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科研大佬的蒙逼

  首先排除变星,因为整个光变周期只有几十年,而人类和恐龙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一亿年,
  所以新星残骸和超新星也可以排除,接下来能够满足条件的也就只剩下红巨星了
  主序结束开始聚变时,恒星外壳会膨胀并且变亮,不过这个亮度不是三到四倍,而是三到四个数量级,而题目很显然不需要亮这么多
  更关键的是红巨星阶段比主序星要短得多,大质量的恒星最多只能烧个几百万年
  因此可能的答案就是一颗小质量恒星,正好走出主序星的阶段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恒星自行
  也就是说,恒星自身亮度没有变,但他从地球的一侧,跑到了另外一侧,根据视向速度推算,大致是一颗自行恒星,从距离太阳六个左右的天文单位,经过一亿年的时间到达了靠近太阳一个天文单位的地方
  这道题唯一难的地方,是马门溪龙的时间和瞳孔直径,除此之外,其他基本都是天文学常识
  黄志晓思考了大概三分钟左右,就写下了自己的答案
  紧接着,不断压缩着时间进行着后面的题目
  从前面三道题目,基本上已经把世峰娱乐的出题风格全部展现了出来
  要么是一些完全考验记忆力的看图回答问题
  要么是一些极为繁琐的计算
  要么是一些非常生僻的知识点
  总体而言,难度要比第一轮难得多
  以至于原本自信满满的黄志峰,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脸上也露出了几分局促
  更不用说配音师那恰到好处的“战歌”
  更是撩拨着无数观众的心情
  看的一个比一个着急
  最终,网友们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不用说什么只用一半的时间完成所有答卷的事情了
  黄志晓完成最后一道题目的时候,倒计时只剩下了不到一分钟
  可以说如果不是掐着时间进行极致的压缩,恐怕这时间还远远不够
  在双方都完成答卷之后,背景音乐开始变得更加具有节奏感
  真正的比试,才刚刚开始
  特邀嘉宾崔志敏教授走到台上,在主持人的辅助下,开始进行审阅和评分
  一时间,超级大脑直播间的分享次数疯狂飙升
  直播人数在一千万平稳很久之后,出现了二次爆发
  一度上涨到一千四百万
  风平浪静的热搜榜上,居然被超级大脑彻底霸榜
  即便是节目最火的那两年,也从未有过这样的热度
  弹幕上更是比选手自己还要激动万分
  “终于做完了!”
  “志晓哥的题目难得多,如果赢了是真的强啊!”
  “超级大脑的冠军要是输了,我要回去把一职到底往期的节目全追一遍”
  “正经人谁看超级大脑啊”
  “不对,还有一期我得追,我还想看看顾然能有啥表现”
  在热度的不断飙升之下,评分正式开始
  先是超级大脑历届冠军选手的答卷
  崔志敏教授一边看着选手们给出的答案,一边点评:“中子星是目前人类发现的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天体”
  “他呢是由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引力坍缩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的终点之一”
  “正因为其巨大的密度和引力,造就了其独有的中子星物质”
  “我们可以看到,选手的回答也是肯定的,如果中子星物质离开中子星,是一定会改变的”
  “不过答案上略有不完整,当巨大的引力和中子简并压力的平衡被打破,稳定的中子态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这道题在十分的情况下,根据选手的答案,我能给到四分这样”
  直播间里也开启了云投票功能
  不过看弹幕上飘过去的数字,三分以下居多
  顾然对四分没什么意见,毕竟这些选手的答案过于蒙混,四分其实也算高了
  “双星系统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分别是重力形成理论、扰动形成理论、质量传输和吸积理论,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呢,是第三种”
  “当一颗主序星在演化的过程中尺寸增加时,或许会超出它的洛希瓣,意味着有些物质可能会进入伴星的重力牵引大于它本身引力的区域”
  “这样的结果是质量从一颗恒星由所谓的洛希瓣溢流,经由吸积盘的吸收或直接的撞击,而传输至另一颗恒星,形成双星系统”
  “选手的给出的答案提出了重力捕获,这其实更侧重于第一种理论”
  “这个也不能说完全是错误,不过这个过程更倾向于形成初期,但对于双星系统来说,支持他长期稳定运行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更多还是质量传输和吸积理论”
  “所以这道题的话,我给出三分的成绩”
  ……
  随着崔志敏教授的不断评价和给分,超级大脑的四位选手脸色越发难看
  主持人看着最终的评分汇总,也有些后怕:“得分出来了,冠军队最后得分共为五十四分”
  五十四分
  这分数一出来,众人心都凉了一大截
  他们这都是从小镇做题家一步步走出来的,参加的考试和竞赛、比赛不计其数,还从来没有不及格过
  弹幕看到这个总分之后,也是冷嘲热讽了起来
  “五十四?”
  “还是四个人?”
  “那平均下来每个人不就十四分不到”
  “太夸张了!”
  “这下超级大脑的遮羞裤都被扒光了”
  “神仙难救”
  “黄志晓呢?不知道他能得多少分,他的题更难一点感觉”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