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发大财

  1861年8月20日,这一天风和日丽。
  奥马哈城郊的费德林庄园内,毒辣的日光透过窗棂洒在杉木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土腥味。
  北方联邦军奥马哈军团总指挥麦克莱伦身着整洁的蓝色将官服,佩戴着镶嵌象牙的阿肯色牙签军刀,神情恍惚地坐在一张长条形的胡桃木桌右侧。
  长条桌的中间,一左一右插着白星旗和星条旗。
  麦克莱伦对面,则端坐着以梁耀、克鲁格、埃尔维斯、萨特为首的西军将官。
  西军将官皆着灰绿色的将官服,梁耀所着之将官服最为精美,但不佩戴任何象征军衔的标识。
  克鲁格、埃尔维斯、萨特三人的肩膀上佩戴有两颗黄星的将官肩章,这是西军少将军衔的肩章。
  萨特以下,以斯特劳斯,斯坦福为首的各民兵旅旅长,肩上佩戴着一颗星星的将官肩章,代表着他们的准将军衔。
  奥马哈城郊的阵地据点皆已被西军占领,麦克莱伦呕心沥血打造的奥马哈纵深防御体系亦随之土崩瓦解。
  前往得梅因的铁路和通往堪萨斯城的密苏里河航道被切断后,奥马哈城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西军的火炮、火箭弹、乃至是机枪,都能轻而易举地打进奥马哈城,覆盖大部分的奥马哈城区。
  奥马哈已是一座孤城,军事意义上的绝对死地。
  城内的联邦军每天能够收到的东西只有死亡和恐惧之外。
  除了投降,为奥马哈军团幸存的士兵争取一条活路之外,麦克莱伦已别无选择。
  麦克莱伦面露苦涩之色,他低头阅读由汉英双语写成的投降书,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悲愤与无奈。
  这不是他所期望的结局,但却是他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现实。
  览阅毕投降书,麦克莱伦话的嗓音都变得有些颤抖:“奥马哈军团可以投降,但你们的投降要求太过苛刻,恕我无法接受。
  我们可以交出所有武器,奥马哈城内的所有军需也归你们。恳请您允许我的士兵保留他们的战马,以便他们返回家乡。”
  麦克莱伦仍旧想争取一下,争取一个更体面点的投降。
  “麦克莱伦将军,您不觉得您的言论荒谬至极吗?投降不就意味着要交出所有武器?难道您还想带着武器投降。”埃尔维斯觉得有些好笑,看来这位北军名将缺乏投降的经验。
  “至于让您的士兵保留战马,作为他们的返乡工具只用,更是无稽之谈。您是向我们投降,贵国政府与我们仍旧处于战争之中。
  在交战的情况下,只有交换战俘,没有释放战俘一说。”
  “我们有你们的战俘,我可以用这些战俘交换奥马哈军团军官们自由。”
  听到可以交换战俘,麦克莱伦难得焕发出一丝光彩。
  萨特言忍俊不禁,麦克莱伦这算盘打得,算盘珠子都快崩到他脸上来了:“既然是交换战俘,自然是平等交换,哪里有用士兵交换军官的道理?”
  麦克莱伦手里有88名西军战俘,这些战俘大多是工兵和骑兵,以普通士兵为主,军衔最高者不过上尉,还只有一名。
  麦克莱伦想用这88名普通战俘换取奥马哈军官团的自由,未免想得太美了。
  再者,麦克莱伦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有待商榷,但在练兵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直接放他回北方联邦,无异于放虎归山。
  在和北方联邦停战之前,梁耀不会考虑放麦克莱伦回去。
  “麦克莱伦将军,我不得不提醒你,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谈条件。
  要么无条件投降,要么回去我们再战!”
  梁耀逐渐对讨价还价的麦克莱伦失去了耐心。
  麦克莱伦和奥马哈军团的高级军官们面面相觑,经过一阵窃窃私语,麦克莱伦只得在投降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当最后一份投降文件签署完毕,西军总司令克鲁格的声音再次响起:“从今日起,奥马哈军团的一切抵抗行为终止,未来奥马哈的一切都将由美洲共和国的国防军军接管。”
  当天下午,奥马哈城内联邦军陆续交出武器,在西军士兵们的押解下垂头丧气地前往火车站。
  而后登上列车,前往西军在普拉特,丹佛为他们准备的新住所。
  由于奥马哈城挨了不少炮弹和火箭,城内联邦军已经失去了组织的能力,西军大部队开进奥马哈城的时候,奥马哈城区仍有二十余处的火灾仍未被扑灭。
  进城的西军不得不先行灭火,优先扑灭城内各大仓库的火势,抢救物资和人员。
  第二天中午,在西军官兵们的努力下,奥马哈城内的所有火势均已被扑灭。
  到了晚间,奥马哈军团的军需官正式将所有的联邦军仓库移交给了西军的军需官。
  在看完军需官所呈递上来的物资清单,一向不苟言笑,喜欢在下属面前板着一张脸,维持严肃形象的鲁格也忍不住咧嘴狂笑不止。
  卡尼要塞群一战所缴获的物资和在奥马哈城所缴获的物资相比,真就只是一个零头。
  难怪此前麦克莱伦选择坚守奥马哈城不出,被骂成缩头乌龟也毫不在意。
  奥马哈城各大军需仓库所囤积的物资,足够奥马哈军团的七万人半年之用。
  “总统,发财啦!我们发大财啦!”
