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名为“传承”

  叶知寒目光慈祥的看着顾然:“听丁一说,你打算展开对新的物理体系的探索?”
  顾然点点头,在叶老的注视下,稍许有些犹豫:“嗯,是,我感觉现在是时候了”
  人总是向下兼容,
  当你的智商、思维和眼界在他人之上的时候,
  就有一种从容不破的心境
  可面对一个似乎一眼就能把自己看穿的人……
  难免会少些底气
  在遇到叶老之前,顾然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而这种直觉,也让顾然坚信,眼前的叶知寒老院长,恐怕绝不是天才那么简单
  “你要坚定一些,”
  叶知寒波澜不惊,双眼中依旧只有慈祥:“你要去做的事情是一场毁天灭地的风暴,而你是风眼,如果连你都不坚定,那世界不但不会焕然一新,还会连带着让你也狼狈不堪”
  丁一听到叶老的话,也是赶忙帮顾然找补:
  “他往日里是很坚定的,甚至我还担心有点过度自信了,今天这是见您了,才谦虚了起来”
  顾然则是默默的消化的叶老的话,紧接着就明白了叶老的态度
  他似乎对于新的物理体系的建设,是认可的
  于是便再次认真的说道:
  “我看到了现代物理学的边界,”
  “且触碰到了新的物理体系的门槛”
  顾然声音落下,在空旷的会议室中尚有些许余音
  这话,很年轻化,
  也有着一股淡淡的嚣张
  但丁一比较满意,
  其实今天叶老来,主要也是想看看顾然的信念是否坚定
  所以越年轻气盛,那自然是越好的
  这些话,你让那些过了四五十岁的中年院士们去说,他们是说不出口的
  一上了年纪就脸皮薄,就有了自知之明,就不敢乱说
  还是年轻人,有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魄力!
  “你选择的是一条无人踏足的曲折小路,”
  叶知寒语重心长的看着顾然:“这一路不好走,你要一路披荆斩棘面对很多困难,甚至最后还会发现是一条死路,而你或许会在这条死路的尽头默默离去,无人问津”
  顾然几乎不假思索:“当我发现了这条路的时候,就有了为这条路奉献出一切的迫切的渴望”
  破釜沉舟,义无反顾
  叶知寒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欣赏,然后默默点点头,许久不言
  他似乎从顾然的身上看到了他年轻时候的影子,
  “当年我不顾所有人反对,坚决创立军工五院走‘末端军工体系’发展路径的时候,也有你这般不留后路的决心和至死方休的偏执”
  顾然颇感兴趣的问道:“什么是末端军工体系?”
  丁一解释道:“当时我国工业基础底子薄弱,于是就有了两个发展方案,一个是先从轻工业做起,然后一点一点积累,积累足够了之后往重工业发展,这个听起来合理一些,而且对于当时作为工业弱国的我们,也是非常适合的,所以支持的人非常多”
  “另外一个方案则是直接发展重工业,并且优先发展如核物理、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等领域,并且直接进行全球领先水平的军工研发制造,跳过了初期漫长的积累阶段,也就是末端军工体系”
  “但末端军工体系在很多人看来过于冒进,而且在当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是不适合我国的工业水平的,所以除了叶老之外……反对的声音很多”
  顾然闻言,肃然起敬
  他明白了末端军工体系的意思,
  军工发展,
  不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游戏,
  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场,
  那时候的华夏,工业发展已经落后数十年,
  如果再像别人那样从纺织机、蒸汽机开始重头再走工业革命,
  那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而末端军工体系,则是一个非常夸张和冒进的方案,
  这意味着直接对标欧丑苏的军工项目,进行最前沿的研发,
  或许你丑苏工业水平高,可以制造一个发射五千公里的导弹,
  我们工业水平低,靠手搓、靠算盘只能制造一个五百公里的导弹
  那至少这个导弹要比一千万个凳子椅子有用
  而且只要我们工业水平不断提高,那一千公里、五千公里、一万公里的导弹我们早晚能造出来!
  先重工后轻工的工业发展方针,其实在前世的华夏也是如此
  区别是在这个世界,军工五院创立在立国之战之前,提出这个方案要比前世早了许多
  顾然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带入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把他自己放在叶知寒的位置上,
  凭心而论,他恐怕没有叶老这个魄力
  末端军工体系,是一个非常牛杯的方案
  但这么牛杯的方案,
  困难毫无疑问也是相当牛杯的
  要知道,
  那是在沙苏工业援助之前,
  无数海外人才还没有归国的时候
  那是真真正正的一无所有,
  有人会用各种数据来表明其实建国前华夏就已经有工业积累了,
  但实际上,
  建国时能拆的都被拆了,能运的都被运了,不能拆也不能运的都被毁了,
  留下来的微不足道的一些,也几乎不可能投产使用
  在这个情况下坚持末端军工体系……
  顾然眼眶逐渐湿润,呼吸也变得沉重了许多,
  单是想想,都感觉无比压抑
  同时,看着眼前身形消瘦眉目慈祥的叶老,敬重之情越发浓郁
  叶知寒看着丁一,道:“小丁言重了,当时推进末端军工体系,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其实支持的人还是不少的,”
  “这条路能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那整整一代人的功劳,”
  “那一代科研工作者,那一代工人,那一代农民,和那一代最可爱的人”
  “他们都抱着不甘落后,也不愿落后的信念,凝聚出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个统一且坚定的信念才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而我,只是有幸成为了承接这个信念的载体,但哪怕没有叶知寒也会有张知寒,李知寒……”
  “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叶知寒看向顾然,眼神中充满了希冀,
  像是一位隐士高人在垂垂暮已时看到了可以继承衣钵的爱徒:
  “七十多年,我们的路走完了,后面的路,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叶老,你以后要多吃点,把身子养的胖胖的,气色养的好好的,”顾然心疼的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老人:“您要亲自看着华夏的彻底腾飞”
  【ps:新读者可能不认识叶知寒
  他是作者君一本老书的角色,
  一本很喜欢很喜欢的一本老书,
  写的是建国初期那一代先辈们的事例
  祝大家2025新年快乐
  好运连连~】
  u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