势力小了很多
  对大周也一直保持友好态度
  说白了,兀良哈怕鞑靼吞并自己,只能和大周维持良好关系,以获得粮食、铁器等支持
  不过,大周其实很少搭理兀良哈部
  李景孝是后世人,所以他知道,女真人崛起对大周的威胁会很大
  但在大周朝廷来说,此时的女真是值得拉拢,用来钳制鞑靼和兀良哈的棋子
  而历史上努尔哈赤能崛起,还得感谢李成梁养寇自重
  大军往东撤退的第五天,探子回来汇报说,遇到了回来的贾蓉等人
  半个时辰后,贾蓉带着百来个后勤兵,快马出现在大军面前
  翻身下马,对着李景孝拱手行礼说道,“大人,卑职已经和王忠谈好了
  他会征集2千骑兵,跟随大人对抗鞑靼人”
  李景孝笑着夸了贾蓉几句,乐的这小子嘴都笑歪了
  却不知道,李景孝心里暗道一声可惜
  虽然一直担心被鞑靼人追上,但人心是矛盾的
  李景孝心里又希望鞑靼人疯狂追击
  而且自己都筑京观于多伦湖畔,还勒石刻字,写下十二战十二胜的事迹
  对自己来说,这是能名传青史的事,可对鞑靼人来说就是洗不掉的耻辱
  按说鞑靼应该会疯狂的追击自己
  而且自己则用玄光术不停观察鞑靼追兵的情况,找个机会,再带着大军偷袭鞑靼人
  有了第二次的全歼追兵,鞑靼人自然就不敢继续追
  要是王忠带着女真人来支援,说不定还能反击
  直接击溃这三万多人的追兵,然后走路程更近的兴州卫南下回关内
  可惜鞑靼人居然走的如同乌龟爬一样慢
  以至于现在王忠带着2千人过来了,李景孝居然暂时找不到理由去消耗这只女真部队
  好在想法归想法,理智还是占据了上风
  2月底出京城,抵达镇江堡时,就听说有一支1万人的鞑靼骑兵,在东线钳制辽东镇和迷惑朝廷
  现在自己东归,这一万鞑靼人就是拦路虎
  有了目标的李景孝,对待王忠的态度,自然热情了不少
  大军继续往东走了两天,就有斥候回报说,30里外,有两千左右的女真骑兵和几百人的牧民小部落,在一处小湖畔安营扎寨
  李景孝自然没那么容易相信王忠,命令斥候继续往东,和往北、往南侦察
  大军则放慢速度,本来只需要一个时辰的路程,李景孝足足走了三个时辰
  天色都暗了下来,才走了20里
  直到三个方向的斥候回报,没发现异常,这才放心下来
  但李景孝没急着去和王忠汇合
  而是命人安营扎寨
  10里外,等了一天的王忠,不由有些焦虑起来
  大周军队走的这么慢,明显是不信任自己
  好在王忠也知道,换成是自己,也会小心再小心
  毕竟从草原上传来会的消息来看,鞑靼人是恨死了这位大都督
  所以周军没脱离危险,谨慎点再正常不过
  但王忠此时又开始后悔,答应了宁国府贾蓉,帅军追随那位大都督
  要是被鞑靼人知道了,鞑靼人拿那位侯爷没办法,最后大概率会把一肚子气,撒到自己所率领的哈达部头上
  可要是敢耍那位侯爷,明明答应了率军跟随他,最后却不出现
  保不齐那位爷,就会率军攻击自己
  以这位爷动不动杀光鞑靼人的做法,哈达部肯定也没好果子吃
  更别说,那位宁国府的贾大人可说过,自己要是不出兵
  等侯爷率军回到京城,就会向皇帝进言,册封自己的敌人为塔山卫的指挥同知
  到时候,本来就处于劣势的自己,只能带着族人继续迁徙
  想再回到故土,就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的事了
  甚至永远都回不去
  而且一旦迁徙,对手还有可能乘机一路尾随追杀
  所以王忠是不来都不行
  要不然,真以为女真人,会那么容易听话?
  b3fe3k334.sbsb3fe3k334.sbs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