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规矩
冯保明白小皇帝的心思后,这次,丝毫没有迟疑,啪的一声,甩在了自己的脸上
“奴婢长记性……”
“啪……”
“奴婢长记性……”
就这样,冯保每抽自己嘴巴一次,便说一声奴婢长记性……
连续扇了自己十二个嘴巴后,朱翊钧才开口:“好了,好了,好了……”
冯保听到之后,才停下手来
这个时候冯保的脸上已经红肿
“大伴你说,这宫里面什么最大?”
冯保听着朱翊钧的话,赶忙回复道:“当然是陛下……”
“也对,但这并不是朕要的答案,朕记事早,皇爷爷对朕说的话,朕现在大多数都记得,他说,宫里面最大的是规矩………”
“是,陛下,最重要的是规矩,奴婢一时之间忘了规矩,该罚……”
朱翊钧看着这个样子的冯保,叹了口气:“大伴,朕是皇帝啊,你这样不把朕放在心上,不遵规矩,这让朕很难办啊,哎,罚你也是无奈之举,希望日后,大伴能够把朕说的话,记在心头,别,别在这样了……”
“看着大伴,自己抽自己耳光,朕真是于心不忍,再怎么说,大伴也陪朕六年了……”
“母后也曾对朕讲过,在朕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大伴替皇爷爷去我家中传旨,还见了朕,给朕一个金镶玉的长命锁……”
“大伴应该知道啊,朕对这块长命锁很是珍惜,哎……咱们主仆有别,朕跟张居正是君臣有别……”
“以后,不要再让朕为难了,好不好,大伴……”
朱翊钧说这话的时候,表现的很是心疼,一点都不夸张,眼睛里面带着泪呢
老狐狸般的冯保,在这片刻间,真的接不住招
刚刚还要生吞活剥自己的陛下,这个时候,竟然心疼的要落泪
朱翊钧还没有哭,冯保先哭了
“陛下,奴婢,奴婢就是一时昏了头……听着陛下这样讲,奴婢真是万死难辞其咎啊……”
冯保老泪纵横
他的情绪到了
朱翊钧的情绪却收了起来
“大伴,你别哭了,朕还要召见外臣呢,让他看着,不好……”
“是,是陛下,奴婢不哭了”说话间,冯保赶紧擦泪
泪虽然擦干了,可脸上的红肿还在啊
不过,朱翊钧也不会提醒了
冯保见到张居正之后,断然不会说,这是自己说错话了,自己抽自己的
“哎,大伴,将张老师请进来吧”
“是,陛下”冯保领命,慢慢退去,往后退了数十步后,才敢转身
朱翊钧看着冯保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真当小爷的头是面团捏的啊……
跟在自己皇爷爷,万寿帝君身边几年,真当自己一直拍马屁,混日子啊……
这一招,师从皇爷爷,万寿帝君……引导下面人犯错之后,狠狠拿捏,而后,立即煽情,表达自己惩罚他的不愿,这一招,好像叫什么,威逼利诱,不,这招叫打个巴掌,给个甜枣
这是阳谋
即便冯保事后反应过来,他也没有什么理可挑,反而会越发的恐惧……对小皇帝心机之深的恐惧
当然,能够这么容易让冯保这个老狐狸上套,不是说,朱翊钧现在的段位比冯保要高,而是两个人的身份所导致的
朱翊钧是皇帝,即便是个十岁的皇帝,也是冯保的主子,他可以随意的出招给冯保
冯保也只能被动接受,他的反击手段很单一,就是找李太后告状……若是真的一个小孩子,可能会害怕老妈的反制
但相对“成熟”的朱翊钧,却不会害怕……
所以,朱翊钧能够很轻松的拿捏住冯保
此时,乾清宫外,张居正正在等待
他看着冯保走出,脸上红肿,当下有些奇怪
“冯公公,您这是?”
“哎,太急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冯保赶忙回复道
张居正心中奇怪,怎么摔一跤,还有手印呢………不过,既然冯保不愿多说,张居正也不好再追问下去
”陛下有请,跟我来吧”冯保眼神逃避,说完之后,便转身率先走进了乾清宫
而张居正跟着冯保进入了乾清宫
他看到端坐在龙椅上的朱翊钧后,也是下跪行礼:“臣张居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翊钧一脸祥和的笑容
“张老师,快快请起”
“谢陛下”张居正说着,便站起身来
帝国的传统就是非内阁首辅,御前不赐坐,而此时的朱翊钧,想要遵守这个传统
在张居正起身后,他并没有让冯保搬来椅子,而是让张居正站着给他回话
“张老师,朕登基以后啊,心中忐忑不安……”
“朕读书多,知道的也多,在书上朕看到了主少国疑…心中也更加不安,便想着召见老师,问一问朕十岁登基,该做些什么事情……”
听着朱翊钧的话后,张居正并未多想,还真当陛下内心不安呢
实际上,从朱翊钧为太孙之时,张居正便感觉太孙非常聪慧,若是日后能够将心思放在国事上,定是能改变颓势,这种感觉,在朱翊钧当上太子以后,更加强烈,所以,张居正想要好好的教导朱翊钧,不让他走弯路,在这个立场上,张居正是没有什么重大错误的
此时的朱翊钧对书法感兴趣,在之前,张居正在东宫之中只要看到朱翊钧写字盖印,便会以老师的身份训责……不过,面对老师的训责,朱翊钧一点都不害怕,反而笑嘻嘻的反问道:“先生,若本宫不爱书法,盖印,本宫应该喜欢做什么事情?”
这一句话,问的张居正不知该如何回答……直到,现在张居正都没有给出答案
“陛下,莫要过于忧心,您虽年少登基,但上天既赋予您此重任,必有其深意,此时您当心怀壮志,勤修学问,博览群书以增广见识,更要向有治国经验的重臣虚心求教,将书中之道与实际国情相结合,以形成自己的治国方略”
“而后,陛下应择良臣而用之,广开言路,倾听各方贤能之士的忠言,最为重要的是,陛下应重视民生,了解百姓所需所盼,轻徭薄赋,推行仁政,使民众安居乐业,只要陛下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必能成就一代盛世……”
张居正此时的回答,很官方
而朱翊钧听完之后,装作一副茅塞顿开的模样
“张老师说的对……”
“朕登基之后,好好的查了一番史书,查了一下幼年的天子,汉和帝刘肇,年仅十岁继位,汉殇帝刘隆,不足百天继位,汉冲帝刘炳,两岁继位,而后就是,晋穆帝司马聃,两岁继位……”
“朕仔细思考了一番,这里面只有一个汉和帝刘肇,跟朕此时的处境相仿啊……”
uu