  克鲁格揣着物资清单兴冲冲地找到梁耀,向梁耀分享了这一喜悦。
  梁耀夺过克鲁格怀里揣着的物资清单一看,也乐得合不拢嘴。
  不得不说,北方联邦的家底还是非常厚实的。
  根据军需官们的粗略清点和整理归纳,奥马哈城内的各大军需仓库有如下物资。
  基础生存物资:
  掺入玉米粉的硬面包:16864万磅。(掺入玉米粉的面包可防止霉变,延长保质期。根据《1860年野战条令》和后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1863年野战条令》,这种掺玉米粉的面包都是北方联邦军最为重要的主粮。)
  精面粉:1527万袋,每袋标准重量为100磅(约4536公斤)。
  玉米粉:318万袋。
  各种干豆合计:45976万磅。
  咖啡豆:3518万磅。
  蔗糖:1867万磅。
  食盐:1186万磅。
  烟草:585万磅。
  酒水:因种类繁杂,数量过多,尚未完成统计。
  库存军事装备:
  斯普林菲尔德1842步枪:38510支。
  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标准弹药:1565万发。
  纸质火帽与雷管:1868万个。
  刺刀:85600把。
  6磅拿破仑炮:65门,对应弹药:实心弹1214万发,霰弹676万发。
  12磅拿破仑炮:24门,对应弹药:实心弹587万发,霰弹266万发。
  12磅帕罗特炮:12门,对应弹药:实心弹287万发,霰弹8450发。
  军刀:8650把。
  被服与宿营用品:
  羊毛军服:1154万套。
  皮革行军靴:2654万双。
  毛毯:958万条。
  a型防水帆布帐篷:12452顶。
  运输与后勤用品:
  四轮运货马车:2450辆,(每辆载重1800磅)。
  骡马:24563匹。
  马蹄铁:89400副。
  铁路平板车皮:540节。
  医疗物资:
  奎宁粉:2100磅。
  福寿酊:3800品脱。
  吗啡:34500安瓿瓶。
  棉纱止血绷带:426000码。
  截肢锯:750把。
  手术工具:2512套。
  石碳酸:8400加仑。
  医用担架:1560具。
  工程物资:
  工兵铲:25600把。
  铁蒺藜:840吨。
  浮桥组件:21套。
  黑火药:420吨。
  缴获装备:
  步枪:48601支。
  弹药:16441万发。
  6磅拿破仑炮:76门。
  12磅拿破仑炮:21门。
  6磅帕罗特炮:16门。
  12磅帕罗特炮:5门。
  “确实发财了,这么多物资,没个三百多万联邦美元拿不下来。”
  瞧着这份长长的清单,梁耀亦是心花怒放,乐得合不拢嘴。
  “林肯政府在奥马哈还是下了血本的。”
  奥马哈城各军需仓库所囤积物资之丰厚,足见林肯政府对奥马哈城的重视。
  在联邦政府的战略构想中,奥马哈城是束缚西军东出的最后一道锁链。
  只可惜,这道锁链已经被梁耀挣破,接下来无论是继续东进,抑或是北上或者南下,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奥马哈军团覆灭之后,尽管大平原地区的各大主要城市还有一些联邦军,当地民兵存在。
  然而这些龟缩于各大城市的联邦军残兵多者四五千人,少者不过聊聊几百人。
  其战力更是无法和经过麦克莱伦精心整编的奥马哈军团相比,这些联邦军的残兵难以对西军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除非林肯继续往大平原地区输送筹码,再组建一支奥马哈军团,否则大平原地区短期之内的归属已经没有了悬念。
  这个可能性很小,且不说罗伯特·李已经兵临华盛顿城下,林肯要面对的形式比初登总统宝座时凶险得多。
  单说筹建一个大型军团所需的天文数字军费与海量物资,林肯政府一时半会儿也很难凑齐。
  萨蒙·切斯的能力再强,说到底还是一个优秀的财政部长,不是财神爷。
  联邦政府在大平原地区大势已去,接下来最大的悬念是梁耀能吞下多大的地盘。
  “林肯政府中还是有不少能人的。”克鲁格不无感慨地说道。
  “菲尔莫尔和布坎南留给林肯的是一个财政亏空的烂摊子,在失去南方和西部关税收入来源的情况下,林肯政府还能在半年多的时间组动员组建起三个军团,并且保证三个军团的后勤军需,这在菲尔莫尔和布坎南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克鲁格经略普拉特六年有余,供养三个大军团的难度有多大,他能感同身受。
  “林肯政府的财长是萨蒙·切斯,切斯在搞钱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梁耀点点头表示肯定。
  说句良心话,虽然北军在东西两线都打得一团糟,少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
  但是林肯政府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绝对合格的。
  林肯政府的内阁之中确实不乏能人。
  要是第二次美墨战争时期的菲尔莫尔政府能有林肯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他还真敢和南方的那帮迪克西佬一路把整个墨西哥打下来。
  林肯的失利的主要愿意有二。
  其一是北军将领的圆滑保守,北军仓促应战,准备不足。
  其二则是林肯野心太大,在南方还是西部的选择题之间,林肯选择了全都要。
  如若林肯政府能够狠下心暂时放弃其中的一方,调集资源集中对付另一方。
  西部和南方都很难招架得住。胜负犹未可知。
  就拿奥马哈城的这些物资来说,对北方联邦军而言只能供应一个军团。
  放在南方,用来供应所有的南军都不成问题。
  这就是农业国与工业国,原材料输出国与制造业国家之间的国力差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